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胜海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行中国人在瑞士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100瑞士法郎。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的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瑞士是世界上“首富之邦”。人年均收入五万美元,名列全球第一,失业率3%-4%,每俩人拥有一台电冰箱和一辆汽车。“我们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两只手”,富的流油的瑞士人把这话当作口头禅,他们崇尚节俭的生活。
瑞士人经常开车到边境的法国小镇选购食品,那里的奶、肉、蛋的价格比瑞士便宜40%。主妇买菜用筐,商店里的包装是纸袋。家庭用的洗涤用品大都是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等废物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以便统一回收处理。过时的旧物放在家门口,过路人觉得需要,可以把这些旧的家具、自行车或电视机抬回家去。
瑞士的水源比较充足,但人们用水却不浪费。所有的废水都要集中处理后才排放,净化的水用来洗衣服。通过下水管将雨水接进蓄水池,供冲洗厕所,洗涤衣物之用。住宅的内部装修大都用纯木材,自然、精致,虽然简单,但质量较好。
如果组织国际性的会议,瑞士订购的是最便宜的航班往返飞机票。会址选在交通方便、租金不高的宾馆、且能代办午餐,为入会者提供一杯免费茶水,多喝自己掏钱。饭店不用一次性餐盒,吃多少买多少,浪费者以罚款处之,不管招待谁,都是三道菜。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全国各地开办一个新法煮鸡蛋的训练班。在深平底锅里放一厘米深的冷水,把一只鸡蛋放进里面,水一沸腾,立即关掉电源,让余热将鸡蛋煮熟。这样做比煮熟鸡蛋再关电源,可以节约一半的电能。
在全球首富的国度里,瑞士人就这样节俭地生活。不是少数人少数家庭这样做,而是全体国民都如此,不求奢华、不摆排场,重实用,讲实惠。
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资源严重缺乏,而找们处处铺张浪费,特别是一些政府官员和富人生活奢侈,吃饭讲排场,比阔气,浪费成性,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我国每年仅餐桌上浪费千亿斤粮食,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以上。炫耀财富、夸饰身份、显示地位。任由扭曲的消费观滋生蔓延,就会产生“绑架”现象,讲面子、好排场、相互攀比,大家这样、我也这样,必然助长奢靡之风。然而,个人虚荣满足了,社会资源却浪费了。
我们中国人应该向瑞士人学习崇尚节俭,养成厉行节俭的生活习惯。“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节俭是大德而非小节,是大智慧而非小聪明。富裕也许并不难,难的是富而不侈,像瑞士人那样始终崇尚节俭的生活。
奢侈是公众的大敌,节俭是社会的恩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从这个意义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度,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共同发力,厉行勤俭节约,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朴素理念,成为社会价值共识,助推社会文明风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