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恋世间一根草,也是个念头,会使我们再来轮回!(觉醒!)

个人日记

广钦老和尚:贪恋世间一枝草也是个念头,会使我们再来轮回;只要肯念,成佛一半;无苦、无忍、无境不成道
作者: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精彩法语摘抄:
1、贪爱世间一枝草,就要再来轮回。一枝草代表娑婆世界的一个事物,贪着娑婆世界的事物,就要再来娑婆轮回;一枝草也表示一个念头,只要有念头,就不能超出三界。所以即使所贪着的事物,所动的念头,只是一枝草那么轻贱、微不足道,都会使我们再来轮回。

2、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妄想来时不要怕,不理它就是。它是它,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自然就少了。

3、 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不为六根尘境侵扰,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等到功夫纯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念佛如有散乱心,怎么办?” ——答:‘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付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对了!’

4、念佛要发长远心,不可间断,如同小溪的水,不管水流大小,总是潺潺不断注入大海。念佛就像这样,不管念多少,都要持之以恒,天天念,一心念,念到阿弥陀佛的大誓海里,生西就有望。任何人只要肯念,成佛一半!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一句阿弥陀佛,要远离是非也是这句阿弥陀佛。随时静下来就要念佛,念到睡着也没有关系。就这一句阿弥陀佛能让我们横超三界,直到西方。所以在修行中遇到境界来时,要眼睛装作没看见,耳朵装作没听到,不作六尘,不被境转,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下去。

5、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行行持当中非常重要。一开始练习时很不好受,难度极大。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会习惯下来。无苦不成道!

6、夸奖赞美我们的,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打击我们的人,当他在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的道业,这是逆增上缘。要藉此去磨练“无我相”,要心能转境而不被境所转。此乃西方的资粮,要接受,要承担,内心还要感谢他们给你一个修忍辱的机会,无忍不成道!

7、要回光返照,常常作出自我检讨。常思己过,则近“道”矣!一发觉有错误,就要马上进行修改,从一切境中去调整自己。每一个人要将几十年的习气去除,必定要下一番工夫!当你有感觉“艰苦、烦恼”的时候,这就是在修行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考验,这时你必须运用智慧来降伏心念上的障碍,拿出修行的精神来克服万难。因为“有境才好修,无境不成道。”

8、除了自己正当职业的上班时间外,其余空闲时间,不要吃喝玩乐,要对上述几点精进努力,莫放逸,假以时日,经过艰辛的锻炼后才有可能获得法喜或法昧,般若智慧在你的内心自然而然的显现,到时你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明白修道的奥妙所在!

文章评论

寂光妙音

. “善男子。汝问云何为佛性者。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 ______大般涅槃经

寂光妙音

问:处处要空,会不会落空? 答:佛法所说的空是说一切事物皆不可得,不是说无有事物也,所说真空妙有!空是空却执妄相的幻念。不是说不起妙用也,有由心得显,有而不有,所以无可执著。有人口口声声说空,但却心心著有,不行。即使真能“空诸所有”,不能显现大悲妙用,正是“实诸所无”,落在空无一边。 ------摘自元音老人的《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寂光妙音

. 若从心地上用功,绝不向外求,即使念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心中心法(苏老师)

寂光妙音

. 你的妙明真心,他本来就是佛。 学佛,不是找他,而是找回自己。 你找他干什么?他都成佛了,还用你找啊? 用佛交给我们的办法,把自己找回来。(苏老师)

寂光妙音

. 放宽心,无挂无碍,这便是你的福。莫把金条银条当作福。 莫着相,无住妙行,这便是你的德。莫把循规蹈矩当作德。(苏老师)

寂光妙音

. 你若把金银财宝当作福,即使全世界的财富都属于你,那也是个守财鬼。有什么福? 你若把循规蹈矩当作德,即使循规蹈矩,分毫不差,那也是机器人,有什么德?(苏老师)

寂光妙音

. 有人不用功夫,随境流浪——凡夫。 有人用有为的功夫——未登地或初等地的菩萨。 有人用无为的功夫——高位上的菩萨。 有人不用功夫——佛。(苏老师(

寂光妙音

. 念起念灭,本是幻事。既是幻事,则无实际。既无实际,则无起灭。既无起灭,则无生死。迷人着相,把幻作实,终日捕捉,故于无生死中而枉受生死。此念彼念,皆非主人。念不生念,念不知念,唯有这恒常寂照的心,既不随前念灭,也不随后念生,且能生起千念万念,发挥百千作用。唯此恒常寂照的心,方是千念万念的根源,方是这百般作用的主人。真正学人,只须识得这里。(苏老师)

寂光妙音

. 释迦当年,若向无明处识取,则不得退去这无处不在的魔军。魔军正是这无明。释迦当年,若向明星上识取,则不得证见这遍含万相的空性。明星正是这变相。若从理上说,无明烦恼即菩提,法法变迁皆自性,然而,若对迷人而言,则不可令人向无明烦恼上识取,则不可令人向变迁万相上识取。若欲识取佛性,当须泯却万相,屏息诸念,于一念不生、一丝不挂时,回光鉴取这生生不息而又一尘不染的。若不如是自鉴自照,终不得个消息。诸佛祖师,皆是从根尘脱落的当下而证得本来的。证得本来,倒驾慈航,方能事事上显,头头上明。若未证体,却向事相上识取,皆落轮回,出离无期。(苏老师)

寂光妙音

. 黄檗曰: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个五个。若不将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__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