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人再成才

个人日记

                                                                           ——从李某某被判刑十年谈开去

 

近年来,有关“坑爹”、“坑娘”的事例屡见报端,使孩子教育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己也总按捺不住,发些一知半解的拙见。本来想趁李某某轮奸案的审结,就此打住,然却欲罢不能。因为一审虽然判了李某某十年徒刑,但依梦鸽女士的脾气,料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果真,坚持为儿子无罪辩护的她,毅然决然地上诉了。

当然,上不上诉是她的权利,我们姑且尊重;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无罪辩护,也祝她梦想成真。但最令人讨厌的是,都如此境地了,还一根筋地认为自己的儿子“礼貌、懂事”,内心特别的“干净、本真”。

窃以为,夸奖自己的孩子是国人的通病。民间素来就有“庄稼看着别人的好,孩子看着自己的好”的传统,这不足为怪。但孩子即将跨进监狱大门,还如此这般地自夸,真的匪夷所思。不管他人作何感想,至少我是不敢苟同的。礼貌、懂事的人,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干净、本真的人,会视强奸妇女为儿戏?如果据此推而广之的话,岂不国将不国了?

幸好,梦鸽女士的一己之见,没有迷住法官的慧眼;舆论面前不时抛出什么“陪酒女”、“黑酒店”、“勾引未成年人”、“专家论证会”等等烟幕弹,也没有影响到法院的判决。特别是宣判后的说明,使我们这些局外人,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不管被害人什么身份,只要违背其意志,采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就以强奸罪论处。至于事后向你索取什么,不影响性质的认定。”谢天谢地!在此,真想高喊一声“法官圣明”。但就这么板上钉钉的事,不知梦鸽女士脑子进水了,还是怎的,竟死不认账。

我揣测,人家死不认账是有缘由的。你想啊,特权意识根固蒂深的人,自然不把法律放在眼里。譬如,不够年龄为什么让孩子无证驾驶?孩子一年违反交通法规数十次,还利用其影响从容化无?自私自利的人,往往心无感念之心。所以,事事先为自己着想,从来不顾及他人的尊严与感受。不是吗?孩子打人了,不晓得道歉;劳教了,再送一豪车;即便轮奸妇女了,却觉得比窦娥还冤。

同梦鸽女士一样,人人希望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无可非议。事实上,梦鸽女士在孩子身上,确实倾注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心血与金钱。孩子也不负期望,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你看,四岁就当选北京申奥大使,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一次荣获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2009年成为北京海淀区书法协会最年少的会员,2011年举办个人演唱会……据此而论,剔去父母的照应不说,也算得上人之翘楚。

问题是,成才就万事大吉吗?

我想,惨痛的事实已摆在面前,毋庸再说。有媒体评论说梦鸽女士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者,还有一位父亲说,是梦鸽亲手将孩子送进大牢,我百分之百赞同。

教育失当,致使孩子身陷囹圄,梦鸽女士不是首例,也非个别。古之有之,今之有之,将来恐怕也不会绝迹。想说的是,遭此一劫,梦鸽女士理应醒悟过来,端正心态,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比什么都强。如果执迷不悟,顽固地坚持自己没错,孩子没错,错的都是别人,那真的无可救药了。

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幸灾乐祸。活生生的案例,给每个做父母的,特别是年轻夫妇们敲响了警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才不会重蹈梦鸽女士的覆辙。

翻开史书,可以发现古人在教育孩子上,绝不像今人这般急功近利。千百年来,他们始终践行“童蒙养正”的原则。《易传·彖上》就说,“蒙以养正,圣功也。”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真正的教育者,应该懂得培养品性纯真、人格端庄的人才。即在还未发蒙的幼童时期,以圣贤之道对孩子言传身教,使之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圣贤之道又是什么呢?即五伦教育。也就是,提倡父子有亲,夫妻有别,兄弟有序,君臣有礼,朋友有信。古人把五伦有序谓之道,五伦和谐谓之德。五德教育成为古代最根本的道德标准,贯穿于各种交往之中。此类理念,剔除封建等级制度的糟粕不说,也很适应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事实上,纵览古今中外,无论是政治领袖,还是商家巨子,几乎个个都是五德的楷模。五德和谐,则社稷安泰。懂五德则惯于做善事,种善事者,方能得善果。

有人则不然,不是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而是从胎儿就开始对“才”的追求。特别地受那些势利商人和不良学者“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蛊惑,刚上幼儿园就把孩子推向了竞争的战场。正常的游戏、玩耍、启蒙做人,被诸多的外语班、绘画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代替了。等大点了,又绞尽脑汁地上好中学,考好大学,然后出国深造,成名成家。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有的破釜沉舟。更有甚者,不成功,全家一起成仁。

其实,做人如盖楼,地基不牢,再好的大楼也会坍塌。退一步讲,既使拔苗助长,学了一些貌似光鲜的本领,但能幸福长久吗?有专家说,幼儿时期,孩子就像一块干净的海绵,放在清泉里,吸收的是清泉;放在粪水里,吸收的是粪水。所以,父母作为教育的最初启蒙者,务必给孩子灌输正能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要打好基础,就必须懂得如何去爱。父母的爱,宜蓄于心,藏于情,显于形。这就要求为父母者,有较高的修为。爱子,人人都会做,但修为需培养与积累。有修为的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能浇灌孩子的心田。很难想象,一个只为自己着想的父母,会教育出善待他人的孩子。而孩子要生存、要成长,还必须有爱心、有善意。因为,这两样其实也是成长的保护伞。缺之,则危及四伏,甚至大难临头。李某某的遭遇,不就是铁证吗?

爱孩子,要培养其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性,谨防事事越俎代庖。有位哲人曾说过,老年遭受艰难困苦是不幸的,少年未经艰难困苦更是不幸的。从某本杂志上,看到这么一个报道。说是一位好心的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便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壳上出现一道小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一直出不来,老人看着于心不忍,于是,拿把剪刀帮蝴蝶剪掉蛹壳。可是这只蝴蝶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就飞不起来,不久也就死去了。

蝴蝶为什么死去,原因就是多了过分的“爱”。因为它的成长必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他的翅膀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昆虫如此,用金钱、权势、名誉养大的李某某们的悲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实话实说,如今生活越来越富裕,教育的难度也随之增大。特别是,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孩子少了,关心的人多了,疼爱之心不免泛滥开来,不由自主地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不少人犯了梦鸽女士一样的病症,片面地认为只要孩子成才了,就算成人了。哪怕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概不管不顾;贪图安逸、挥霍无度,也总听之任之。直到惹是生非了,或者积重难返了,才呼天号地,但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

我敢说,李某某强奸案曝光的时候,人人都感到震惊,人人都进行反思。但也不能否认,这种震惊与反思,是即兴的,浮光掠影的,过不了多久,就会撇之脑后。世事就这么悖论,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便没有切肤之感。于是,每场痛心疾首的悲剧,也总在热热闹闹中开场,在冷冷清清中落幕,然后循环往复。

但孩子误不起,也伤不起。人生有几个十年啊,何况又在豆冠年华之时。一味望子成才的父母啊,该到清醒的时候了。

 

 

 

 

                                                                                                        20131015

文章评论

午后清茶(平儿)

[em]e179[/em] 赞同老师的先做人,后成才之说。人的本善之心都丧失了,成才也是害人的废材。

一轮素月

善良是做人的根本!先成人再成才,才是国家需要的真正人才啊!李某某案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又敲响了一记警钟!

淡淡煙雲

取材现实,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话题沉重,现实严重,各类案例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不足,教育方式的欠妥,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值得深思的。文章观点明确,分析论述层次条理清晰,读来有提示意义。

*伊人禅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教育问题上,父母的溺爱是最大的障碍。当错误造成的时候,“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怕只怕身为父母者,自己都在逃避问题,如此以身作则,孩子的未来更令人堪忧也!

l蓝月亮【拒聊】

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合情合理,有理有据,有板有眼,不叫好都难[em]e179[/em]

l蓝月亮【拒聊】

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但是德与体大多被人为的忽略掉,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缺失吧。 从某种角度讲,我们应该感谢媒体舆论的力量,如果没有它们,我想这场官司中梦鸽还会是赢家!(当然从教育孩子的角度看,一味的袒护,她永远是输家)[em]e133[/em]

空谷幽兰

文章写的真好!是啊,每个为人父人母的都应该引以为戒,特别是条件优越的家庭。

上玄月

想到的人多,做到的人少。我每天挤公交,各种表现的孩子都能看到。我们的日子过的好了,教育很失败啊。幸福生活毁了他们。

千陌雪

总算让我找到了你,再次拜读。欣赏朋友文字中蕴含的土味啊,真朴,沉着,严谨。 怎么着也得挑出些毛病来,好像是“豆蔻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