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或者陌生的老地方

个人日记


               下午,要到一所学校开会。去的太早,闲来无聊,想起马路对过就是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小区,印象里,好像自从搬走就没再回来过,不如过去看看。走过那条熟悉的小道,尽力寻找着当年的那些外形相似的前楼后楼,可是总觉的有些不大像。直到看见蓝色的街牌号,确认这就是自己每天下班要走的那条回家的路,没错的。
               当我走到自己家的那栋楼前,放眼望去,似曾相识,又有些恍如隔世。看着单元楼门,顺着楼层往上看,找到自家的窗户,变了,都变了,每一家的露天阳台都已经封上了铝合金窗户,本不宽阔的楼前通道,停了好几辆轿车,楼前的一大片绿地已经被三层楼高的树木遮挡的什么也看不见,好像从未修剪。站在花园前,我仿佛听见、看见,儿时的孩子们在小区草地上喧闹着,嬉笑着,奔跑着,一会儿跑着跑着跌倒了,哭着喊妈妈,一会破涕而笑,一会儿蹲在地上看蚂蚁晚上半天,偶尔传来一声小狗的叫声也会吓他们一跳。时光倒流,镜头回放,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场景,从远处走到面前。
              这个房子,应该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家”。结婚后,一直在爱人单位给的大学宿舍楼将就,直到怀孕,单位领导破天荒照顾,分给我们一套校外的两居室,独立产权。而我一直住在娘家待产,从医院回家,才第一次真正带着孩子回到自己的小窝。那时,我们都觉得,孩子是最有福气的,一出生就有宽敞舒适的大房子住,在九十年代初,一大家子五六口人挤在一起再平常不过,像我们这样年轻夫妻独立居住两居室四十平房子的,太让人羡慕。     同是住在一个楼里的三楼邻居小华就不得不和公婆挤在一起,他们两口子带着孩子挤在小北屋,很委屈的,大气都不敢出。
           我们这个单元孩子很多,每天晚饭后,妈妈们都要抱着孩子出来溜达,小孩子们一听下楼,也都乖乖听话,手舞足蹈,带着好吃的好玩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互相交换。渐渐,他们一天天长大,分别上了幼儿园,然后又上了各自不同的小学,彼此才算联系少了一些。
             我还记得,楼下的大姐有点特性,人的面相有点刻薄,不太好接近。一听见孩子有点动静就爱敲暖气管子,后来,我就主动和她拉家常,她知道我们都是老师,就常咨询问题,还求助帮她家孩子辅导功课,时间久了,她也越发喜欢了我们的孩子,就变得宽容了,什么事还都替我们想着。我们搬走很久,经常听孩子爸说在一个早市看见她卖菜,总是热情打招呼,很亲切的呢。而我不太理解的就是楼上的邻居,那个大姐的男人一喝多就会打她一顿,哭爹喊娘的,很可怜,真想上去救她,可是醉酒的那个男人,眼神冒着凶光,后来女的患了风湿,拄了双拐,哭闹声才少了不少。对门邻居家人很厚道,他们有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儿,只会简单说话,每天要关在家里,有时我有点害怕,但又可怜她。我看过一些邻里相处不好骂街打架的,但是我们这个单元还真是不错,彼此照面都要热情打招呼的,一楼的大爷总是热情帮我们清洗油烟机。可惜的是我现在竟然忘记他姓什么了。好像,当时搬家时很匆忙,没有来得及一一和邻居道别。其实,这么多年,心里还是装满感谢的。
           楼下有一个很大的自行车库,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儿子就住在车库不到六平的小黑屋子里,靠窗户处摆满小食品袋,桌子上开着的黑白电视总是出现雪花或者抖动的道子,他们就窝在堆着被褥的一张床上,吃饭、看电视。每天进出车库,我总会礼貌和老板娘点头示意一下,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他们这里买上几瓶雪花啤酒,度过周末。那个老板娘特别瘦,不知道现在什么样子了,今天看车库还在,可惜我没时间去逗留。
           在邻居眼里,我家小孩爸爸是模范丈夫,下楼总是带着垃圾袋,拎着买菜筐,他到附近的菜市场,好像所有商贩都认得他,他走到那个摊位,不用多说话,人家就知道他要买什么,买多少,默契自然,实在是太了解他的习惯了。他回来总说,走在市场里别人一定看他个大男人整天拎菜筐自己买菜怪怪的,我那时当班主任,特别忙碌琐碎,回家很晚,几乎没去过市场买菜,有一天周末,我特地说我陪你去吧,好歹让他们知道你也是有媳妇的人呀。喜欢家长里短的楼下一帮家庭主妇总是说,看人家那老爷们,多好!在很多人的羡慕里,我也惭愧,其实很多家庭都是女人是持家过日子的好手。
         这房子,我们竟然一住就住了十年。十年里,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生活,微薄的工资给孩子雇了保姆, 家里没有高档家具,一排书柜都是找人做的木工。不过,好在我从不和人攀比,所谓安贫乐道,知足常乐,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也还是细水长流,常有惊喜。
       
         其实,我来探访老房子,也不过十分钟的时间,但是,睹物思情,无法控制意识流。忘了交代,我站在花园旁的时候,就看见三楼的大姨正在和别人坐在凳子上说话,那声音那语气再熟悉不过,悄悄打量,大姨满头白发苍老许多,我过去叫她时候,她惊讶的一下抱住我,那眼神里充满久别重逢的喜悦,我们相互急切的问候打听各自的家人、孩子,留下电话。我很是想念她的儿媳,善良的小华,清秀率真,泼辣能干,我们再见,一定还有更多美好的回忆泛滥。

        人的一生,因为多种原因,会有好几处生活经历的地方,没想到,一旦搬走,这块熟悉的地方就尘封起来,一经打开,还原了若干年前我和那些朴素的邻居们简单、朴素、市井的生活。而今,往昔的旧相识仍然住在这里,岁岁年年,唯有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各有方向。我还是感谢,在那样的年月,遇见那样一些善良的好人做邻居,经历过的,都是我的生活一部分,串联起的,就是一段悠长的岁月。
       房子还在那里,树还在那里,可是,家不再是那个家,树也不再是那时的树。。。。。。

文章评论

琴韵禅音

方向,读你此文,我也很感慨,我马上就要从现在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搬走,说不出是什么味道,今天我擦灶台时,仔细端祥厨房的厨柜,我最喜欢的厨房,有一种淡淡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