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局也变了
闲情逸致
近几天净跑邮电局了 ,是为了买报纸和杂志。
我的记忆里,沈阳的中街有一个相当大的邮局,叫沈河区邮电局,在大商店林立的重点商业区立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进进出出,大包小裹的邮件以外,就是还有一个相当大面积的营业厅,摆放着全国各地的报纸和杂志,无论你买不买,随便挑,随便看。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我在去了沈阳最出名的南湖图书市场没有买到以后,自然想到了这里。冒着酷暑烈日赶到中街,眼前一黑,这里变成了一栋美丽的大楼。问对面商店的小女孩,沈河邮局搬哪去了?小孩愕然,完全没有邮电局的概念。我开始怨自己了,应该是搬迁好多年了,我也是多少年不来邮电局了。问老一点的保洁工,告诉我搬到南面去了,走到南面觉得应该到了,还是问保洁工,老头子说:这不是在你身后吗?我一回头,可不是,邮局到了。不怨我啊,门面不大,先看见的是自动提款机,和邮局风马牛不相及啊!硬头皮走进去,根本看不见报纸杂志。问工作人员说中街还有一个卖这些东西的地方,在兴隆大家庭停车场的入口出。转身去兴隆大家庭,问收费的,指给我这就是。我晕,也就几平方米的小店,摆的确实是杂志,但都是小孩子小青年看的通俗读物,根本没有看见我要的东西。沮丧啊!服务员告诉我:“从来没卖过,没有人买,也没有人打听。太原街邮局可能有。” 我知道太原街还有一个沈阳市最大的邮电局,那是小日本留下来的,作为文物单位保护着,不能拆。抱着一线希望来到这里,一百多米长的大营业厅很是让我宽慰,在一头远远看见有琳琅满目的杂志,到了近前有几百平方米的面积,不好找我要的东西,干脆直接问营业员。答:没有。这样的杂志都是订阅和邮购。因为我是有一点心理准备的,还好,我没有晕倒。别白来,这么多的杂志我得看一会。我一看,这么大面积的营业室,没有几个人看书,也没有几个人买书。杂志都是面向小孩子的卡通读物,也有部分如“青年文摘”什么的杂志。联系到现在的新华书店,如“北方图书城”也是冷冷清清的惨淡经营。把原来在青年大街上的绝好地段卖了,搬到车少人稀的地方,底下的入门处还租给了卖户外用品和服装,玩具的了。
我的记忆里,沈阳的中街有一个相当大的邮局,叫沈河区邮电局,在大商店林立的重点商业区立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进进出出,大包小裹的邮件以外,就是还有一个相当大面积的营业厅,摆放着全国各地的报纸和杂志,无论你买不买,随便挑,随便看。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我在去了沈阳最出名的南湖图书市场没有买到以后,自然想到了这里。冒着酷暑烈日赶到中街,眼前一黑,这里变成了一栋美丽的大楼。问对面商店的小女孩,沈河邮局搬哪去了?小孩愕然,完全没有邮电局的概念。我开始怨自己了,应该是搬迁好多年了,我也是多少年不来邮电局了。问老一点的保洁工,告诉我搬到南面去了,走到南面觉得应该到了,还是问保洁工,老头子说:这不是在你身后吗?我一回头,可不是,邮局到了。不怨我啊,门面不大,先看见的是自动提款机,和邮局风马牛不相及啊!硬头皮走进去,根本看不见报纸杂志。问工作人员说中街还有一个卖这些东西的地方,在兴隆大家庭停车场的入口出。转身去兴隆大家庭,问收费的,指给我这就是。我晕,也就几平方米的小店,摆的确实是杂志,但都是小孩子小青年看的通俗读物,根本没有看见我要的东西。沮丧啊!服务员告诉我:“从来没卖过,没有人买,也没有人打听。太原街邮局可能有。” 我知道太原街还有一个沈阳市最大的邮电局,那是小日本留下来的,作为文物单位保护着,不能拆。抱着一线希望来到这里,一百多米长的大营业厅很是让我宽慰,在一头远远看见有琳琅满目的杂志,到了近前有几百平方米的面积,不好找我要的东西,干脆直接问营业员。答:没有。这样的杂志都是订阅和邮购。因为我是有一点心理准备的,还好,我没有晕倒。别白来,这么多的杂志我得看一会。我一看,这么大面积的营业室,没有几个人看书,也没有几个人买书。杂志都是面向小孩子的卡通读物,也有部分如“青年文摘”什么的杂志。联系到现在的新华书店,如“北方图书城”也是冷冷清清的惨淡经营。把原来在青年大街上的绝好地段卖了,搬到车少人稀的地方,底下的入门处还租给了卖户外用品和服装,玩具的了。
心寒啊,泱泱十几亿人口,悠悠两千年文字历史,文化建设到了如此地步了吗?联系到北京之行,坚守在传统文化层面的老头子们,让我看见了今天文化的衰败,道德的颓废,文字的贬值。
变了,邮局的改变折射出世道的改变,世风的改变,联系到有的机关收到报纸不用送办公室,一捆捆崭新的图书等,老头子积攒起来卖废品的现实,还有什么没有改变呢?
变了,邮局的改变折射出世道的改变,世风的改变,联系到有的机关收到报纸不用送办公室,一捆捆崭新的图书等,老头子积攒起来卖废品的现实,还有什么没有改变呢?
文章评论
老戚
变了!您要随遇而安呀![em]e113[/em] [em]e113[/em]
牛知晚
@{uin:2296371553,nick:克克} 谢谢,早上好!
钓鱼大叔
中街的邮局咱也印象可深了,离咱单位挺近的,打长途电话必须去那里,现在都没了,真怀念那时的中街
牛知晚
@{uin:2667158764,nick:钓鱼大叔} 大姐早上好!
克克
现在唯一能阅读,购买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啦!时代变迁……的中国人"阿"!那一天"新华书店"不见了,估计中国也就玩完了!又得从头开始……起来!不一样愿做奴隶的人,把我们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牛知晚
@{uin:406689495,nick:晓风残月} 谢谢,早上好!
牛知晚
@{uin:835629112,nick:人在旅途} 感谢支持![em]e183[/em]
辉姑娘
邮电局变了,社会的价值观变了,人们的追求也变了,每个人为地位金钱而奋斗。扭曲的普世价值。。[em]e105[/em][em]e105[/em][em]e105[/em]
飞雪飘飘
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买书、卖书的自然就少了。市场的潮流是随着经济而来的。就是新华书店的门面也是冷冷清清的,中国人忙着赚钱,忙着打麻将,忙着上网,就是很少有人看书。现实啊......
夕阳红
早安!
牛知晚
@{uin:1587299009,nick:夕阳红} 感谢支持!
老兄
于时俱进![em]e113[/em]
牛知晚
@{uin:406689495,nick:晓风残月} [em]e183[/em]
一江水
我们这的新华书店也出租给了买手机的,外面看是书店,进去找不着书,书在一角落里。一切以经济为中心。
清秋
由国家号召”全民读书,建设书香社会”,可想而知。[em]e127[/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