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条山路(之四)
个人日记
第四章: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磨难
在我父亲重伤病危之际,恰恰正是我快要参加中考预选的考试的时候,班主任李光明老师曾托同村的我的同学徐训风带来一封信:
杨忠兴同学:
您好!
近几天来身体不适该好些了吧!我心里惦记着你,希望你能早日到校温习功课,参加考试。
本来我心里想来看望你的,时间仓促,这你也知道。望你在生活的漩涡中奋发起来,切忌沉溺;应将精神大厦的支柱竖的坚固些,切忌倾倒;应将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来宽慰自己,切非“自暴自弃,偃旗息鼓”。主席在年轻时代就写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总之前途是光明,道路是曲折的,只有克服与排除前进路上的障碍,艰苦的跋涉,坚持不懈的追求,坚忍不拔的奋斗,才能冲破黑暗,到达光明的境地。
最后,代向父母问好!
致
礼
你的老师:李光明
八四、五、十五
捧读李老师的信,心中一酸,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滚落下来。
人在逆境中,没有比尊敬的人给予的信任,给予的平等更温暖,更珍贵的了。
我强打精神来到学校参加预选考试,我知道自己肯定要失败,我最终没能获得参加中考的资格,尽管校长为了我,找教委领导说明了情况,但是没有批准我的请求,我丧失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因为初中三年,几乎是稚嫩的肩膀上承担着远非是我这年龄所承受的一切坎坷和折磨,成绩每况愈下,着使得我万念俱灰。
我徘徊在山间小道上,想了结生命,我愧对父母多年来的含辛茹苦,因为我的所作所为,致使父亲被人砍伤,命在旦夕,母亲一双悲凉的眼睛无神地望着病房的天棚,我的心悬着,我担心母亲的病复发,我不过一切挥拳向身旁的松树猛击,血顺着手臂流淌,不断的流淌,我忍不住大声呼喊:苦命儿,你的出路在何方?山谷里传来模糊不清的回音。
我能怨谁?我又能怨谁?
我只能怨命运之不公。
回忆是个贼,它窥探着每一个空隙,偷偷地钻进我的心灵和脑海里,抛不掉,也逃不了。
在失去父亲,遭遇中考落选的凄凉困境中,邻居的大宝给了我许多安慰。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又是同学,天天相见,彼此不产生感情才是反常的呢!我不知道这份感情是不是书上所写的所谓爱情。我一无所有,没有一点点身外物质条件,只有全部的“我”,整个儿的“我”。我没有向她表白,她似乎心有灵犀。
天气渐渐凉了,那篱笆边的毛豆叶,也露出枯黄的颜色;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颤抖。清冷的月光陪伴着我们。那一夜,我们谈了许多话题,接近凌晨,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她的家与我家仅一墙之隔,隔开了我们的身体,却隔不断我们的思念。
我们之间的事情,她母亲知道后极力阻挠和反对,常常站在她家的院墙里,指桑骂槐。我母亲听到后,含泪求我不要和大宝来往了,以免别人家嘲笑,望着伤心的母亲消瘦不堪的面容,我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我原本想攀上这门亲,改变我家单名独姓所面临的一些困境,我的父亲走了,我们孤儿寡母的生活更加困难,想与徐家这门大姓结姻亲的希望如肥皂泡瞬间破灭了。在大宝父母亲下地干活的空档,我告诉大宝,我们有缘,但没有分。她在我面前泣不成声,我好言相劝,替她抹眼泪。其实,我内心很难过,很痛苦,更不舍。
丈夫的死,对我的母亲来说无疑是一次最为沉重的打击,而为给丈夫治病早已是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怀着对丈夫的深深思念,望着冷冷清清,毫无生机的家,望着尚年幼的孩子,母亲满怀愁绪,茫然失措,有时暗自神伤,独自流泪,胡言乱语,走不出哀伤的愁笼,我很担心母亲的精神病再次复发。
在我父亲去世的第二十九天,万万没想到徐顺金暗中勾结其浪荡风流的叔叔徐家华,在夜深人静时,破门而入我家,企图欺侮我的母亲,终因我和我母亲奋力抵抗,未能得逞,歇了一段时间后,徐家华再次借醉酒踢坏了我家被他损坏的那扇门,进入我家,睡梦中的我被惊醒,我爬起来拿起扫帚同他搏斗,他才悻悻离开,临走时威胁我说:“当心你的脑袋,整死你!”
我真的担心徐家华要了我的命,我向村妇联,向党委反映了这件事,皆因徐顺金的亲戚是乡党委书记,村妇联主任是徐家华堂姐的缘故,这件事不了了之。那时我太单纯了,太天真了。原以为他们身为父母官,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限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他们官官相护,互相包屁,穷凶极恶地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他们当初入党的誓言早已被跑到九霄云外。
一次次遭受打击,使我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我们全家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惨无人道的精神折磨,不得不躲避徐家华无休止的骚扰,被迫离开了风景秀美的家乡,离开了栖身十七年的那三间破草屋,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十三亩田地。
除了我妹妹被舅舅,姨父接到扬州高邮农村外,我们母子三人回到了父亲老家长丰县埠里乡农村,祖籍地相当贫穷落后,到处是破旧的草屋,我们暂时在伯父和六叔家轮流生活,老家的生活史十分贫穷二有清苦的。一般是早晨红豆稀饭,中午一顿饭,很少有荤菜,晚餐依然是稀饭,弟弟经常拉肚子,可能是水土不服的缘故,在那个非常时期,我们能不挨饿已经是万幸的了,还能有什么其他奢求。
父亲生前曾跟我说起,他年少离家,祖父母曾将家产立了遗嘱:父亲分得祖房草屋一间,木桌一张,水缸一口,但这些东西在他离开家乡来到江南时,都给了六叔。父亲是为什么原因远离相亲流落江南,在我心中永远是个迷,我曾问过母亲,母亲含而不答,我也就没有深究。
为了长期能在老家生存,我的伯父找到村委会,说老杨守高已经死了,如今她的老婆孩子来到老家,能付调整一点田地给其耕作。村里答复是无法解决,因为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太少,外加户口不能来当地。我对村里的意见完全可以理解的,人家田地本来就不足,调整任何一家都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当地农民的收入完全依赖田地里收获的棉花、菜籽、稻子、还有花生。
我与叔父、伯父商量,能否将祖父分给我父亲的那件房子给我们娘儿三人栖身居住,叔父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此时我们争吵起来,叔父家的大儿子给我一记耳光,堂弟竟夺下我弟弟的饭碗,不给他吃饭。正是这一记耳光打醒了我,我决定,无论如何要回当涂,为父伸冤,为自己,为弟妹,为母亲找一条生路。
血脉相连,同宗同族的叔侄爷们都赶来劝架,大家一致认为五爷(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他留下的三个孩子还小,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共度难关。最要紧的还是找个风水先生看一看,将五爷入土为安。伯父是长兄,他请来相士为父亲在杨家祖坟里选了一块墓地,终于将我父亲骨灰安葬了。
安葬父亲后,我着手回当涂,没有路费,我和母亲只得将托运到老家的家具及一些生活用品变卖,回到了马鞍山。投靠父亲生前来往关系甚好的杨家祠堂同族的伯父。伯父在马鞍山市金家庄区政府工作,他与伯母商量后,收留了我们母子三人。并将我母亲安排在老市区做临时工——打扫马路,有托人将弟弟转至湖东路三小上学,我在金家庄区第四建安公司做临时工——挖土方。
在马鞍山大北庄的每天夜晚,我凄楚孤独地徘徊在夜幕沉沉的街头,泪水在寒风中洒落,心中卷起层层波澜,痛定思痛,此时此刻,我多么需要安慰和支持,可是有谁能这样呢?我上诉无门,生活无路,申诉状屡屡被退回当涂,落在他们精心编织的“关系网”里,感觉真的没有昭雪洗冤的那一日了。
白天,我拼命地用繁重的体力劳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在喧嚣的人群中,俨然是奋斗者,一个强者。可是到了深夜,当一切恢复平静后,独自一人的时,我感到格外的孤独寂寞,心中袭来阵阵悲凉。
人总是要有所追求,有所寄托。我喜欢读书,我深知伟人说过的话非常有道理的:知识就是力量;我深知,无知识的任命,如同无绿色的树叶,将会失去蓬勃生机。好的书似一眼清泉,他呢涓涓细流,会把我生命的树浇灌的更加青翠,永远保持活力。
从穷乡僻壤的山村走出来的我,就是这样与书刊结下了深深的恋情,她不仅滋养了我对文学的痴情和厚爱,也丰富了我的生活情趣,开阔了我的人生视野。
我没有太高的天赋,但我有从山村走出来的人经受生活磨难的耐力和嚼咽生活苦汁的韧性。孙康的借雪夜读,车胤的聚萤攻书,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昏昏的孤灯下,黎明的薄光里,都曾留下了我苦读的身影;中指的硬茧里,盈尺的稿纸中,都浸透着我苦苦笔耕的艰辛。虽然没有文稿变铅字,但我的精神生活一点也不空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辽宁青年》这份半月刊,从刊物上所登载的文章中,我感觉到编辑们很有同情心,骨子里透出正义感。于是,我这个小小的安徽读者,抱着一线希望,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辽宁青年》写信,在信中我详细诉说了我不幸的遭遇。
信从邮局挂号寄出后,我的心跟着这封信悬了起来,我担心信在中途遗失,或者信件被丢在寄给《辽宁青年》的百万封信堆里,相当长的时间里编辑们是看不到的,或者干脆不管这些事的,安徽距离辽宁几千里路,编辑们会理理睬我吗?我天天翘首相望,三个多月过去了,还未见回音,我的心也渐渐地凉了。
遇到这种情况是很寻常的事,我想了很多很多,现在才发觉自己太天真了,把事情想象的过于美好。天底下,为了正义而与邪恶势力作斗争遭到打击报复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件件去管能管得过来吗?但我有种预感,《辽宁青年》会帮助我伸张冤情的。
为了保护松林,尽一个共青团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沦落到这种地步:凄凄惨惨,惨惨凄凄,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废人的流浪生活。
我在建筑队里努力着做事,找一份工作相当不易的。虽然有时候队里分工有失公平,但是我只能按照所分的事情去做,从不争论,从不挑剔,更不会因为伯父的身而摆架子。挖土方,做装卸工,打砖,抬砂浆和混凝土等苦活,我都做过。特别是在脚手架上接砖块或者在地面往架子上打砖,需要一定技巧,一般打砖时砖块要平放着往上打,在架子上接砖块的人比较好接。夏日里,挖土方以及做装卸,用平底锹上下铲渣子都是非常累人的苦活。早上出去破旧整洁的衣服,到下班时衣服被汗水浸湿风干多次,想撒了一层又一层细盐。
回到租住在佳山乡满堂自然村(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成为国家建设部标准型小区:珍珠园住宅区)的小房屋里,我好想睡觉,又困又累。但是母亲还未下班,弟弟做完作业直喊肚子饿,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强打起精神生火做饭。我们经常吃得最多的菜也就是烧豆腐,炒青菜。有时候,伯母从家里烧点肉送过来,让我们改善伙食。
由于建筑队工程量减少,裁减了许多人,我也在减退的人其中。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有限的收入,那是月工资挚友30元,这个时候我们实在是租不起房子,就用黄泥土,毛竹,油毛毡在湖东路三村七幢和八幢之间,紧靠马建大院院墙处搭建了简易安置棚,作为一家三口的栖身之地。晴天还勉强凑合着,最难熬的事阴雨天。
我不知道这种似人非人的日子何日能熬到头?我不知道上苍为何这样刻薄我?
我是一个青年,正是期待展翅奋飞之日,等待发奋之时,命运之神却让我整日沉浸在苦涩的海水中,叫我如何是好?
家破人亡,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一家人在凄风苦雨中度日,这是旧社会被剥削阶级残酷剥削人们的生活写照。然而,发生在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的今天,这不得不让人痛苦万分。我苦苦地舔舐着寄人篱下生活的苦涩。这一切都是该杀的徐顺金一手造成的,我想杀了他全家,为我死不瞑目的父亲报仇雪恨。
文章评论
海棠依旧
这是小说还是自己的故事,这么悲惨?另外里面还有一些错别字还需要订正一下[em]e112[/em]
秋叶″那一世的静美°
班主任,文采依旧这么好
姁姁
[em]e1000058[/em]
子涵
欣赏清风的文笔,愿一切安好! [em]e160[/em]
晶莹剔透
一口气读完
我YI ,然是我
[em]e203[/em][em]e204[/em][em]e203[/em][em]e204[/em][em]e203[/em][em]e204[/em]
啊玉
是真实的故事吗?好悲惨
玉兔
今天有看到了你的好文章,这是你的真实故事吗?
☆风中√百合【淡泊宁静】
问好清风老师,秋安[em]e160[/em][em]e160[/em][em]e177[/em][em]e177[/em]
莪嬡莪傢==(*^__^*) 嘻嘻
清风老师好久不见,最近好吗?念安!
清茶淡水YY
爱上思念你
清风,安好!
如 初
首先点赞,有点长,我是分两个晚上看完的,很感慨,也为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有人说,幸福的模式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和这些苦比起来,自己有时所受的磨难真的只是怨天由人。问好清风,也问好这位生命给予太多苦难却决不放弃的友[em]e181[/em] [em]e160[/em]
安晴
生活是条山路,逶迤而行……祝福主人公,也祝福善良的清风老师桃李芬芳、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