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词名句900句简析(三) 501.知人而善用之,若己有焉 若己有:别人的才能等于自己所有。 ○宋·苏辙《历代论·汉光武上》 502.铁中铮铮,庸中佼佼 铮zhēng铮:犹言“响当当”。佼jiǎo佼:美好。铁中铮铮,庸中佼佼,均比喻平常人中特出的人物。 ○《后汉书·刘盆子传》 50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轻的。长:年长的。咸:都。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504.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李白《将进酒》:“~,千金散尽还复来。” 505.崭然见头角 崭zhǎn然,形容高出一般。见:同“现”,显示。头角:比喻出色的气概与才能。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能取进士第,~。” 50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念奴娇》 507.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天马:神马,喻杰出之人。不凡:不同凡俗。 ○宋·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 508.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蔽:掩盖。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509.从善如流 从:跟随。善:正确的。如流:如顺流而下,比喻快。 ○《左传·成公八年》 51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为:行。 ○《孟子·公孙丑上》 5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512.善恶相从,如景乡之应形声 景yǐng:影。乡xiǎng:通“响”。 ○《汉书·董仲舒传》 513.善恶昭彰,如影随形 昭彰:明显。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引古语 514.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5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坦然宽广。长:常。戚戚:局促忧愁。 ○《论语·述而》载孔子语 516.口有蜜而腹有剑 意谓口头言语温和,心里刁刻恶毒。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身体》 51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上古时代所遵循之道。 ○《礼记·礼运》 518.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519.为国忘私仇,千秋思廉蔺 廉蔺lìn:战国时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在赵国都有大功,廉颇忌蔺相如位在其上,多次羞辱蔺,蔺为国家之利,一再忍让,后廉深悔,亲自负荆杖向蔺请罪,后世传为美谈。 ○清·严允肇《古风》 520.不以私爱害公义 私爱:一己的偏爱。 ○宋·苏辙《论侯少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 521.事可语人酬对易,面无惭色去留轻 酬对:应答。去留:离职或留任。两句谓所做之事,无不可告人;心地磊落,去与留都不放在心上。 ○宋·刘过《送王简卿归天台》 52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无:不要。尔:你。诈:欺骗。虞:欺骗。 ○《左传·宣公士五年》 523.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 信信:信其可信。疑疑:疑其可疑。 ○《荀子·非十二子》 524.巧诈不如拙诚 意谓智巧而作伪不如笨拙而诚实。 ○《韩非子·说林上》 525.至诚则金石为开 至诚:真诚之极。金石:比喻最坚硬的东西。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52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精诚:真诚。所加:所接触到的地方。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极坚硬之物。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27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528.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 信:信义,有信誉。凭:依靠。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八回 52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指一种盛大、刚直、正义的精神状态。 ○《孟子·公孙丑上》 530.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朱丝绳:指琴上的朱弦。玉壶冰:玉壶中的冰块,喻其洁白无瑕。 ○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53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玉壶:玉制的壶,比喻高洁。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532.心如铁石,气若风云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533.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两句以剑之刚直比喻人之正直不阿。 ○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剑》 534.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元·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535.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 536.不食嗟来之食 不食:不吃。嗟jiē来之食:一种带侮辱性的施舍。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5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乱。移:改变节操。屈:屈服。 ○《孟子·滕文公下》 538.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从俗:随从世俗。固:本来。终穷:穷困到底。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539.疾风知劲草 疾:猛烈。 ○《后汉书·王霸传》 540.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54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摧眉折腰:低眉弯腰。事:侍奉。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42.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高标逸韵:高尚的气节和俊逸的风度。层冰积雪时:冰封雪冻的季节。两句以梅花不畏严寒比喻自己的节操。 ○宋·陆游《梅花绝句》 54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群芳:百花。这两句咏梅花的高洁品格,隐喻自己的高尚情操。 544.菊花到死犹堪惜,秋叶虽红不耐观 堪:值得。秋叶:枫叶。不耐:禁不起。前句比喻有节气者受人敬重,后句比喻富贵者不能久长。 ○宋·戴复古《怀徐渊子》 54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濯zhuó:洗涤。清涟:清澈的水。妖:艳丽而不正派。此以莲之洁净比喻气节。 ○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 54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昆仑:昆仑山,此以大山喻人的出类拔萃。两昆仑:指康有为与侠客大刀王五。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47.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质:指身体心志。污淖nào:泥沼。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54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得兼:同时兼得。 ○《孟子·告子上》 54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萧萧:形容风声。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大清河上源支流。 ○《战国策·燕策三》载荆轲歌 55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鸿:大雁。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551.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畏:怕。义:为正义。荣:心喜。幸:侥幸,意外得到。 ○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故其事君无疑行,其事上无间言。” 552.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苟:只图眼前。 ○宋·欧阳修《纵囚论》 55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留取:留得。汗青:指史册。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54.满招损,谦受益 满:骄傲自满。招:引来。 ○《尚书·大禹谟》 555.不敢为天下先 意谓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 ○《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 556.自知者为明 ○唐·韩愈《复志赋》 557.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后常引作“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瑞应本起经》卷上 558.恃才能深藏而不市 恃:依仗。市:夸耀。 ○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55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pífú:大蚁。撼:摇。 ○唐·韩愈《调张籍》 56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读为“洪”,大。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56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562.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南唐·李煜《浪淘沙·怀旧》 56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南宋首都。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时为都城,南宋时沦为金人属地。 ○宋·林升《题临安邸》 564.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官吏廉洁。表:表率。贪:官吏贪污。贼:残害人民的盗贼。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臣闻~。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发,无日无之。” 565.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朝天:入京。闾阎:本指里巷的门,这里指老百姓。于谦做兵部侍郎时巡抚河南,进京时没带任何礼物,并且写下了这首《入京诗》。 ○明·于谦《入京诗》 566.蝇营狗苟,驱使复还 意谓像苍蝇和野狗那样地追逐利欲,挥去又来。 ○唐·韩愈《送穷文》:“朝悔其行,暮已复然,~。” 567.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意谓因嫌官职插小而钻营向上,最后落得触犯国法。 ○《红楼梦》第一回 56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自我反省。为wèi:给,替。谋:谋划,指考虑事情。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论语·学而》载曾子语 56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大任:重大使命。是:这。空乏其身:使身体受困乏。拂乱:扰乱。 ○《孟子·告子下》 57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意谓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侮辱他。 ○《孟子·离娄上》 571.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淡薄:恬淡寡欲。致:达到。兼覆:指天普遍地覆盖万物,喻恩泽广大,无所遗漏。怀:安抚。制断:决断。 ○《淮南子·主术训》 57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57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青女:青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嫦娥。耐冷:忍受得住霜天与月宫中的寒冷。婵娟:美好的容态。这两句写青女与嫦娥在严寒之中仍自在快乐。 ○唐·李商隐《霜月》 574.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容:仪态容貌。 ○宋?欧阳修《左氏辨》 575.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争得:怎么能够。这两句比喻德行高超,才能苦尽甘来。 ○元·高明《琵琶记·旌表》 57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莫大:没有比这再大的。 ○《左传·宣公二年》载士会语 577.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省xǐng:反省,检查自己。则:就。加:加以。勉:勉励。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注语 57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仰:抬头。俯:低头。怍zuò:惭愧。 ○《孟子·尽心上》 579.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陶渊明《归去兮辞》 58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huì:教导。 ○《论语·为政》载孔子语 58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优点。 ○《论语·述而》载孔子语 58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唐·韩愈《师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8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孰:谁。惑:疑难。 ○唐·韩愈《师说》 58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术业:技术本领。专攻:专门学习。 ○唐·韩愈《师说》 58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毛病。好hào:喜欢。 ○《孟子·离娄上》 58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磋cuō:用锉平,指加工象牙。琢zhuó: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磨:用物磨光,指加工石头。“切磋琢磨”比喻君子努力进修,也用以比喻德行的的砥砺,学问的研讨或文章的修饰。 ○《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 58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审:详尽细密。笃:忠实。 ○《礼记·中庸》 588.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 川:河流。至:到,及。 ○汉·扬雄《法言·学行》 589.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学习细技末节的知识。大遗:遗漏重要的知识。 ○唐·韩愈《原道》 59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博览群书。约取:吸取精华。厚积:学问累积丰富。薄发:勿轻易多发表。 ○宋·苏轼《杂说?送张琥》:“~,吾告子止于此矣。” 591.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推陈出新: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饶:非常。别致:别具一格。 ○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 59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阳:鲜明。日中:中午。炳烛:燃烛照明。 ○汉·刘向《说苑·建本》 593.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强学:努力学习。博览:统观各类书籍。 ○宋·欧阳修《赐翰林学士吴奎乞知青州不允诏》 59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说yuè:“悦”。 ○《论语·学而》载孔子语 595.业精于勤,荒于嬉 业:学业。嬉xī:懒散,不经心。 ○唐·韩愈《进学解》 59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发愤:下决心学习。 ○《论语·述而》载孔子语 59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qiè用刀刻。舍:放弃。镂lòu:雕刻。 ○《荀子·劝学》 598.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扬子:指扬雄。扬雄曾闭门著《法言》、《太玄》。这里是作者用以自比。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59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耻下问:以请教人家为可耻。 ○宋·林逮《省心录》:“~。一为君子,一为小人,自取如何耳。” 600.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60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体会。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02.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循序:按照序次渐进。致精:达到精通。 ○宋·朱熹《性理精义》:“~;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60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指池塘之水。如许:如此。意谓池塘因有活水,故能清澈见底。比喻学习中不断吸收新知识,故能进步不止。 ○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604.学之言觉也,以先觉觉后觉;学之言效也,以后人师前人 觉:觉悟,明白。觉后觉:使后来的人懂得。效:摹仿,仿效。师:学习。 ○清·魏源《默·学篇一》 60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上:河边。子:孔子。逝者:指消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无义。舍:停留,止息。 ○《论语·子罕》 60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yú:东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桑榆:指太阳落下的地方。意谓早晨受到损失,傍晚就挽救回来。 ○《后汉书·冯异传》 607.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 韶华:美好的年华。镇长在:长久存在。 ○唐·李贺《嘲少年》 60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等闲:轻易地,随随便便地。 ○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609.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6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言辞。文:文饰,文采。行:流传。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孔子语 611.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不正:名分不正。 ○《论语·子路》载孔子语 61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指:旨,意义。 ○《孟子·尽心下》 6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真实的话。美:华丽。 ○《老子》八十一章 6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载曾子语 615.语高而旨深 意谓言辞高超,旨意深远。 ○唐·韩愈《答陈商书》:“~,三四读尚不能通晓。” 61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经·大序》 617.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宋·苏洵《远虑》 618.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流:没有根据。流诉;谗言,毁谤。不官:不公开。衡至:横逆而至。 ○《荀子·致士》 619.言必信,行必果 果:果断。 ○《论语·子路》载孔子语 620.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行》 621.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伯乐:识马的人。嘶:鸣。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62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用新眼光相看。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623.讳莫如深,深则隐 讳huì:隐瞒。深:事件重大。按,鲁公子庆父谋杀太子而出奔齐国,《春秋》不明记其事,认为事件重大,所以讳而不言。 ○《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 624.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苏世:清醒地生活在人世。独立:独自站立,比喻不受世俗影响。横:冲波横渡。不流:不顺流而下。 ○战国楚·屈原《九章·橘颂》 62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载子夏语 62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古以为我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天涯:比喻极远处。比邻:近邻。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62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醴lǐ:甜酒。 ○《庄子·山木》 628.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62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郎:在今湖南沅陵,王昌龄贬官龙标尉,即在此附近。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630.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故人:指李白。李白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境内),后被赦还。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 63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沦落:流落,飘零。 ○唐·白居易《琵琶行》 632.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唐·张九龄《亲贤第一章》 633.主雅客来勤 雅:高雅。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63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35.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用。治:惩办。 ○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第十三章》注语 63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师:榜样,教训。 ○《战国策·赵策一》 63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小让:小的指责。 ○《史记·项羽本纪》 638.既知退而知进兮,亦能刚而能柔 ○唐·杨炯《祭汾阴公文》 639.驾轻车,就熟路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640.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庸人:见识浅陋者。 ○《新唐书·陆象先传》 641.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 642.超然不累于物 超然:超出于世事。累:牵累。物:事物。 ○宋·苏辙《超然台赋叙》 643.天不盖,地不载 意谓为天地所不容。 ○《水浒传》第三十四回 644.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干戈:古代兵器,戈有长柄。 ○《三国演义》第二回:“所谓~,功必有成。” 645.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意谓事已迫在临头,不得不如此。 ○《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646.既来之,则安之 意谓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心。本是说的治国的方法,现用为“既然来了,就安人下心来”之意。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47.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项羽部下的武将。沛公:刘邦。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沛公于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 648.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里: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之南。嫌猜:嫌疑,猜忌。 ○唐·李白《长干行》 649.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斗:一斗酒。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650.一举手一投足之劳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也。” 651.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如:好像。容:面貌。 ○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 65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 653.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后句写心情急切,墨未磨浓就急于写信。 ○唐?李商隐《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 65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约:约会。 ○宋·朱淑贞《生查子》 655.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无赖,意为顽皮。 ○宋·辛弃疾《清平乐》 65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自然的时序及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有利地势。人和:人心所向,团结一致。 ○《孟子·公孙丑下》 657.时运不齐,命作多舛 齐:济。舛chuǎn:差错。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658.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后一“算”字,现常作“误”。机关:权术。卿卿:古代夫妻或朋友间的爱称,这里有讽刺意味。 ○《红楼梦》第五回 659.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忍耐,容忍。乱:败。大谋:大事。 ○《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 660.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为:实际去做。行:走。至:到达目的地。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十七》 661.功难成而易毁 ○宋·欧阳修《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许公墓志铭》 662.人生十年曰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 曰yuè:称。学:开始学习。弱:体未壮。冠:男子二十加冠。室:妻。强:智深力强。仕:做官。艾:老。服:做。耆qí:老。指使:可指导别人。传:传给子孙。耄mào:老。 ○《礼记·曲礼上》 66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白驹:骏马。忽然:时间。很短。 ○《庄子·知北游》 66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须臾yú:极短暂的时光。无穷:没有尽头。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65.天下无有不散筵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66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二卷 66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68.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两句写船边浪花如雪,似乎有意千里相随;岸边桃李鲜花盛开成行。 ○南唐·李煜《渔父》 669.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山行:到山里去,指游山。吹断句:把下了好久的雨吹散了。 ○宋·苏轼《新城道中》 67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劳累身体。 ○唐·刘禹锡《陋室铭》 67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67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673.独驾一舟千里去,心与长天共渺 渺:远。 ○宋·秦观《念奴娇》 674.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 67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俗韵:韵,即气质,性格;适应世俗的气质和性格。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676.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àn:心神沮丧的样子。销魂:悲伤愁苦的样子。别:离别。 ○南朝梁·江淹《别赋》 67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7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句:以浮云的来去无定比喻游子的心意。落日句:落日徐徐而下,似有所留恋,用以比喻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 ○唐·李白《送友人》 67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声:边唱边行而来。 ○唐·李白《赠汪伦》 680.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尊前笑不成:尊,酒杯;举杯道别,因感伤而挤不出笑容。 ○唐·杜牧《赠别二首》 68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堪:哪里能够经受得住。节:时节。 ○宋·柳永《雨霖铃》 682.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茕qióng茕:孤独无依的样子。独:一作“孑”,单。吊:慰问。 ○晋·李密《陈情事表》 68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唐·白居易《琵琶行》 68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偷灵药:神话传说嫦娥偷吃了后羿的灵丹妙药,奔月成仙。意谓嫦娥在月宫中夜夜孤独地面对碧海青天,一定会后悔当年偷吃了灵药。 ○唐·李商隐《嫦娥》 685.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宋·苏轼《木兰花令》 686.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灯花:灯心的余烬,爆成花形。瘦尽:犹剔尽。这两句描写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 687.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岁时》 688.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宋·唐琬《钗头凤》 689.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690.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兰芷:香草。 ○汉·刘向《说苑?杂言》:“~,则与之化矣。” 691.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 ○汉·刘向《说苑·杂言》:“~,亦与之化矣。” 692.以俗传俗,以讹传讹 讹:错误。 ○《红楼梦》第十七回 69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拘:局限。虚:同“墟”,指井蛙所生活的地方。笃dǔ:限制。 ○《庄子·秋水》 694.进退惟谷,冰炭在怀 进退惟谷:进退都处于两难境地。冰炭在怀:冰和炭两种不相容的东西同在心头。比喻处境艰难。 ○唐·刘禹锡《为杜司徒让度支盐铁等伎表》 695.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撞打头风 意为不幸中再遭不幸。 ○明·洪《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 69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倚:依靠,依赖。伏:潜伏。 ○《老子》五十八章 697.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极细小的事情。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698.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699.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贪痴:贪心狂妄。蛇吞象:比喻以细小而欲图强大。螳捕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700.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囊空:口袋空,即没有钱。看kān:看守。 ○唐·杜甫《空囊》
(素材/网络 孤帆 编辑) |
|
文章评论
老大
[em]e142[/em]老鼠遇老虎,老虎咬老鼠。老鼠躲老虎,老虎咬不着老鼠,老鼠躲过了老虎。
月儿
[ft=,4,][B][ft=ee1000,,][em]哈哈,上次说的那个找到了。胖妞46天甩掉27斤变身靓女,其实她不算漂亮,瘦下来就显得楚楚动人了! 有图有真相,请看她的博客介绍的方法 HTTP://T.CN/zHFoHBL [em][/ft][/B][/ft] [em]e185[/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