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学佛问答
个人日记
1.问:如果阿弥陀佛能把病治好,再接引往生不是更好吗?不然让人觉得多少有点缺憾。
答:往生即获无量光寿之生命,无量生死重病一起总治,圆满无缺,怎么说还有缺憾呢!比如一间破旧的房子,如果还要再住,就需要修修补补,如果马上换新房,就不需要再修补了。阿弥陀佛既然接我们往生极乐,又有什么必要再治病呢!有漏色身怎么治也治不好,干脆换成清净无漏法身,不是更好吗!何况念佛往生之人,虽有病相,而无病苦,如本集姚春林等,安乐往生,有何不足!说来说去,都是我们太看重这个色身,以此为真的缘故。
2.问:为什么有人念佛求财得财,有人求财不得财,甚至反而亏本?其他所求也一样,或有满愿,或不满愿。
2.问:为什么有人念佛求财得财,有人求财不得财,甚至反而亏本?其他所求也一样,或有满愿,或不满愿。
答:求财得财有二。一、此人福厚,如厚板可承重物,若有其财,有福消受,于自于他,皆有其益,佛智鉴知,而满其愿。
二、此人心性软弱,过去善根,适于顺度。若不满其愿,即便意志消沉,离佛越来越远,善根不能成熟;若满其愿,能使信心增长,渐渐成熟,方便引入佛法。佛智鉴知,而满其愿。
求财或亏有三。一、此人本当大亏,以念佛故,暗改小亏,此人不知,以为念佛仍亏。
二、此人福薄,如薄板不堪承重,若有其财,无福消受,或遭奇灾,官司、绑架、断命等,于自于他,皆无其益,佛智鉴知,不满其愿,求财不得财。
三、此人心性刚强骄慢,过去善根,适于逆度。若满其愿,反而增长慢心,于世俗越陷越深,迷不回头;若挫其骄慢,则能渐渐回头,信向佛法。佛智鉴知,不满其愿,求财反亏。其他所求,可以例知。总之,佛智不可思议,各具诚心而求,所得各如其份,不多不少。如大地生长万物,高矮大小,各各相称,不多不少。
3、问:若发现临终人挂念世间,佛来又走,怎么办?
答:临终佛来,说明佛不违约,不负众生;众生自己不愿去,说明众生愿心不诚,有负于佛。然事既已至此,欲求补救,必须:一、切莫哭泣强留。二、善巧安慰开示,助劝其放下世情,发起增上愿生心。否则必定堕落轮回,欲求再遇法念佛,往生净土,难矣!如本集宗归师、刘茂仲往生事例。由此也可知,临终善知识开示助念的重要。
4、问:为什么临终助念,往往易见佛、菩萨、莲花等胜境?答:凡念佛之处,皆必有佛、菩萨、光明,但因为临终为生死关头,阿弥陀佛必放大光明加持临终之人,加上助念诸人皆能恳切专注,同声念佛,感应力大,所以易见。若其他场合能恳切专注念佛,也都一样易见。
5、问:同在一起念佛,为什么有人见佛、见光、见花等,而有人不见?又所见也有同、不同?
3、问:若发现临终人挂念世间,佛来又走,怎么办?
答:临终佛来,说明佛不违约,不负众生;众生自己不愿去,说明众生愿心不诚,有负于佛。然事既已至此,欲求补救,必须:一、切莫哭泣强留。二、善巧安慰开示,助劝其放下世情,发起增上愿生心。否则必定堕落轮回,欲求再遇法念佛,往生净土,难矣!如本集宗归师、刘茂仲往生事例。由此也可知,临终善知识开示助念的重要。
4、问:为什么临终助念,往往易见佛、菩萨、莲花等胜境?答:凡念佛之处,皆必有佛、菩萨、光明,但因为临终为生死关头,阿弥陀佛必放大光明加持临终之人,加上助念诸人皆能恳切专注,同声念佛,感应力大,所以易见。若其他场合能恳切专注念佛,也都一样易见。
5、问:同在一起念佛,为什么有人见佛、见光、见花等,而有人不见?又所见也有同、不同?
答:此因个人根性不同。一般来说,以下几种人易见:一、禅定功深的人。二、喜欢打坐内心静定的人。三、平日易于通灵的人。四、有阴阳眼的人。五、宿世相类根机的人。六、儿童。七、与被助念者有特殊缘份的人。
6、问:临终助念所见佛菩萨莲花等,是不是极乐真境?
6、问:临终助念所见佛菩萨莲花等,是不是极乐真境?
答:凡夫所见乃一时感应,为极乐真境之投影,并非真境。若得三昧,则见真境,微妙不可思议。
7、问:是不是能见到种种境象,说明修持好,功夫深?
7、问:是不是能见到种种境象,说明修持好,功夫深?
答:未必!如上有种种因缘可知。所以不能以见不见境界,作为修持好坏的标准,而应当老老实实念佛,见与不见,各随根机、因缘。既不因为没见境界而追求,也不因为见到境界而欢喜。平平常常念佛,最稳当,最保险,最殊胜。
8、问: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救度一切众生,为什么要等阳上眷属为亡灵念佛作超度佛事,才肯救度他们呢?
8、问: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救度一切众生,为什么要等阳上眷属为亡灵念佛作超度佛事,才肯救度他们呢?
答:阿弥陀佛并非要等人为亡灵作佛事才肯救度他们,而是要假借阳上眷属为之念佛回向的因缘,才能救度得了他们。亡灵乘念佛回向功德力,离苦得乐,超生净土,全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作用。
9、问:超度亡灵功效大小,有什么说法吗?
9、问:超度亡灵功效大小,有什么说法吗?
答:以下三方面决定超度亡灵的功效:一、亡人善根的深浅。二、阳上超度的诚心。三、所用超度的方法。但亡人善根深浅,我们不知,只能从诚心和方法两方面着力。方法以专修念佛最好,心则越诚越好,如此功效越明显。如本集陆通燕念佛,母亡三十年,出地狱河,径生净土。
10问:死后器官捐献无疑是菩萨行,但身为凡夫,难免执着,是否会影响往生?
10问:死后器官捐献无疑是菩萨行,但身为凡夫,难免执着,是否会影响往生?
答:如果忍力不够,愿力不坚,定受影响。往生事大,捐献器官事小,当保全大事,以求决定往生,证无生法忍,则如释尊喂鹰饲虎,尚且不难,何况其他。
11、问:听到净土法门,但道心不强,时念时不念,这样能否往生?
11、问:听到净土法门,但道心不强,时念时不念,这样能否往生?
答:道心有二:一、愿生心。二、精进心。如果愿生心若有若无,往生也可不生也可,时念佛时不念佛,则往生不定。不定者,进则往生,退则不生。如果愿生心切,根机懈软,念佛不精进,时念时不念,然真愿往生,不容更改,当得往生。
12、问:我每天念念佛之外,很喜欢打麻将,这样是否能往生?
12、问:我每天念念佛之外,很喜欢打麻将,这样是否能往生?
答:恐难!因推其心,念佛只是装点,打麻将正为所好,主次轻重颠倒故。
13问:有的莲友认为念佛不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念,能够安心地看电视、打麻将,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往生,潇洒自在,这样才是真正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对不对?
13问:有的莲友认为念佛不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念,能够安心地看电视、打麻将,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往生,潇洒自在,这样才是真正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对不对?
答:一、半对。二、半错。三、全错。半对者,倚于安心故。半错者,疏于念佛故。全错者,既疏念佛,安心非正。应当不担心自己往生,而多念佛。至于各人念多念少,则又随人不同。然愿意多念,无有不同。
14、问:我发愿要上品上生,可否?
14、问:我发愿要上品上生,可否?
答:若自视为上品上生之机,或欠机深信乎?历代净土祖师未闻如此发愿者,印光大师说:只要能往生,下品下生足矣!
15、问:我发愿要身无病苦、端坐往生、如入禅定、异香满室、天乐鸣空,以启发大众的信心,可否?
15、问:我发愿要身无病苦、端坐往生、如入禅定、异香满室、天乐鸣空,以启发大众的信心,可否?
答:此非真为往生,而是人前做样子,装好看。如果真有功行,虽不发此愿,也必有此景;如果没有真功实行,敢保生时说大话,死后落笑柄。总之,念佛往生一如做人,要实在,不越份,自己是几斤几两,就说几斤几两。老老实实念佛,老老实实往生,不仅死时令人起信,实则生时更令人起信。
16、问:我发愿要绝症得愈,健康长寿,以此来表法,可否?
16、问:我发愿要绝症得愈,健康长寿,以此来表法,可否?
答:不可!一切无常,能表什么法?这是内心既不想往生,又想说漂亮话往自己脸上贴金。真想往生的人,活一百二十岁也好,今晚就死去也好,寿夭长短,一切不虑。越是重病,越想往生。
17、问:我发愿既要得到往生利益,又要健康长寿、大富大贵,鱼与熊掌兼得,可否?
17、问:我发愿既要得到往生利益,又要健康长寿、大富大贵,鱼与熊掌兼得,可否?
答:如此想者,恐怕往生还在后脑勺,现世五欲正遮眼。如果不是这样,只发往生愿就好。富贵寿康,一任前命。
18、问:我为什么达不到“闻病重则喜”的境界?
18、问:我为什么达不到“闻病重则喜”的境界?
答:自己最清楚。一般有二:一、贪恋世间,不愿往生。这样很危险。二、贪生怕死,常情所限,闻病重难免心中忧戚,但愿生之心不变,这样仍得往生。
19、问:我遇到一个老修,得佛护佑,癌症手术后健康快乐,因此法喜充满,逢人便劝信佛,还总是自谦说“我修得不好,离往生的条件相差很远”,可是他到临终的时候却要求吃荤腥,助念无效,为什么?
19、问:我遇到一个老修,得佛护佑,癌症手术后健康快乐,因此法喜充满,逢人便劝信佛,还总是自谦说“我修得不好,离往生的条件相差很远”,可是他到临终的时候却要求吃荤腥,助念无效,为什么?
答:不知不靠弥陀本愿,缺乏机深信,心不柔软,自力刚强,一生都在抵挡,临终抵挡不过,终于业障现前。如果一心归投于佛,老实念佛靠佛,放下自力执著,绝无此事。说念佛千稳万当,即是如此。
20、问:如果认为:不要仅仅满足于往生,还要考虑往生后快速成佛,所以现生要发菩提心,广读大乘经典,提高自己的心性,可否?答:不可!此人往生,只是画饼。比如有人听说乘索道可以上山,想:不能仅仅满足于乘索道上山,上去之后还要步行登高,所以现在就开始步登,作为上山之后的帮助。这样有用吗?只能说明他脑中空想,并没有乘上索道。
21、问:不因自己的往生决定而满足,每天以经咒、佛号做超度佛事,以作为发菩提心、庄严自身的实际行动,可否?
20、问:如果认为:不要仅仅满足于往生,还要考虑往生后快速成佛,所以现生要发菩提心,广读大乘经典,提高自己的心性,可否?答:不可!此人往生,只是画饼。比如有人听说乘索道可以上山,想:不能仅仅满足于乘索道上山,上去之后还要步行登高,所以现在就开始步登,作为上山之后的帮助。这样有用吗?只能说明他脑中空想,并没有乘上索道。
21、问:不因自己的往生决定而满足,每天以经咒、佛号做超度佛事,以作为发菩提心、庄严自身的实际行动,可否?
答:不可!此人往生,也是画饼。
22、问:我看到拿念珠勇猛念佛的人就认为他是自力执着,是“猴式”的念佛,这样对不对?
22、问:我看到拿念珠勇猛念佛的人就认为他是自力执着,是“猴式”的念佛,这样对不对?
答:这种知见不正确!并非勇猛念佛是自力,懈怠不念反而是他力。心中仰靠弥陀誓愿,虽一日十万佛号,也是佛力。
23问:我虔诚念佛,为什么病痛不能减轻?而《念佛感应录》里那么多人都奇迹般地康复了?
23问:我虔诚念佛,为什么病痛不能减轻?而《念佛感应录》里那么多人都奇迹般地康复了?
答:一、过去业力难思,本来会有更大的病痛,因念佛的缘故,暗中化去不再受,只受目前病痛。
二、只求病好,不求往生,其心燥妄,难与佛心感通,效果便差。
24、问:为什么有的人念佛能满一切愿、破一切无明,而有的人却不能?
24、问:为什么有的人念佛能满一切愿、破一切无明,而有的人却不能?
答:都能!因念佛都能往生,往生即成佛,则满一切愿,破一切无明。
25、很多人汽车洋房地生活得很快乐,显然是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劝他们厌离娑婆,岂不是不合逻辑?是不是阿弥陀佛偏重于社会底层的人?
25、很多人汽车洋房地生活得很快乐,显然是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劝他们厌离娑婆,岂不是不合逻辑?是不是阿弥陀佛偏重于社会底层的人?
答:合乎逻辑。因为人生无常,人生是苦!比如肥猪,贪草食之乐,招杀戳之苦。人贪五欲之乐,而招轮回之报,愚者迷不知返,智者早求厌离。从人来看,有所谓社会高层、低层,弥陀来看都是一层——造罪苦恼众生。佛心平等,不加拣择,任何人都可以认为“弥陀最偏爱于我!”富贵人当想:我贪乐富贵,极乐净土纯乐无苦,弥陀岂非为我!穷苦人当想:我穷苦难堪,最望救拔,弥陀慈悲建立净土,岂非为我!
26、问:念佛要专修,不要杂修,五欲之乐算不算夹杂?可是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五欲之乐又不大可能,无奈的堕落和作意的堕落似乎没有界限,怎样把握?
26、问:念佛要专修,不要杂修,五欲之乐算不算夹杂?可是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五欲之乐又不大可能,无奈的堕落和作意的堕落似乎没有界限,怎样把握?
答:五欲乃人生之现象,谈不上杂。生而为人,可以有合理的欲乐,以不违法律,不害人伦为则。本是五欲众生,怀此身份,一向念佛,即是专修。
27、问:想做超度佛事,但路远不能亲至寺院拈香怎么办?
27、问:想做超度佛事,但路远不能亲至寺院拈香怎么办?
答:可请师父代拈。虔诚心是最好的香,所谓心香,只要有诚心,虽不能亲去拈香,功德也不会减少。拈香不过是一种仪式,岂能增减功德。最好寺院做佛事时,自己在家念佛回向。
28、问:过去亡者不知转世了没有?超度还有效吗?
28、问:过去亡者不知转世了没有?超度还有效吗?
答:不论转未转世,皆有效!若尚未转世,或转地狱、饿鬼道中,念佛回向可直接超度。若投生天、人、畜道,念佛回向可追加其福德,改善其生活环境,或报谢超升。








文章评论
花儿阿弥陀佛(谢绝加群)
[ft=#ff00,,tahoma, microsoft yahei]问:过去亡者不知转世了没有?超度还有效吗?[/ft][ft=#ff00,,tahoma, microsoft yahei]答:不论转未转世,皆有效!若尚未转世,或转地狱、饿鬼道中,念佛回向可直接超度。若投生天、人、畜道,念佛回向可追加其福德,改善其生活环境,或报谢超升。[/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