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晚清时期的御敌斗争中,有一位高级官员活活饿死在了印度。他就是被时人讥讽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除了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他的外交失误外,并没有正视他在内政和御敌上作出的贡献。
亚罗号是一只不起眼的小商船,它利用国际法中船舶管辖权的惯例,曾经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登记,以期规避中国官方的检查,干些规则之外的勾当。
但是,当中国广东水师千总梁国定登船查禁海盗时,这只船的登记证刚好过期。同时,国际法惯例赋予在船舶停泊或者航行的水域属于某国时,某国可以根据下列情况进行检查:该船从事海盗或贩卖奴隶的行为,拒绝展示国旗,等等。
从澳门运送大米到广州的亚罗号在被检查前,已经被一位名叫罗萨利奥的葡萄牙水手告发与海盗有染。澳门当局曾准备登船检查,而它却已逃脱。当此船到达广州时,梁国定接到报告,于是水师当即上船缉拿全部14名水手。
战争开始后,叶名琛一方面表现得非常镇定。当英军三艘军舰越过虎门、攻占广州东郊的猎德等炮台时,叶名琛正在阅看武乡试。他闻讯后微笑着说:“必无事,日暮自走耳。”次日,英军攻占省城对岸河南凤凰冈等处炮台,叶名琛闻报后仍不动声色,断言15日无事。
但是,另一方面,叶名琛还是做了积极迎战准备的。除了发布告示悬赏杀敌外,他还下令整备团练两万余人。
如此看来,叶名琛得名“六不总督”,实在是冤枉。叶名琛当时能够动用的兵力非常有限,因为南方的绝大部分兵力都被抽调到镇压太平天国的前线去了,英军趁虚而入,动用民团是不得已的办法。
在有限的条件下,叶名琛是战了的,只是战而不胜。同时,他拒绝讲和,也无可厚非;如果讲和,无异于投降。因此,他没有和,没有降,也没有逃跑。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海上苏武”之死
1859年正月初五,叶名琛被掳到停泊在香港的英舰无畏号上。叶名琛自始至终保持了一种凛然的气节。他在军舰上生活了48天后,即被解往印度的加尔各答。
叶名琛后来对随他去加尔各答的仆人说:“我之所以不死而来者,当时闻夷人欲送我到英国。闻其国王素称明理,意欲得见该国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以冀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彼时此身已置诸度外,原欲始终其事,不意日望一日,总不能到他国,淹留此处,要生何为?所带粮食既完,何颜食外国之物!”
在加尔各答,叶名琛继续关注时事新闻,按时作息,清早即要人给他读报。
后来,他得知觐见英国君王无望后,决定绝食,于二月廿九日得病不治,至三月初七戌时病故。临终并无别话,只说:“辜负皇上天恩,死不瞑目!”
《文史参考》
文章评论
黑猫白猫
飘过,享受这种感觉!
冷色人生观
大师兄,现在二师兄的肉比师父的都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