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仅仅需要五付中药

个人日记

                                                                        来源: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挑战糖尿病——仅仅需要五付中药(临证医案)
这是我2月前的临床病例:今补记下,为的是能让有缘的人能看到:
宋某(个人隐私不可写真实姓名),男,年56岁,形体稍胖。自述几天来老是口渴得很,容易饿   ,有时刚喝了水还渴,一天能吃10次8次也吃不饱。有时夜间也得起来吃上一顿。到医院多次化验血糖和尿糖都高得很。诊断为糖尿病2型,遗憾具体化验数值没有留记录。患者害怕终身服药,找我希望用中药试试。
我说试试吧:随诊断:证见患者面色发红,舌红,苔少黄。脉象洪大。自述大便干结。 
我处方如下:生黄芪18g、肥知母12g、生葛根4.5g、元参30g、麦门冬15g、干地黄10g、生鸡内6g、北五味9g、生山药15g、天花粉9g、丹皮4.5g、陈皮少许、竹叶三十片,水煎服,2煎共服一大碗。3剂。
嘱患者3天后复诊。3天后患者一进我门诊室内就面露欣喜之色,告诉我说1剂 喝后就减轻了,今3剂喝完了,不渴了,吃饭也正常了。只是尿的次数比较多。我心中甚是高兴,看了舌象和脉象,处方如上去花粉、丹皮加山萸肉15g。
方子如下生黄芪18g、肥知母12g、生葛根4.5g、元参30g、麦门冬15g、干地黄10g、生鸡内6g、北五味9g、生山药15g、山萸肉15g、陈皮少许、竹叶三十片,再2剂。
患者5天后又登门告知已没症状。要求在开几付,我说化验一下吧,或者观察1周也行。患者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一直没在来诊。直到昨天,我在市场上买菜才见到他,他拉着我的手说:医生,好了,我好了……很是感激。

今天赶快抽空写下此临床医案。如不写下来,时间一长,就不能回忆起来啦!日志题名我想了好久,就叫“挑战糖尿病——仅仅需要五付中药(临证医案)”吧!也可能不太妥当吧。

糖尿病病人必须坚持“十不得”
嘴馋不得
糖尿病病人日常节食,常有想吃、爱吃而不能吃的感觉。因此,要从严治馋,不该吃的一定坚持不吃或者少吃。
身懒不得
老年糖尿病病人吃饱后容易打盹,是躺下睡觉,还是坚持运动,这与控制血糖,提高身体素质息息相关。还有,糖尿病病人不要太亲近电视、电脑及麻将等,应该多亲近朋友,多亲近运动,多亲近大自然。
急躁不得
糖尿病病人应培养自己的“平常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劳累不得
有些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患病原因与多年工作劳累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治疗期间,工作、学习和生活强度要适中,过分劳累了,血糖会升高。因此,控制血糖要做到“三不”———不闲着、不累着、不气着。
生气不得
快乐使人健康,忧愁使人生病。糖尿病病人最怕生气,生气后血糖常常上升。因此,生了气一定要及时消气,有副良药———少管闲事、少发牢骚、少生闷气。
麻痹不得
糖尿病患者初期多思想紧张,这主要与缺乏知识、盲目治疗有关。因此,遵从医嘱、科学治疗最为关键。要经常给自己“五提醒”:错过啥,不要错过定时定量吃饭;误了啥,不要误了适度活动;忘了啥,不要忘了遵医嘱服药;漏了啥,不要漏了定期测血糖;挤了啥,不要挤了听课时间。
马虎不得
病情控制不好的原因往往与病人自控力差有关。譬如医生告诉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戒烟限酒,但有的患者喝酒吸烟依旧。这种马马虎虎对待自己生命的做法是无知的表现。
片面不得
防治糖尿病要学会辨证法,患者要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有些病人存在不少误区:比如只注意高血糖,不注意低血糖;节食就是少吃主食,以菜代粮,以肉代粮;还有运动量或大或小,降血糖达不到适度等。这些都是片面理解防治糖尿病的表现。还是要记住:少吃一点,多动一点,放松一点,勤测一点,多懂一点。
乱治不得
如今治疗糖尿病的广告“满天飞”,还有少数穿着白大褂的“推销员”借讲课、咨询等活动,专挣糖尿病病人的钱。有些患者存在侥幸心理,乱投医、乱用药,以致耽误了治疗佳期。
一阵不得
对待糖尿病,病人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要学会“以变对变”的辨证防治法,打好持久战。抄录一首健身《多少歌》,供病友们参考:多嚼少吞,多步少车,多淡少咸,多素少荤,多笑少怒,多瘦少胖,多练少药,多慢少快,多乐少愁,多勤少懒,多平少激,多饥少饱。
根治糖尿病很简单:健脾胃,转吸收
糖尿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
3、只能控制,不能治愈!——是一个错误概念。
血糖为什么太多?
不外两个因素:
其一,进入的太多;其二,排出的太少。
试问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他的饮食,含糖量难道都是比周围其他人高吗?与他饮食相同的朋友、家人,又怎么不会得糖尿病呢?已经得病的患者,我相信大多数都是低糖饮食,却仍然无法缓止糖尿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不是因为吃了含糖量太高的食物。
其二,糖尿病患者排出的糖太少吗?恰恰相反,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之一,就是尿糖值高---从小便排出的糖太多。所以,也不是排泄的问题。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血糖太高,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含糖量太高。血液,其实就是一个运输载体,只负责运糖,而不使用糖---苗头就出来了。血管相当于自来水管,血液就相当于自来水,而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象我们的每家每户,每天都从自来水管中获取(吸收)自来水,发挥各种功能。糖都停留在血液中,意味着各个器官都无法(或说只能少量)从血液中吸取到糖份。糖尿病,原来是"吸收"的问题!这个"吸收",有个机关,就象水龙头。把"水龙头"修理好了,水(糖)自然就能喝到了!血糖又怎么能高得起来呢?血液中的糖太多了,意味着器官中的糖太少了!高血糖的糖尿病人体内竟然是缺糖的!天呐!这可是多么惊世骇俗话!但是,现在,你也敢于相信了:糖尿病人是缺糖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医学是怎么对待"缺糖"的病人的:
一、低糖饮食
二、降糖
用降糖药物把血管内的糖以"燃烧"的方式排除掉~是排除而不是促进吸收。导致血糖高居不下的原因不去处理,却让病人终其一生把吃进血管里的糖再弄出来~就象一个小朋友玩水,不停的把水舀进水缸里,再从水缸里舀出来一样。只不过,大人的游戏成本,太昂贵!
糖作为人体的一个基础性营养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摄入减少,必然导致其它营养的吸收利用有效率降低。这样一种低糖饮食,不要说病人,就算是正常人,这种吃法,饿都可以把你饿跨!直到饿出个"厌食症',那倒好,不用忍饥挨饿了,但是你再看看:你的精神更差了,更易疲劳了,做什么事,更多的是内心的迫使;欲望斗志消沉了,力不从心感时时伴随,抑郁,甚至厌世;你的笑容越来越少,情绪越来越差,涵养似乎也下降了;更容易生气,更讨厌阴湿下雨天---因为那会加重你的抑郁;整天没劲,晚上一合眼却又睡不着。肌肉越来越松驰,严重的,简直象烂泥一样!眼袋,黑眼圈,色斑、皱纹,全都提前来了!
这些症状,对于西医学来说,不具备任何治疗意义!它只相信仪器,相信数据!一番检查后,很可能会送你一个------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经官能症(意思就是说你自己在胡想瞎想)。因为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只要你的血糖值正常,血压值正常,白细胞值正常,XX值XX值正常,哪怕你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更不舒服了,更没精神了,甚至彻底跨在床上了~只要你的数据正常,那就是正确的治疗。你虽死,亦可无撼了!!数据,竟然比生命还重要!!!
糖尿病的治疗,其实很简单:健脾胃,助吸收。
所以,糖尿病的主要问题: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如果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导思路是“降糖”,那么,这个中医就不是一个正统的中医,而是一个中皮西骨,或者没有领悟中医核心的中医!如果一个糖尿病病人的主述要求是“降糖”,我会说,抱歉!你还没有资格来看病。你需要先解决观念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半杯水和一杯水,同样放一汤勺糖,哪个浓度高?肯定是半杯糖。但请问,是糖多了,还是水少了?再问,西医是否有检测水【血液】的多少?如果没有,你怎么知道你是水不足,还是糖太多?如果你只是水不足,却用降糖的方式来治疗,会有什么结果?换句话说,很可能,你只是需要早睡觉养血加水,糖尿病就会好了,根本不需要降糖。缺水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口渴”。到后期不渴了,是因为你的热量也不够了,高水平的不平衡,变成低水平平衡,人越来越虚,越来越容易疲劳了,肥胖了。前面只是缺水,现在连火【提供身体生长发育的热能】都不够了。再降下去,热能完全消耗完,人就死翘翘了。最先表现的就是脚的变冷,渐而麻木无知觉。这就是西医说的“糖尿病足”。其实就是一个热能不足的表现而已。加热,多吃饭补充热能,再早睡觉,就可以把糖尿病足治好。糖尿病足有破损就很难愈合,可以很简单就让它愈合:撒纯正的红糖在伤口就可以。西医说最避忌糖,不但不会如它所言加重病情,反而竟然可以把病情控制。那么,请思考,谁对谁错?皮肤肌肉的愈合,是脾和肺的作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脾的能量来之于饮食“甘味”——也就是甜。只有甘甜之味才可以健脾,促进胰岛的分泌,促进肌肉的生长。肺又是脾的“子”,脾的能量充足了,肺的能量就会得到补充。皮肤愈合的能力就增强,所以伤口就会愈合——这就是红糖为何可以使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原因。进而推论,只要给脾以足够的甘甜之味,脾的运化功能【相当于西医说的胰岛功能】就会恢复,加强,那么,糖尿病就可以根治了。所以,糖尿病人禁糖治不好糖尿病西医又说不明白,何不尝试原理说得明明白白的中医的方法,试试不禁糖,按照中医的方法调养呢?当然,在早期脾的运化功能还没恢复的时候,不能刻意服用糖,平常食物中的糖分就足够了。只需要把可以忌糖的习惯改为正常饮食即可。待食欲越来越好,脾【胰岛】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分解稀释能力越来越好,一边的嗷嗷待哺的五脏六腑,一边是富于糖分的血,两边一交接,还愁血糖太高吗?还愁器官渐渐衰竭,越来越没力吗?这些就都迎刃何解。糖尿病是消渴症,相当于中医的脾胃病。所以,为什么 红景天 能吃好糖尿病就在这里了.自古就没有脾胃病是绝症不可根治的说法。哪个中医这样说,会被同行笑掉大牙!
降“糖”家常菜
糖尿病,一个终身性的疾病,正以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迅猛之势,逐渐侵袭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亲人。偏巧在所有疾病里,糖尿病因为它的特殊性,算是我们自己最能掌控病情的一种。因为现阶段糖尿病不可治愈,饮食调养甚至比药物来得更为重要。营养师为你的糖尿病亲人度身订制了12道最最家常的降“糖”菜,不妨一试吧!
降“糖”要义:
●控制主食、严格限制糖、甜饮料和甜食的摄入。
●选择食物时以植物食品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的基本特点。植物食品要粗细搭配,以粗为主。动物性食物可以适量选择瘦肉、鱼、蛋和奶这些优质蛋白,因为蛋白是提供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主要来源。
●合理摄入脂肪,每日油脂总量控制在50~100克。尽量选择豆油、玉米油、芝麻油、芥子油、花生油等植物油。
●多吃粗纤维丰富的食物,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过快,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治便秘的作用,比如,水果、海带、豆类、谷类、蔬菜等有预防和治疗病尿病和降脂作用。
●饮食控制同时,要积极配合血糖监测和药物使用。  

烤瓜菜
原料:绿西葫芦50克、茄子20克、小西红柿3个、洋葱20克、香菇2朵。
调料:蒜瓣、黑胡椒、盐、橄榄油。
做法:
1.西葫芦、茄子、小西红柿、洋葱、香菇等洗净切小块;蒜瓣捣泥,与橄榄油、盐和胡椒拌匀,刷涂蔬菜块并放置20分钟。
2.烤箱调至180摄氏度预热10分钟,放入蔬菜块烤20分钟。
降“糖”明星:
●瓜类蔬菜一般都含有较大量的食物纤维,进食后对控制糖尿病有益。选择品种时,宜选用含碳水化合物及热量极少的蔬菜,比如茄子、莴笋、西葫芦、冬瓜、黄瓜、西红柿等。
●西葫芦,可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水肿腹胀、烦热口渴。
●茄子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蔬菜,常吃茄子可以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最好连皮吃。

萝卜枸杞粥
原料:大米50克、白萝卜50克、枸杞10粒。
做法:
1.白萝卜洗净切小块;枸杞洗净。
2.大米洗净,加水煮成粥。
3.加入萝卜块和枸杞,中火再煮10分钟即可盛碗。
降“糖”明星:
●白萝卜是我们日常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俗称“土人参”,兼有多种药用保健功效。中医历来重视萝卜的消渴药用保健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表明,萝卜所含香豆酸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并有明显的减肥作用。此外,萝卜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经常服食萝卜汁及萝卜制作的食物,是大有裨益的。
●枸杞补肾养精,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效果很好,尤其适宜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食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