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着急让孩子道歉

个人日记

图片
别着急让孩子道歉


      两个宝贝在奔跑中摔倒,其中一个宝贝的纸粘土作品被压扁,进而嚎啕大哭;两个宝贝都想要同一颜色的纸黏土而发生小动作的争抢,手里已经有很多东西的小朋友失败,并弄坏了自己的已有作品,进而嚎啕大哭。

  两起事件中,家长们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迅速要求没哭的孩子赶紧道歉!慌乱不知所措且满心委屈的孩子,只能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迟疑地说出对不起。而“对不起”一出,家长们立刻松了一口气:“好了,事情解决了!”

  事情真的解决了吗?我的脑中却有一连串的问题在盘旋着。

  1.孩子哭是因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安抚?

  故事中的孩子哭,是因为自己心爱的物品坏掉了,就像摔倒了哭,是因为感觉疼一样。

  所以,我们在安慰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先肯定孩子的感觉,注重孩子的情绪,“东西坏了,宝贝你肯定会很心疼的”,“宝贝摔的这一下真的很疼吧”,别着急,给孩子一点哭泣的机会与时间,感受到爸妈带来的肯定,他也会更加肯定自己的“感觉”,情绪平稳之后,再引导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我们一起再做一个吧”、“以后我们小心点就好了”!

  2.为什么因为没有哭就要道歉呢?

  其实,看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可以发现这其中并没有谁对谁错,小朋友之间玩耍中出现摩擦太正常了,可是为什么就因为一方哭了,另一方就应该道歉呢?

  同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哭的孩子是有至少一种情绪表达方法的,他不高兴就会哭;而没有哭的孩子,内心就没有情绪波动吗?当然有,他也委屈、也不高兴,但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不表达。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注意给不表达的孩子一个抒发机会,而不是继续施压呢?如果可以,我愿意站在不哭的孩子这边。

  3.能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吗?

  我们看到孩子之间出现问题,习惯性的去伸出援手,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权利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我们可以再坚持一会儿、再忍耐一会儿,看看小小的孩子们在没有我们的情况下是怎样处理问题的。

  我相信,孩子的做法会带给你惊喜的!当然,事后,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下次有更多的招式可用!

  孩子的世界是非常单纯的,很多时候,是大人们让他们变得复杂不可捉摸,别着急让孩子道歉,别着急让孩子不哭,在道歉和哭之间,对孩子情绪的认同才是更重要的!

图片
   我的百度空间妮子雷从头再来

   我的我喜欢: http://www.woxihuan.com/53374048

   我的天涯社区:http://my.tianya.cn/52985930#app
   

      

文章评论

木子

与孩子打交道,我们必须修炼“哄”孩子的智慧——尊重孩子的人格,体验孩子的处境,谅解的孩子幼稚,呵护孩子的童心,肯定孩子的判断,使孩子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产生自信,进而在自信的推动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妮子 雷瑊君

3岁宝宝入园不哭!先让妈妈学几招 受访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朱冬生   对于初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去幼儿园是他们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的挑战,面对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做着不熟悉的事情,再加上离开了父母,失去了感情的依托,很多宝宝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有些孩子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闹,有些表现为寡言少语、寝食难安,甚至还有些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让家长手足无措。儿童保健科医生建议,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带孩子提前去幼儿园熟悉环境,以减少宝宝入园后的自卑和焦虑。   为何初入园的宝宝爱哭?   豆豆妈最近很焦虑,3岁的豆豆在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可他还不会自己吃饭,需要喂饭。琳琳妈妈也分享自己的经历,女儿从第一天入园开始,就不愿意上幼儿园,常常是到了门口还紧紧抱住妈妈的大腿不肯放,最后老师不得把她抱进去。下午妈妈去接她的时候,也是见她眼睛红红的。宝宝晚上睡觉做梦时,嘴里还喃喃地念叨:“我不去幼儿园,我不去幼儿园。”另一纤纤妈妈对儿子上幼儿园一点都不担心,她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很开心呀,一点问题没有。”   都是第一次去幼儿园,为什么孩子们的表现会不一样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朱冬生说,这和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   (1)跟宝宝的性格气质特点有关。外向型宝宝能很快跟其他小朋友玩到一块去,因此入园后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而内向型的宝宝因胆子较小,社会交往能力较差,不敢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对集体生活不适应而出现恐惧、害怕、大哭大闹等。   (2) 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关。有些孩子在家的时候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技能较低,到了幼儿园后,宝宝对这个陌生环境有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与不适应,因此容易产生了焦虑情绪。   (3)跟家庭的教养方式及与抚养者的密切依恋程度有关。太过于依恋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宝宝,在与他们分开时,会因过度担忧再也不能见到他们而表现出焦虑行为。   (4)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父母在宝宝做错事时会恐吓他们“再调皮的话就送到幼儿园让老师去管教”,这种说法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心理负担,让他们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爸爸妈妈是因为不喜欢自己了,才把自己扔到那里。   入园前妈妈要做哪些?   为避免孩子刚进幼儿园就出现分离焦虑症,朱冬生建议,由于孩子年纪小,只能又哭又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妈妈爸爸们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办法一: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自己吃饭,训练他们自己上厕所尿尿等各种生活自理的能力,并将宝宝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调整到与幼儿园作息时间相一致,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在入园后的焦虑与自卑。   办法二:入园前与宝宝一起准备上学用品。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可以跟他一起购置书包、文具、衣服等,以增强他们对上幼儿园的期待。还可以提前带他参观一下即将要去的幼儿园,并告诉他:“宝宝即将也要在这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学、玩耍了。”从而消除他们对环境的陌生感。   办法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特别是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先在小区里与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等。另外,告诉孩子一定要敢于表达,比如不会自己尿尿的孩子,在有尿意时要告诉老师,身体不舒服时要跟老师说。   办法四:父母应该多点正面的引导。在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向宝宝描述幼儿园的趣事,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学习,可以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等,这样宝宝就会对上幼儿园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等宝宝上幼儿园后,爸爸妈妈也应该多引导宝宝讲一些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如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事,跟其他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新认识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而尽量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有没有想妈妈之类的话,本来孩子离开父母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已经觉得很委屈了,在这么一问的强化下,他们就更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了。   Tips   开学后,   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   朱冬生提醒,宝宝在初入园时,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父母在面对宝宝最初因不适应而产生的哭闹时不要过分担心,也不必太过于心急,以平常心对待即可。但家长可以多与老师联系,一方面可以告诉老师宝宝的一些习惯、爱好、性格等等,以便老师能尽早了解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

妮子 雷瑊君

培养优秀女孩子的五个技巧 人生指南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自制力比男孩的会较强此,她们更容易调整自己的情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女孩就可以更省心、不关心。因为女孩的心灵更敏感脆弱,有时还会把自己的小心思隐藏起来,所以,女孩子的内心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怀。在了解了女孩的特点后,父母可以使用一些技巧,让女儿更健康、快乐、顺利地成长。     1、不要让女孩有太多的烦恼     女孩就像是一朵娇嫩的花,需要细心地呵护。父母要及时了解女孩的心理需要,为她营造良好的、温馨的成长环境,切勿让她们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否则只会对她们造成烦恼和压力,不利于女孩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女孩的早期成长中,父母最好不要把女孩当作是小大人一样跟她开玩笑,或称她为小淑女之类的,也不要期望她要像大人一样的行为,这些都会使年幼的女孩感到困惑。另外,父母要及时对孩子做出的符合她们年龄段的事进行表扬,这样她们才不会被成人的世界吸引。     2、尊重女孩的情绪     女孩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比男孩强烈的多,尤其是当女孩的感觉或情绪被他人否定时,她的反应会更强烈,如果父母能够认同女孩的感觉或情绪,这样更有利于父母和女孩之间的合作、交流。     因此,如果父母想让自己的女孩一直做个“乖乖女”,就要学会相信她们,理解她们的感受并接受她们的情绪,尊重她们的自我意识、尊重她们的情绪。     3、培养女孩的气质     “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来富贵多淑女,因此,父母要从小多带女孩出入各种场合,开阔她们的视野,和增长见识,这样,女孩长大以后就不易被他人诱惑。     4、培养女孩的心态     宠爱女儿,并不是让你对女儿娇生惯养,而是要让她们学会独立、有主见,清楚自己的原则和追求。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她们有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这样在她们的人生中,才不会这么容易被挫折和困难打败。    5、给女孩适当的帮助     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这是教育孩子做决定和培养主见的好方法,但是,如果父母为女孩提供的选择范围太多、太宽泛了,她们就会因为还不能理性的思维,而对这些选择感到困惑。     因此,我认为,在女孩七岁以前,父母应该给予女孩适当的指引和帮助,多数时候由父母为她们做主。当然,如果父母在替她们做决定时态度和蔼而又坚决,则更容易赢得女儿的合作,这样会使她们有安全感,因为她知道父母在为她负责。

妮子 雷瑊君

培养优秀坚韧男孩子的13个关键问题 作者:佚名 关键一:为什么男孩一定要“穷”养才会最棒? 俗话说:自古富贵多淑女,从来纨绔少伟男。“穷”养男孩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内涵为:对男孩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真诚坦率、机智果断以及具有责任感等品质的培养。“穷”养就是让男孩多关键一:为什么男孩一定要“穷”养才会最棒? 俗话说:自古富贵多淑女,从来纨绔少伟男。“穷”养男孩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内涵为:对男孩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真诚坦率、机智果断以及具有责任感等品质的培养。“穷”养就是让男孩多去经历风雨,多去实践。古语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说,只有让男孩在必要的“穷”和“苦”中获得锤炼,懂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方成大器。 关键二:为什么现在的男孩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陶行知先生曾赋诗曰:“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这首诗诙谐地道出一条人生的至理名言:独立对于男孩来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放养”教育异曲同工。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这句话更是切中现代家庭教育的“软肋”:爱孩子不是要成为他们的护身符、保护伞,而应该通过培养和引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男子汉! 关键三:为什么要重视男孩能力的培养? 男孩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成长期,这时候也正是培养他们诸多能力的最佳时期。无论是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决断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还是想像能力,都是男孩成就未来人生必不可少的资本。 关键四:为什么要重视男孩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表明,一个人在学习上能否取得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具备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男孩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才是科学家教的根本。 关键五:为什么要让男孩勇于承担责任? 不懂得责任重要性的男孩永远也长不大,永远都是小角色。正如丘吉尔说的那样:伟大的代价,即是责任。所以,父母爱儿子,就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男子汉。 关键六:为什么要重视男孩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男孩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正处于朝阳初生、蓬勃向上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男孩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一些变化,也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叛逆、早恋、沉迷网络,甚至离家出走等等。因此,这时候家长必须付出比原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宽容和理解,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平安度过这个“危险期”。 关键七:为什么要重视男孩黄金品质的培养? 常言说,做事先做人。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做事的成败与否。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出男孩诚信、正直、勤奋、自尊、积极向上的黄金品质,这是他们今后迈向成功的基础。所以,开阔男孩的视野这一“教育课程”在家庭教育中必不可缺。 关键八:为什么要开阔男孩的视野? 徐霞客曾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梧。身为未来的男子汉,如果男孩从小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具备广阔的视野,那么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就能战胜更多的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九:为什么许多现代男孩都缺乏阳刚之气? 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有句名言:“真正的伟人,是像神一样无所畏惧的凡人。”没有一个男孩生而刚毅,同样,也没有不能被培养出刚毅气魄的男孩。只要家长能够给男孩创造锻炼刚毅的成长环境,使之从多方面同软弱进行斗争,那么每个男孩都能成为坚强刚毅的男子汉。 关键十:为什么要重视男孩的财商培养?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让男孩从小学习掌握理财的知识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同样重要的,这些都是男孩将来生存、发展必备的技能。因此,家长对于男孩财商的培养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关键十一:为什么说社交能成就男孩的大未来?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则是依靠他的人际关系。因此,对于男孩来说,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保障。 关键十二:为什么有修养的男孩才能成为翩翩绅士? 所谓绅士,就是同时具备了宽容的性格、感恩的心态、幽默潇洒的谈吐、教敬父母的言行的“综合体”,所以,要想让男孩成为翩翩绅士,个人修养以及礼仪方面的培养不可或缺。 关键十三:为什么培养男孩要戒除急功近利的心态? 因为男孩在将来要承担比女孩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父母往往对男孩寄予了更大的希望,投放了更多的关注,但是,这样也很容易让男孩产生心理压力,重压之下自然更容易出现问题。其实,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所以,男孩的父母们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铭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真理。

妮子 雷瑊君

家庭教育:怎样不被孩子的情绪“牵着鼻子走” 话题:家庭教育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很容易脾气暴躁、烦躁不安、发脾气等,有些时候家长需要冷静下来才能好好帮助孩子发泄情绪、缓解不良心理状态。家长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呢?  第一步:家长要先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 孩子在生活中流露出负面情绪,其实只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不要把它想象得多么严重。况且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本来就是一个叛逆的年龄,因此,孩子经常出现不良情绪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要太过于担心和忧虑。 不少孩子在面对不如意时,常用的方式就是大喊大叫大哭,有些父母往往被孩子的情绪牵引着,也不冷静了。不冷静的时候表现在: 1、面对孩子的歇斯底里,家长极有可能会训话:“为什么老是这么不懂事?” 2、作为父母被孩子的不良情绪闹得心烦意乱,家长也一起发火闹脾气了。 3、对孩子的不良情绪不理不睬,当做没看见。 其实,这三种做法是有危害的,第一种否定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对孩子来讲是一种打压,只会促使他们更加压力和积累更多的负面情绪。第二种就更加不对了,同孩子相互发脾气,不仅不能缓解,还可能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第三种不理不睬的做法会使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让他们觉得不受重视。 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很多时候,虽然你的内心是爱着孩子的,可由于你太生气了,表现出来的却是全然的否定、责备,而这会让孩子忽略你讲话的内容,而关注你的情绪。冷静是最好的做法,其次是不要压制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发泄出来。 第二步:事后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担心孩子伤心、流泪,这是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另外在孩子心情好时,父母应该充分与其讲道理,告诉他们要懂得控制情绪,不良情绪可以发泄,但是不能对亲人和父母造成感情上的伤害。 此外,父母要满怀爱意,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必定会感受到满满的爱,无论是来自父母、同学、老师还是陌生人,感受爱的能力也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和强化起来的。 第三部:合理释放、转化负面情绪 作为家长,应该清晰认识到,合理释放、转化负面情绪的重要,只有把有利的方面充分发挥,才能把弊端尽力压下去。如何释放负面情绪?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有几种简单的发泄方式。如哭泣,是缓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不仅可以释放压力,也可以增强免疫力。再如大喊大叫、运动等,只要把孩子的身体调动起来,内心的苦闷也会随着肢体的一举一动逐渐被发泄出来,凡事都要往积极方面想。

妮子 雷瑊君

[em]e100[/em] 岳升杰指导师的每日分享:神秘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系形成的亲子关系应是人类最神奇、最神秘的关系。封建时代,“父为子纲,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父亲掌握着孩子的生杀大权,这当然容易形成独裁面、一言堂局面,从而扼杀孩子的活力和创造性。社会主义中国成立后,虽然从法律上规定了父母与孩子的平等地位,但在实践中仍延续着封建那一套。改革开放,信息化时代到来,中国与世界接轨,民主思想迅猛发展,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的孩子与从小接受传统思想的父母之间矛盾加剧。过去对于如果父母打孩子,在国外孩子就会报警的说法,我们只是当做笑话,感到不可思议,现在这些情况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还出现和父母对打或打父母的恶性事件。因此,做为父母必须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有一次和一位高中的老师谈起亲子关系,他气愤地说:有的搞教育者竟然说父母与孩子是平等关系,是朋友关系,简直是胡说八道,你和你爹就是哥们吗?吓得我也没敢发表言论。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老师和父母不是少数,这也正是教育出问题的原因,这也是家庭教育难以推行的原因。在当前水平下,我将亲子关系定义为:血缘亲情基础之上的朋友关系。所谓朋友关系,就是彼此独立、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心心相印、有共同语言,并且能相互帮助的关系。所谓血缘亲情,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只要一产生,永远不会改变,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从法律上解除,DNA也不会变。这就是所说的“既不能退货也不能换货”。这种亲情与朋友两者之间有很多交集,因为他们目标一致,都愿意为对方付出。但由于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事事依靠父母,物质上由父母供应,这样容易形成支配关系,再者由于亲情更浓,做事很容易越过界限,这些都容易破坏平等的朋友关系。因此,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位智慧父母慧要思考的事情。

妮子 雷瑊君

[em]e100[/em] 【父母必读】很多人都在讲“活在当下”,到底怎么才算是活在当下?为什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这么多的痛苦、恐惧、焦虑、难过、失望和愤怒?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往往是活在过去的痛苦、失望、愤怒中,就是对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能放下,总是觉得孩子过去是这样的,还会有未来吗?接着,又会活在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中。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他能学好吗?能有一份好工作吗?能生活的幸福吗?这一系列的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和焦虑,和对过去的痛苦记忆,让自己难以平静地面对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孩子。正因为这些情绪的困扰,让我们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即使孩子保证以后会好好学习,我们也会产生疑问:这可能吗?即使孩子当下有了好的表现,我们也会怀疑:这只是孩子暂时的表现而已。从而,我们的怀疑让自己处于一种新的焦虑中,给到孩子的,便是完全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又哪有力量支持孩子前进的脚步?孩子也就会理所当然地满足妈妈对自己不信任的“心愿”——我坚持不多久就会出问题。然后,过不了多久就真的出了问题。我们便更证实了自己的怀疑和恐惧,然后,下一个恶性循环便开始了。真正的活在当下,就是放下过去,充满希望,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面对孩子当下的表现,欣然接纳,并在此基础上,去想一想如何让孩子比当下的状态更好一些?这就是把心放在了实处。如果你一直揪着过去不放,担心将来的不行,当下的事情你也处理不好。

妮子 雷瑊君

[em]e100[/em] 岳升杰指导师的每日分享:学会说话。说话做为有声语言是人类成为高级动物的标志之一,正常情况下,现在的孩子在3岁前就能模仿着父母说出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父母教孩子学说话的教育方法,被周弘老师提升为赏识教育法。仔细品味确实如此,教孩子学说话时,我们的观念和方法是:相信孩子一定能学会,甚至对说话晚的孩子,我们还乐观地观称赞孩子“贵人语迟”;孩子有一点好的表现,我们就大加鼓励,并且见人就夸;允许孩子失败,孩子一次说不好,我们变着法反复教。这种成功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学会了说话。 虽然我们在幼年就学会了说话,但要真正把话说好,说出的话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益处,并具有艺术性,这是要终生学习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说话才能让孩子愿意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是每位父母都要学习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本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要么双赢,要么双输,但由于父母不会说话造成相互伤害,亲子关系僵化的例子很多。而且这种不会说话还会遗传,孩子的说话方式往往来源于父母。开始是父母伤害孩子,因为父母是强者一直没感觉到,慢慢的孩子长大了,也用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方式反馈父母。这时父母就会感到很不舒服,总是在心里或向别人抱怨:我对孩子那么好,他怎么这样对待我?这孩子真太不懂事,太让人伤心了。而孩子也感到冤枉:我这不是为您好吗?真是老糊涂!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就是不会说话,同样一个意思,他说出后特别难听,让人特别不舒服,就是俗话说的“一句话打发一个人”。如果你去跟踪,就会发现这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他也是受害者,他这种方式源于父母。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知道答案》告诉我们,语言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我们如果对水喊出污辱的、恶毒的语言,其结晶体是丑陋的。因此,为了做好父母,我们必须学会说鼓励的话,让孩子愿意听的话。

妮子 雷瑊君

[em]e100[/em] 新学期寄语,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两个月的暑假结束了,开学孩子都要升入新的年级,有的可能还要进入新的学校,适应新的环境。孩子做好开学前的准备了吗?新学期里,我们怎么做一位智慧的家长呢?今天,我提醒大家几点,希望对您能有所启发。 首先,您要稳定自己的情绪。情绪可以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人是感性的,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都很正常。面对孩子,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您要记住一句话:“我”的稳是孩子改变的定海神针。 第二、您要管好自己的嘴。微信群中有一句玩笑话:“家长的嘴是开过光的,说什么都特灵。”就是说,您常说孩子什么,孩子就会变成您说的样子。也请您记住一句话:“我”对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给孩子增添了力量,还是减少了力量,增添力量的话多说,减少力量的话不说。 第三、您要管住自己的手。实践证明,能干的家长往往培养出一个能力差的孩子,家长越能干,孩子独立性越差,替孩子做的越多,毁得就越多。记住:该放手时就放手,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第四、您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用您的眼睛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关注孩子的长处。记住:您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第五、您要善于用自己的耳朵。在和孩子沟通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能力。请您记住:在亲子交流过程中要做一个听众,多倾听,少说教。 第六、您要勤动自己的双腿。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带孩子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这样既调节了心情,又增进了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如果新学期您坚持做到了这“六要”,会有很多的不同发生,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