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的填词技巧
个人日记
小令的填词技巧
双片词的章法结构
过片
如何体现词的立体感
情景虚实
我们通过以上五点进行复习,我们先来看下小令的填词技巧。
小令由于字数短小,所以很难进行详细叙述,所以小令的填词要点,在于体现情韵,那么如何体现情韵呢,当时我们主要讲了四点:
1、线索,2,情景,3,中心句,4.过片(双片的词)
我们以白居易的词为例子,我们讲下线索情景和中心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那么好在哪,它是通过一个对仗句来体现。所以说,好是线索,贯穿全词的线索,情景呢,我们都知道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才有境界。
也就是说,我们要表达的主题情感,通常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景物来体现出来。中心句,是说这词的关键句,也就是说词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好比是小说电影里的高潮部分。
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那么这个词的线索是什么?全词都是从一个“忆”字写来,所以这个是词的线索。中心句呢?“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通过这两首的词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小令之所以难写的原因是因为篇幅短小,中心句的把握很难到位。
我们接着复习下,双片词的章法结构。这个不包括长调。
双阙词的章法结构
双片词的章法结构,无外乎三种方式。
1、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3、并列式
我们分别来解释下:
一、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者抒情;要注意三点:
A、上片的写景,主要是为抒情做铺垫的,不可和情感主线偏离
B、过片很重要,一般来说过片必须抒情,且笔落实处
C、多用景语收尾
司马光 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
大家看例词的时候要注意,上下片结构以及过片和结尾。刚才我们说了,这类章法多用景语结尾,大家要记住,不是必须用景语收尾,也可以用情语收尾的。
过片不仅仅是下片开头的第一句,也可以是前两句,甚至更多,关键要看词牌的篇幅。
我们来看下例词2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上片叙述,下片议论。这个呢,其实我们在诗班的时候讲过,诗词中的议论感叹甚至叙述写景,(叙述和写景在诗的后半部分,词的下片)其实都是在间接的抒情.
例子3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黾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这三首词的章法结构,都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一种结构方式。
一、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者抒情;要注意三点:
A、上片的写景,主要是为抒情做铺垫的,不可和情感主线偏离
B、过片很重要,一般来说过片必须抒情,且笔落实处
C、多用景语收尾
要结合这个来看
二、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这个也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A、下片的写景,必须是情感的延续,或者说是使用点染的手法来深化主题情感。
B、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我们来详细剖析下
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下,什么是点染手法,点染手法以及具体的应用,那么什么叫点染呢?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
例如《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点明“去去”,就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接下去说:“多情自古仿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里点明“仿离别”,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再衬上多情,更觉难堪,所以说“更那堪”。这是一重渲染。
再有这句点明在冷落的清秋节伤离别,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东西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
这是又一重渲染。这里有两重渲染,显得感情的色彩更浓重。这样,先点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大家要知道不仅词里可以点染的手法,诗里同样可以用到。
在使用点染手法的时候,需要记住一个要点那就是 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意思是说,我们用景物的描写去渲染,中间不能插一些无关的语句。
点染的使用:
1、律诗第二联抒情,第三联写景,多用这种方式。
2、绝句中的景色渲染
3、长调中叙事中插些景物
4、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写景
这里绝句中的渲染,我们要讲下,律诗中的运用我们讲过了的,长调我们以后再讲。
且将情思寄瑶琴,花吐清香月拂襟。
一点诗心悄相问,当垆可愿效文君?
这个就是点染运用在绝句中的例子。
这个是我写过的一首游戏作品,和一个朋友开了个玩笑,当时戏题的绝句。“花吐清香月拂襟。”这句景色描写看似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这句的点染,那么这诗情趣会消弱很多。这个就是点染运用在绝句中的例子。
B、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这个也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a、下片的写景,必须是情感的延续,或者说是使用点染的手法来深化。
b、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例子:
晏几道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由于篇幅原因,只在过片的三字句对仗处,用一些具有一定意象的景物进行了点染,这是一首思念行人的闺情词。
上片怨行者:由物及人,以“旧香”比“人情”,人不如物,旧日用残的香粉,芳馥似当初,人儿的情意淡了,反恨不如从前。春去秋来,书讯渐少,人情随时光流逝而淡薄。
下片述居者:衾冷枕孤离恨长,借酒舒愁愁不解,求之于虚幻的梦境,无奈好梦难成。由行者到居者,由往日到当今,步步递进,收尾更翻进一层,尤见凄婉。
周邦彦的 一首小令 关河令也是运用的这样的章法结构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三、并列式;这个多是以景语兴起,用情语来收尾。上下片都是这样,但要注意,
A、景物不能和情感脱离;
B、景物到抒情句的过度要自然,不可跳跃太快;
C、虽然是并列式,下片要比上片情感上要升华
D、上下片属于顺承。有的表现不明显,有的表现很明显。
举些例子给大家:
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这个是欧阳修的作品
浪淘沙
绿柳倚桃芳,莺唱新簧。门前溪水伴斜阳。细数平生多少事,点滴堪尝。
把酒叹流光,品味炎凉。镜中双鬓渐成霜。逝去情怀皆已是,淡淡沉香。
南歌子—
叶乱风摇影,花繁燕语频。山幽深处本无人,任我搬柴运水入深云。
一径苍松老,三杯桂酒醇。无名无利乐天真,闲伴孤梅枯竹月黄昏。
这些作品都是使用的并列结构。上下片属于顺承关系。但是表现的不明显。很多时候很多人使用这个章法结构会出现这样的错觉,写完发现原来上下片可以颠倒过来。
不过并列式也要使用不好会有这样的现象,那就是上下片一样的词牌,写不好的话,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上下片颠倒过来也可以”。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上下片的顺承关系没处理好。
我们刚才说了,并列式有的时候上下片的顺承关系表现的不明显,有的表现的明显。那么我们来下表现的明显的例词。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後,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上片总写,下片重点写局部。
苏轼 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
取,
人不见,数峰青。
这个顺承关系,以这词为例子,先写雨晴后的景象,然后接着描写听到“江上弄哀筝”后的情景。上下片正好 使主题表现的更丰满。刚才的哪首望江南 咏蝶也是如此。下片作为上片的补充,使全篇主题形象更为丰满。
苏轼的另一首江城子也是这样的章法结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使用这类章法结构的词,我们再来欣赏下两篇名作
9
毛滂 惜分飞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这个是惜分飞
苏轼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我们再来看下并列式结构的要点
并列式;这个多是以景语兴起,用情语来收尾。上下片都是这样,但要注意,
A、景物不能和情感脱离;
B、景物到抒情句的过度要自然,不可跳跃太快;
C、虽然是并列式,下片要比上片情感上要升华
D、上下片属于顺承。有的表现不明显,有的表现很明显。
我们再来看下我以往写过的一首词,也是用的这个结构
唐多令 感一对老夫妻相守一生(今音新韵)
相恋古苏州,缘识燕子楼。数十年、风雨同舟。衣陋食蔬终不弃,既携手,愿白头。 岁月去悠悠,闲愁付水流。喜今朝、美景难收。明媚春光心亦醉,也学那,少年游。
我们复习了小令的写作要点,然后复习了双片词的章法结构,下面我们来复习下双片词的过片。
关于过片
过片,在词全篇来看尤为重要,第一如果过片弱的话,那么上片的铺垫就全部浪费了,第二过片要注意不能和上片完全脱节。
那么关于过片换头的几种方式:
A、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过片首重抒情或者议论。
B、过片,利用时空的转移,比如说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
C、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重在写景,做到情景交融。
D、上片如果回到过去,那么下片换头必须回到现在。落笔要实。
E、换头不一定在下片的开头,也可以在下片的中间或者将近结尾处。
F、换头也可以和上片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过片的几种方式,并不是说一首词里只能用一种方式去写,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可以几种方式同时使用。这个要看你自己的笔力了。
我们来讲解下:
D、上片如果回到过去,那么下片换头必须回到现在。落笔要实。
倦倚纱窗闻竹韵,惊回往事朦胧。依稀去岁赏春浓。拈花听絮语,踏月沐清风。数十年来如一梦,此身犹似飘蓬。当时月色已无踪。刘郎今又至,还识旧桃红?
大家看下,这词,首先以听到风过竹林的声音想起了过去种种,然后回到了过去。上片的结尾仍在过去里。拈花听絮语,踏月沐清风。这个是写过去的片段,大家看下过片“如一梦”这就把情感从过去拉回到了现在。
那么有人问了,如果过片仍在写过去是否可以,就这个词牌来说不可以。因为过多的描写过去,那么受篇幅的限制,抒发主题情感的空间就小了,给人以篇幅失调的感觉。
A、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过片首重抒情。
这里要说下,上片不仅仅是写景,叙事也可以,下片也可以是抒情,也可以是议论。但是不管上片是在写景还是在叙事,过片必须是抒情或者是议论。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是词的最常见的结构之一。
梦断廊桥,沈园风恶。溯回往事如烟。梦中犹记,相伴理云鬟。俏目流连顾盼,对瑶月、锦瑟同弹。梦醒后,千般万种,历历映心田。韶华随水去,潇潇暮雨,尽洒胸前。漫留得,黄昏孑影春残。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佳期杳,倚栏望月,月白水连天。
韶华随水去,从这开始算是过片。大家看,上片是在描写景物(梦里梦外),下片就直接抒情。因为上片过多的描写了梦里的景物,所以下片在继续写梦景物的篇幅就不必要了,这样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不然也会给人以失调的感觉。
B、过片,利用时空的转移,比如说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从这里过片,第一承接了上片的“一时多少豪杰,”同时也利用时空的变换使词的立体感更强了。
我们再看首例词:
千秋岁
天清雁远,落叶随风转。人去后,珠帘卷。对斜阳晚树,流水轻烟软。追旧梦,梦回月下流萤扇。 脂粉融香汗,水殿清歌满。都去也,唯遗叹。念年年燕过,岁岁春光短。鱼沉水,何时春去韶光返。
这个千秋岁也是这样的过片手法,这个手法和苏轼的那首一样过片承接了上片,回到了过去哈,也是在利用这个时空的转换,增加词的立体感。
我们下次在重点复习下,如何增加词的立体感,今天的复习就到这里。
留个作业。练笔《渔家傲》,不限制韵部,词谱自选题目自拟。
过片
如何体现词的立体感
情景虚实
我们通过以上五点进行复习,我们先来看下小令的填词技巧。
小令由于字数短小,所以很难进行详细叙述,所以小令的填词要点,在于体现情韵,那么如何体现情韵呢,当时我们主要讲了四点:
1、线索,2,情景,3,中心句,4.过片(双片的词)
我们以白居易的词为例子,我们讲下线索情景和中心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那么好在哪,它是通过一个对仗句来体现。所以说,好是线索,贯穿全词的线索,情景呢,我们都知道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才有境界。
也就是说,我们要表达的主题情感,通常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景物来体现出来。中心句,是说这词的关键句,也就是说词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好比是小说电影里的高潮部分。
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那么这个词的线索是什么?全词都是从一个“忆”字写来,所以这个是词的线索。中心句呢?“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通过这两首的词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小令之所以难写的原因是因为篇幅短小,中心句的把握很难到位。
我们接着复习下,双片词的章法结构。这个不包括长调。
双阙词的章法结构
双片词的章法结构,无外乎三种方式。
1、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3、并列式
我们分别来解释下:
一、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者抒情;要注意三点:
A、上片的写景,主要是为抒情做铺垫的,不可和情感主线偏离
B、过片很重要,一般来说过片必须抒情,且笔落实处
C、多用景语收尾
司马光 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
大家看例词的时候要注意,上下片结构以及过片和结尾。刚才我们说了,这类章法多用景语结尾,大家要记住,不是必须用景语收尾,也可以用情语收尾的。
过片不仅仅是下片开头的第一句,也可以是前两句,甚至更多,关键要看词牌的篇幅。
我们来看下例词2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上片叙述,下片议论。这个呢,其实我们在诗班的时候讲过,诗词中的议论感叹甚至叙述写景,(叙述和写景在诗的后半部分,词的下片)其实都是在间接的抒情.
例子3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黾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这三首词的章法结构,都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一种结构方式。
一、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者抒情;要注意三点:
A、上片的写景,主要是为抒情做铺垫的,不可和情感主线偏离
B、过片很重要,一般来说过片必须抒情,且笔落实处
C、多用景语收尾
要结合这个来看
二、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这个也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A、下片的写景,必须是情感的延续,或者说是使用点染的手法来深化主题情感。
B、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我们来详细剖析下
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下,什么是点染手法,点染手法以及具体的应用,那么什么叫点染呢?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
例如《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点明“去去”,就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接下去说:“多情自古仿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里点明“仿离别”,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再衬上多情,更觉难堪,所以说“更那堪”。这是一重渲染。
再有这句点明在冷落的清秋节伤离别,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东西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
这是又一重渲染。这里有两重渲染,显得感情的色彩更浓重。这样,先点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大家要知道不仅词里可以点染的手法,诗里同样可以用到。
在使用点染手法的时候,需要记住一个要点那就是 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意思是说,我们用景物的描写去渲染,中间不能插一些无关的语句。
点染的使用:
1、律诗第二联抒情,第三联写景,多用这种方式。
2、绝句中的景色渲染
3、长调中叙事中插些景物
4、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写景
这里绝句中的渲染,我们要讲下,律诗中的运用我们讲过了的,长调我们以后再讲。
且将情思寄瑶琴,花吐清香月拂襟。
一点诗心悄相问,当垆可愿效文君?
这个就是点染运用在绝句中的例子。
这个是我写过的一首游戏作品,和一个朋友开了个玩笑,当时戏题的绝句。“花吐清香月拂襟。”这句景色描写看似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这句的点染,那么这诗情趣会消弱很多。这个就是点染运用在绝句中的例子。
B、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这个也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a、下片的写景,必须是情感的延续,或者说是使用点染的手法来深化。
b、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例子:
晏几道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由于篇幅原因,只在过片的三字句对仗处,用一些具有一定意象的景物进行了点染,这是一首思念行人的闺情词。
上片怨行者:由物及人,以“旧香”比“人情”,人不如物,旧日用残的香粉,芳馥似当初,人儿的情意淡了,反恨不如从前。春去秋来,书讯渐少,人情随时光流逝而淡薄。
下片述居者:衾冷枕孤离恨长,借酒舒愁愁不解,求之于虚幻的梦境,无奈好梦难成。由行者到居者,由往日到当今,步步递进,收尾更翻进一层,尤见凄婉。
周邦彦的 一首小令 关河令也是运用的这样的章法结构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三、并列式;这个多是以景语兴起,用情语来收尾。上下片都是这样,但要注意,
A、景物不能和情感脱离;
B、景物到抒情句的过度要自然,不可跳跃太快;
C、虽然是并列式,下片要比上片情感上要升华
D、上下片属于顺承。有的表现不明显,有的表现很明显。
举些例子给大家:
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这个是欧阳修的作品
浪淘沙
绿柳倚桃芳,莺唱新簧。门前溪水伴斜阳。细数平生多少事,点滴堪尝。
把酒叹流光,品味炎凉。镜中双鬓渐成霜。逝去情怀皆已是,淡淡沉香。
南歌子—
叶乱风摇影,花繁燕语频。山幽深处本无人,任我搬柴运水入深云。
一径苍松老,三杯桂酒醇。无名无利乐天真,闲伴孤梅枯竹月黄昏。
这些作品都是使用的并列结构。上下片属于顺承关系。但是表现的不明显。很多时候很多人使用这个章法结构会出现这样的错觉,写完发现原来上下片可以颠倒过来。
不过并列式也要使用不好会有这样的现象,那就是上下片一样的词牌,写不好的话,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上下片颠倒过来也可以”。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上下片的顺承关系没处理好。
我们刚才说了,并列式有的时候上下片的顺承关系表现的不明显,有的表现的明显。那么我们来下表现的明显的例词。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後,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上片总写,下片重点写局部。
苏轼 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
取,
人不见,数峰青。
这个顺承关系,以这词为例子,先写雨晴后的景象,然后接着描写听到“江上弄哀筝”后的情景。上下片正好 使主题表现的更丰满。刚才的哪首望江南 咏蝶也是如此。下片作为上片的补充,使全篇主题形象更为丰满。
苏轼的另一首江城子也是这样的章法结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使用这类章法结构的词,我们再来欣赏下两篇名作
9
毛滂 惜分飞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这个是惜分飞
苏轼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我们再来看下并列式结构的要点
并列式;这个多是以景语兴起,用情语来收尾。上下片都是这样,但要注意,
A、景物不能和情感脱离;
B、景物到抒情句的过度要自然,不可跳跃太快;
C、虽然是并列式,下片要比上片情感上要升华
D、上下片属于顺承。有的表现不明显,有的表现很明显。
我们再来看下我以往写过的一首词,也是用的这个结构
唐多令 感一对老夫妻相守一生(今音新韵)
相恋古苏州,缘识燕子楼。数十年、风雨同舟。衣陋食蔬终不弃,既携手,愿白头。 岁月去悠悠,闲愁付水流。喜今朝、美景难收。明媚春光心亦醉,也学那,少年游。
我们复习了小令的写作要点,然后复习了双片词的章法结构,下面我们来复习下双片词的过片。
关于过片
过片,在词全篇来看尤为重要,第一如果过片弱的话,那么上片的铺垫就全部浪费了,第二过片要注意不能和上片完全脱节。
那么关于过片换头的几种方式:
A、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过片首重抒情或者议论。
B、过片,利用时空的转移,比如说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
C、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重在写景,做到情景交融。
D、上片如果回到过去,那么下片换头必须回到现在。落笔要实。
E、换头不一定在下片的开头,也可以在下片的中间或者将近结尾处。
F、换头也可以和上片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过片的几种方式,并不是说一首词里只能用一种方式去写,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可以几种方式同时使用。这个要看你自己的笔力了。
我们来讲解下:
D、上片如果回到过去,那么下片换头必须回到现在。落笔要实。
倦倚纱窗闻竹韵,惊回往事朦胧。依稀去岁赏春浓。拈花听絮语,踏月沐清风。数十年来如一梦,此身犹似飘蓬。当时月色已无踪。刘郎今又至,还识旧桃红?
大家看下,这词,首先以听到风过竹林的声音想起了过去种种,然后回到了过去。上片的结尾仍在过去里。拈花听絮语,踏月沐清风。这个是写过去的片段,大家看下过片“如一梦”这就把情感从过去拉回到了现在。
那么有人问了,如果过片仍在写过去是否可以,就这个词牌来说不可以。因为过多的描写过去,那么受篇幅的限制,抒发主题情感的空间就小了,给人以篇幅失调的感觉。
A、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过片首重抒情。
这里要说下,上片不仅仅是写景,叙事也可以,下片也可以是抒情,也可以是议论。但是不管上片是在写景还是在叙事,过片必须是抒情或者是议论。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是词的最常见的结构之一。
梦断廊桥,沈园风恶。溯回往事如烟。梦中犹记,相伴理云鬟。俏目流连顾盼,对瑶月、锦瑟同弹。梦醒后,千般万种,历历映心田。韶华随水去,潇潇暮雨,尽洒胸前。漫留得,黄昏孑影春残。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佳期杳,倚栏望月,月白水连天。
韶华随水去,从这开始算是过片。大家看,上片是在描写景物(梦里梦外),下片就直接抒情。因为上片过多的描写了梦里的景物,所以下片在继续写梦景物的篇幅就不必要了,这样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不然也会给人以失调的感觉。
B、过片,利用时空的转移,比如说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从这里过片,第一承接了上片的“一时多少豪杰,”同时也利用时空的变换使词的立体感更强了。
我们再看首例词:
千秋岁
天清雁远,落叶随风转。人去后,珠帘卷。对斜阳晚树,流水轻烟软。追旧梦,梦回月下流萤扇。 脂粉融香汗,水殿清歌满。都去也,唯遗叹。念年年燕过,岁岁春光短。鱼沉水,何时春去韶光返。
这个千秋岁也是这样的过片手法,这个手法和苏轼的那首一样过片承接了上片,回到了过去哈,也是在利用这个时空的转换,增加词的立体感。
我们下次在重点复习下,如何增加词的立体感,今天的复习就到这里。
留个作业。练笔《渔家傲》,不限制韵部,词谱自选题目自拟。
文章评论
纳兰·雪儿
学习了!这个需要多次地学、斟酌才能领悟。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