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军史上的纵队编制(4)第四野战军

个人日记

图片
 
       第四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 1945年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1946年8月至10月间,先后以山东第1、第2师及原滨海支队为基础扩编为第7纵队,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以华中第3师(欠第7旅)组成第2纵队;以山东第7师及华中第3师第7旅组成第6纵队。以上连同前已编成的第3、第4纵队,陕甘宁第359旅和南满独立第1、第2、第3师,全区共有野战军5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约12万余人。至1947年3月,建立了9个炮兵团, 27个营, 120个连,1个战车大队,1个高射炮大队,并以东北炮兵学校为基础成立炮兵司令部和政治部,以剿匪、“土改”中发展起来的骑兵部队,组成10个骑兵闭和1个骑兵支队,成立了护路军司令部,将原分散各地护路部队3400余人,统一整编为7个团,以维护和保证铁路交通的顺畅。
       
194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46万人。8-9月间,以12个独立师(旅)编成第7、第8、第9、第10纵队。

图片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2 月,以9个独立师(旅)编成第5、第11、第12纵队。1948年7月,以护路军所属部队为基础扩编为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共1.7万余人。至8月止,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3万人。8月14日,建立了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由林彪兼司令员,罗荣桓兼政治委员,刘亚楼兼参谋长,谭政兼政治部主任。此时,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12个步兵纵队, 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
       
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每军4个师5至6万余人;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编为第50军。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 个兵团:第12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员,莫文驿任政治委员,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1950年,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全军区共有150万人。

图片

       
四野各纵队兵力:
       
1纵:该纵队前身是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纵队。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1948年11月整编为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同时将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改称第151师,全军近5万人。
       
2纵: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3.7万余人。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1948年11月1日,第2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辖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师),共5万余人。
       
3纵:1946年1月组建,辖第7、第8、第9旅,共2.6万人。7月,旅改师。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0军,辖第118、119、120、153师,共5.9万人。
       
4纵: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辖第1、第2支队, 12月支队改称旅)、第3纵队(辖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下辖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由第3纵队改编的第12旅,全纵队共2.3 万余人。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辖第11、第12、第13师),属东北野战军领导。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1军,辖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师,共6.4万人。
       
5纵:1948年3月31日以3个独立师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3、第14、第15师,全纵队3.6万余人。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2军,辖第124、第125、第126、第155师,共4.7万人。
       
6纵:1946年10月,第3师第7旅与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辖第16、第17、第18师,共2.3万人。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3军,辖第127、第128、第129、第156师,共6.3万人。
       
7纵:1947年8月以3个独立师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9、第20、第21师,全纵队2.1 万余人。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4军,辖第130、第131、第132、第157师,共4.8万人。
       
8纵:1947年8月,冀热辽军区独立第13、第16、第27旅(后改称独立第18旅)改编为第8纵队,独立第13、第16、第18旅依次改编为第22、第23、第24师,全纵队共3.5万余人。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5军,辖第133、第134、第135、第158师,共5.6万人。
       
9纵:1947年7月,以冀东军区独立第10、第11、第9旅在河北遵化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各旅依次改称为第25、第26、第27师。全纵队2.3万余人。不久开赴东北作战。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6军,辖第136、第137、第138、第159师,共4.7万人。
       
10纵:1947年9月10日组建,辖第28、第29、第30师。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7军,辖第139、第140、第141、第160师,共5.6万人。
       
11纵:1948年3月以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第2、第3师组建,辖第31、第32、第33师,共3.1万人。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8军,辖第142、第143、第144、第161师,共5.5万人。
       
12纵:1948年3月,以独立第2、第4、第5师组建第12纵队,辖第34、第35、第36师。1948年11月整编为第49军,辖第145、第146、第147、第162师,共5万人。
       
东北野战军开始组建9个纵队时,也和西北、中原、华东野战军一样,没有第5纵队的编制。只是到了1948年新组建了3个纵队时,虽然纵队数目和华东野战军一样都是12个纵队,但是不知是否避讳13这个数字,所以有了各野战军中唯一的第5纵队,而不像华东野战军那样没有第5纵队,而有第13纵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