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会宁大旱

个人日记

                                                                        历史上的会宁大旱

                                                      

                          文/绿洲

  会宁是干旱县,过去是“十年九旱”现在成了“十年十旱”,今年的大旱更为严重,夏粮绝收已成定局,目前旱情还在蔓延。

 从历史记载看,会宁自古以来就一直旱灾不断。请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1316年(明正德十一年)九月,陕西巩昌(当时会宁隶属巩昌)等府、卫、州、县因早灾,免除当年税粮之半。

 1528(明嘉靖七年)会宁大旱、人食草茹木。

 1582(明万历十年),会宁,安定(定西)、通渭大饥。次年,仍大饥,并发生疾疫。

1615(明万历四十三年)全省大早。

1619(明万厉四十七年),安定(定西)会宁大早。

1737年(清乾隆二年)夏旱,诏赈济

1747(乾隆十二年)旱。

1762(乾隆二十七年),夏旱。

1764(乾隆二十九年),巩昌府属县民雹成灾,禾无收,民饥。

 1768(乾隆三十三年)大早。

 1770(乾隆三十五年),安定、会宁饥,疾疫流行,死者甚多。

 1775(乾隆四十年),岁荒,诏赈济。

 1777(乾隆四十二年),安定会宁一代夏早。 

 1780(乾隆四十五年),大旱。

  1788(乾隆五十三年) 岁荒,诏赈济。

  1878(光绪四年),巩昌各地大早。

  1892(光绪十八年),会宁饥。

  1898(光绪二十四年),安定,会宁大饥。

 1924年春夏,甘肃全省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地。

 1928年(民国17年)大旱,

 1929年特大饥荒,人相食,饿殍满地。

 1953年大旱,从1956年至198934年中发生干旱17年。平均每两年一次。

 1970年冬至1973年,会宁持续大旱

 2002年以来会宁几乎是年年大旱。

 以上仅仅是见诸史册的,从历史记载看,明清以来旱灾几乎是频繁发生。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老百姓怎么办,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人民,老百姓只能靠政府,因此灾害面前,政府是否积极作为,显得十分重要。

 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作是最优秀的皇帝,所谓的“贞观之治”被吹得天花乱坠,然而贞观十二年(638年 )的大灾荒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一年,全国28个州旱情严重,赤地千里。次年大饥荒,人皆相食。

 1780(乾隆四十五年),甘肃各地持续大旱,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各地大灾荒,然而甘肃的地方官员却联合起来以赈灾之名,共谋作弊、肆意侵贪国家的赈灾银两,时称“甘肃冒赈案”此案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官员113人,其中会宁县知县许山斗也不甘落后,挪用银一万七千余两。

1970年至1973年,定西会宁一带持续大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看到定西地委送到中南海的旱情报告,流下了动情的眼泪,随后发放了大量的救济粮款和衣物,那时候家家吃的救济粮,人人穿的黄衣裳(救济的军装)。

1994年以来会宁持续大旱,1995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民的关爱,与中央各部门及省市领导一起来到会宁县视察旱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今年入夏以来,会宁的旱情十分严重,为了抵御旱灾,会宁县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愿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些年经济迅猛发展,城市里到处是歌舞升平,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农村,不能忘记那些粮食已经绝收的农民,不能只局限于一部分人的富裕,让所有的民众都过上好日子,那才是真的好。


图片

 


图片
图片转自网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