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述:除习过程中,觉照过程可分为十个层次
手机日志
除习之法,在于觉照,觉照一起,习气即销,但此中迟捷,亦各有不同,一为境,一为觉,此有过程者十:
(一)境来而不觉。
(二)境来而后觉,惟起觉极费事。
(三)境来时起觉不难。
(四)境来即觉,略有先后。
(五)境、觉同时并起而有时忘失。
(六)同起而可以勿忘。
(七)觉先于境,但有时在后,或偶尔竟回到忘失时。
(八)常觉不动。
(九)觉尚未净。
(十)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并觉亦无住矣,此时力量真充足时。
从来大习气易去,小习气难除,还是不平等,是以仍有惊怖畏之果,其间忽上忽下,万勿以为退转,切要、切要。
(选自《略论禅宗》,收录于《元音老人文集—拈花录》)
(一)境来而不觉。
(二)境来而后觉,惟起觉极费事。
(三)境来时起觉不难。
(四)境来即觉,略有先后。
(五)境、觉同时并起而有时忘失。
(六)同起而可以勿忘。
(七)觉先于境,但有时在后,或偶尔竟回到忘失时。
(八)常觉不动。
(九)觉尚未净。
(十)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并觉亦无住矣,此时力量真充足时。
从来大习气易去,小习气难除,还是不平等,是以仍有惊怖畏之果,其间忽上忽下,万勿以为退转,切要、切要。
(选自《略论禅宗》,收录于《元音老人文集—拈花录》)
文章评论
寂光妙音
佛性不在别处,就是现在我们一念断处的离念灵知。当妄念都放下、一点不起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知觉,还是了了分明。这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见性不难。不要在那儿猜谜,「噢,悟道了,看见黄的红的绿的东西了。」不相干的,那是见鬼。见性是见无所见,没有一点东西的。 譬如现在你们大家把念头一断,什么也不想,一切的现象都在你们的视线之内,但是你们没有着哪样东西、哪个人。虽然有许多人、很多东西,但见无所见,不知道谁是张三,谁是李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无念的灵知,能起见闻觉知的功能,即当人的本性。如果我看见张三、李四、茶杯、阳伞等等,那就糟糕了,那是着相了。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假如你有所见,那就不是真见,所以「见不能及」,「见要离见」,要离开自己的见,才是真见。无所见,那就是你们的佛性。所以见相不着相,无所见,就是真见。所以明心见性不难。(元音老人)
馨如
大先生好敬上[em]e183[/em][em]e160[/em][em]e183[/em]
寂光妙音
. 我曾再三关照诸位,修心中心法,不许见光,不许见佛。不是不允许你见到,而是不允许你着相啊!自性非明非暗,你说它光明,不对;你说它黑暗,也不对。我们前面讲过,功夫做到最后,如“腊月三十之月”,不见有光了。但这并不是黑暗,就象人在空气中不见有空气,鱼在水中不见有水一样,“如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不取不舍,浑化相忘了。说不许,是不许你住相。住在相上,就是“成立”,就是“取”,这都是妄想执着。除掉这妄想执着,才能彻悟本来。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功夫做到后面也是这样:“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和所觉空净到极其圆满的时候,能空和所空也消失了,连空也没有了,这时才“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能空和所空有生有灭,能乐和所乐,能明和所明同样有生有灭。这些有生有灭的东西都统统消匿,那不生不灭的“寂灭”大涅盘就朗然现前了。寂者,寂而常照,照则起用万机;灭者,照而常寂,寂者,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曰“如”,起应万机曰“来”,“如来”的境界岂是泛泛的“空乐明”可比的?这才是真正的成佛。(元音老人)
本真
[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