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更迭

个人日记

     最近我删了挺多好友的,认识的不认识的,熟的不熟的。熟的只能够说是曾经熟的,但是却在生活中渐行渐远。而且我删除了那么多人的原因也不是因为我的QQ满人了,而是下意识的引导自己去将一些自认为生活中不需要或者从此再无交集的人删除掉。或许会有很多人产生疑虑:既然我的QQ那些没有满人,那为什么还要把他们删掉呢?
    从QQ或微信列表删除,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我的脑海中,就是已经删除了的。这样子的话在QQ或者微信中留有一席之地反而是像一块墓碑竖在那里,也许我可以在我的QQ和微信上面建立一个分组“乱葬岗”专门来安置那些人。但是我懒得去做这些事情,因为我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方面上。
     也许观察过后你会发现有很多人对你的依赖黏性是很强的,他们总是在有事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你,但是却连平时节假日一个简单的问候都懒得发。可就是偏偏这么一个人,他会在自身有困难的情况之下风风火火的让你过去帮他,愣是一连串的夺命追魂call让你透不过起来。生活中不缺乏这样子的人,他们总是想着从你那里得到什么,但是却没想过自己曾为你付出过什么,总是认为我们帮他们是理所当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前几天会发一篇《莫拿善良说事》的日志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这些也只能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这是我们“爱”太过泛滥。可是我们又有什么义务为他们服务呢?大家同同都是同一个水平的人,有些人反而比我们过得都还好,就相当于我们辛辛苦苦的肯泡面省下钱给让他们上肯德基。
    我从来不去高估我自己的人脉,因为我知道真正在我出现困难的时候哪些人会帮我,哪些人会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哭”的比我还凄惨,但是他们会在。这也就是涉及到了付出与索取的辩证法,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关系。本来它应该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但是它反而遵循了“马太效应”。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付出方还会在索取方的“登门槛效应”中恶性循环。就是付出的一方只会付出更多,而索取的一方只会变得更加贪婪。这怪不得任何人,因为人性都是贪婪的,都趋向于利己性。
    我从小到大就不怎么会依赖别人,因为我不属于一个索取者,我也不会去向别人索取些什么甚至不必要的时候我都不会去找别人借些什么。我也从来不热衷于让别人请客,因为在我看来这样子是在欠债,我从来不喜欢拖欠别人什么。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爸爸的妈妈是叫奶奶还是叫外婆这一点我会至今也没有弄懂,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太局限了。我妈妈的妈妈和爸爸在我在我出生之前就不在人世了。)经常就在放学的时候去接我表弟表妹她们,下雨天的时候也会给他们送伞过来。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是经常跟在我二姐和大姐屁股后面屁颠屁颠跑。山路下雨天难走而且很滑,自己经常都是没带伞淋着雨跟着响雷一路哭回去。还记得那时候有一个小伙伴问我:为什么你不跟着去,而且没有给你带伞呢?我记得那时候我只是回答了一句:那是他们的事。这种性格陪伴着我到现在,以前在高中的时候住宿,伙食费被偷了,我宁愿挨饿也不会去找别人借钱 。为什么呢?也许是骨子里的那种性格吧,我就喜欢去付出而不喜欢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
    也可能是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吧,我依旧是不喜欢索取,但是却开始痛恨那些一味想着别人付出的人。现在的我,连自己都还照顾不好自己,又哪里来的精力去管他人的死活? 《礼记·大学》中的顺序应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我们现在连自己逗管不好,哪来的闲情雅致去管理别人的事情。于是在前一段时间,我开始把一些总是想着从我身上捞到好处的人从名单上一个个画出,有时候我都想痛痛快快的向他们痛骂一句:每次有事就知道找我,而我又难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
    可是,我能这样子说吗?我不能,我一直将事情没有做好哪怕事情的变化本来就已经超出自己掌控范围的问题都归咎于自己的身上。以至于总是有那么些人将有的无的东西都往我这里推,自己在做之前生怕我抢功劳,到了最后却要我来背锅。我一直在问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因为自己太好人吗?于是我开始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环境中,别人的事我一概不管,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但是我却总是因为一两个声音说我不近人情而进行自我否定,于是我决定将自己的人际圈进行“大换血”。
    将自己脑海中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人一律从我的名单中排除,也许在这里或许会得罪人 ,但是我会在意吗?我不会,因为谁都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包括我,也包括那些整天就想着占便宜的人。人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在心理心态和精神上会做出相应的改变,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将以前自己的想法都自我否定掉。以前想着很重要的人,但是在一段时间过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也不重要。聊得再好的人,你也会有一天将他从好友列表中删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有着各自的圈子,有一定的相交,但不可能是重合。
    以前在上大学之前,总是抱着人脉论的说法,想着去结交多一点人,将来好多一个朋友。直到后来,我越来越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周围就会集聚什么样的人。不需要去特意的开拓自己的人脉,所以我在学校认识的人不超过50个,所谓的师兄师姐并不超过10个。当然我也不是说去抨击那些整天就会嘴里喊着师兄师姐的人,因为那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而且我也不会介意别人对我是什么评价。
    自己本来的那20%朋友固定不变,但是那80%是跟随自身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更丰富的资源,不是靠量来取胜,而是靠质。你的圈子会因为你的能力而形成,比你强的人根本不会跟你玩到一块去,但是那些比你低级的人呢要么抱你大腿,要么拖你下水。也许到这里会有人问我,我们奉行的不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吗?
    有时候我也想问自己:我是好人吗?不 ,我只是道貌岸然而已。


文章评论

S.R

哈哈,高度决定态度

超越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最近也一样,只不过没用这样的感慨

rambo

哥们写得不错,给冠军总结一篇,继续加油,周末愉快,荆轲刺秦王。

后知后觉

我向来都是认识的人都是朋友,甚至这些朋友有求于我的时候,打多我是不会拒绝的~淑娴说,物以类聚,你现在这德行,看看你身边朋友就知道了,对于朋友一定要有选择性。我不服气,前些天喝酒犯错,我爹跟我说,再不戒酒,再跟你的那帮狐朋狗友混咱就断绝父子关系吧!后来我想,我把他们当朋友,其实人家并不会也是这样认为,因为时间久了真的会得到验证!

习大大的表弟刁大大

嗯嗯,没错,就是这样的生活,伟熊长大了,只会佩服你做的好,不会可怜你做的差,社会人就这样,我现在剩下20块钱,昨天到现在只吃了一个馒头,谁都不知道,我不说的话。他们都会认为你过的很好。哈哈,晚上给个电话给我 。聊聊天

专心

说的不错,值得鼓励,加油

耀辉

删除,问答,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得什么?我能如何去对他?若无意义仅仅是一般朋友,萍水相逢,我昨天也在想这问题。我能从他身上学什么,1.不能像他们一样,2.他的一些优点值得我学习,择其善则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