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关于建设书香校园的讲话

个人日记

 第一, 希望苏州的中小学校都能够自觉地为我们的国家培养读书人口。

我们反复地讲,书籍是人类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采掘不尽的一个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我们也反复地讲,读书是人们最重要的一个学习方式,是人们奋斗的一个航灯,是人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我们也不止一次地说,刚才也有很多老师发言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的阅读水平。”我的这句话,特别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奋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很多人在引用。但是,真正能深刻地意识到这句话的价值的人,恐怕还并不是太多。如果真正意识到了,我们教育就会变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样。因为,相对于世界的其它民族来说,我一直认为中国的读书人口实在太少了,太少了。你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在读书?无论是在机场,在公共的场所,还是在每个人的家里,我们有多少人在读书。但是我们看到他们老外的时候,无论是在机场、无论是在公共场所,无论是在他们的家里,我经常很感动。前几天我出差,在一个比较高档的饭店用早餐,看到一个老外,一边喝牛奶、吃早餐,一边翻看一本书。我想吃早餐去看什么书,我就跟那人开玩笑。我说:“你怎么一边用餐、一边看书?”他说:“我们经常这样。进早餐的时候,在吸取躯体养料的同时也就吸取精神养料。”我想,他不是为了作秀,他是把这段时间留给了自己,是他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一直说,阅读应当成为我们最日常的生活方式。有人曾统计过:俄罗斯人每20个家庭,就拥有一套《普希金文集》;韩国的家庭是把书柜代替酒柜。韩国家庭96%以上识字人口的家庭都拥有书柜,拥有超过500本藏书。也就是说,韩国的家庭基本上家庭藏书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我们的家庭、我们苏州的农村家庭呢?《苏州日报》做过调查,我们苏州的农村家庭65%以上的家庭没有藏书。犹太民族更不用说,我一直很敬重这个民族。犹太民族,全世界3000万人,在以色列本土500万人。500万人比苏州小的多,我一直说苏州现在是1000万的人,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只比我们多2倍。但是犹太人创造了多少世界奇迹。近代历史上三个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他的唯物史观,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历史的认识;爱因斯坦,他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物理、对时空的认识;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犹太人的财富就更不用说,全世界最有钱的人毫无疑问是犹太人。美国人讲:“全世界的钱在我们美国人的口袋里,我们美国人的口袋在他们犹太人的脑袋里。”每一年的诺贝尔获得者,包括今年,里面都不止一个是犹太人,今年差不多都被美国人包了,除了文学奖被土耳其人拿走以外。但是,看起来这些人是美国人,实际上很多人是犹太血统。为什么呢?犹太人是把阅读作为宗教的。孩子生下来,就在《圣经》上涂了一层蜂蜜,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相对来说,刚才朱一峰校长也讲了,我们国家的阅读量平均每人每年不到5本书,还包括教科书、教辅书。一个没有阅读的社会,肯定是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肯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一个庸俗的社会。一个个体也是如此。我一直说,阅读表面上看来是一个个体的行为,我们每个人读书是为什么?我们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为什么“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我们的躯体是怎么形成的?当然是在母体里面,寄生于母体,汲取母体的营养。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当然首先是喝母亲的乳汁,喝母亲的乳水以后靠什么?靠每天的食物。因此,我们要喝牛奶,我们要吃鸡蛋,我们要吃牛排,我们要吃很多很多蔬菜,来补充自己躯体的营养,增强躯体的活力。但是我们的精神呢?精神的发展当然依赖于物质支持,因为大脑本身也是个物质体,但是精神本身它是没有办法被复制、没有办法被遗传的。因此,我们就需要教育。我经常认为,学校的教育,我们现在每天的课堂,就是母亲的第一年的乳水,他只能管你有一个最初的滋润,但是他不能让你有一个长期的精神发育的成长历程。人们精神的最终成长靠什么?靠阅读。除了阅读,我觉得没有办法让人的精神成长起来。因此,教育首先就意味着阅读,如果没有阅读的教育,只是训练,而不是教育,说的不客气一点,我们绝大部分的学校,只是在训练,而不是在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讲过:“用专业知识来教育人是不够的,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受过很好教育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阅读不是一个小事情,阅读是教育的另外一个代名词,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为什么我们要做“营造书香校园”的建设?这是基于我们对教育的这样一个深刻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也不止一次地讲到:“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它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还说:“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就如同生活在牢狱之中。如果一个年青人不想求知,那是最可怕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和社会公众的不幸。一个人不想求知,它就好比用一道无形的铁栓,把自己跟广阔的天空隔离起来。然而谁知道,后来无形的铁栓也许会变成真正的牢狱。”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终身的发展、终身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说:“学校毕业以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那么,一个人的自我教育靠什么?靠你阅读习惯的养成。你读书习惯养成了,你就会自我教育;你没养成读书的习惯,你就不会养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所以他说:“当一个人在上学的年代里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毕业以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的年代里没有打下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以后不再阅读,不知道阅读为何物,或者只是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些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求刺激性地享受。所以,我们要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而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一定要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我们阅读节的重要内容。而我们每一年的阅读节,都会召开这样一次苏州市的中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推进会,希望作为教育局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不仅仅是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市每一所学校都要动起来,都要读起来。只有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读书才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否则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他再也不会读书了。因此,真正的阅读必须要从中小学开始,必须培养我们孩子们的精神饥饿感。我为什么要读书,因为我“饿”,就像我为什么吃饭一样。读书,是因为我们的精神饿了,你会饿吗?我们在做一个“毛虫与蝴蝶”的项目。那些毛虫为什么能够成为“蝴蝶”?因为毛虫饿啊!它如饿似渴的去吃那些叶子,最后它会成为美丽的蝴蝶。没有精神的饥饿感,你是走不远的,你的精神是没办法发育、没办法成熟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中小学应该培养孩子们的精神饥饿感,应该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中国的读书人口。如果真正地让我们每个学生在我们的中小学期间认真地去读一些书,我觉得这是我们苏州教育对中国教育作的一个最大的贡献。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我们教育局,我们教科院真正把苏州阅读做好了,那教育就成功了。那些酷爱读书的孩子,写书的孩子,写半本书的老师、学生,我们不用担心他们的成长。这是我说的一个问题,我希望苏州市的中小学校,能够自觉地为我们的国家培养读书人口。读书的价值,意义很多,我不想再做过多的阐述。

第二, 希望我们的教育行政人员,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能够带头读书。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了我们民进和民盟两个小组的讨论。我在讨论会上代表民进中央作了发言。发言中,我就向总书记建议,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带头读书,我们的校长要带头读书。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烟酒味。书卷气很重要,读书很重要,尤其是老师。我一直认为,很多学校拼命叫孩子读书,没有教师对书籍的真正热爱和理解,孩子们是不会读书的。没有教师以身作则,没有教师真正地进入书的世界,孩子们是不可能进入书的世界的,应以师生共同的方式来唤醒孩子们对书的热爱。在这次北京会议上,我们明确了什么叫“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的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的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一个实验。教师的发展是我们的起点,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孩子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快乐,永远不会有孩子的快乐。所以,读书的关键,应该从教师开始抓起。有兴趣的事情,我们就会有时间去做。当读书成为你生活方式的时候,当你产生精神饥饿的时候,你不吃就会很难受。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书中得到。教师的智慧怎么形成?我一直认为,实践当然重要,但是靠一个教师几年或几十年的实践,是非常有限的。你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和大师去对话,你永远只能做一个平庸的教师。因为人类几千年的教育文明,几千年的教育智慧,伟大的教育思想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是几千年的路走下来的。而一个不和书本对话的老师,我可以断定地说,绝对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老师,一个不热爱书的老师,绝对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老师。我接触过无数的老师。在中国教育界,我不是最有学问的人,但我是一个与老师走得最近的人。每天早晨我打开我的电脑,走进“教育在线”,点击鼠标,就会有很多老师和我交流、说话。我知道老师在想什么,我知道老师的欢乐、喜怒哀乐。我有一批把读书视为生命的老师朋友,他们在这几年的时间中成长的历程令我惊讶!北京的一位老师,认真读了几年书的老师已自己开始写书了,写得那么精彩。这样的老师不止一个、两个,在“教育在线”上,在网站上,我可以从中举出一百个例子。“新教育实验”与“分数”有什么矛盾?“素质”和“应试”有什么矛盾?一点儿都没有矛盾,我可以很高兴地告诉你们,我们真正在做“新教育实验”的学校,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应试的水平让你们大吃一惊!这星期我到山西去,全山西省小学全面推广普及“新教育实验”。因为,他们看到了一所学校——运城实验学校他们的工作,这工作我也想验证一下。这个学校参加了两年的新教育实验,平均每个孩子的读书量是82本书。所以,100本书读六年是最低最低的要求了。孩子们与老师对话,没有任何的障碍,孩子们的话语,精彩得让我们的教师吃惊。孩子们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本不需要预先的准备。你点到什么书,他们就讲什么内容,他和你交流没有任何的隔阂。所有的指标,在当地都是第一名。他们感动了旁边的一个县,全县接近3000名教师,有2400名老师读书、写书。孩子们为什么对书那么热爱,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有一批非常热爱书的老师。有一个刚毕业才2年的小学老师,他文章的老道,这2年的变化,抵得上很多老师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他对教育那么热爱、那么痴迷,靠什么?就靠的是阅读。所以我觉得,教师的阅读、校长的阅读很重要。教师的阅读兴趣靠谁去激发?靠校长。没有校长对书的热爱,是很难的。苏霍姆林斯基他就是一位很好的校长,他就是一位非常热爱阅读的校长。他的学校,就是一所读书的学校。我的很多朋友都去看过他的学校——帕夫雷什学校。他的学校条件很一般,但他是一所世界名校。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它。知道它,当然是知道苏霍姆林斯基这个校长,同时更知道它是由于它的“书香校园”。苏霍姆林斯基自己曾经描写自己的阅读生活。他说:“在我的私人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上,都摆满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的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我图书馆里的图书,大约有4000本我已读完了。”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四十多部理论著作、七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多篇儿童文学。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他不读书,他是走不远的,包括你教课;如果你没有广泛的知识背景,你只是根据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来教书的人,永远是走不远的。所以,我觉得:阅读、应该让我们的教师能够精神起来,应该让我们的教师能够丰富起来,应该让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读书的引领人。这种引领是非常关键的,没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永远不会有热爱读书的孩子。就像在一个家庭里,没有热爱读书的父母亲,很难有热爱读书的孩子。

最后,希望我们的新教育学校带头做好“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

今天,我们不少校长、不少主任是我们“新教育实验”的代表。我们不是强制性地推动“新教育实验”,强制的事情是做不好的,没办法做的。所以,尽管我们苏州市区和有关的市民都成立了“新教育实验区”,但是,我们的实验区也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考核。不认真做的实验区将在明年山西运城的“新教育实验”大会上除名。今年在北京会议上,我们除名了38所学校,明年会除名更多的学校。你上船容易,下船难啊!你上了新教育的“红船”,不是“贼船”,你掉到河里就会很难看。我们“新教育实验”绝不做假实验,绝不做形式主义的东西,一定要真刀实枪地做,而不是做3年、5年,而是一辈子。我这一生就是为“新教育”准备的,我的后半生,还将把我所有的生命投入到“新教育实验”中去,我只对那些认真做事的人提供帮助,我希望你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我相信你一定会走到理想的彼岸。真正阅读的老师、阅读的孩子,在我们的“新教育实验”中,实在太多、太多了。我非常感动,每天我都处于感动和幸福之中,最快乐的人是我。因为,我看到了一个个孩子、一个个老师,在这个实验中那么快乐地成长起来。我们市教育局、教科院的很多同志非常重视,做了很多精心的准备,特别是高新区,在物力上、财力上也给予很大的支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实际今天是我们借“苏州阅读节”这个平台,来推动我们苏州的“新教育实验”,来推动我们“书香校园”的建设。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有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但是,无论你学校以什么为特色,你都必须以“营造书香校园”为抓手,都必须把“书香校园”的建设作为根本的根本,“书香校园”就是“新教育实验”的精神底色,“书香校园”的建设就是“新教育实验”的灵魂。如果真正把阅读做起来,让每个老师、每个孩子真正阅读起来,“新教育实验”就成功了一半,甚至是一大半。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就成立了。那么,“书香校园”到底怎么做?第一,要有氛围。做好氛围的建设,在花园里、在厕所里都要有文化,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所以,书香氛围的建设要动动脑筋。因为这是唤醒我们读书意识的一个东西。第二,环境。“书香校园”的建设,至少一定要建立四个东西:首先是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把班级图书架做出来。其次是年级的图书广场,在每一个楼面建有一个图书广场,让孩子在课余休息的时候,甚至在自修课的时候,他可以拿到书阅读。再次是学校的图书馆要办好。《中国教育报》曾采访过我,谈过我理想的学校图书馆,你们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学校图书馆应该怎样去做。我就不展开了。最后是学生的个人图书箱或图书架。我们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建设,你们让每个孩子在家里有一个书柜,有一个书箱、一个书架,这本身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希望能用这些书进行亲子阅读,这是环境和载体的建设。第三,要有领导的重视。学校里要有一把手校长或者分管校长、或是教科室主任亲自抓,总要有人对读书负责,要亲自干预、亲自抓这件事。第四,要有一些机构或一些组织。比如,“教师读书沙龙”,定期如每星期开会,可以为全校教师作报告、谈读书体会;可以全校师生共同读一本书。孩子们可以组成“书虫协会”、“书迷协会”。第五,开展活动。本次阅读节,苏州市共有18项大活动,可谓创意无限。我希望,把各个学校好的经验、方法收集起来,做成一本书,明年可以在召开阅读节时推广。如“图书漂流”、“为图书配音”、“为图书插图”、“书中人物的游行”等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喜欢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会开心。最后,就是评价,还是应该有一些评价。通过这几个方面,能把我们的实验扎扎实实地做起来。

我也很高兴地告诉大家,现在总课题组有了3个专业人员全脱产在研究“书香校园”的建设,引进优秀人才,专门在做。第一项事情,我们做了“中华经典诵读”,现在已经编出了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中华经典诵读本》,一共有18本。希望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把18本书能够全部背出来。希望每个学校都用这本书,让每个孩子能够背诵起来,这是我们第一项做的。第二项我们做的是“毛虫与蝴蝶”,是儿童阶梯性阅读。把书作为阶梯,分低、中、高年级,甚至一、二、三等年级。我们不仅推荐这本书,我们还指导你怎样去读这本书。今年暑假,做了一个童书阶梯阅读的教师培训,今后,这培训工作要作为教科院的一个工作,组织实验学校,进行儿童阶梯性阅读的教师培训。教师拿书去给孩子读,会读得非常精彩。第三个问题是教师专业阅读。教师专业阅读现在已经全面启动,明年可以提供教师阅读的指导手册,指导教师读书,读哪些书?各个学科的老师怎样面对学科阅读问题?我们课题组对实验学校的指导将会进一步加强,希望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学校,主动地跟我们总课题组、教科院联系,苏州本市的应做出典范,希望苏州成为中国“新教育实验”的重要阵地。因为,这是“新教育实验”的发源地。每个月开一次联系会议,交流各个学校的实验动态,把好的经验及时推广、培训,扎扎实实地做起来。我相信,你只要认真去做,我敢保证:第一,“新教育实验”可以成为苏州最大的品牌,是对中国的教育最大的贡献。第二,认真做“新教育实验”,从“书香校园”建设的所有学校看,不仅考试不会下降,而且会大幅度的上升。阅读,让你的人生充实起来,让你的精神成熟起来、丰富起来。大家一定要坚信阅读的力量,一定要坚信“书香校园”建设的意义。没有书香校园的建设就没有教育;没有书香的校园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校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