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难说 真理难求

个人日记

今晨读了

@云淡风轻
转载的《中国小小说30年十佳作品》,感慨良多喜欢至极,犹对下列两篇作品感触很深。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小时候起就会常常拜读,老师和评点都会教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 “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观点,学习他“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无意中学会了鲁迅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的不够和谐的思维模式,讽刺手法贯穿于言行和生活中,令很多文学爱好者不够随和而过于辛辣,不够沉稳而过于锋露,言论尖锐而不留情面,自以为是高傲自大而目中无人。
经历人生几十年风雨后,回头想想,鲁迅先生真的可以影响所有读者,所以急急留字于此,告诫自己,告诫亲友,告诫晚辈,如若读鲁迅文章,千万不要看评述讲解,更不要以什么讽刺意味去解读,其实世间百相真是那么回事,谁也改变不了。



《立论》作者:鲁迅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2〕”
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

         白小易:客厅里的爆炸

       主人沏好茶,把茶碗放在客人面前的小几上,盖上盖儿。当然还带着那甜脆的碰击声。接着,主人又想起了什么。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他匆匆进了里屋,而且马上传出开柜门和翻东西的声响。
做客的父女俩待在客厅里,十岁的女儿站在窗户那儿看花。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忽然,叭的一响,跟着是绝望的碎裂声。
——地板上暖瓶倒了。女孩也吓了一跳,猛地回过头来。事情尽管极简单,但这近乎是一个奇迹,父女俩一点儿也没碰它。的的确确没碰它。而主人把它放在那儿时,虽然有点摇晃,可是并没有马上就倒哇。
暖瓶的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他的手里攥着一盒方糖。一进客厅,主人下意识地瞅着热气腾腾的地板,脱口说了声:
“没关系!没关系!”
那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示,但他控制住了。
“太对不起了。”他说,“我把它碰了。”
“没关系。”主人又一次表示这无所谓。
从主人家出来,女儿问:“爸,是你碰的吗?”
“……我离得最近。”爸爸说。
“可你没碰!那会儿我刚巧在瞧你玻璃上的影儿。你一动也没动。”
爸爸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暖瓶是自己倒的!地板不平。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倒了。爸,你为啥说是你……”
“这,你李叔叔怎么能看见?”
“可以告诉他呀。”
“不行啊,孩子。”爸爸说,“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的越是真的,也越像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
女儿沉默了许久:
“只能这样吗?”
“只好这样。”

读完这两篇佳作,如果我们只以表浅去
理解,不去理我们的文学家思想家们的深刻解读,那么这两篇文章都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左右逢源的人。
其实人世间何偿不是真话难说,真理难辩,真心难得。 我们为何不为人处事圆滑点,随和点,开明点,淡忘点,糊涂点 。检
讨自己,反省过往,是否真过于认真了,太
过于直接了,太过于苛刻了;是否见风使舵、随遇而安、忍让随和、谦虚谨慎会幸福
快乐很多呢?
其实我在怀疑教我的和我所学的。
——旭东2015.5.3



说得对么,请指正。

文章评论

安心

“真实我在怀疑教我的和我所学的”? 做个真实的快乐的自己就好!

勿忘我

(忠言逆耳)这句话就概括这两篇佳作的表述,我们文学家他们不以谎言告人,而是以真理示人,他们敢于世俗说不,其实我们做人就应该多以真理而活,少点假象做人,少些乱象,多些理解,可能世界会更精彩,更幸福!更和平!

★无忧草★

很有寓意,我有真切体会,真话难说,有时干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