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咆平壤
个人日记
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列岛,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其野心也随之骤然膨胀,居然异想天开地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最终建立所谓“以北京为首都的大东亚帝国”的军事侵略计划。狂妄的丰臣秀吉甚至宣称“让自己的义子当中国的关白”(关白,日本官职)。
公元1592年4月13日凌晨,侵朝日军渡过对马海峡在朝鲜釜山登陆,壬辰倭乱爆发!
当时统治朝鲜的李氏王朝,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整个朝鲜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丰臣秀吉出动9军共15万(也有人认为是20万)大军攻击朝鲜,这9军的9名统帅都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如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岛津义弘等。果然,日军挟内战一统日本之余威,一路攻势凌厉,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京城、开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军一直挺进到鸭绿江南岸。
得意忘形的丰臣秀吉不但要求明朝政府承认日本以大同江为界占据朝鲜,同时还威逼琉球、菲律宾等大明属国臣服朝贡。消息传来,大明朝野一片哗然,主战派认为必须出兵教训一下日本人;而主和派却认为朝鲜人过于软弱,一触即溃,只会向明朝求援,建议仅让朝鲜国王及随从百余人过鸭绿江避难,而不出兵。主战派的意见最终被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接受,决定出兵朝鲜。
万历二十年七月,第一支抗倭部队出征,统帅为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这支部队是辽东铁骑中的一支,祖承训也是名将李成梁的嫡系,战斗力较强。可是,这支部队只有三千人。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祖承训中伏,副将史儒战死,部队损伤惨重。祖承训侥幸死里逃生。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刚刚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川、浙诸军,克期东征。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职,同军前往。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在李如松的带领下,誓师东渡参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是为“万历三大征”之第二征,第三征为万历二十八年的平定播州之战)。
公元1593年1月17日,东征大军兵临平壤城下。盘踞平壤的是日将小西行长指挥的侵朝日军第一军团。次日拂晓,明军发起总上百门百出佛郎机猛轰平壤城头,火焰蔽空,震天动地,经过连续十轮的炮击,把守城日军炸的人仰马翻,惨不忍睹,连小西行长的将旗都被炸飞,随后明军炮火开始延伸,轰击平壤城内各要点。第一轮炮火准备之后,明军各攻城部队呐喊着踏过结成坚冰的护城河扑向城下,喊杀声犹如天塌地裂,枪林弹雨中数百架攻城梯架上城头,一时间明军士卒密如蚁聚,争相攀登,平壤各门顿时陷入了激烈交战。平壤日军虽伤亡惨重,但在小西行长的亲自督阵下仍然拼死抵抗,依托坚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枪不断射击,同时把煤油浇下焚烧云梯,明军攻城部队伤亡迅速扩大,战场形势陷入白热化状态。
公元1593年1月17日,东征大军兵临平壤城下。盘踞平壤的是日将小西行长指挥的侵朝日军第一军团。次日拂晓,明军发起总上百门百出佛郎机猛轰平壤城头,火焰蔽空,震天动地,经过连续十轮的炮击,把守城日军炸的人仰马翻,惨不忍睹,连小西行长的将旗都被炸飞,随后明军炮火开始延伸,轰击平壤城内各要点。第一轮炮火准备之后,明军各攻城部队呐喊着踏过结成坚冰的护城河扑向城下,喊杀声犹如天塌地裂,枪林弹雨中数百架攻城梯架上城头,一时间明军士卒密如蚁聚,争相攀登,平壤各门顿时陷入了激烈交战。平壤日军虽伤亡惨重,但在小西行长的亲自督阵下仍然拼死抵抗,依托坚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枪不断射击,同时把煤油浇下焚烧云梯,明军攻城部队伤亡迅速扩大,战场形势陷入白热化状态。
临近午时,明军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克城北制高点牡丹峰,全歼日军2000余名,平壤城内日军立时乱作一团。李如松当机立断,传令全军:午时之前攻不下平壤,前锋营将领一律斩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赏银5000两,临阵怯战者杀无赦!
军令一下,士气高涨的明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蜂拥向前,明军火铳营和虎蹲炮(发射霰弹的中型火炮)也推进到城下实施抵近射击。李如松在前线督战时,坐骑被日军火枪击中,当即换马再战,其勇猛如此,明史记载:“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其弟副将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兄弟二人皆毫无惧色,指挥若定。可以说,作为全军主帅,李如松的镇定、果敢、勇猛给了明军将士巨大的精神鼓舞,是明军取得这场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午时分,10000名化装成朝鲜军的戚家军及辽东铁骑利用日军的麻痹轻敌攻上城南的芦门,砍倒了日军军旗,插上了明军的旗帜,明军不断攀上城头,欢呼声响彻云天。一门失守,六门皆惊,城头守军的意志瞬时间崩溃了,纷纷弃城而逃,随后七星门也被明军大炮轰塌,明军骑兵如潮水般突入城内......
在普通门督战的小西行长目睹此景面色惨白,心知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下令残军退入城内的各土堡中死守,作最后的困兽之斗。
城内,残酷的战斗仍在继续。日军残余主力约9000人龟缩在练光亭、七星、普通三座大土堡及周围的十几座小土堡里负隅顽抗。由于道路狭窄崎岖,明军的大炮推不上来,日军火力很猛,进攻部队伤亡很大。李如松果断做出决定:停止攻击,采取围三阙一的战术,三面包围敌军,唯独留出南面的大道,诱使日军突围,同时派出信使给小西行长送信,大意是日军败局已定,为避免双方不必要的伤亡,只要日军撤出平壤,明军将不予拦截。小西行长接到李如松的信后犹豫不决,但是战场形势迫使他别无选择,守也是死,突围也是死,不如拼死突围或许还有一条生路。天黑以后,日军派出斥候警戒,见无明军拦截,各土堡内大队人马蜂拥而出,借夜色掩护向城南杀去!日军一路畅通无阻冲出城外,城南不远就是大同江,时值隆冬,十里宽的江面全部冰封,日军先头骑兵部队迅速通过,日军大队人马喜出望外,争先恐后的过江,一时间江面上布满了人群。
就在这时,令人惊骇的一幕发生了。早已隐蔽待命的明军火炮突然开火,雨点般的炮弹落入过江的日军人群里,江面的冰层被明军重炮炸开无数条口子,日军顿时乱作一团,加上马踏人踩,裂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继而大面积崩塌,成群的日军掉进冰冷刺骨的江水中,连呼救都来不及就顺流冲到冰面下......侥幸逃上南岸的日军惊魂未定,埋伏在南岸的明军骑兵部队已经等候多时了!惊骇万状的小西行长丢下大队人马,仅率轻骑部队一路狂奔,沿途被明军、朝鲜军、朝鲜义军连番追杀,最后总算在开城日军的接应下撤回黄海道。
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另一则日本史料称,第一军小西行长部,原有人数一万八千七百人,显存六千五百二十人。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烧杀溺毙无数,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之战“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明军阵亡七百九十六人,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远播明日朝三国,可以说平壤大捷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奠定了李如松在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
平壤战役的胜利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收复一座平壤城,也不是消灭10000多个日本鬼子那么简单。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打掉了侵朝日军的嚣张气焰,大明帝国出兵的消息如同炸雷一般令整个朝鲜半岛的日军闻风丧胆,平安道、江源道、黄海道、咸镜道、开城的日本驻军纷纷放弃城池争相南逃,一路狂奔全线后撤了400余里,全没有了“长驱直入大明国”的狂妄和胆色。丰臣秀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攻占大明继而建立其所谓“大东亚帝国”的迷梦,被明军的铁蹄和大炮撞击的粉碎!李如松率军入朝参战仅仅一个多月,便收复失地五百余里,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大军继续向南开进,兵锋直指王京——汉城。
文章评论
笑口常开
痛快。狗日的狂妄自大,欠揍,揍了清醒了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自己有几斤几两。犯贱。
洪钟的声音
[em]e181[/em] 引自:笑口常开 于 2014年2月19日 19时43分26秒 发表的评论 引用内容: 痛快。狗日的狂妄自大,欠揍,揍了清醒了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自己有几斤几两。犯贱。 [/quote]
2650610804
[em]e142[/em] 引自:洪钟的声音 于 2014年2月19日 19时44分55秒 发表的评论 引用内容: [em]e181[/em] 引自:笑口常开 于 2014年2月19日 19时43分26秒 发表的评论 引用内容: 痛快。狗日的狂妄自大,欠揍,揍了清醒了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自己有几斤几两。犯贱。 [/quote]
我这里有货源
ㄗㄘ收到你的礼物了,>▂<我很喜欢谢谢你。∴§∮?
汤如彤
好文章,顶起
小马哥
喜欢军事,喜欢历史,[em]e328077[/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