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目光下读书

个人日记

 

今年的四月六日,是父亲去世三十五周祭日,正遇清明假期,怀念之情悠然而生,特作小文以记之。
                               ——作者的话

             

                                       

                                        

 

说起读书,就想起去世多年的父亲。他老人家生在穷山沟,一辈子同坷垃、石头打交道。读书就别提了,按他的说法,斗大的字不识一升。悲惨的经历,使他把满腔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可是,那年月,既没闲钱,也没时间——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又怎么让孩子上学读书呢?

但他并不死心。为了却夙愿,他在生产队里拼命干活。冬闲时节,就到天寒地冻的石塘窝里开山卖石。无奈的是,钱少孩子多。这就造成了家中的奇特现象——间隔式上学。说得再直白些,就是大的干活供小的上学。在姊妹10个中,有3人从未上过学,其余的,有上两三年的,有上四五年的,较好点的算是初中毕业。而我上的学最多,近二十年——这不单是父母的恩赐,姊妹的眷顾,也许是命运不错——排行老九,又赶上了好时代。命运如此弄人,对今天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不可想象。然而那年头,姊妹竟都那么友爱、善良、谦让。不上学的也伤心难过,但又奈之若何,至多一个人背地里抹泪罢了。

但上学并不一定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还是勤奋好学。当然,这是本人几十年之后的切身体会。我不知道孩童时是否喜欢读书,但至少不讨厌,这可能与父亲的教诲有关。因为从记事起,他老人家就灌输不识字的难处,动不动就讲缺少文化的痛楚。时间长了,他的话语,像春风一般滋润我那幼小的心田。而最刻骨铭心的,是他削瘦的双肩,黝黑的脸颊,花白的头发,还有哪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那是因没钱治病而落下的气管炎。

无数个夜晚,劳累一天的他,不是早早歇息,而是拿一个小板凳,在我身旁坐下来,一边抽旱烟袋,一边看我在煤油灯下读书。浑浊的双眸里,透着慈祥、深邃、期盼的光。

“好好读书,才能成事。”每次临睡前,他只说这么一句。读书能成什么事呢,我懵懵懂懂。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有一次,父亲不知从哪里听来一句话,对正做读书的我说。我仰脸问道:“嘛意思?”父亲说,古人说的,他也不很清楚。父亲不清楚,陡增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古书,但除了哥哥姐姐用过的课本外,就是红宝书和样板戏,哪有古书的影子?于是,又去问老师。还是老师学问大,说是宋朝一个叫赵恒的皇帝作的诗。大意是说,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捷径,只要考取功名,就有财富和美女。读书竟有这么大的益处,我将信将疑。

“要想长知识、长学问,就要多读书。”老师抚摸着我的脑壳,郑重地告诫道。我点头称是,因为他的话同父亲的目光不谋而合。

也许,这事激发了我要读书的浓厚兴趣,也许这个时候,有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萌动。从此以后,读书成了自己的心上事,自觉自愿,没有任何人耳提面命。阅读内容也有了很大变化,从只读书本,开始畅游于所有能借到或买到的其他书籍。

自然,读书让自己获益匪浅。更值得骄傲的是,一个浑身散发着土腥味的农民的孩子,硬是靠读书跳出了小山沟,成了一名令全村人都羡慕的大学生。

可是,父亲没有等到这一天。甚至也没有享受改革开放的果实,就带着辛酸与遗憾离开了我们。

如今,那盏发着黯淡之光的煤油灯已没入尘埃,父亲坐过的小板凳也不知去向。但弥漫着涩涩记忆的老宅还在,父亲那殷殷的目光还在。而让父亲放心的是,自己乐读如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让浓浓的墨香熏陶混沌的心灵,让优美的文字驱走慵懒和困倦,气爽神清地迎来朝日,送走落霞。

有时,感觉自己不像一个读书人。因为读书人大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本人却才疏学浅,一事无成,充其量只是喜好而已。

诚然,这种喜好,不是什么坏毛病。对人而言,既无妨又无害;对己而言,开阔视野,愉悦灵魂,何乐而不为呢?

善读者,各有不同。有人习惯晨起纵览,有人乐意午后消闲,而本人独爱夜晚静赏。星光下,绿窗边,孤灯一盏,心无旁骛,一本好书握于手中,心随美文肆意飘逸。精妙之处,忍不住拍案叫绝;伤感之时,亦会泪眼婆娑;若逢柳暗花明,又禁不住喜上眉梢,手舞足蹈……

曾几何时,心累红尘,脑伤经年,说不出的十分苦恼,万般无奈;但只要打开书卷,满目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突然想起一句话,“书,让脚步更加铿锵有力,书,使生命更加五彩缤纷。”谁说的呢,一时想不起,但他肯定是一个诗人,而且也是一个哲人。

我实在说不出读书到底有啥好处。但有些书卷确实给人智慧,赋予力量,而且常读常新,收获不断。譬如,读《论语》,仿佛感受到孔子的呼吸;看《红楼梦》,似乎听得见曹雪芹的喟叹;品《呐喊》,恍若抚摸到鲁迅忧国忧民的心跳;而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能砥砺自己不屈不挠的斗志……

是的,开卷自有益。只要你愿意,书总会带着智慧的香囊而来,为我们打开心智,启蒙思想,拨云见日。

此时此刻,又想起了父亲,想起他那殷殷的目光。那时,父亲总爱听我讲故事。现在想来,不是因为我会讲,而是父亲有意让我多读、多学,用心可谓良苦。如今,读有所得,亦有所感,但他却早早地走了。我想,如果时光能倒流的话,我会将他的故事,我的故事,书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讲给他老人家听……

这个时节,此时此刻,别的都不想说,还是就书说书。怎么说呢,读书就像攀登一座风光旖旎的大山,而父亲的目光,就是那指路的明灯,照亮着过去,也照亮着未来。

2014.4.4


文章评论

了了

父亲的目光,就是那指路的明灯,照亮着过去,也照亮着未来。 [em]e179[/em] 拜读哥的美文,问好![em]e160[/em]

倚梅听风

拜读美文,如沐春风!祝: 安好![em]e160[/em]

空谷幽兰

文字给人以精神的力量!虽然父亲没能等到你功成名就,但他在地下深知你通过努力已光宗耀祖,他会欣慰的。[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