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的保险意识如此单薄

个人日记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买保险?

说起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还很慢,虽然保险公司不断增加,就以凉山为例,目前寿险公司已经有17家,但是保险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究其原因呢?我在这里试着分析分析。

首先,中国人凡事都讲究“忌讳”。据说,很多年前,有一个小伙子要参军了,老母亲亲自煮了一碗饺子,北方习惯,上车饺子下车面!但是她老人家故意没煮熟,儿子夹了一个饺子咬了一口,感觉馅还没熟,以为母亲着急了,就三两口咽下去,老母亲就问:儿呀!生不生啊?小伙子答道:妈,不生。老母亲上去就是一个嘴巴:再吃一个。小伙子不知就里,又吃了一个,老母亲又问:这个生不生?小伙子说:妈,这个,还是不生!老母亲上去又是一个嘴巴,边打边骂:小兔崽子,送你去当兵,是让你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你还不“升”?

看到没,这就是讲“忌讳”。过去如此,现在依然。不是听说股市大跌的时候,做父亲的都不允许子女管他叫“爹”了么要叫就叫“家长”(加涨)。

可是说到保险呢,还就是犯这个忌讳。几乎所有的保险都关乎生老病死的事,尤其有些专业术语——定期死亡保险,终身死亡保险。你看看,死就死呗!你还给人家“定期”了。再有就是一些健康险,不可能不谈到一些重大疾病的问题,恶性肿瘤啦什么的,中国人不爱听这些,好像不提这些病,就能不得这些病似的。

其次,中国人大多“短视”,这也和我们自古以来农业立国有关。农业社会就会造成流动性较小,小农意识深入骨髓,甚至隐藏在基因当中。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就够了。命里若有终归有,命里若无莫强求,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用忧煎不用愁。短视也有各种成因,彼此缺乏比较,可能是一种因素,你家有10亩地,我家有11亩,比你家多。你给老婆买个50元毛衫,我就买个60元的,还是比你强。眼界决定了思考范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没酒现“掂兑”。

第三,中国人没有责任心。说这点,可能会惹到某些爱国人士的反感,你还先不要反感,听我说完,你看在不在理我们还是真的从小就培养不负责任的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比如一个小孩儿,蹒跚学步,不小心撞在桌子上,哇哇开嚎。想象一下中国的家长会是什么反应?飞速跑上前,边抚慰小孩,边拍打桌子,并骂道:这破桌子,打他,把我家大宝撞了,打他……从小就在学习如何推卸责任,长大了你还指望他能负责任?看人家日本鬼子咋培养,一个小鬼子撞桌子上了,哭,大鬼子过来:八格,你地重新地走一遍地干活。小鬼子又走一遍,自然不撞了,大鬼子再问:刚才地撞,这次地不撞,什么原因地干活?小鬼子答道:怨我,不小心地干活。大鬼子:尤西!

这叫负责任。所以鬼子的保险事业相当发达,人均七件保单,投保率居于世界前列,不愧为“鬼子”。

而我们中国人呢,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死了,要钱还有啥用?”。“我死了,给她留钱?让她当嫁妆啊?”。等等。典型没有责任心。你老公如果爱你,他自己买保险,受益人就是你,你如果爱你老公,你自己买保险,受益人就是你老公,再者,万一不是死,而是伤残或大病,不但不能赚钱养家,还要不断地往医院送钱,不但不能照顾家人,还要家人辛辛苦苦侍候你,你真的会选择死吗?对自己对家人,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爱与责任。

如果一个人万一死了,家人活得好一些,对这个死人有害处吗?

汶川大地震,让我很是感慨,以下几句话,权当作结尾吧!

活出意义就好,莫在意钱多钱少,

汶川的震波,分不清你是乞丐还是富豪;

懂得珍惜就好,莫在意权大权小,

汶川的楼板,不认识你头顶的几尺官帽;

认清责任就好,在今天不晚不早,

汶川的废墟,掩埋了多少未了的爱未尽的孝;

体现价值就好,把握好每分每秒。

   认真地想一想,我们可否用保险去演绎生命的伟大.

文章评论

风筝

[url=http://user.qzone.qq.com/81428991/blog/1348537975][img]http://haiyaojiaoyu.w68.1860asp.com?.ctc.qzs.qq.com/qzone/em/e155[/img][/url][em]e185[/em]

陆署

说的很对,大家都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