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千年一叹》

随笔

         喜欢余秋雨老师的作品,因为每一篇都是在行走中思考的结果,我心里称他为路上行走的大师。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独自消失在荒野大漠中,寻找中华文华诸多遗址,用脚丈量着土地,一步一步都在思考,这其中的艰辛,没有走过的人难以描述,用整十年的时间走出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二十世纪末,又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数万公里走了一遍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故地,走出了我眼前这本《千年一叹》。
    半月来,闲暇之余,就是手捧这本《千年一叹》,目光随着余秋雨老师的“出埃及”路线,以希腊为起点到埃及,再经红海,穿越西奈沙漠,把中国之外的人类主要古文明巡拜了一遍。对余秋雨老师“出埃及”的壮举喝彩且感到震撼,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多了点思考。
    用“出埃及”这个词来描述余秋雨老师这数万公里的行程再恰当不过了。几千年前流浪在埃及的希伯来人,也就是今天犹太人,不甘被奴役,在摩西的带领下渡红海出埃及,历尽千心万苦才来到西奈半岛,在西奈沙漠流浪了四十年才在西奈山下建立起自己的家园。所以
不用过多描述,也可想像秋雨老师“出埃及”这一路的凶险,除了本身就够险的自然地貌特征,地雷、铁丝网、炸弹……这些恐怖的东西到处皆是。数万公里的路程,惊心动魄,吉普车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听到的信息很多与射杀和绑架有关,途中,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发生什么。然而,日记却一天天地记着,有时趴在车上,有时蹲在路边,雪花般的纸页,用生命累积起来,终于变成了一本《千年一叹》。
   
 秋雨老师花了整三月的时间走完路程,我花了半月的时间读完他的路程,合上《千年一叹》最后的书页时,跟着阅读结束的也是一叹。对于人类最早文明的这些发源地,恐怕只有希腊稍稍幸运了。尽管克里特岛上的古文明已消失,欧洲文明对自己的源头因何而来,由何而去,都不清楚,但古希腊留下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神殿,为欧洲乃至整个人类贡献了《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还有一批伟大的哲学家。现在的希腊不富庶,却是平静。再来看看其他古文明。
    埃及文明,那些太阳神庙上的象形文字早已与世隔绝,人类难以从文本中去解读古埃及,就连埃及人的血缘也已不再保留古埃及的脉络,只留下金字塔还矗立着,伴随一堆解不开的谜,终日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烈日炙烤下和夜风的吹拂中。
    中东,多个古文明的发源地。从约旦河两岸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再从伊朗高原延伸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地区,现在每天产生的新闻几乎紧紧地和这些词联系在一起——战火、争端、极端主义、贫困、难民……看乏了,听乏了,已很少关心或者是关注了,毕竟,那儿离我们太遥远。读《千年一叹》之前,我已很少想起这个地区,也似乎遗忘了这片大部分被漫漫黄沙包围着、早已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曾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巴比伦文明、希伯来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这片土地曾是那么的悠久和荣耀。
    也许,从这片土地孕育出人类文明的那天起,就注定成为地球上最凄惨的地方。几千年,战火从未在这里停息过,翻开历史,大流士、居鲁士、亚历山大
……一个个征服者,欧洲的,亚洲的,都青睐着这片土地,征服得彻底,毁灭得也彻底。读起来最没有血腥味的是亚述一个国王的记述:
    
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我摧毁了埃兰全境。
    我在那里的土壤里撒上了盐和荆棘的种子,然后把男女老幼和牲畜全部带走。于是,那里转眼间不再有人声的欢笑,只有野兽和荒草。

    太阳一天天从沙漠无声地慢慢升起,再一天天地从沙漠无声地慢慢落下,这里的古文明终于只剩一些偶然的遗落物,供后世考古学家拿着放大镜细细寻找。走过几千年,走到现代文明,这里仍然走不出纷争,走不出满地狼藉
……
    跟着秋雨老师一路巡拜了那么多古文明遗址,经泥泊尔踏入中国的国土,目光也该在中华文明上有短暂的停留。如秋雨老师所写,中华文明成型的时间,在几大古文明中不算早,在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成型的一千多年后,也不比印度文明和克里特岛文明早多少,然而,在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只有中华文明。
    经几千年走到现在,中华文明不仅是一种奇迹,一种异数,更是震撼。走到现代,历经的沧桑,已不是笔下可描述的,特别是近代,曾被侵略者弄得千疮百孔,也同时遭到国人的批评,直到今天,不少国人还用鄙夷的目光打量着我们的文明,这样不如西方,那样不如西方。可想想,我们什么时候不是紧紧地依存着他,那些离他远去的人,最终也没傍不上那所谓的优秀文明,白皮肤蓝眼睛里,早已给你打上了“中国”的烙印。我们嫌我们文明的皱纹太深,却不知那正是我们根的脉络所在。
    感触太多太深,可是笔落下去却太轻太轻,想着这些几千年的古文明,再放眼今天的世界,让我吃惊的东西太多,让我想不透的东西也太多,我无法评价,人类文明不断往前,只希望每一个人抬头,看见的都是蓝天白云。
    
历史的目光向来冷峻,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柔和些呢?

 

     



文章评论

在水一方

曾阅读过《文化苦旅》,《千年一叹》找机会一定读读。那些消逝的古文明应是人类的痛。

陈忠权

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历史总是以合理的方式演进。

芳龄

新书怀古,千年一叹,随着妹妹读好文,有好书记得一起分享哈

杨柳穗儿

跟随羊羊姐的文字,欣赏余秋雨老师行万里路、写万卷书。

秋水

羊羊文笔了得,也许将来的某月某日你也是第二的余秋雨[em]e163[/em] !

风卷半帘

千禧之年写的好像,当年看了也觉得很悲哀。我也喜欢他写的书。

山间小路

恰好我最近也喜欢读余秋雨的文章,《千年一叹》没细看,《山居笔记》倒是看过,很佩服秋雨先生的学识,到一个地方,总能对其历史娓娓道来。记得写山西的一篇文章,他说,同行的都是属于山西的老牌学者,却总是听他讲山西的故事。如今游记泛滥,但秋雨先生的游记别具一格,有历史的厚重感,却也能给今人带来某些启迪。

羊羊(采撷月光)

就是喜欢他作品中表现的那种文化厚重感,这几天又买了《山居笔记》和《中国文脉》,喜欢他在文化遗址或废墟上的思考,当代文人,能有勇气辞去高位,像他那样消失在荒野大漠的很少,所以他的文章厚重,喜欢跟着他的笔墨,触摸中西文化的脉络![em]e160[/em]

冰颜

哎!不愧是大学教师!文笔深邃,思想深远,不敢装懂但十分敬佩羊羊老师,对于我来说羊羊这篇文章我虽看不懂十分但看懂了一分也是极好的了。[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