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乡
个人日记
返 乡
初秋八月,我们上海和哈尔滨的知靑一行13人,相约携手重返阔别36年的
第二故乡龙门农场。
第二故乡龙门农场。
当我们乘坐的旅游巴士快到龙门农场时,高高矗立的水塔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继而醒目的龙门招牌也出现了,看着招牌,大家终于安奈不住激动的因重返旧地而波动的情绪。车厢里开始沸腾了,大家不约而同的站立起来,眼眶里噙着泪水,一遍遍的声嘶力竭的呼喊着龙门、龙门的名字,六、七只相机咔嚓、咔嚓的几乎同时聚焦在这块龙门的招牌上,久久不能平息。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似乎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它见证了我们当年付出的青春岁月。隐隐的又有一种悲伤感, 四十五年过去了,虽说是岁月年轮中的一瞬间,但我们这些昔日十六、七岁青涩、稚气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青春不驻,鬓发已衰,眼角浮现着丝丝鱼尾纹的老夫老妪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已清晰地定格和镌刻在我们那永恒的记忆中……
时过境迁,重回龙门,故地重游,惆怅感慨。记忆中场部的“带烟囱的矮平房、柴火垛、泥泞的道路、用水井喝井水、烧灶头火炕”等等的典型的农村乡下的场景已面貌全非,旧时的痕迹几乎荡然无存,仿佛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龙门变了,变的漂亮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带太阳能的住宅楼房、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小别墅、机关办公大楼、学校、医院、卫生所、商业步行街、森林公园、文体中心、居民文化广场、霓虹路灯、水泥道路、绿化林带、高速公路等等,一有俱有,
俨然就是一座美丽的新型的现代化的小城镇了。
农场领导热情的迎接和款待,我们倍感亲切和欢欣。
在文体中心的礼堂里,我们观看了农场发展前景的短片,很受鼓舞。了解到,近年来,农场的小城填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迅速,是他们紧紧围绕“路、住、水、能、树、文、教、卫、保、富”等“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的结果。
居民们告别了泥草房住进了场部新居,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2%,程控电话普及率40%,有线电视入户率95%。建设的水泥白色道路均达到国家三级沙石路标准。建设绿地、植绿化树、栽植各种花卉、使小城镇建设在绿意和花香中更加完美融合。
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几年来农场投入教育的资金达一千多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学楼和学生公寓、一级甲等医院和标准化的卫生所。为了万人城镇的需要,建成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座千万立方米的水库、让居民全部喝上高品质的安全饮用水。以强化文化载体建设为重点,分别建造了一座龙门森林公园和居民文化广场公园、建造了四千多平方米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安装路灯五十余盏、新亮化一条主干路、使居民公共文化权益得到基本保障。建设以绿色通道、绿色城堡和绿色长廊为主体的环场区绿化带,使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确保庭院环境和居室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全场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睹了农场与时俱进的变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家为我们当年用青春和汗水开垦浇灌的这片黑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离开场部后,我们穿过龙门森林公园,徒步15分钟左右,来到了我们曾经为之挥汗奋斗过的二分场。和场部截然不同的是,旧的痕迹虽还能寻觅,但环境却不尽如人意,当年我们居住的几幢整齐干净的知青宿舍,已被农户们分割成一间间小屋居住.屋前屋后栅栏围成的院子里, 杂七杂八的堆物发出刺鼻的霉味, 鸡飞狗叫声不绝于耳。 屋前原先空旷的土地上,也被围垦成了各家各户的自留地,种满了郁郁葱葱的苞米、小麦、土豆等庄稼.整个场景显得那么地杂乱不堪。
宿舍东头几十米开外的1号(知青女厕所的代名词)已经坍塌,但当年那个掏粪大叔,鼠眉贼眼,居心叵测,经常借掏粪为由,不打招呼,有意无意的直入厕所,吓得女生们提起裤子就抱头鼠串的场景,我还清晰的记得.....
当年宿舍对面的一片小树林,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俨然变成了一片大树林。树林边上,一只蹲着的,曾经偷吃过我们放在屋外窗台上速冻的饺子,而美滋滋的添着油腻腻的舌头,并用嘲笑的眼神注视着我们的卷毛黄狗,仿佛又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
过了小桥,穿过一条马路,再见当年职工的家属房,走到第一排东头第一家时,瘦小个头、眼睛杏圆,虽裹着小脚,但走起路来,碎步如梭的热情好客的w大娘(已去世),站在门口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并请我们进屋喝茶、聊天的场景,仿佛也出现了……
离开职工家属房一段路,当年晒粮和屯粮的场院还在,但水泥地已明显高低凹凸不平,一旁的大院也已陈旧破烂。想起当年我们在场院做夜班,在收割机旁脱麦粒,不远处的树林里隐隐约约闪烁着狼放出的点点绿光时,不由的打了一个冷颤……
我们拜见了当年管理我们知青的一些老领导,除了宋主任、张连长已去世外,菜园排的杨排长、连队的李指导员、王连长、还有机耕队的郭队长等都健在,94岁高龄的杨排长,由于认知障碍,已经不认识我们了,86岁的李指导员和70多岁的王连长、郭队长思路还很清晰,只要报上名字,基本上能记起我们来。
静心沉思,扪心自问,我们的青春年华尽管是“苦涩、坎坷、蹉跎”的,然而她又是美妙幸运的。在农场的十年间,我们与黑土地为伍,在战天斗地中磨练,在艰难困苦中创业,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广阔天地铸造了我们特有的时代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劳的品性和在挫折中前进的毅力,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奉献青春,为北大荒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不仅是我们人生经历中的一段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再见了龙门,我们的第二故乡,或许我们还会回来,因为,我们的青春,无论是遗憾和忧伤,还是无悔和欢欣,但她 足以使我们魂梦萦绕,有着一种永远也说不清道不完的情怀和眷恋……
我们顺便去了离龙门农场,分别只有2个多小时和1个多小时路程的黑河和五大连池。我们游览了中俄商品一条街和中俄自由贸易区。晚饭后,我们漫步在中俄边境黑河大岛的跨海大桥上,隔一条界河,对岸就是俄罗斯,两座城市近在咫尺,隔河对望相映成趣。岛上湖边,五光十色、流晶溢彩、迷人陶醉、叫人流连忘返。
来到了我国著名的火山游览胜地五大连池,我们游览了天然石海、药泉景区,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爬上了166米高的老黑山(火山口)。
在哈尔滨的几天里,除了几个知青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我们没看到外,其余27位知青均见面、欢聚,并合影留念。我们7位上海知青还在哈尔滨8位知青的陪同下,游览了著名的松花江畔太阳岛、古老的索菲亚教堂、俄罗斯风情一条街、防洪战斗纪念墙,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等。战友们那份浓浓的热情和真诚、温暖和友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说不完的陈年趣事,道不完的情怀眷念,这也许就是曾经“朝夕相处、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战天斗地”的黑兄黑妹,那种挥之不去、驱之不散的浓厚的知青情结吧。
东北(返乡)之行,萦绕在我心头多年,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文章评论
健康先生
图文并茂。超棒!
源泉
静心沉思,扪心自问,我们的青春年华尽管是“苦涩、坎坷、蹉跎”的,然而她又是美妙幸运的。在农场的十年间,我们与黑土地为伍,在战天斗地中磨练,在艰难困苦中创业,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广阔天地铸造了我们特有的时代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劳的品性和在挫折中前进的毅力,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奉献青春,为北大荒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不仅是我们人生经历中的一段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源泉
难忘的岁月,美好的回忆,一生里的精神才富。欣赏文笔精湛,情感至深的文章!
如意
郝姐的文章写的太好了。
甜田
愿我的祝福化作一缕轻风,为友轻轻吹走一周的疲乏和繁忙;祝宝友幸福永远、周末快乐!
郝姐
奥, 太美好了,人生就是一场梦啊!!
秋岚晚霞【拒聊】
【返乡】对往昔的回忆,已逐渐形成了一种支边人集体的追忆,弹指一挥间,四十多年过去了,想当初,我们这代人尝尽了艰辛的磨难,酸甜苦辣百味齐全,将青春热血献给了祖国的边疆,青春的爱恋,是一首一瞬间的怅然。年龄是岁月流逝的痕迹,生命有限,让我们珍惜当下,健康快乐度余生!
Crystal
感触很大,龙门变化真的很大,我们在一起的岁岁月月顿时又在眼前,,,珍惜友情过好每一天。
甜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人生几十年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生申
阅返乡,感慨万千。我也曾在江西当了几年插兄。朋友的文章写得朴实而另人流连忘返。谢谢了,祝您生活幸福美满!
诗博
文章记叙了返黑的整个过程,写的真实记的生动。鸣谢郝妹的辛勤付出!愿黑兄黑妹保重好身体,尽享人间快乐!
甜田
[url=http://soso0.gtimg.cn/sosopic/0/12736779547842407704/200][img]http://soso0.gtimg.cn/sosopic/0/12736779547842407704/200?pt=3&ek=1&kp=1&sce=0-12-12[/img][/url]
顾丽娟
老友相聚,旧地重游,人生的甜酸苦辣,难忘的青春年华........文章图文并茂,激动人心,写得太好了!太美了!人生苦短,让我们很好的珍惜未来,珍惜健康,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预祝中秋节快乐!
甜田
[em]e4400[/em]月到中秋分外明[em]e4400[/em][em]e6062[/em]节日喜气伴你行[em]e4400[/em][em]e6062[/em]人逢喜事精神爽[em]e4400[/em][em]e6062[/em]人团家圆事业旺[em]e4400[/em][em]e6062[/em]祝宝友中秋快乐[em]e4400[/em]
星星
思绪又被“返乡”扯回那无法忘怀的年月。心愿已了,我们更要珍惜余年,愿你身体康健,快快乐乐每一时。岁月虽能改变我们大家的容貌,但永远无法改变我们有过的曾经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