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会腿疼到底怎么回事?
资源共享
腿疼是怎么回事
专家表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腰间盘突出症在青壮年人中常见,尤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多发,发病率男女无明显差别。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可怀疑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1.有腰部以上在外伤后出现腰部疼痛或单侧下肢疼痛。
2、腰疼部位多位于下腰部偏一侧,腿疼多为一侧由臀部向远端的放射性疼,可伴有麻木感。
3.单侧鞍区(骑自行车与车座接触的部位)或一侧(双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或内侧疼痛或麻木,或疼痛和麻木同时存在。
4.腰或腿疼痛,在卧床休息后多可缓解,下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疼痛。
通过专家的介绍不难知道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腿疼是怎么回事,为了防止造成腿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继续严重化,专家建议患者要及时的选择最好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目前臭氧髓核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最有效方法。该技术是在螺旋CT或C臂机精确定位引导下,用1mm细针穿刺至病变部位,注入臭氧,溶解髓核细胞核蛋白多糖,消炎、减压、止痛,解除对神经的压迫,达到使椎间盘减压的目的。臭氧极强的氧化能力使体内感染率几乎为零。这种临床应用技术主要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优良效果达到96%。该技术具有不开刀、治疗时间仅需10分钟、痛苦小、费用低等诸多优点,使一大批原来被认为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免除了开刀之苦,恢复了健康。不仅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深受患者好评。
以上专家主要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腿疼是怎么回事。并且告诉了大家治疗这一大因素的好方法是北京航医的微创技术。除此之外,造成腿疼的原因还有很多,所以患者一旦出现经常腿疼的现象一定要及时选择专业的医院进行就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中药治疗,补肾为本
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范畴,认为其发病是由于肾虚所致。使用补肾法治疗肾虚症可使骨质疏松症状明显改善,骨密度平均值回升,骨钙含量、骨密度等均可得到提高。
中医运用补肾法治疗时分成肾阴虚和肾阳虚两型,并分别用左归丸补肾阴及右归丸加减补肾阳治疗(参见本刊第10期25页“经典名方”栏目——编者注),加减补肾药物,如淫羊藿、杜仲、巴戟、续断、紫河车、女贞子、旱莲草、泽泻、龙骨、熟地等(具体药方根据病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从而调节骨代谢平衡,促进骨生成,提高骨密度,从源头上施治。
预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墙或桌子,分别用单足站立10秒钟,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墙或桌子,抬起脚后跟,然后下蹲5秒钟,使胸部尽量贴近大腿,反复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时动作要慢。
3、扶墙或桌子,用脚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4、坐在沙发或椅子上,压膝压髋,用双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开、合拢,使髋部尽量外展,做10~20次。
5、平卧床上,左腿尽力屈髋屈膝,双手抱住下肢使膝关节尽量贴近同侧肩部,停留3~5秒钟复原,左右交替,20~30次。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预防骨质疏松,平时多注意合理饮食、定期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取足够的钙质及维生素D,如高钙低脂的鲜奶及芝士、鱼类及深绿色的菜都是好的选择。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定期选服补肾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应戒烟及避免过量饮酒,及时防治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
坚持适当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如游泳、保健操、太极拳、散步等,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但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引起肌肉过度酸痛的运动。打拳、跳舞时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些负重的运动,如爬坡、上楼梯等,帮助建立骨骼的钙质储备。工作、活动或休息时,均不要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或姿态,要经常进行动作位置的变换调整。
下肢动脉硬化:老寒腿的病因
冬季将至,很多老年人就开始腰酸、腿疼,“老寒腿”发作。这“老寒腿”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就是每年随着气温的下降发作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向血管内增生、突起,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使血管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闭塞时,供给下肢的血流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下肢就会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
提高警惕,自我检查
一般来说,早期患者可自觉足部、腿部发凉、怕冷,或有轻度的麻木感,走路等活动后容易感到腿部疲劳、沉重无力。
如果病变继续发展,患者通常会出现如下情况:行走时,由于足、腿部缺血缺氧,较易发生小腿肌肉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上述症状又重复出现。患者自己可以试着触摸位于足背弓的中点偏内的足背动脉,如果搏动较自己手腕处的正常搏动弱,同时脚出现发凉、苍白等情况时,可初步判断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此时应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否则会延误治疗时机。
注意饮食,预防病发
日常生活中,通过摄入以下一些食品,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降低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可能。
牛奶含有一种因子,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牛奶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质,也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大豆含有一种皂甙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生姜含有一种含油树脂,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蒜含挥发性蒜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显的降低有害血脂的作用。
洋葱在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塞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茄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溢血有一定的作用。
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减肥和抗癌。
燕麦具有调节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山楂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调节血清中的胆固醇。
蜜橘多吃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的转化,调节血清胆固醇和降低有害血脂的含量。
注意小细节,避免大麻烦
老年腿痛非常麻烦,但也不是不能预防的。生活中注重一些小的细节,可有效防止腿痛的发生。
情绪平和老年人生活并非都是安逸清闲,那些受情绪影响和过分操劳者,会发生心身疲劳,出现头痛腰酸、四肢痛软、精力不佳、失眠等症状,其中,腰酸腿痛较为明显,这是由于老年人肌肉过久处于紧张状态,新陈代谢加快,代谢物乳酸在血液中浓度升高所致,这就需要老年人调节情绪,减少劳作。
慎穿平底鞋人上了年纪后,足底肌肉和韧带会发生退行性衰老变化,足弓弹性也逐渐丧失,负重能力大大降低。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年人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容易发生足、踝、膝、髋及腰部疼痛。若经常穿平底鞋,就会加速足弓弹性的丧失,更易引起脚和腿部疼痛。
选择合适的座椅老年人由于关节、韧带老化,柔韧性大大下降,长时间地坐低矮凳和沙发,一方面由于极度的屈髋和屈膝,关节面之间的压力增加,使本已退变的关节受损伤而出现疼痛;另一方面起立时由于有明显的姿势和位置的改变,使腰椎之间的关节产生异常活动或使腰部过伸,从而出现腰腿痛。所以老年人适合坐高一点的带靠背的板凳,使髋、膝自然屈曲90度,并上身坐直,同时坐的时间也不宜过长,要适当起来活动一下腿脚和腰部。
注意保暖大多数疼痛喜热不喜冷。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或轻或重的骨性关节炎。热可以增加血液循环,消除炎症,而冷刺激正好相反。所以老年人为减少疼痛的发生,肢体保暖十分重要。在高温天气里,使用空调很容易受到冷的刺激,应特别注意采取防范措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