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人 【原創】

个人日记

 
                                                           文 / 黎虹

    天,远在昆士兰州(Queensland)的俄罗斯裔朋友Nina打电话说,希望我今年圣诞节去黄金海岸与她们家人共度。她说Tania妈妈走路越来越不方便,不能出远门,最主要的是,妈妈这几天一直在念叨,她想shelly(我的英文名)了。至上次一别,又有两年光景,情到深处时,妈妈会忍不住流泪。

    这是一个熟悉又诚恳的邀请。
    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只有对自己的家人和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才会发出如此纯粹的邀请,不讲客套,不含杂质,如纯净水一般透明清澈。

    我和这个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我想,这多数来自前世的约定,否则我们不会万里迢迢,从北半球两个不同的国度,漂洋过海地在南半球岛国相会,并冲破重重藩篱,分别以异国语言为交流工具,而且一见如故,亲如家人。


    当我成为这个家族里的异姓成员之后,也就象征性地走进西方人的生活,更准确地说是走近了客居他乡,却隶属东欧这个庞大体系的族群。以至于我在昆州生活的六年里,身边的友人们全是来自这个族群。

    十多年前,因为工作原因,我来到昆州。正是这位俄罗斯裔朋友Nina,在昆州提前安排好我的工作和生活起居。


    告別悉尼(Sydney)前,我把简单的行李装进那辆银色越野车。按照事先和Nina的约定,我们在昆州北部著名的阳光城市凯恩斯(Cairns)会合,等假期结束后,再共同回到昆州一个叫莱德里(Ledley)的小镇,开始我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凯恩斯的明媚阳光和碧海蓝天是闻名于世的。
    长长的海岸线上,你可以身穿比基尼,也可以让自己半裸着漫步沙滩,任灿烂的阳光肆意簇拥着你,任海风多情地抚摸你。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居住生活在这里,就要学会热爱阳光,享受她给你的亲吻和挚爱。当然还有大海给予的爱抚,最好能像原住民土著人那样去体会海的深远,与海浪肌肤相亲,温柔缠绵;去感恩、膜拜阳光,去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大自然,那么你才算理解和适应了这方水土,哪怕仅仅是一个过客,你也算为走进这方人做出了标志性的准备。

    在凯恩斯美丽辽阔的海滩上,同来度假的朋友们,有的在冲浪,有的在垂钓。只有我和Tania妈妈还有她的长女Nina结伴坐在凉爽的沙滩椅上,共同沐浴温煦的海风,享受它充足的日光浴。


        望着眼前如梦幻一般溶溶澹澹的海面,我这位来自中国北方的女子,仅仅在瞬间就被她摄受了。我的确找不出比“梦幻”更好更贴切的词来比喻。那一刻,我竟然滋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走进去,把美丽的生命交付大海;走进去,不是死亡,是永生,是蓝天碧海向一个年轻生命的招魂。从此,我将成为海的女儿,在属于自己的一方海域里,等待心仪的人儿到来,他可以是王子、渔夫,是灵犀相通的小人鱼。我也会忍着疼痛,为他跳出最美的舞蹈。不为别的,只为我的等待和他的到来。让我在人生最美的韶华时,与他心灵牵手,并幸福地走进他。然后,我可以无憾地静静等待黎明的到来,在第一缕曙光升起时化成永恒的泡沫... ...

   
我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童话故事里,犹如搁浅的人鱼公主,带着一丝憧憬和惘然若失,让心绪浮沉于沧海之间。其实, 何尝不知,那时的我,无论是凝重的表情还是心思,都因了这波光粼粼的蓝色梦幻而陶醉其中,同时又派生出小女人们惯常的多愁善感。

    不知何时,Nina把一副望远镜递到我手里,调整好焦距后,我把目光送向大海,就仿佛把身心送向童话故事的摇篮。正当我欣赏着海天一色的自然景观时,一艘停泊在正前方的游船上,有个男人从船舱里走出来,并顺势坐在船舷上,将两腿垂在船舷之外。他和我面对面坐着。望远镜里的男人越来越清晰了。天哪,我看到的不是王子,也不是渔夫,而是一位拎着啤酒瓶的全裸的白人男子。我竟然在无意中,把他尽收眼底。而此时的他也看到了我。

    慌乱中,我已顾不得什么王子渔夫,收起望远镜,对身
边的Nina说,游船上那个年轻男子正一丝不挂,我看见他了,他也发现我看见他了。当一桩意外事件发生时,即使你为融入陌生环境,做了再充足的心里或者是物理性准备,你在当下呈现出来的,还会是自己故乡的原生态的思维和举动。


    Nina不慌不忙地说:“你把望远镜拿起来,重新观望他,不要逃避,既然他发现了你,那你应该向他表示感谢,告诉他,谢谢让我欣赏了你。逃避,只能让他误会你在偷窥。”

    面对这种颠覆东方人思维的提议,我除了拒绝和做不到,还有的就是尴尬。


    她很镇定,语气像是在乞求我:“快,不要让他认为你在偷窥。”
    我犹豫着。
    Nina再次恳求我:“快,不要犹豫,请拿起望远镜,向那个男人表示感谢。这是澳大利亚,不是你的故土,你生活在这里,就要了解澳大利亚的人文,要学会明白澳大利亚人的思维,更不要让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一个传统的中国女孩,竟然也会偷窥。拜托了。”

   
  犹豫不决的我,开始动摇了。
    善良的Nina像熟谙读心术一样:“你确定你是个好女孩吗?”

    “当然确定。”
    “你确定你不是在偷窥?”
    “确定。”
    “那好,请拿起望远镜,向他说谢谢。”

    在她诚恳的要求下,我终于鼓起勇气,端起望远镜,把视线瞄向船舷上的男子。

    Nina问,他在做什么?
    我说,他还是全身赤裸,在一动不动地看着我。

    我一边对她描述镜头里男子的举动,一边按照她的指点,抬起右臂,以幅度颇大的手势,向裸体男子竖起大拇指。我称赞了他。看到我的赞美,男子即刻露出笑容。接着我又做出“OK”的手势,他马上把手中的酒瓶,冲我举了一下,这是一个表示友好的皆大欢喜的干杯动作。


    听完我的叙述,Nina如释重负地说,可以了。我好奇地问她,你需要向他表示感谢吗?她说,不,是你欣赏了他,你的感谢是真诚的;当然,我也可以对他说谢谢,因为他让我朋友欣赏了他,但是这样做缺少真诚,毕竟这是你和他之间发生的事情,不真诚的行为就像谎言一样,是羞耻的... ...


    多么鲜明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个裸体的西方男子,当发现被“偷窥”的那一刻时,他那双追寻着仓惶逃走的东方女子的眼睛里,应该是愤怒的还有些许的疑惑。可他没有,他选择了耐心等待,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这个女子,究竟是因为害羞、含蓄、矜持、内敛,这些东方女人的特质,而引发了一场逃逸事件,还是因为女子是背离东方人的传统思想,并患有偷窥癖的反叛者?他需要的是一个答案,而不是盲目地愤怒或谴责。


    事后,我在想,任何个人行为,当面对一种文化、思想时,所谓的个人行为就不再是单一的。它像商品上的标签,可以用来区别商品的地域性、文化性和品质性,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标签。那时,将不再允许你任性地我行我素,更不能小觑你的个人行为,因为在你身后,将永远有一个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族群。尽管在这个超前的数字化时代里,人们的思想是开明的,行为举止也出离了传统上的意识形态,不会狭隘的以一概全,以点盖面,但是假如以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公理法以此类推的话,每个最小的基数聚合一起,就能形成一方水土的庞大的生命体系。


    我独自生活在异乡的异族里。用六年的时光,来验算这道一方水土长养一方人的课题。无论是思维、言行及生活方式,还是人文环境,都能找出最适宜、最恰如其分的答案。

    
我由灯光清影中,聆听老唱片里经典的俄罗斯民歌时,流出感性的泪水到独坐屋檐下,安然平静地遥望秋月;由最初的慌张胆怯到淡定从容,这个过程是艰涩的,寂寞的。时常独自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淋着雨水细数心事,把情愫放飞于骑士文学里的浪漫,那一个个用青春做筹码,给自己的爱情时代,注入火的热烈,焰的绚烂,哪怕飞蛾扑火,也要在灰烬中涅槃的肝胆女子们,成为我客居异乡时怀想、仰望的星月。那首《望月怀远》中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之于我而言,早已是两行怀思的诗句,不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令我更加憧憬的是“天涯共此时”的精神星空。

    
随着时光流逝,我的衣食住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染着上异族色彩,就连我半生不熟的英语,都带着些许的俄罗斯腔调。Tania妈妈时常会快乐地说:“一个中国女孩,说着带有俄罗斯腔的英语。”多么意味深长,它把来自欧亚两洲的客居者们,以个人的行为方式展示出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适者生存的道理,浓缩进如此简单的一句话里。而这句话竟出自一位年逾古稀的俄罗斯祖母。

    这一切的到来是那么自然,不留丝毫痕迹,仿佛一个孤独的旅人,走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上,脚步无法停止,寒风萧瑟里只有一个念头:向前,向前。在不远的前方,一位高尔基笔下的老祖母,披着厚厚的披肩,用温暖的话语说:“这就是生活,她不仅有蜜糖,也有烈酒,还需要眼泪和歌声,你要学会忘记伏尔加河的喧嚣,在异方的波涛中寻求宁静... ...”

    在这个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异域水土里,我不仅适应了她的环境,懂得她的人文,也接受她许多与故土有着巨大反差的思维和观念,并学会以自然、乐观、友善、圆融的方式来应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我想,除了我的肤色和血液,永远归属于我故土的遗传基因之外,从此,无论我漂泊到何方,将再也不会水土不服。


                                                       初稿:04/09/2014 
                                                       定稿:25/09/2014 
                                                      
于 山东  10:46 PM
 
 ◇ 本文发表在《澳华文学网-知名华人作家会馆、精品华文文学文库》2014/11/19日
 
 
图片
 



 
 










文章评论

丽泽

小说深夜,享受虹在遥远的国度带给我的精神盛宴,品味一种从容优雅,感受虹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所有过的心路历程,慨叹,一方水土,不同文化背景,由相悖而走向融合,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虹的散文大气沉着,既有文化大散文的气息,又有小说似得细节描写,张驰有度,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堪称空间文字的典范,值得学习,赞!

岁月,是清简如素的时光,不辜负,不搪塞,不纠结,不妄想。 尘世丰饶,美好似云中月,凉薄如指间沙,一顾一念,一意一情,或许,都是尘缘宿命不可言说的了悟。 非常认同文中不逃避的积极的态度[em]e179[/em]

月上千风

姐姐,我特欣赏你高品质的内心独白,你的篇篇文字都很棒,我除了欣赏就是喜爱!!

月上千风

中西文化的碰撞,熏染了姐姐的豁达,优雅,大度,风情,悠扬,是小妹所不及的。 西方人的率真,东方人的婉约,含蓄,真是一组可爱的镜头。 姐姐,阅读一篇美的文字就像和一个温和,优秀的人在交谈。

荷韵素歌

感谢你用直白。澄澈的文字让我们了解了异域风情。

忍俊不禁

这实在是一个很有启发的故事 人类确实需要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 按照自己的观念去定位别人 确实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那么 人和人之间呢?感谢黎虹老师的美文 欣赏了美的文字 又开阔一片视野!问远方的朋友好!

千里

虹,闲散的时候,多写异域见闻,我们平常读不到。

灵子

亲爱的,你这篇文字,我算是期待了好久了。从9月4日起笔到发表,历经20多天,一篇日志要用这么长时间去坚持,对我来说,很难。没有整块的,连贯的时间来入定,来写,对我来说也很难,但你做到了,所以,首先我得佩服你这种坚持和定力。 这篇文字,除开语言,结构等等技术性的东西不谈,光读故事,已经让人大开眼界,这样的文字,真的很有意思,随便发在国内某个报刊,都能用。你的写,就致力于这个方向,就对了。以后再写,到时一定可以集成一本你的海外集锦,我非常期待,愿意用一生来期待这个集子。[em]e113[/em] 亲爱的,语言,结构等等就不用说了,你是大手笔,一般不会有什么低级错误和毛病。文字风格改了也就不是你了。你的文字,就胜在“大气、端庄、上档次”。你做你的“大家闺秀”就好了。趁你还在国内,把它投到当地报刊试试,我觉得真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还有,谢谢你在百忙之中,坚持完成了这篇文章,是一篇兼俱思想、趣味,教育的好文章,实属难得! 亲爱的,好好保重。[em]e178[/em] [em]e166[/em]

东方朔传奇

[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相信虹的思想,虹的身体无论身处东方西方,都不会水土不服,因了这些历练,以及个人的修养。但字里行间,仍然透出着东方女子的内敛,端庄,优雅,从容,大气,不紧不慢的语气。喜欢这样雍容华贵的文字[em]e163[/em]

向晚烟雨

入乡随俗,在人家的国土上就要有人家的思想行为和意识。要不然就会发生误会。 东西方文化不同,因而很多的事,就有了不同的理解。由于我接触的环境,还有因为我所学专业,我知道西方很多裸体行为,在我们看来都是出格的、大胆的,可在人家那里却是一件寻常的一件事,所以当黎虹对其竖起大拇指的时候,这行为就与人家的文化吻合在了一块。 东西方文明在虹的体内交融,一个破茧而出的文化意识由此更加贯通,这种悄无声息的文化浸透,会是多美的感受!

雪竹

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在老师笔端自然流露,遥远的俄罗斯文化让一个中国矜持的女孩子变得成熟稳重,爱的力量不分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