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开发中段?怎样开发中段?

手机日志

图片

脚随身动,身随胯动,力挫群雄,腰胯律动,威力无比!与国标舞核心“把身体投射出去,然后用脚去接纳”一脉相承的腰胯律动,简称为“律动”。它标志着腰段力学的开发,“律动”是舞蹈的统帅,没有“律动”就没有身体的舞动,没有“律动”的国标舞是没有任何意义。开发中段得由“律动”开始。

什么是律动?

“律动”的目的在于,借助只有移位不明确的、模糊的趋势、而没有移位事实的原地胯部旋转如轮的转动,获得把“身体投射出去,然后用脚去接纳”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为了充分开发中段,实施运动动力的总原头。开发中段通过“律动”来实现。“律动”的作用在于,为那些找不到“脚随身动,身随胯动”感觉的舞者,那些找不准身体“先发后至”感觉的舞者,那些不懂得如何开发中段的舞者,提供一条特别有效的途径。因为它能够很好地开发你的中段。

从力学原理的来说,移动有两种:

1、一种是脚随身动,身随胯动的移动,另一种是胯随身动,身随脚动的移动。胯随身动,身随脚动因为脚先动,然后用身体去接纳。脚先动,不可能形成身体的舞动,等于人平常走路,只有手脚的前后移动,不可能有“律动”。对于喜欢用“胯随身动,身随脚动”的舞者谈“国标舞”,是毫无意义。

2、脚随身动,身随胯动因为胯先发而后至,脚位后发而先至,形成身体的舞动。基于胯部先发而后至的移动,才可能形成身体的舞动。由此可见对于喜欢运用“脚随身动,身随胯动”的舞者谈“国标舞”,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压地与“律动”密切相关,“律动”通过脚底施压地板,获得反作用力使身体舞动。为什么用“压地”这个字眼,而不用“踩地”?这与理解的准确性有关。因为“踩地”是离开地面向下踩,脚底与地面之间属于由上而下的,这叫“踩地”,而“压地”的脚是不离开地面,与地面紧贴直接施压,这叫“压地”。如胯动没有压地的,也就没有中段的开发。而律动为了开发中段,严格要求提肛收腹,借助反身、胯动压地。这是“律动”的特征。

    反身动作能使“律动”锦上添花。因为,运用好反身,能够使腰胯的力度加大,质量更高。要使律动成功地造成移位趋势,必须有反身帮助。意动身随,力在其中,高者运腰,发力奇巧;即来源于此。

另外,做反身动作应当避免使用容易产生误导的“肩引导”。因为字面上理解,肩引导是主动行为。引导是反身的引导,决非肩的引导;反身引导会产生肩的偏转,肩偏转只是反身的表象。

“律动”的四个要点:

1、运动轨迹:

身体胯部有节奏的、有规律的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位置所经过的路线而组成的动作。动作轨迹由方向、形态、幅度表示出来,轨迹的方向是根据身体的面而确定的。身体面有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运动的轨迹方面可分前、后、左、右、上、下、螺旋转动、平面的移动、平面的转动等基本方向。轨迹的形态(即表现形式)有直线的、曲线的、抛物线的三种。轨迹的幅度是指运动动作范围大小。

2、双腿位置:

双腿所占的地方保持不变,保持起始点不移动;既没有改换原来的位置的移位移动平均线,又没有变动的矢量,仅有胯部旋转如轮的高低起伏,像星峰高出山之外,龙隐于土地之中。

3、移位趋势:

胯通过动力脚挤压地板获得反作用力,使身体产生移位的趋势,是一种向尚不明确的、模糊的趋势;这一移位的趋势因为脚已固定,而转化为胯部旋转如轮的原地律动。

4、动作状态:

胯的动作快慢与音乐节奏有关,腰胯转动的力度越大则动力脚脚底压地推地的力度就越大,胯的动作循环次数即是原地律动的次数。

按照“把身体投射出去,然后用脚去接纳”的原则,在反身动作帮助下的律动,使腰胯力度加大,模拟移动或转动的趋势;胯动而不移位、出胯而不出腿,原地旋转如轮的转动。如此进入循环往复的状态,能够很好地消除身随脚动的错误观念,全面落实地进入脚随身动,身随胯动状态,使中段的开发进入最佳境界,是舞者最高核心技术。一些舞者也学、也练基本步,知道胯先动的原理,但一做起来仍然犯脚先动的错误。总是找不到感觉,找不到胯动的感觉。什么原因呢?不会律动!没有意念,缺乏实践,这是习舞者之大忌。

有人问:律动质量如何鉴别?

“心动意随,胯动压地”功高盖世,这体验高质量的律动。反之“胯随脚动”形歪神离。胯为帅,意为魂,无魂无帅之军兵必败!

 

云龙国际标准舞摩登舞教研会     

黄浩编辑  2013-3-6

 
友情链接

中华舞蹈网  http://www.zhwdw.com/fenlei/modeng/2/128991.shtml

中国体育舞蹈网 http://www.cdsf.org.cn/a/index/33218.html

图像软件-懒人图库 http://www.winnmastor.com/stat.asp?p=97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