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一切众生,是业所化!众生就是你的业障!
转载
佛在《大悲经》上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
佛又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的重译本上说过:“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为什么你看到众生,没看到佛?
那是你的业力,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
所以普贤菩萨的愿力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众生是业,他要把所有业都忏悔掉!
你看到众生,你忏悔没?你的忏悔是不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啊?
有人会问:啊,那佛怎么还在度众生?佛的业力化现众生?佛还有业看到众生?
那是你的业力化现出自性佛在度自性众生的场面,佛和众生都是你的业力造作幻化相!
禅宗说自性,一切都是自性化现,诸佛如来六道众生山河大地佛土娑婆,一切的一切,都是自性化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你自己,所以不叫一切众生誓愿度,叫做自性众生誓愿度,不叫一切法门誓愿学,叫做自性法门誓愿学。都是自性化现,都是自作相。为了不左手打右手,最后就发现,啊,念一句佛,念一句阿弥陀佛,,原来是这个用处。所以宣化上人说开悟以后,就晓得念佛最妙。
所以佛在《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上说:众生看到佛涅槃,就以为佛要入涅槃,其实是他自己的业力,应化出一个佛要入涅槃的景象,这个应化是关键啊。(信受抄写《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功德超过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成为八地不退转大菩萨,无量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倍!!!)
所以禅宗的开宗经典《楞伽经》上说:“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
你看那些人坏啊?那是你的业力,你要忏悔啊!忏悔你自性里边还有这些恶,都是你的业力化现的,不然你看不到这样坏的人,你会在他做好事的时候看到他,或者你会看到他原来是菩萨,甚至,根本就没这个人!!!
没修行到位的时候,菩萨站在面前啊,都只能看到一条烂狗,也就是没有众生你看到众生(狗),没有六道轮回,你看到畜生道的狗,这就是:无明故见众生,无明故见轮回,无明故起众生界。
你的每一个念头,就是业,就会去化现众生,“无明故见众生,无明故起众生界”,这就是哪本佛经上说的,一念中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识。
所以金刚经给你说,度尽一切众生,而无众生得度。
你度的是你的一个一个妄念入涅槃,你度的众生,都是你的业力所化,是你的自性众生,从某种程度上说,你度来度去度的都是你自己!!!所以佛门说自性众生誓愿度。
这里还有一个惊天大秘密:也就是不管佛菩萨怎么昼夜度众生,众生界不增不减!
这是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文殊菩萨告诉舍利弗的,也是佛主动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里提出来的:“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你想啊,有业才有众生,有众生才有佛度众生!
离开业力,就没有众生,也没有佛度众生啊!
所以金刚经上说实无众生得度,又说如来无所来亦无所去。
哎呀,来来去去的是你业力应化一个“自性如来在度自性众生,度完又涅槃”,你一直就在自性自度,在自己和自己唱戏,自己去化无量众生,又去化无量佛度众生,你这不是瞎忙活左手打右手啊!何时是个尽头啊?
所以为啥念佛啊,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作用就是一声大吼:都给俺回去!宣化上人就说:开悟的人都晓得这个念佛最妙。而净空老法师悲心太重,忍不住说出“下从地狱众生,上至等觉菩萨,只有念佛,才能成佛”,这个不是有些人喳嚷的谤法,是这些高僧证到自性之后,知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那菩萨活明白了,他不得不度众生啊,不度就不能入无余涅槃,因为他的这些自性众生在外头打妄想,他就没办法一直坐得定得住,所以他就天天去度众生了!
这就是罗汉不度众生,最长八万大劫就要心动出定的秘密!!
文殊菩萨在《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上说:“众生界即佛界”,
【真相】娑婆世界就是阿弥陀佛世界一样的净土 --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你看佛是众生,你看净土是娑婆!
所以佛在圆觉经里打了很多比喻说眼睛有病的人,看世界的样子,不是真的。
饿鬼看水是脓血,和你看净土是娑婆,一回事!
阿难有一次和佛出去,人家给他们吃最难吃的给马才吃的麦子,硬邦邦的咬不动。
阿难觉得好难吃啊吃不下,然后他吃了一口佛的麦子:“哇!好好吃啊!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这是不是马麦啊?”
其实并不是佛的业力要吃马麦,而是某人福报太差,业力应化佛吃马麦的景象,某人看佛的食物是马麦,和饿鬼看水是脓血,一回事。
你知道地狱是业感自然生,是个幻境,那你知道不知道地狱之外的其余五道,包括你现在所在的人道娑婆世界也是业感自然生,是个幻境呢?
这六道既然是幻境,六道众生是不是幻境?
这就是《圆觉经》告诉你的:知是空华,即无轮转。啊,终于知道这些都是假的,轮回梦醒啊!
所以净空老法师说:“既然一切法毕竟空寂,为什么要有施为呢? 为利众生故。怜悯众生故才有施为。 怜悯众生不知道本来是无生无灭,没有六道轮回,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而虚妄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实在可怜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