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
这里先讲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我觉得挺好,出自于《径中径又径》这本书,《径中径又径征义》的序文。「径」就是走近路。净土法门是近路当中的近路,超直的路,所以叫「径中径又径」。
或者疑而问曰:作者设了一个问答。有人有疑心,来问:
我但晨昏念佛,日间浩浩,俱属尘劳。 「我时间忙碌,忙于家庭事务,只不过是早晨、晚上念佛。白天一天的时间我都干什么呢?都在忙一些世间的杂事。」所以讲「日间浩浩,俱属尘劳」,东忙西奔,忙来忙去。
且口念佛时,那么,早晚念佛又怎么样呢?
也不免杂念起灭,杂想念头起起灭灭。恍惚无定,
欲求一心不乱甚难。 我要想达到制心一处、不起杂念,太困难了。
未识亦能往生否? 不知道像这样子的,是不是也可以往生呢?
我想这样的状况可能很多人都有,就是说:早晚在念佛,平常当然也念一念,但是大多数时间都忙于一些事情。而且念佛的时候也是杂念起灭、恍惚不定,不知道这样能不能往生?
答曰:
切勿多疑! 啊,你千万不要怀疑!不要多疑了。
亦无论一心、散心。 也不管你是定心──禅定一心,还是散乱心。
特患信行愿三者, 发心不真耳。
其实我们的心是禅定、散乱并不重要。怕是怕在哪个地方呢?就怕你的信心、愿心、念佛心──这叫信、愿、行,就怕你这三心不真切:信,信不过、信不及;愿,愿不切,不是真愿往生;行,你又在怀疑,不是很踏实笃定。如果这样发心不真的话,那可能就值得担心了。
如果你发心真,「我完全靠倒南无阿弥陀佛,信顺不疑;我真求往生,没有半点不愿意往生的;我就是这一句名号,踏踏实实地念」,这样发心真,果然发真心(下面这个比喻挺好的),这个真心一发:
此心如长江水,种种杂念如水上波。 这个心一发起来,就像长江的水一样。长江的水在流动,水面上也有波纹,起伏不定。我们的杂念就像水上的波纹一样。
往生如同江流入海。往生就好像长江之流进入大海一样。
岂有江流入海之时,波不消散,而反能阻碍长流乎?哪有江流入海的时候,水波能够阻碍它呢?这个波到大海里边,自然就跟大海一样了。
这个比喻大家应该能听明白吧?就是说:我们的愿心发起来,真信切愿,信愿行如果真实的话,这个归命阿弥陀佛的心,就像长江水一样;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的一些妄想杂念,就像水上的波浪一样。我们是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还在这个娑婆世界经营、奔走,忙于家务,忙于其它事情,难免对境起心分别、起杂念的波浪。但是,虽然如此,江水入海,是不会被波浪所阻挡的。虽然我们日常也有妄想杂念,但是,昨天的就过去了,今天的还要过去,它不会障碍我们往生净土。所以,这个波不能阻碍长江之流,就表示我们虽然有妄想杂念的起灭,不会障碍我们回归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也不是说要长江的水没有起波浪才可以入大海的,是不是?长江的水有波浪也无妨。
我们念佛往生净土,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好。(净宗法师)
我们念佛往生净土,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好。(净宗法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