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 10 个 人文美景

个人日记

1.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及红色旧建筑群(国家4A级景区)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馆名。位于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军垦大道中段,屯垦文化公园中心、市政府大楼北侧50米处。

该馆2006年筹建, 2009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陈展面积7000平方米,共9个展厅,展品1100多件。该馆建筑外观展现六种内涵:一如起伏、巍峨的天山耸立,象征三五九旅精神和天山永存,兵团各项事业根深蒂固;二如种子破土而出之势,象征三五九旅革命种子在亘古荒原上以顽强生命力破土而出,生根发芽,喻示兵团发展具有勃勃生机;三如扬起的巨帆,象征兵团各项事业千帆竞发,一帆风顺,蓬勃发展;四如巨大的犁铧倒放在地下,永远向世人诠释着三五九旅官兵就地转业时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革命精神。景区内有“关山万里展红旗”、“将帅墙”、“翻越祁连山”、“兵团职工住房变迁史”、“现代农业微缩景观”、“屯垦工具展”、“死海大穿越”、“英模谱”等景点。至2012年9月底,馆藏文物3000多件、历史照片9000余张。该馆实行免费开放,年度接待人数30万人次以上。2010年底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兵团“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称号,2011年11月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

加大红色屯垦旧建筑群的修复与保护,启动对水工处老办公楼的修缮加固工程。通过对三五九旅旧筑群的整体打包,力争2015年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着力建成以“爱国主义教育、屯垦奋斗体验”为主题的新疆红色教育、文化旅游及影视拍摄基地。

2.祥龙湖(国家3A级景区)

景区2012年开始引进“大通关”、“龙舟赛”等活动。
景区位于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上游,距阿拉尔市60公里,阿克苏市60公里,交通便利。

 景区以河流、湖泊、野生胡杨、雄伟壮观的水工设施、万倾良田为主基调。旅游区旅游功能包括度假观光、休闲娱乐、疗养保健、探险漂流等。该景区建有:宾馆二层、水上餐厅二座、沙滩浴场一处、四合院五座、五座桥、荷花池、喷泉、游泳池、木屋、蒙古包、钓鱼池、文化娱乐广场等设施,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形成一个以河流、湖泊为主的水上娱乐大世界。

景区先后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

3.千鸟湖(国家3A级景区)

千鸟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古丝绸之路重镇——阿拉尔市金银川镇。距阿克苏市80千米,离314国道12千米。

千鸟湖风景区是沙井子垦区的水源地,水源为天山雪水融化而成,水质清澈无污染,景区植被主要为莎草、芦苇、香蒲、红柳、胡杨等,动物资源以野兔、野鸡和鱼类为主,鸟类有天鹅、大雁,白鹭、野生鸬鹚,野鸭、鱼鸿等,数量20万只(羽)40余种,鱼类有“四大家鱼”、鲫鱼、新疆鱼、鳊鱼等,另外还有牛蛙、螺丝、水獭、贝壳、草虾等水生动物。
千鸟湖总面积54平方公里,常年淹没面积2969公顷,容量8600万立方米,便利的交通可围绕湖绕行一周;湖中水面广阔,清澈见底,不同的地势形成了不同的自然风光,包容了我国南北东西所有水泽的景致和韵味,景区内既有小河迂回,绿草如荫,芦荡连天,泛舟点点的江南秀色,也有红柳丛生,胡杨挺拔,沙丘蜿蜒的大漠风光。数百个不同特色的小岛与片片蒲草将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千鸟湖分为12大景区,分别为沙滩戏水区、水上运动区、生产养殖区、长堤览胜区、芦湾竟秀区、森林公园区、百岛区、水鸟聚居区、稻香园区、花月观赏区、湿地生态观赏区、渔猎区。景区北部、西部是树木葱茏的田园风光,距湖面8公里左右,是千年古城镇遗址,北部为南天山支脉喀拉铁克山,盛产玛瑙、水晶石、玉石、硅化木等二十余种珍宝,历史都有“宝石山”之美称,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探宝。走进深山古老的民族村庄,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仍然过着原始的部落生活,更给千鸟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2004年,被国家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4.多浪湖(国家3A级景区)

由于实行水库加固工程,近年来景区歇业。
  原由多浪湖游乐园和银沙湾两个景区组成,位于阿克苏—阿拉尔市(阿塔)公路72公里处始建于2002年8月。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地处“双城”之间,为阿拉尔市北大门,是师市目前最成熟的旅游景区。通过理顺产权,做好景区开发规划、可研,做好项目资金申报准备。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将现有景区改造提升为4A级景区,建设成为“双城”市民亲水乐园、南疆著名的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中心.

5.西西湖(拟建成国家4A级景区)

沙水处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近1亿元,在原西大桥水电厂调节水库建设西西湖景区,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立足阿克苏市50万人口,努力打造成为市民亲水乐园、城市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中心。2015年五.一前景区正式开张营业。

6.塔里木大学
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是世界上离沙漠最近、离大海最远的一所大学。

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于1958年创建,他亲笔题写了校名,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院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

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校风和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内涵的胡杨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农、理、工、文、管、法、经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学生1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30%。校园面积2570亩,校舍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2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多种,基本建成数字化图书馆。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现有教师6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78人)。

7.西域文化博览园(拟建成国家3A级景区)

隶属于塔里木大学,位于阿拉尔市。

依托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开发建设西域文化博物馆(已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丝路屯垦文化馆、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塔里木大学校史馆,建设成全面反映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历史的博物馆群落,拟实现文化研究、展示、传播和旅游有机结合,重点推进仿制西域文化文物的旅游纪念品、数字西域文化产品的开发。

通过拓展建设“一园四馆”,实行整体包装,力争在2014年成功申报AAA级景区,建设成为全国西域历史文化传播的著名基地、兵团爱国主义、文化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

8.西域花开(拟建成国家3A级景区)

著名青年作家张者用西域花开命名十团苗圃基地,象征阿拉尔市是一座花一样美丽和充满朝气的城市。

位于阿拉尔北市区,始建于2002年,是国家农业部(农计函[2001]101号)批准的南疆特色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项目。共占地2300余亩,其中种质资源圃200亩、示范园1000亩、采穗圃700亩、繁育圃100亩。

先后新建了组织培养室、种质资源保存库、光谱仪器室、化验室、智能温室,维修及重建日光温室16栋,购买各种仪器100余台。本着项目需要引进人才的原则,先后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等院校引进硕士研究生10名,本科生6名,并以塔里木大学为技术依托先后申报并批准了有机蔬菜基地、阿拉尔花卉基地、南疆高档花卉(蝴蝶兰)组培快繁基地等项目。现苗木基地已建成以种质资源保存、特色良种苗木繁育、花卉培育、有机蔬菜生产、农化分析等科研、生产、示范、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单位。

9.阿拉尔塔河姊妹桥

 塔里木河在阿拉尔市穿城而过,有两桥飞架南北。两桥的空间距离是7公里。
  

老桥可以说是“塔河第一桥”。1979年,一师组织自已的土专家开始承建这座永久性大桥,1984年竣工通车。老桥全长1601.6米,80孔。
  新桥是2008年开始修建的,全长1657m,宽12m,呈南北走向跨越塔河。它南接阿拉尔至和田的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起点,北接阿拉尔至阿克苏市的阿塔公路。
  建桥之前,老桥处曾是塔里木河的古渡口之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行人和物质运送还是靠胡杨木制成的大船摆渡,很不方便。

早在1958年,一师就在老桥处采用胡杨木料建桥,有一位叫王树德的老战士因此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说在打最后几根桥桩时,一直打不下去,王树德潜入水里发现,原来水底埋着一棵大树。他和另外的同伴又潜入水底,顺着水流,拼尽全身力气终于把大树挪开了。就在这时,刚才还有十几米远的河道主流,忽然改道向这边奔腾而来,汹涌澎湃……
王树德同志再也没有浮出水面。遗憾的是,木桥建好后,当年又被洪水冲毁。可是,英雄的一师人并不服输,他们在十几年后,硬是凭自已的力量,修建起了塔里木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桥。

10.上海知识青年纪念林

位于阿拉尔市滨河路阿拉尔大桥老桥头。目的上为了纪念上海支青支援边疆建设的伟大历史壮举。

上海知青纪念林首先由部分上海知青自发发起,陈生初同志担任筹建组组长,杨海涵、杨永青为副组长。

上海知识青年纪念林的倡议和建设,得到了阿拉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逐步完成了纪念林园艺规划、树木定植、林间水泥硬质小径、文化石采集和安装、纪念林主题石的制作。

纪念林已经成为阿拉尔市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阵地。

戈壁星空 整理


欢迎阅读 欢迎转载 欢迎宣传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