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冲突与分歧只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价值观、动机与目标也不尽相同,有时是完全对抗的,消融对抗,巧妙地将身心达到平衡是印度哲学中重要的部分,也是《飞鸟集》中鲜明特征,它辩证思维,把生命的哲理完美地表达,得到就是失去,荣耀不如沉寂,真理是宇宙的秘密及前进的动力,一如诗人所说:“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欲求真,便得真,探索真理的艺术道路永无止境。
每天读泰戈尔的诗,读他一行诗,可以把世上一切的烦恼都忘了。有人说,在诗的王国印度长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家庭是印度的望族,来往的朋友与长辈都是印度有名的哲学家、诗人,泰戈尔的父亲也是当时一位天才,在优越环境中长成的伟大诗才受了不少灌溉,诗人的人格有着超越生死的包容及同情,《飞鸟集》是泰戈尔自然发芽,生枝,开花结果的艺术精品。
寄寓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泰戈尔,他的作品与我们对应的是内心,是我们任何一个人,一个正在读他的人,任何一个有爱的精灵;你就是自己,就是一直在寻找又一直失落过的自己;你就是永恒,是生生不息的河流。泰戈尔用内在深刻的情绪,用音乐一般的词句,把永恒的美好写出来给我们看。
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这就是我们爱他的原因。印度人尊称泰戈尔为圣人,诗人清俊的脸上双眼清澈明亮,他一生都超凡脱俗,执着进取,他办学,四处游访,宣传和平,他曾来访中国,宽大的袍子翩然如仙,旁边伴随着徐志摩与林徽因两个金童玉女。泰戈尔深受中国读者的喜欢,而冰心老人,受他作品影响最深,算是关门弟子了。
我相信你的爱。泰戈尔常说的话,相信——入世的勇气和爱,通过爱泰戈尔爱生活,通过诗歌我们打开一扇与世界对话的门;如启明星带引我们走向黎明,让泰戈尔永远陪伴我们走下去,只要内心有温柔坚定的爱,生命会拥有晶莹的质地和厚重的力量。
《飞鸟集》看泰戈尔的哲学思想
印度诗人泰戈尔,被尊称为“诗哲”。其哲学思想,受到了古印度宗教、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泰戈尔的散文诗《飞鸟集》不仅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更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其中,有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探讨,有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有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爱的礼赞。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出生于印度孟加拉地区一个婆罗门种姓家庭。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一生中,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此外,还写了大量的关于文字、语言、宗教、文学、历史、政治等方面的论著,为印度近代文学奠定了基础,也为整个东方文学赢得了广泛的世界声誉。他的诗歌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返朴归真的意境, 表现了印度文明独特的精神特质。《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为大家所熟知。其中,《飞鸟集》闪烁着深邃的哲学光芒,以300余首清丽的小诗唤起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启示着人们如何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
要想深入理解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必须探讨其形成。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因其家庭环境的原因,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印度古代奥义书、吠檀多和毗湿奴教派等印度古代哲学的影响。“泰戈尔曾经在文章中描写到,在他的家里,从早到晚,都飘荡着《奥义书》的颂读声。”[1]奥义书的核心思想“梵我一如”成为泰戈尔认识人与宇宙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而人与宇宙的关系又是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基础。第二,西方“泛神论”的影响。“泛神论”的思想认为整个宇宙本身具有神性,万物存在于神内,神是万物的内因。这与古印度哲学“梵我合一”的思想有共通之处。第三,泰戈尔也受到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和人道主义学说的影响。在泰戈尔的著作中,他曾多次把东西方文明进行比较。在其《人生的亲证》中,第一章开篇,泰戈尔就对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进行对比。
泰戈尔的哲学是以他的宇宙观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可以说人与宇宙的关系,使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根本。他以其对古印度哲学和西方“泛神论”理解,分析了人与宇宙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人生观、自然观、宗教观等等。“人与宇宙的关系,是剖析和理解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核心。”
奥义书的核心思想认为, 万有同源, 皆出于梵。它又认为, 万有一如, 皆归于梵。换言之, 梵是宇宙的最高本质和最高实在。宇宙万物皆派生于梵, 存在于梵, 统一于梵。自然和人都不过是这一宇宙精神的显现, 是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梵是宇宙的本源和基础, 世界万物都是它的显现或创造物。“在泰戈尔看来,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梵的显现, 或者说, 是梵的表现形式; 梵潜居于万事万物之中, 作为它们的精神本质。那么, 人也不例外, 人也是梵的显现。梵也潜居于人体之中, 作为人的精神本质。”[2]根据“梵我同一”学说, 既然梵潜居于宇宙万物之中, 也潜居于人体之中, 那么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万物在精神本质上就是同一的。人与宇宙, 在先天本质上, 就是和谐的、统一的、紧密相连的。这也是泰戈尔为什么说“人的灵魂意识和宇宙是根本统一的。”[3]《飞鸟集》第1 首:“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写飞鸟,写黄叶,写“我”,写生命的体验,它们是如此的不同,它们又是如此的相同。不管是飞鸟还是落叶,它们都产生于“梵”,也终将归于“梵”,一切都是“梵”的体现。
“人类必须知道当他断绝了与生气勃勃的和纯洁的宇宙之间的联系,而为了食物和健康求助于自身时,他就把自己推向疯狂,将自己撕成碎片,吃自己的肉。失去这整个自然的背景,人类的贫穷就丧失了单纯性的优点,而变得卑鄙和无耻了。人类的富足不再是宽宏大量而只是变为奢侈。”[3]泰戈尔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与宇宙的联系,必须认识到人的有限在无限中的存在,必须认识到人与宇宙的根本统一。“人能够思索是因为他的思想和周围事物是一致的,人类能够利用自然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只是因为他的力量同宇宙的力量是和谐的.而且长期以来人类的意图同贯穿在大自然里的怠图永远不能互相冲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感情上和行动上去亲证这种伟大和谐的生活目标”。
泰戈尔认为, 人具有双重性质, 既有有限的一面, 又有无限的一面, 人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结合。所谓无限性,即在人的存在中具有神性(或精神) 的一面, 称为“精神之人”从这方面看, 他是梵的显现, 他与宇宙万物, 在精神本质上都是同一的, 因此他与大自然先天就是和谐统一的; 在人的存在中也有非神性(或物质) 的一面,称为“肉体之人”从这方面看, 他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 往往与大自然不相协调。
具体来说,人的有限性是指, 人要竭尽一切努力满足保证自身生存的需求。是一种强烈发展的自私意识。这种自私意识表现在许很多方面, 比如,人总是把占有财产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 他的行为、努力、意志和快乐。
往往都被获得财产的欲望所支配着, 再多的财富都压抑不住他的贪婪欲望。此外,人的“有限自我”还不顾一切来保持自我的独特性,并且热衷于名利。而谈到人的无限性,泰戈尔根据“梵我同一”的原理, 认为宇宙最高本体梵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 它是宇宙的本源, 世界万物都是它的显现。梵不仅显现于万物, 而且寓居在万物之中, 作为万物的精神本质。同样, 人也是梵的显现, 梵也寓居在人体之中, 作为人的精神本质。这种寓居在人体中的梵被看作是人的“无限自我”在描述人的无限方面时, 他说:“在我们的生命的表面, 我们有着个我的永远在流转变换的方方面面, 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存在着一个与人类合一的“永恒精神”, 是我们所难以直接认识的。”
因此,人们从“有限自我”到“无限自我”的过程,就成为了追求与宇宙和谐共存的过程,就是追求与梵的统一的过程,就是从一种自我升华到另一种更和谐自我的过程。诚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他是有福的,因为他的名望并没有比他的真实更光亮。”(《飞鸟集》第295首)泰戈尔告诫人们,过分沉迷于有限的自我,必将与宇宙、与自然、与梵相悖而遭毁灭。而追求无限,追求精神的真实,才是有福之人。
对于怎样达到无限的自我,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飞鸟集》第20首) 为了获得这种精神的无限,我们必须抛弃个人的自我。只有通过否定自我,我们的灵魂才能够证悟真正的我,也就是梵显现的无限自我。奥义书说:“你们应该通过放弃而获得,你们不应该贪婪。”(《伊莎奥义书》Ⅰ) 《薄伽梵歉》告诫我们要无私地工作,为了成功而抛弃一切欲念。人类必须从个人私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达到“无限人格”。为了寻求神你必须拥抱万物。为了追逐财富,得到小利,而真正抛弃了万物,这不是亲证完美的神的道路。为了获得伟大生命而做出的每一次努力都要求人“通过放弃而获得,切不可贪婪”。“可能有人会说无限者是我们无法企及、无法达到的,因此他对我们来说仿佛是无。是的,如果“达到”一词含有某种占有的观念,那么必须承认无限者是达不到的。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人类最高的欢乐并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获得,同时那也是失。”
泰戈尔笔下的一切自然皆有其生命,它们灵动而充满爱意,在他看来,一片树叶,一滴雾珠都透露着生命的讯息。春光秋色,朗月疏星,白云森林,鸟鸣虫吟无不表达着生命的意愿,生命在自然里是永恒的。飞鸟集中还有许多对死亡的诗意描绘。“死之流泉,使生之水跳跃。” (《飞鸟集》第225首)“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飞鸟集》第82首)泰戈尔认为生和死之间绝对没有完全的对立,生的表象是死,而其本质是不朽。他认为生命有显现的形态,即我们所说的生,也有隐没的形态,即我们所说的死。生命的显现和隐没像海洋上的波浪一样是表面的,只有永久的生命,不朽也不灭。“人生并不是孤立绝缘、一经死亡使一切化为乌有, 而是一个本质不变而流动不息的永生的连续过程。在他的笔下,死亡不再是可怕的事物,而成为生命之不死,永恒之生,成为生命永远流淌的河床。”[5]生与死成为融为一体的美丽,生与死最终达到和谐。因此泰戈尔相信“生就是死”[1](《阿闼婆吠陀》Ⅻ,4,11) ,这样看来,前文两首小诗便不难理解。第一首中的生是指生命。而第二首中的生,是指普遍意义上的生,既活着有活力。“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是无穷无尽的。” (《飞鸟集》第281首)这首诗也阐释了他的生命观,生命是不朽的,生和死的轮回只是生命表现形式的轮回。“万物从不朽的生命中涌现,并充满了活力。”(《蝎塔奥义书》
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完美,总是存在着恶的问题,这是一定的,不需要问为什么。泰戈尔认为,我们真正应该提出的问题是:“这种不完美性是不是最终的真理?恶是否是绝对的和终极的?”他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河流有其界限,有其岸,但是一条河全都是岸吗?或者,岸是关于河的最终事实吗?不是这些障碍物本身令水向前流淌吗?拖绳紧挂在船上,但是这只意味着束缚吗?与此同时,它不是拖着船向前走了吗?”[3]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边界,否则它就不能存在,但是它的意义并不表现在限制它的边界上,而是表现为趋向完美的运动。恶昭示着善的存在,“不完美”为我们画出“完美”的模样 “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
《飞鸟集》第4首) 不完美不可避免,而完美永远隐藏其后。“人类已经感到在他生命的深处所显示出的不完美正是完美的表现。”人类已经发现了这个伟大的悖论,即被限制的东西并不被禁锢在它的界限之内,它总是在运动,同时每时每刻都在摆脱它的限制,禁锢的表象背后是永恒的运动的本质。事实上,不完美并不是完美的一种否定,有限也并不和无限相对立,它们是显现于各个部分中的整体,是呈现于有限之中的无限。[3]如果把生活比作走迷宫,那么碰壁也就可以看作是生活中的痛苦。墙壁本身就是迷宫的一部分,就像痛苦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走在迷宫中不可能处处碰壁,总有一个方向是通的,就像是痛苦只是我们的感觉,是生活的一部份,但绝不可能成为生活中的固有状态。痛苦也好,快乐也好,都是我们有限的感觉,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永恒。对此,泰戈尔在诗中这样写道:“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 (《飞鸟集》第6首)一切的不完美都是暂时的,而我们总喜欢把它想象成永恒,因此也就错过了其他的完美。许多事物在我们心目中都设想有重量,而实际上其实它们并没有。而大多数时间,人们都是背着这莫须有的“重量”在生活。泰戈尔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去流泪。错过了今天的太阳,只要你能正视黑夜,并执着于对黑夜的追求,那么闪烁在夜空中的群星仍然会给你报答的,它会给你力量,给你信心,去勇敢的迎接或追逐明天的太阳。如果你只为自己的命运感叹流泪,那么你不仅得不到群星的提示,也会失去明天以及更久远的太阳。
泰戈尔是爱的哲学的倡导者,爱的伟大的讴歌者。假使只从“爱情”上来说,“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而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飞鸟集》第15首)对待爱情必须是忠贞的,只有双方用爱来交换,才会开出甘甜的果实。峭壁上的爱情随时都会粉身碎骨。泰戈尔认为,美丽的爱情是会给人生增添光辉的。并且,他更倡导的是,在与世界的交往中表现出“普遍之爱”的伟大情感。神对人说:“我医治你所以伤害你,爱你所以惩罚你。” (《飞鸟集》第63首)他说:人既不是他自己的,也不是世界的奴隶,而是爱者,人类的自由和人性的完成都在于“爱”,爱的别名就是“包容一切”,由于这种容纳力,这种生命的渗透力,使人类灵魂的气息与弥漫于万物中的精神才能结合起来。 爱使世界产生、持续,“宇宙从爱生,依爱而维护,向爱而运动,最终归入爱。”因此爱的意义就不仅在于爱,还在于用爱领悟世界。“通过不断的爱之行动,我们就可以证悟到容纳一切,容纳整个宇宙的伟大真理,从而与宇宙的博大精神相融合。”[6]“生命从世界得到资产,爱使它得到价值。”(《飞鸟集》第33首) 爱的价值在于:爱是完美的意识,爱使我们包容,爱是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最终日的。爱不仅是感情,也是真理,是梵中的纯洁意识。“在爱中存在的一切矛盾相互融合而消失。只有爱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如果天空不是充满了欢喜,充满了爱,谁能呼吸或运动呢?”(《泰蒂利耶奥义书》
人生存于大自然、依靠大自然, 与大自然保持最紧密的、最和谐的关系。一旦离开大自然, 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泰戈尔主张:“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只有实现了这个理想, 人类社会才能获得永久和平与幸福。”印度民族是自然中孕育出的民族,是在森林中成长的民族,民族的特质使得印度人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任何东西在印度人看来都具有精神意义。地、水和光,花和果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物理现象,用则取之,不用则弃之,它们正像每一个音符对于完成和音是必要的一样,也是获得完美理想的需要。印度人直观地感到这个世界上现存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我们得充分考虑到它,和它建立一种自觉的关系,”而诗人的笔下也处处是自然的和谐。。面对美丽的大自然,诗人诗心涌动,感念着自然的永恒与伟大,从心底里发出不曾被污染的心灵的呼唤“月儿呀,你在等候什么呢?”“向我将让位给他的太阳致敬。” (《飞鸟集》第30首)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飞鸟集》第35首)泰戈尔在诗集中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飞鸟集》里,世界时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得,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