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刻,从容每一天
个人日记
【死亡如此多情】摘自郎永淳微博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因为一个偶然,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但无论医学如何发达,死亡却是必然的生物现象。面对死亡,会有无尽烦恼、无数抉择,是生的质量?死的尊严?活的长度?家属意志?金钱的多少?还是生存的几率?今天让郎读带你重新认识生死,体味人生价值。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因为一个偶然,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但无论医学如何发达,死亡却是必然的生物现象。面对死亡,会有无尽烦恼、无数抉择,是生的质量?死的尊严?活的长度?家属意志?金钱的多少?还是生存的几率?今天让郎读带你重新认识生死,体味人生价值。
文章评论
清幽
生命诚可贵,更可贵的是面对死亡的那份从容和坦然。
红尘凡叶
一般的人很难却除对死的畏惧感
逍遥客
李白《拟古》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url=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9%80%86%E6%97%85&fr=qb_search_exp&ie=utf8]逆旅[/url],同悲万古尘。 [url=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6%9C%88%E5%85%94&fr=qb_search_exp&ie=utf8]月兔[/url]空捣药,[url=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6%89%B6%E6%A1%91&fr=qb_search_exp&ie=utf8]扶桑[/url]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url=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9%9D%92%E6%9D%BE&fr=qb_search_exp&ie=utf8]青松[/url]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逍遥客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如是说:“[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百年[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原本是一场彻底的大流浪!盛名、重利、高官厚禄……无一不是身外浮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高。”人海茫茫,几多沉浮,几多漂泊!难得的是,在无止无休的漂流中仍然不变真实的自己。但世路多舛,[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mingyun]命运[/url]多变,一旦遭受打击,难免令人心灰意冷,生出“万事到头都是梦”的感慨,当死亡来临,才令人真切地感受到只有此时的存在是唯一的真实,终生忙碌不过是为人作嫁而已。 “[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世间有谁没做过流浪者么?流浪,从来都是灵魂的流浪。“天地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天地是[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的大旅馆,[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是[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shijian]时间[/url]河流里的一叶扁舟。[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shengming]生命[/url]降临世间,等待你的便是那无法躲避的奔波,悠悠碧水,悠悠行舟,栖身于[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pengyou]朋友[/url]之中的人倍感孤独,回到故园的人是[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xingfu]幸福[/url]的,但灵魂的家园又在何方呢? “[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逝者如斯,[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shengming]生命[/url]终将沉没于永恒的黑暗,人间万事转头空,所有的欢乐与苦痛,相聚与离别,都会在帷幕徐徐落下的那一时刻里,渺渺茫茫,如烟如雾,成为一道遥远的风景,带着怕触的疼痛,浮现于记忆的底层,“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名与得曾唤起无数人惊心动魄的[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yuwang]欲望[/url],历史的车轮随着追逐名利者掀起的滚滚红尘缓缓前行,直至今天。“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为什么不能活得轻松一点,洒脱一点!明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却无法摆脱无法逃避,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知易行难尽管有人说,穷通有定,莫遣客仪瘦损。可是身居名利之场,得失去就之际,有谁能做到这般潇洒?[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超然于逆境之中的固然是达者,而那沉迷于旧梦的不也是对[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shengming]生命[/url]的执着么?仙佛的境界是人们渴盼的,却没有人真的成仙或成佛。得失之际,谁能无动于衷呢?歌笑歌哭都是[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种种境界,[url=http://www.rs66.com/wenzhang/rensheng]人生[/url]本来就是这么实实在在,要哭就哭,要唱就唱,只愿那不慎摔倒的人能尽快站起,掸掸衣襟上的泥土,微笑着继续前行。
红尘凡叶
生者为逆旅,我亦是归人。老师的评论值得每个人摄取学习,可惜了,转不过来!
红尘凡叶
就老师“死亡如此多娇”这一说说的一系列评论中的知识和道理,学生一辈子都学不完,,老师真的很不简单!
秋韵
死生论,这真是个沉闷的话题
逍遥客
时间的渡口,我们皆是过客。 无论我们怎样珍惜与挽留,抑或怎样荒废与抛弃,生命的田地终将是一片寂静荒芜, 我们无力留下什么。看看身边人流如织,可真正驻足的又有多少? 你就是再成功,光阴的橡皮也会慢慢擦去你的名字。 不是世道无情,不是自己薄幸,人生本来苦短,不必诸事计较,但求问心无愧就好。 [ft=,3,"][ft=,4,楷体, 楷体_gb2312][/ft][/ft]
逍遥客
面对生命终点 该如何抉择 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 2007年冬天,张依依(化名)做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一个抉择。她不顾两个哥哥的反对,独自决定,要为已经缺氧昏迷的母亲进行气管插管,以延续老人的生命。 早在73岁的母亲因为突然憋气入院时,全家包括母亲在内已经达成共识,如果确实已经步入生命的最后阶段,绝不会采用任何积极抢救措施延长痛苦,毕竟母亲罹患肺癌后已经咬牙挺过了手术,而且由于高龄再也无法接受化疗、放疗等更多的治疗方法来逆转病情。然而,作为一直守在母亲身边的女儿,张依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虽大口呼吸仍然憋得面庞青紫。况且医生也说还有一线希望——插管后母亲的肺功能或许能够恢复。 但没有想到,张依依的这个决定只是噩梦的开始。老人气管插管后虽然很快恢复了意识,但到第10天时,医生宣布如果还要继续维持老人呼吸,必须进行气管切开。因为长期的气管插管会继发严重的肺部感染,而几次试图撤管后,老人都无法自主呼吸。 面对再一次的抉择,张依依一家在召开了家庭会议后,决定继续为老人使用呼吸机。但这再一次的选择,换来的是母亲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3年半。1000多个日日夜夜,老人除了在临终前的几天陷入昏迷外,一直都清醒着,眼前却永远是病床上方那一面天花板。 亲历此事的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副院长王仲教授告诉记者,那位老人善良温和,从不愿给医生、护士添麻烦。虽然气管切开后无法说话,但最初入院的一段时间,老人总会通过写字与子女、医生交流,并对脱机有一线希望。在王仲的帮助下,老人几次从急诊病房转入ICU,尝试撤掉呼吸机,无奈始终没有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目光日益暗淡,几次医生查房时,老人都用手比划着,请医生为她拔掉管子结束生命。医生也不止一次与家属商讨,但由于家属的坚持,老人始终没有如愿,最终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 “面对死亡几乎没有人能够从容对待,特别是当死神逼近自己或者亲人的时候,那种既不想让病人痛苦,又不想和亲人诀别的矛盾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因如此,不管家人做出哪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的人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不同而已。”王仲说,根据粗略计算,老人在住院期间,仅呼吸机一项,每天就要花费400多元,3年半合计花费50余万元,再加上心电监测等一系列必需医疗支持,总计要近百万元。而据他所知,为了维持老人的生命,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最后走上了四处借钱的道路。“长期的精神压力与经济压力相比更加让人崩溃,兄妹之间为一点小事就发疯般地争吵常常让母亲落泪。而一切的努力和忍耐,换来的却是老人毫无生活质量可言的晚年时光。” 什么是希望什么是放弃 面对病榻上的老人,更多的子女会像张依依一样向医生坚决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而在王仲看来,什么是希望,什么又是放弃,就连说的人也不甚明了。 “作为一名医生,一个基本的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到院前水平,如果退而求其次,就是希望患者在接受治疗或抢救后有一定的生活质量。但如果是一位脑干梗塞的患者,家属要求上呼吸机,而我们明明知道那只是延长患者的生命,再也没有脱机的可能,那么患者说的希望又是什么?更多的时候,他们口中的希望只是心电监测仪上有规律的折线,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心跳意味着生命。”王仲说。 而对于放弃,王仲很忌讳谈这个字眼。“在所有的医疗行为中,包括抢救、治疗、护理、康复和关怀5个级别,其中并不包括放弃。”王仲说,“放弃绝不等于不进行治疗,而是在患者焦虑、疼痛、憋气的时候给予对症的处理,让患者在舒适、无痛和尊严的前提下,按照自己意愿,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离开世界。” 但真正的尴尬在于,即便我们知道临终患者需要更多的精神安慰、心理干预和护理,但在我国应该担负起相应职责的机构还是少之又少。年逾六十的北京松堂医院创始人李伟说:“如果把临终老人的需要列出一个表来,可以看到,主要就是医疗支持、生活护理、情感慰藉、心理关怀。在普通医院,最大的缺憾就是给了你医疗支持,甚至是过度的医疗支持,但没有生活护理,没有心理医生。而敬老院不可能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家人则缺乏专业的护理能力。” “我们总是在强调优生,又是胎教又是营养,却少有优死的观念。事实上,临终关怀就是优死,维护一个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尊严,让每一个人都不要带着遗憾死去。”李伟说。
逍遥客
客观认识死亡是国人必修课 在今年7月出版的《死亡如此多情——百位临床医生口述的临终事件》一书中,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在“编者的话”中写道,在生命末期放弃使用生命支持系统,以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开世界是一种权利,需要被维护。这一概念需要被推广,而推广中最困难的一部分,是面对我们民族忌讳谈论死亡的文化。 有专家表示,甚至连医生也不愿和患者本人谈论希望的期限,而只是和家属“默契配合”说着善意的谎言。特别是在患者病重之际,家属要求采取相对不积极的治疗手段,即便是符合患者的愿望,也可能会被人所“不齿”。因为这种理念与传统孝道背道而驰。 “客观认识死亡应该是国人必修的一堂课,之后才能谈及尊严死以及生前预嘱。”王仲说。 秉持对尊严死的相同态度,2006年,包括陈小鲁、罗点点等人在内,一批由政府工作人员、医学界和学术界人士组成的团体创办了“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在这里,只要注册并填报“我的五个愿望”,就会拥有一份生前预嘱。截至今年8月底,“选择与尊严”网站的注册会员已达1.1万余人,网站的点击量达92万余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我们的理念确实影响了一部分人。”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秘书长郝新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王仲也希望,医生应明确角色定位,即一是减轻患者痛苦,二是适当延长患者生命,三是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每位医生都以这样的标准来探讨疾病的治疗,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医疗决策,当救治没有希望时,开诚布公地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坦率地给予建议,也就没有障碍了。” (健康报)
与狼共舞
话题太沉重!
逍遥客
20岁觉得漂亮真好, 30岁觉得年轻真好, 40岁觉得当官真好, 50岁觉得有钱真好, 60岁觉得悠闲真好, 70岁觉得没病真好, 80岁觉得活着真好。 人生不必过于计较: 钱少钱多常有就好, 人丑人俊顺眼就好, 人老人少健康就好, 家贫家富和气就好, 谁错谁对理解就好, 人这一生平顺就好。
逍遥客
将来你老了,指望谁? (由衷的推荐您阅读)摘自——掌上百宝囊 「人老了」指望谁? 自己,自己,还是自己。 【一群老人的实在话】 有一个自己的窝,不到死千万别丢、有一个老伴,好好相伴、有一个身体,自己保重、有一个好的心态,自己快乐! 老了,我们已经老了!只不过我们现在身体还好,头脑清醒,老了,指望谁!要分几个阶段来谈。 第一阶段 退休以后六十岁到七十岁身体比较好,条件也许可。 喜欢吃就吃一点,喜欢穿就穿一点,喜欢玩就玩一点。 不要再刻薄自己,这种时日不多了,要把握住。 钱把住一些,房子留住,把自己的后路退路都安排好。 孩子经济好是孩子的,孩子孝顺是孩子的好质量。 我们不拒绝他们的资助,不拒绝他们的孝敬。 但还是要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生活。 第二阶段 七十岁过了没灾没病的,生活还能自理,这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要知道这是真老了,慢慢地体力精力都会不行的,反应也会越来越差,吃饭要慢——防噎,走路要慢——防跌。 不能再逞强,要照顾自己啦! 不要再去管这管那,管儿管女,有的还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辈子,该自私一点,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着点,帮助打扫打扫,把自己的健康的状态保持得尽量的长一点。 给自己能够自主生活的时间尽量的长一些,不求人的日子总好过。 第三阶段 身体不好了,要求人啦! 这一定要有所准备,绝大多数人都逃不过这一关。 心情要调整好,要适应。生老病死人生常态坦然对待。 这是人生最后一段没有什么好怕,早有准备就不会太难过。 或是进养老院,或是用人居家养老,量力而行,酌情而办,总会有办法,原则就是不要磨子女,不要给子女心理、家务、经济添加太多的负担。 自己多克服一些,我们这一代人什么苦什么难都经过, 相信我们人生最后的旅程也会坦然度过。 第四阶段 自己头脑清醒,身体疾病缠身无法治愈生活质量极差时, 要敢于面对死亡、坚决不要家人再抢救,不要亲友做无谓的浪费。 「老了」指望谁?自己,自己,还是自己。
逍遥客
【老了怎么办】: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一直认为,80岁以上的老人,不需要限制他们食物清淡, 不必减重,吃的下比较重要,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可以吃到自己认为的人间美味,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些。限制老人不能做这吃那,是违反人性的,也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 事实上,越来越多科学证据显示,老人要吃好一点,吃胖一点,让他具有多一点对抗疾病,对抗忧郁情绪的能力。我愿,每个老人都可以享受自己美好的最后一段人生,不要留下任何遗憾。 一个人的老后 几个老友约了要碰面;忙得不想参加的我本来说了个「不」,但想到人生过了一天少一天,老朋友能见就要多见。还是把时间空了出来。我们的聚会,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讨论「预立遗嘱」,大家想的都差不多:三反(反电击、反插管、反气切),一要,要树葬,我们看透生死,无非是想让人生简单一点,不给人添麻烦。 寂寞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无论是谁,最后都是一个人。」 结语: 俗语说的好「有理财就不穷、有计划就不乱、有准备就不忙」,身为老人预备军的我们,是否做好准备了?只要事先做好准备,日后就无须忧心老后生活。 要准备的第一件事就是能老健,平时就要注重三养:吃得营养、注重保养、要有修养。 第二是老居:与其和儿孙同住,过着忍气吞声的生活,不如独自享受单身之乐,无论都会或郊区,住最适合自己的地方。附近有你喜欢的餐厅! 第三是老本,既然养儿已无法养老,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强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进棺材前ㄧ定不分家产。 第四是老友:有个好朋友、好饭友和伴侣一样重要,平时要广结善缘,多认识各类朋友,是单身贵族享受生活的一项秘诀。 总之,不管你是长寿的欧吉桑或欧巴桑,到最后都是一个人,这句话一点也不悲凉,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没有成熟的心理。喜欢就值得去做,别忘了,这辈子就只这一次,遇到好康的或是幸福的事,可别总是期待留给下一代。 感想: 老朋友们切记!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千万不要“人在天堂,钱在银行”,什么「一个人很寂寞」、「老了没人照顾」等种种负面讯息,早已是过时的说法。 要认清:财富只是数字问题,名利只是短暂虚荣,生活才是人生的全部,当个「乐在享受单身暮年」的人,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条件是:身体强健,有钱、有闲、有朋友,并且有自己专属的空间。
逍遥客
有一天,我去世了… 有一天, 我去世了, 恨我的人, 翩翩起舞, 爱我的人, 眼泪如露。 第二天, 我的尸体头朝西埋在地下深处, 恨我的人, 看着我的坟墓, 一脸笑意, 爱我的人, 不敢回头看那么一眼。 一年后, 我的尸骨已经腐烂, 我的坟堆雨打风吹, 恨我的人, 偶尔在茶余饭后提到我时, 仍然一脸恼怒, 爱我的人, 夜深人静时, 无声的眼泪向谁哭诉。   十年后, 我没有了尸体, 只剩一些残骨。 恨我的人, 只隐约记得我的名字, 已经忘了我的面目, 爱我至深的人啊, 想起我时, 有短暂的沉默, 生活把一切都渐渐模糊。 几十年后, 我的坟堆雨打风吹去, 唯有一片荒芜, 恨我的人, 把我遗忘, 爱我至深的人, 也跟着进入了坟墓。 对这个世界来说, 我彻底变成了虚无。 我奋斗一生, 带不走一草一木。 我一生执着, 带不走一分虚荣爱慕。 今生, 无论贵贱贫富, 总有一天都要走到这最后一步。 到了后世, 霍然回首, 我的这一生, 形同虚度! 我想痛哭, 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我想忏悔, 却已迟暮! 用心去生活, 别以他人的眼光为尺度。 爱恨情仇其实都只是对自身活着的, 每一天幸福就好。 珍惜内心最想要珍惜的, 三千繁华, 弹指刹那, 百年之后, 不过一捧黄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