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 你可安好?
个人日记
许久以来乌镇就像一幅隽永的水墨画驻于心底。对乌镇的向往,一刻也不曾消失。小住江南 枕水乌镇隐约成为一个翘首相待的梦。
天公作美,乌镇之行携着空中飘落的细碎雨丝,不湿衣帽却还温润无比,别具一番意境。当远远望见笼罩在一片烟云氤氲中的“乌镇”两个非楷非篆的大字端端正正地立于高大黑脊之上时,乌镇真的近在咫尺了。
轻轻地走进她,迎面是满眼的古朴,白白的墙,黑黑的瓦,翘翘的檐,长长的廊。弯弯的小河流水从镇中静静的流过,象极了笼罩在烟雨蒙蒙中江南水乡的水墨丹青。古老的建筑,无尽的河水,斑驳的石桥,白墙灰瓦下,古镇的生活里充满了温馨与诗意。一座座典型的徽派民居倚水而立,参差的靠在一起,错落无序,一座座古桥静静的横在河上,倒印在水里,勾勒出墨画中最真实中的一幅景。此时此景“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的画境在思绪中淋漓尽致。
走在丈余宽的石板街上,两侧粼粼青瓦覆盖的屋顶,那些精致而老旧的窗棂门扇,嵌在江南小镇白色而略显低矮的房子上,有着独特的韵味。乌镇的小桥乌篷、流水人家,每一扇门,每一格窗,都大气而凝重,充满着历史的浑厚和沧桑。伸出手去,真实地触摸着门上的每一道纹路,每一条裂痕。呼吸着来自乌镇人文和地域特有的古朴气息。透过那些褐色的木纹,仿佛可以看到隐藏在纹路后面晴耕雨读的故事和闲愁。长亭下面便是窄窄的河道。河水有些浅绿的浑浊,河岸两边长满青苔,湿漉漉的,很有一种生活的味道。河的两边不论是古朴的木板房子,还是简约的砖砌小屋,都依水而建,一半在水里,一半在岸上,独具特色。不经意间有船划过,船夫摆着小船左一摇右一晃的,江南民居“白墙黑瓦 小桥流水”的特色随韵流出。
以河成街,街桥相连,倚河筑屋,水镇一体,乌镇完整的保存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而正因为这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才让江南自然与人文巧妙的结合依旧怡人。更凸显出江南乌镇的独特魅力!这里不是导游嘴里介绍的破旧(去乌镇看的是她的破与旧--导游语),我倒很愿意用古旧来形容她,因为古旧更贴近她。
“乌镇,是个梦,到乌镇是来寻梦的。乌镇,就是寻找和栖息心中梦想之地。”《似水年华》的导演黄磊如是说。确实,如今的乌镇只能寻梦,只为懂她的人留存着那遥远的古朴婉约,画意诗情。络绎的游人,熙攘的欢笑扰了乌镇的清修。本是至静的“晴耕雨读”“茅盾故居”“立志书院”每日不停的妓女般迎来送往,失去了书卷墨香。窃想只有大雨滂沱时 这些临岸人家才可重温半世纪以前的安逸吧。乌镇的一砖一瓦,一雕一刻,一桥一舟都值得挥笔临描,洋洋万言难状其美,洒洒千篇不数其幽,乌镇的妙无笔可描。况且,稍有灵性的笔在如此烦乱中也会懒于劳作吧。试想,你于百度取出一张乌镇图片,在图中的石板街添上络绎人群,再于每个窄窄船头立三五游人,那会是更美么?我不以为然。内心深处的乌镇应该是秀气的民国女子,青丝染桂,目似秋水,身着白衫黛裙,手撑碎花油伞,或脚步轻盈的踏过青石小巷,或端坐于桌畔隔窗望水。袅袅婷婷、端庄文静、婉约迷人……可我看到的确如一浓妆少妇嗑着瓜子摆弄微博,隐隐的变了味道,失了淡雅。
匆匆半日,掠过东栅,遗憾颇多。回首,再度留恋地向着乌镇遥望,还有更深的触动回味绵长。别了,逢源双桥,别了,立志书院......
乌镇,我会再来,于滂沱中执伞读你……
海洋于 11.24晚
文章评论
白雁
老师的乌镇游记写的好好哦[em]e179[/em]。乌镇适合一个人独自欣赏,静静的,不赶时间地慢慢品味。[em]e160[/em]
白雁
每当一个景点,慢慢被世人所认同时,那也注定了慢慢地失去了原来的韵味。
尘土
顺看于野的路,闻着书香的味,偷偷的来[em]e120[/em] 静静的欣赏您的文章。仅留谢意[em]e183[/em]
凡尘
静园 你可安好! 才气有增哈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可否赠送画题诗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