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恋爱、婚姻、家庭和子女教养问题

荒村笔谈

    恋爱、婚姻和家庭被人们称之为“人生三步曲”,是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人生历程中之大事。这“三部曲 ”演译得好与否,将直接关系着人的一生是有所作为呢或是碌碌无为?是“达则兼济天下”呢,或是连“穷则独善其身”都有所不能?短暂的人生是幸福呢或是痛苦?等等等等。为此,探索者借网络空间平台,提出一些拙见与各位朋友探讨。 
    一、恋爱问题
    在人类史上,除严禁婚嫁的某些宗教的信徒和身体残缺不能结婚的人群外,古今中外绝大多数人,成年后都会经历恋爱阶段。其实所谓的恋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性爱。“人类两性之问的爱情,以性爱为基础,与性欲紧密相连。性爱,包括大多数动物的性爱,都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排他性,是一种本能性需求,犹如渴者求水,心理学家谓之‘爱的神经质需求’。从佛法出世间法看,爱情应属于有染污的贪爱,是欲界贪爱中最基本、最强烈的。佛在《四十二章经》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此色欲,指性的欲望。人类的性爱,主要由对方的色(整体形象)、形貌、威仪(举止)姿态、言语音声、皮肤细滑、人相(异性性征)引起,称‘六欲’,不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范围。《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九说,男女喜欢欣赏异性的身体、形、相、服饰、欲、音声、璎珞(装饰品),想与所爱的异性交合取乐,名‘七共染’。佛典中一般将夫妻之间的爱归于贪爱,如《俱舍论》卷四云:‘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贪爱,终以我爱为本,一般来说不超出‘因为跟他在一起使我感到快乐幸福,所以我爱他’的圈子。爱别人的实质和前提是爱自己。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性欲。” 
    “人类的性爱具生物性和社会性,可分为生理、感觉、心灵或精神三个层次,由喜爱对方的容貌、风度和性感而产生,出于心灵、精神的需要,出于或包含有对对方心灵美的喜爱、欣赏、爱慕,和在相互关系中、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感情。《楞严经》卷四谓‘同想成爱’——心意的一致产生爱,又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由此可知,“人类的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灵与肉的结合。作为在有发达文化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男女情爱、夫妻之爱,因为具有了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性质也颇复杂。” 

    所以无论是经人介绍或是自已从同学、同事、同修(即在家的修行、修炼人)中发展的恋爱对象等等,都会进入一个或长或短的激情浪漫的谈情说爱过程,这个过程是步入婚姻殿堂的前奏,也是最让人心旷神怡且刻骨铭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男女都会使出全身本领,让对方生起发自内心的爱慕与佩服,而将缺点与不足之处巧妙地隐藏起来,因而使热恋中的情侣,往往都只顾欣赏和赞叹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忽略了去发现和面对对方的缺点和短处,于是,女孩子往往视男友为独一无二的白马王子,男孩子则视女友为天下无双的美女、淑女!这种情况在恋爱时间极短的所谓闪电式婚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头脑发烧现象 ,就是佛所说的“独头意识”,即情感战胜了理智,正因为如此,才会埋下今后无边的遗憾甚至痛苦。故冷静、客观地正视情侣的一切,实乃明智之举。  “一个女子善解人意,具有同情心善良心和母性,是最可爱的,最值得男人去追求,刻薄自私高傲的女人最不值得疼爱。同样,富有责任心是男人最可珍贵的品质。毫无责任心的男人是万万不可接近的,这种男人会在品尝完所有的兴趣后拔腿走人,没有一丝毫同情心和责任感,最不值得交往,小白脸往往都是这种东西,当然小白脸不见得都是白面书生”。 所以在恋爱中,如果察觉对方在性格、志向、情趣、爱好、乃至生活习性等等与自已不相容合时,就应当果断中止恋爱关系,而切莫姑息迁就、削足适履,以免酿成终生痛苦!
   二、婚姻问题:
   男婚女嫁,乃前传后教天经地义之人生常理。除极少数戒律森严的宗教团体和极个别生理上无法婚嫁之人外,的确是人生必经的传宗接代、繁衍后代的过程。但婚姻的目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怪异百出。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婚姻恐怕要算古代部落之间或两个国家之间的联姻。他们往往用联姻方式来达到其某种政治目的,汉族文化称此现象为和婚。 至于中国历朝公主下嫁大臣之子,叫做赐婚,其主要目的不外两个:笼络和监控大臣。而大臣之间的联姻,往往是出于巩固和加强宗派势力之需要。 此外, 尚有百姓以美女作诱饵,高攀权贵,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比如众所周知的秦始皇的生父、巨商吕不韦,就是以怀孕两个月的美妾,进献给当时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国储君,然后又设计帮其逃回秦国,最终继承了王位,吕不韦因功从一介商人当上了大秦帝国的宰相。 
    以上所举,皆是以联姻达到政治目的的婚姻。而百姓之间的婚姻,一般以传宗接代和经济利益为主,讲究“门当户对”,以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等各个方面大致相当为原则,以达到相互帮衬与提携之目的。如果婚姻双方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等主要方面相差太悬殊的话,往往会酿成“以强凌弱”的局面而很难将婚姻维持下去。这现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所以,
当婚姻不能继续维持下去时,应当及早分道扬镳,而不要委曲求全、陷于“温水效应”的泥淖之中;而应当知道及早全身而退,涌身一跃,跳出“热锅”去寻觅真正适合自己的配偶。 
    一位网名叫“宋老师”的对婚姻是这样说的:“ 
婚姻:是选合适的,还是相爱的? 说到蒋介石就会想起第一夫人宋美龄,但据说蒋最爱的女人叫陈洁如。蒋初见她则心动不已,对她进行疯狂追求,最后终于赢得美人归。 他们2人的婚姻持续了7年,蒋为了他的大好河山决定与宋美龄联姻,让洁如避走异国他乡。 洁如自然百般不愿意,蒋发毒誓称他与宋不过是政治联姻,5年后必与洁如恢复关系,洁如只得顺从,岂料蒋宋二人的这段政治联姻却稳如泰山,一直相守到老。 青春年少时看这个故事会想:蒋宋即便相守,却定是不幸福。 如今想来却是未必。事实上就婚姻而言蒋宋二人才是最佳伴侣。 陈洁如在其自传中表示,她并不期望蒋有太大建树,只想相安无事过平凡的日子,就此想法便知,即便没有宋的出现,蒋陈2人经过甜蜜期后,迎来的必将是不断的纷争。 蒋是何等的野心,他需要的不是寻常贤妻良母,他需要的是能助他功成名就的女人,宋不论家庭背景教养乃至长相都与他博大的野心相匹配。 一个明媚的微笑就能成就一段动人的爱情,可婚姻却是实在的,生活与电视剧最大区别在于,电视剧中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结婚了,此时这幕戏即已闭幕。 而生活中男女主角走进婚姻,这幕戏才刚拉开序幕,往后漫长的岁月里,柴米油盐醤醋不到终老决不算剧终。 曾看过一段视频:宋在美国用流利的英语做演讲,蒋坐其边上,蒋注视她的眼神是幸福的、尊敬的、欣赏的,他们既是夫妻又是盟友更是战略伙伴,这样的关系怎能不稳如泰山。 最牢靠的婚姻关系不是怦然心动、风花雪月,而是思想深处的价值观乃至外在条件的匹配,婚姻找的不是最心动的人,而应是最合适的人。 但青春年少时怎会有这般淡然通透,也许青春也正因那般迷乱的不顾一切才具有别样的风味。 洁如22岁与蒋分手,郁郁寡欢,终身未再嫁,65岁独自客死异乡,她用40年的时光来追悔这7年的岁月。 如果可以忘却,如果可以放下,总不至于孤独终老,总不于凄凉至此,可她却用一个更大的错识来纪奠曾经的错误,瞑瞑中究竟是谁决定了谁的命运? 路是自已的,错了便错了,回头便是,何必为任何人停驻脚步。来自他人所给予的磨难算不了什么,心迷失了方向才是最可怕的。 婚姻要选择有相同价值观的伴侣,彼此能谈得来有话聊,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成长。 关键是你找到你成长的方向了吗? 为什么不和谐,为什么不能长久? 你们共同成长了吗? 婚姻的纽带不单是金钱,孩子,而是两个人的心往一处走,眼光望同一个方向,彼此成长,成全。
对于婚姻关系的确认,在古代,因为政府不颁发结婚证明书,为了让社会承认这桩婚事,一般以举行隆重婚礼,邀请远亲近邻参加婚宴来达到公认之目的。而现代是政府机构的民政部门颁发结婚证书,从法律上给以确认和保护。所以,现代操办过分奢侈的婚礼婚宴,除了显摆与攀比外,没有任何作用。
    三、家庭问题。
    如果将整个人类社会比做一个巨人,那么每个家庭就是这“巨人”身上的一个微小“细胞”。宏观来说,少量“细胞”坏死并不影响这“巨人”的“健康”,因为它时时刻刻在进行代谢与修复。但如果大量的“细胞”坏死,这个“巨人”就会很快毁亡!
    人们结婚后就组成了家庭,而多数家庭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和谐。故和谐社会应当从每个家庭的和谐抓起。 而家庭的和谐,要靠家庭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佛教主张男女要相敬相爱,在佛教经典中,有指导男性如何为人丈夫的《善生经》,有指导女性如何为人妻子的《玉耶女经》。《长阿含经·善生》教导青年善生:尽到夫妻之间的伦理责任,为每天应礼拜的六方之一。丈夫应敬妻、怜念妻子,妻子应爱念夫主、重爱敬夫、恭敬于夫。为人之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1.怜爱,爱妻子;2.不轻慢,尊重对方;3.供给衣物化妆品;4.委付家事;5.念妻亲亲,善待妻子的亲属。为妻者则以五事‘敬顺’其夫:1.爱敬关怀;2.备设衣食,照顾好丈夫的生活;3.和言实语;善摄眷属,善于教育子女,尊长敬老,和睦家庭。《玉耶女经》中,佛教导少妇玉耶:为人妻妇,应做爱夫如母爱子的‘母妇’、如妹事兄的‘妹妇’、如良朋益友的‘知识妇’,和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妇妇’,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妇’,不做‘怨家妇’、‘夺命妇’。”
    “所以,妻子要身兼母妇、臣妇、婢妇、夫妇、妹妇之职,把丈夫当成孩子一样疼爱,当成君王一样敬重,当成主人一样顺从,夫妇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样相互提携。丈夫要当君子怜惜妻子,当英雄保护妻子,当劳工为妻子服务,当禅者给家庭欢笑幽默,当个养活家庭的责任者。” 
   “现代著名佛学耆宿王骧陆居士《婚姻之礼》说:夫妇之爱,有小爱大爱之别,小爱是一时形色,有时而衰,靠不住的。大爱是精神,以情意相交,处处体恤怜爱。即有不合处,(夫妻双方要)能原谅退让,遇着失误的事,勿彼此埋怨;遇着恼怒的事,双方先忍耐一下,过了一分钟,就忘记了。所谓不念旧恶,怨是用稀。各人的脾气,应先预告。切不可因爱而求其同我一样。做男的,勿使女子有怨意;做女的,务使男子得安慰。饮食起居,以及家庭整洁,井井有条,使男子自然向内不向外,感情自然一日好似一日,意外的非礼也自然绝了。” 
    “真正的夫妻之爱意味着友善和同情,包括责任意识及接受对方的本来面目———包括所有的优缺点。如果你只爱对方的优点,这不算爱。必须接受对方的缺点,并用你的耐心、智慧和精力去帮助其改正。”
    “真正的夫妻之爱不仅要相互包容谦让对方,而且还是一种向对方无私付出的过程。星云大师曾说: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佛教高僧大德所讲以上有关和谐家庭之至理名言,以当今人的修养程度看来,很少有人能够作到!“以前男女从洞房花烛夜才开始培养感情,所以风险很大,不过由于退路已被堵死,所以只能向前,大多数只好认命,”这是古代妇女的悲哀,是时代造成的“男尊女卑”现象。封建礼教对妇女的道德标准是“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品德、辞令、仪态、女工四方面的相应规范。对于离婚,有所谓“七出”之说,“七出”是我国古代丈夫弃妻的七种理由。说法不一。一般指:无子、淫泆、不事舅姑(即对丈夫的父母不孝敬)、口舌、盗窃、妒忌 、恶疾。古代妻子犯了“七出”中的一条或数条,丈夫有权“休妻”,但没有妻子“休夫”的规定。不仅如此,古时男子还可以娶多个老婆,而女人则往往以“嫁鸡随鸡,嫁犬随犬”的所谓“从一而终”为“妇德”准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实施了“一夫一妻制”,妇女权利和地位扶遥直上,但矫枉往往过正,致使“女德”不倡,由此造成了“阴盛阳衰”,进而甚嚣尘上,不体恤、尊重、敬爱丈夫,甚至骑在丈夫头上发号施令,对待丈夫如同奴隶一般!加之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世风日下,道德下滑,所以离婚率居高不下。当然探索者不认为“离婚率高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婚姻需要磨合,需要时间,需要妥协,不断地妥协,最后才能达到一个平衡点。只要对方没有大毛病,生活上的小细节不必太挑剔,即便想让(对方)改,也要给与一定的时间,这个很重要。完美主义者很少有满足的感情和婚姻生活,就因为完美并不存在,追求不存在的东西肯定失败。”但“山河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夫妻间的感情确已破裂,而且经过较长时间的多方努力挽救,仍然不能重归于好的话,与其相互耗着宝贵的青春,经受着精神上的残酷折磨,还不如痛痛快快分道扬镳,相互给条“生路”,乃为上策!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硬要咬紧牙巴苦苦撑下去,则会进入“温水效应”的迷阵之中,最后青春逝去,老气袭来,要想蹦出“热锅”时,已经力不从心啦!  
    四、教养子女问题:
  
如前所述,人类社会是一个巨系统、一个巨人,而每个家庭是这巨人身上的一个细胞。这个细胞不但应该进行正常“工作”,而且还要“分裂”出新的“细胞”---即生儿育女、繁衍人类。
    对此问题,探索者曾多次在网络文章里看到有网友撰文说什么“穷养儿子富养女”的怪论。一位网名叫“我是婆婆”的网友,撰文批驳了这种怪认,说它“
像一首流行歌曲一样,在许多年轻的父母口中传唱的时候,恐怕它也会像流行感冒一样,给孩子的家庭教育带来无穷无尽的遗祸之“病毒”,从而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引向歧途。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照这种理论的说法,那穷人家的儿子天生的就比富人家的儿子有出息,富人家的女儿则天生的比穷人家的女儿能经得起诱惑,真是这样的吗?其实,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所谓“教养,就是让一个人从年幼之时便开始学习掌握的一把把立身处世的尺子,是种种待人接物的艺术,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是必须懂得的事理和常识;而教养,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曲中奏响的最动人的旋律,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在现实的环境中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的面对未来,在人生追求的奋斗中他知道从哪里找到提升自我的阶梯;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他们虽然不一定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愈矩”,但是,他们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孩子生于贫穷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自己怎样的立足现实和发展自我;孩子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开拓未来。翻开中国历代智者教子的贤言慧语,不管是司马光,还是曾国藩,都为中国在对子孙的教养上点燃了一盏盏的智慧之灯,特别是诸葛亮的教子书,更是写得语重心长、言简意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教子书中虽然有一个“俭”字,但绝不是“穷养”的意思,可以说节俭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永恒的美德,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因此,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想通过穷养或富养的捷径,剑走偏锋,看似奇巧,自以为可以出奇制胜,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功亏一篑!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不是“穷养与富养”所能涵盖的;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亦是对父母本身所具教养的一种考验!”

  所以“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一种非常片面错误的说教!说这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法!中华儒家思想是三千年以来的正统思想,其核心可用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概括之:忠、孝、仁、恕、礼、义、廉、耻。所以,抚育儿子,不是一个“穷”字就能培养出优秀男儿的!至于女儿,更不能惯养溺爱,那样会毁了自己女儿的一生,也会害了别人。倘若多数家庭对女儿都“富养”,即娇生惯养的话,就会毁了中华民族!为何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的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说白啦就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国家雄厚的综合实力,是要靠一大批高素质的人去造就、去形成。而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从幼儿抓起。幼儿教育之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母亲的综合素质!众所周知,“孟母三迁”,终于造就了儒家亚圣孟子!而且幼儿禀性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人人都知道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幼小心灵烙上永世不忘的印记,而父亲对孩子性格习惯等的影响,较之母亲就逊色得多。因此,为了陪着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一个贤淑的母亲,应当具有较高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又能熟悉、了知中华传统的《孝经》、《女儿经》、《烈女传》和儒家传统经典《四书五经》中的主要学识,只有这样的女人,才是贤妻良母式的一代女中豪杰、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脊梁!也只有这种女人,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希望!

    为中华民族的再度复兴,为中国的崛起,广大女士任重道远。女士们请勉力为之吧!

    注:
    文章中加引号的部分内容来自:
    1.“云散月明”(侯柏成)的《性。爱和婚姻》
    2.网络上佚名佛教文章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论述。
    3、网名“我是婆婆”所写的《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2012年12月22日于重庆两江新区寓所 
2012年12月24日修改 
2013年10月22日第二次修改 
2013年10月25日第三次修改 
2013年10月26日第四次修改 

文章评论

蓝精灵

[B][ft=,4,楷体_gb2312] 善解人意,有同情心,善良心的母性,是最可爱的女人,是最值得男人去追求的女人! [/ft][/B]

傲雪

佳作!!!点出了人性的底线![em]e100[/em][em]e160[/em][em]e179[/em]

若水

才人!欣赏了[em]e179[/em].

玫瑰含香

我们一起经历过昨天,共享今天,期待明天!新的一年,愿在玫瑰的声声祝福里,友能天天精彩,步步平安,事事如意,秒秒幸福,元旦快乐!

玫瑰含香

我们一起经历过昨天,共享今天,期待明天!新的一年,愿在玫瑰的声声祝福里,友能天天精彩,步步平安,事事如意,秒秒幸福,元旦快乐!

菩提不寂寞

剖析的头头是道呢!还要我如何点评指正啊!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