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大师《祈愿正法重现》
手机日志
慧律大师《祈愿正法重现》
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八万四千门,多似恒沙。欲以有限生命,开启永恒慧命,当以法四依为根据,借此入道。
*依法不依人:正法有二,一为世俗正法,系指文字三藏,事相上的大藏经,一为胜义正法,指证得无漏(真空无生)之理。
行者应以教法,真理为凭,不可盲目信靠缘起幻有之臭皮囊。盖法可脱在缠诸苦,指引菩提之道。人则难免主观我见,若不契佛说,则当舍离。
行者应以教法,真理为凭,不可盲目信靠缘起幻有之臭皮囊。盖法可脱在缠诸苦,指引菩提之道。人则难免主观我见,若不契佛说,则当舍离。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三藏中有了义经与不了义经,前者之中道实相之谛理,后者乃为弘范而权巧之方便宣说。两者权衡,自当依了义经方能究竟解脱。
*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为传达义理之工具,其作用在诠释真理,然究非真理。切不可舍本逐末,率而依循表相文字,断章取义,而轻忽其中所欲传达之内在意涵。
*依智不依识:智者,非世智辩聪,而是真实圆满之般若智慧。识者乃迷惑妄心攀缘尘境所生之虚幻认知及觉受。行者当以般若为依凭,不应以人间情识为指归,方可得证究竟涅盘。佛子当信解正法,更当护持正法。就事相而言,要竭尽所能护持自性三宝,就理体而言,尤应护持当下之起心动念。
附录——三法印,一实相印
学佛需具正知见,开悟更须正知见。欲得正见,理应依法修行。何者为法?法是佛陀的发现和教导;是事事物物皆存在;是胜义谛的经验。真理不能创造,因为其本来即存在。释迦世尊发现世间宇宙、人生的真理,发现缘起性空、三法印的真理。体悟到众生皆有如如不动之清净本性,皆有成佛之可能,为令具缚沉溺看破世间假象,了幻非实,远离妄执,乃不辞辛劳,慈悲宣说。每一个时空皆是缘起性空,法就存在于每一动点、每一角度,行住坐卧皆是法的展现。眼见耳闻于一切生灭无所住着,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小乘破我执,证我空。大乘破法执,证法空。胜义谛(第一义谛)乃是究竟义,谓空空,即是连空的观念亦破除。若不起心动念,则无染污,切勿知见立知,便可见本来面目。修学之始,以守住、保任、观照为用功初阶,日久工深,自可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一切相皆属缘起性空,见一切相皆是佛性之影现。弘一大师言:“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与以正见,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恶行,而与以正行,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幻觉,而于以正觉。”世间义理甚浅,行之却很复杂;出世义理极深,行之却很简单。人生在世若未逢正法,当可谓福薄障重。何以故?无因缘了生死故。今所谓正法,举凡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念处、五停心观、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皆属之。
万法回归自性,名为正法。若离体说法,即名相说。离现前一念清净本性,即是外道。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盖五蕴本空,若以见闻觉知求法,乃是求见闻觉知而非求法。唯有放下妄想,不被相黏住(盖相乃因缘聚合当体即空。),方可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究竟而言,本来无一物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盲龟植浮木,听闻无上大法,自当信受奉行。是以成就佛道之七圣财,以[信财]为首,净土三资粮,亦以[信]为先决条件,可知[信]乃生死常夜之明灯,当以法为船筏,心领神会,信解行证,直达涅盘(于生死当下见涅盘)。然值此末法,邪说横流,异端并起,谈玄说怪,不一而足。欲修道者,当以三法印,一实相印,为界定正法之准绳,审慎拣则。倘能掌握佛陀教法之真正精神——三法印,一实相印,即得正法之精髓。
三法印系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印者,认可,验证之意。藉此三者根本教理,得以判别印证法之正邪,故称“三法印”其内容梗概,开演如下:
万法回归自性,名为正法。若离体说法,即名相说。离现前一念清净本性,即是外道。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盖五蕴本空,若以见闻觉知求法,乃是求见闻觉知而非求法。唯有放下妄想,不被相黏住(盖相乃因缘聚合当体即空。),方可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究竟而言,本来无一物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盲龟植浮木,听闻无上大法,自当信受奉行。是以成就佛道之七圣财,以[信财]为首,净土三资粮,亦以[信]为先决条件,可知[信]乃生死常夜之明灯,当以法为船筏,心领神会,信解行证,直达涅盘(于生死当下见涅盘)。然值此末法,邪说横流,异端并起,谈玄说怪,不一而足。欲修道者,当以三法印,一实相印,为界定正法之准绳,审慎拣则。倘能掌握佛陀教法之真正精神——三法印,一实相印,即得正法之精髓。
三法印系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印者,认可,验证之意。藉此三者根本教理,得以判别印证法之正邪,故称“三法印”其内容梗概,开演如下:
*诸行无常:“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或求长生不老,或徒务粉饰色身,不识[亘古不变],仍不免[刹那生变],无常者,乃是世间之自然法则,此方是[真常]。了悟变化无常,乃是生命的特征,于一切境,随遇而安,在悲智双运中,得见生命之究竟义。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诸法无我:“意指世间诸法,无论有为,无为,皆是缘起幻有,并无恒常不变,独立存在之实体或主宰。世尊殷勤嘱咐:应于二六时中观照[无我、无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躯,凡我之物皆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绪、生死皆非我能掌制?足见[我]无从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对立,而我执则为一切众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执,方可觅得真我。唯有了知无我,始能于世界和平共处。”
*涅盘寂静:“此系佛教之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倘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常婴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做主不得。唯有佛陀为究竟死亡,以其死则不复再生,不生则不灭,盖以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此允称为佛教最可贵之处。凡人皆贪生畏死,因世间他事,皆有解决之道,唯独死亡,无可商量。圣者超脱物外,于现实生活中,即是不生不灭之涅盘妙心,所谓:“不染六尘名护法,不生妄想名涅盘”
心外见法,名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盘。生死与涅盘本无距离,只在当下一念间。
若体悟本性,生死,涅盘皆不可得。吾人但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盘;若求大涅盘,即造生死业。
心外见法,名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盘。生死与涅盘本无距离,只在当下一念间。
若体悟本性,生死,涅盘皆不可得。吾人但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盘;若求大涅盘,即造生死业。
*一实相印者,指真实无二,离诸虚妄之大乘义理。即吾人所谓真如、法性。倘能在缘起法中,远离种种知见,内外俱空,活生生的现象界,便是寂灭之清净心。了悟万法如梦幻泡影,即见本体空性。虽处处如幻,亦处处实相。只须幻相看的开,实相自显现。
三皈依是什么?
三皈是佛一进门先把佛教整个修行的总 目标告诉你,在佛法里面三皈依,就是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觉、正、净。
佛教修行修什么?
要觉悟,要正知正见,心地要清净不染,这是三个纲领,学佛就学这个,这叫三宝。
在过去用佛法僧代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这一定要晓得,佛法僧是自己,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法是什么?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清净,全是自己,不是外头。
要觉悟,要正知正见,心地要清净不染,这是三个纲领,学佛就学这个,这叫三宝。
在过去用佛法僧代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这一定要晓得,佛法僧是自己,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法是什么?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清净,全是自己,不是外头。
我 这一皈依,皈依外面,找个和尚皈依,错了,佛不是这个意思。
佛没有叫你皈依释迦牟尼佛,没有,叫你皈依自性,自性觉就是佛,自性正就是法,自性清净就是 僧。
外面这个三宝叫住持三宝,管不管用?管用。管什么用?它提醒我。我们为什么供佛像?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看到经书就想到自性正,看到一个出家人就想 到我自性清净。它天天提醒我,怕我忘掉,用这个方法。
佛没有叫你皈依释迦牟尼佛,没有,叫你皈依自性,自性觉就是佛,自性正就是法,自性清净就是 僧。
外面这个三宝叫住持三宝,管不管用?管用。管什么用?它提醒我。我们为什么供佛像?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看到经书就想到自性正,看到一个出家人就想 到我自性清净。它天天提醒我,怕我忘掉,用这个方法。
所以学佛的人在家里至少供佛菩萨形像,佛就是提醒你自性觉的;菩萨是僧,提醒你自性清净;经书,不管是什么书本,只要看到书本就要提醒自性正,我要正知正见,全是教学。烧一炷香,点个蜡烛,都是教学,有深意。点一支蜡烛什么意思?燃烧自己,照耀别人。
我 们在这个世间要做出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取这个意思,要不然点它干什么?点这一支香,香代表信香。信德是五德的基础,你看仁、义、礼、智、信,最后是信, 信要是没有,前头全没有了,那问题就严重了。所以香代表信,我们跟佛信心交流,用这个香气。香不要点多,一支,它表法的。
你 点得很多,现在都是房子很矮,公寓房子,乌烟瘴气,这个对健康就不好。一支清香,好香一支。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不明白这些道理,全变成迷信。所学的统统 要应用在生活,要应用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你就真的学会了。
如果所学的全用不上,全都是迷信,错了,错到底了。所以,佛在经典上说得很清楚,佛法 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一定要找懂得的人向他请教、向他去咨询,不要迷信,迷信错了。
如果所学的全用不上,全都是迷信,错了,错到底了。所以,佛在经典上说得很清楚,佛法 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一定要找懂得的人向他请教、向他去咨询,不要迷信,迷信错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