黄糕,由黍子面蒸制而成,刚出锅就必须用手沾着凉水揣上一揣,不揣不精道!然后将几滴麻油抹在上边,经过手揣的黄糕必须能将抹在上边的麻油热起泡来才算好糕。每当秋季黍子收获,每家每户必定狠吃上几顿黄糕才算过瘾!前些年新媳妇进门,婆婆考察新媳妇的第一道坎便是揣糕!揣不出好糕的媳妇不算是好媳妇。可见糕之于蔚县人的重要性。更有人说不会吃糕的蔚县人不算个完整的蔚县人!
吃糕时极其随意,韭菜熏豆腐干再来点猪肉便是上乘!茄子土豆也算凑合,没有菜来碗粉驮也能将就吃个斤半糕,8,9岁的孩童疯跑了半下午,肚饿回家嚷,娘亲将中午吃剩的硬糕切下几片,抹上些黄酱,那孩童就着满手的污泥吸溜着鼻涕啪哒啪哒吃下几片,便是难得的佳肴。男人中午下工回来看见刚揣的糕就像没了命,不就菜就能吃上半斤,就着菜再来一斤,不嚼就咽,彪捍的男人两口便能吃下半斤,咽下时咽喉处打雷般呱呱作响,那响声简直另人发指,我小时常常被这响声吸引,忘记了吃饭,被娘亲收拾。
粉驮
粉驮在蔚县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蔚县人离不开粉驮就像大烟鬼离不开鸦片,丝毫不夸张。
粉驮由豆面制成,将豆面和上些许白面上锅加水熬成糊状,然后倒入碗里待其凝固,划成条状加入调料便可以享用了。
粉驮与辣椒油是天生的伴侣,吃粉驮没有辣椒油就如同女子结婚没有化妆般不可想象!一碗没有辣椒油的粉驮对于蔚县饕客简直是场灾难!蔚县辣椒油以暖泉镇最为出名,辣椒油香而不辣,颜色红润。暖泉辣椒油在无形中已成为蔚县人心中最有名的招牌之一。
蔚州镇西街一处路口被蔚县人称做小街,一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此地卖着粉驮,每当下午下班放学时段,小街常因吃粉驮的人群而交通瘫痪,堵塞不堪。卖粉驮老人每天说的话不是“给钱!”而是:“没了,明天再来吧!”
吃粉驮也讲究技巧!如若像吃面条般一根根吸溜便是暴殄天物!是对粉驮的最大侮辱!吃粉驮时必须将形象抛之脑后,将嘴对准碗沿,猛地一吸,伴随着手中筷子划拉,一口便要半碗下肚,手口动作要和谐一致,两三口后碗要见底,剩下一星半点便是不可饶恕的浪费。
那蹲在街边不顾形象奋力往嘴里划拉粉驮的人才是真正懂粉驮的人!
旋粉
旋粉与粉驮是同胞兄弟,比起粉驮更受到嘴没有发育成形的孩子们和顾及形象的少女们的欢迎,因为吃旋粉不必像吃粉驮那般凶狠,慢慢吸溜细细品位便能领略到旋粉的精髓!
豆腐干
蔚县地处山西河北交界,常年干旱,但盛产黄豆,于是豆腐便成为蔚县人极为喜爱的食物之一。将豆腐干吃的如此讲究的全国也首推蔚县人了。一般的豆腐干配上些辣椒油是蔚县人主要的休闲食品之一,除了干吃,豆腐干还可以炒,熬,炖,蒸。不论你如何蹂躏,那豆腐干硬是保持着原先的形象不糟不烂,但如口却丝毫不罗嗦,软而有嚼劲。
更为蔚县人喜爱的是滏油豆腐干。推车上支上一口大锅,豆腐干炸豆腐豆腐皮不停地下到锅里,吃者人手一个小碟,里边随各自喜好搁上些芝麻酱韭菜花辣椒油,想吃什么便从锅中捞起,趁热蘸着料吃下。在寒冷冬日里趁热吃上这么几块豆腐干,直吃的吸溜鼻涕啪嗒嘴才爽!
莜面
蔚县的独特地理位置赋予了蔚县丰富的物产,都说坝上的莜面好,我看地处坝下的蔚县莜面也不逊色!莜面卷被蔚县人称做莜面窝窝,做法极其讲究,要温水和面,水太冷,莜面无韧性搓不成窝窝,水太热,就直接烫熟了莜面,成了搅捺糕。温水和好面后取一小缸盖,须表面光滑,取一小块莜面在上边一搓,掀起一边往手指上一甩便卷在手指上成桶状,致于屉上直到放满就可下锅蒸了。我的爷爷是搓莜面高手,我小的时候喜欢坐在爷爷身边一眼一眼看着这一套工序,有时还跃跃欲试。爷爷则一边搓一边给我讲他以前的故事,另我记忆尤新的是爷爷说以前有的人家穷没有缸盖,女人便直接搓在自己的大腿上,这个事情的真实性不可考,但着实另当时年幼的我想入非非。
吃莜面窝窝最讲究的吃法是沾着蘑菇土豆猪肉做成的汤菜,必须要加上些醋才有味。但更另我情迷的则是炒莜面窝窝。吃剩的莜面窝窝撕成小块,加上葱花豆芽下油锅一炒,那香味便肆无忌惮传将开来,不吃上它三大碗怎么对得起我这讲究的胃?我的父亲更喜欢汆莜面窝窝,小块的莜面窝窝下在汤锅里,连汤带水大快朵夷。
何络(实在找不到这俩字)
何络是蔚县人作为早点或临时充饥的最佳选择,何络的形象如此根深蒂固,以致于蔚县人把街上卖饭食的小摊统称为何络摊,也不管这摊是否真的卖何络。
莜面何络、荞麦面何络、白面何络,不论是什么何络,都是蔚县人的最爱。
蔚县人对带汤的食物十分推崇,不管吃什么都喜欢连汤带水,不管是粉驮,旋粉,何络还是泡糕泡莜面窝窝的汤菜,无汤不爽,无汤不痛快!其实带汤的食物吃起来很不雅观,要抱着碗端在脸上,还啪嗒做响,但是蔚县人不在乎这些,反倒觉得吃饭香就得钻头不顾屁股,更才不在乎有些许响声,蔚县人直爽彪悍的性格可窥一斑。
糖麻页
糖麻页是伴随我们度过小学初中的最受欢迎早点之一,貌似油条(果子),但是里面加了红塘,蔚县的炸糖麻页丝毫不逊色于天津的炸果子。外酥里嫩,颜色焦黄,小学时最快乐的事情便是早上下课后去小卖部卖俩糖麻页来吃。早读上到一半,便见小卖部阿姨用自行车驮来了盖着小棉被的箱子,于是人人都放下书本,一颗颗小脑袋不时眺望着窗外。剩下的半节早读便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熬过了,下课铃一响,我们飞奔到小卖部,脱缰野马在我们面前也定将汗颜。那装糖麻页的箱子实在不敢恭维,只不过是个普通的纸箱铺了些塑料布,满是油渍,已不辩颜色。但美食当前哪在乎哪些,只怕不要抢慢了吃不到。小棉被下的糖麻页还是热乎乎,而且那时还是两毛一根,如此经济实惠又美味,教我怎能不爱它!
甜糊糊
小时候在夏天能吃上一碗甜糊糊实在是幸运的事,因为卖甜糊糊的商贩从来都没有固定的摊位,都是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高粱杆编成的排子下边,口径半米的大铝盆中装着我们期盼已久的甜糊糊,商贩用特制的铲子铲几片在碗里,然后从另一个盆中盛些泡杏干水淋在上边,交到我们手里,我们抱着碗舔着勺子半天不舍得下口,只一小口一小口的细品,甜糊糊由嘴里经食道落入胃中,在炎热的夏天竟带着一丝凉意,实在比现在吃个动辄两三元的冰淇淋要爽沙锅百倍。
以上提到的小吃只不过是家乡食物的冰山一角。现在回到家乡走在街上见到一样便一定要品尝一次,不舍得落下一样。每样食物都带着美好的回忆,有的虽然吃着不如以前的味道纯正,但吃着的感觉却跟当年一模一样。
忽然想,那蹲在路边满脸油泥嘴里抿着甜糊糊的孩童,那将脸埋在碗里大口喝着粉驮的青年,那坐在何络摊咕咚咕咚咽着黄糕的大叔,那细细品味着一小块豆腐干的老大爷……那些也许才是真的我啊。
文章评论
似水年华
抵挡不住诱惑!
荷塘月色(不聊天)
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