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走了
个人日记
老娘走了。这是为二婶发丧回来,答谢大家时,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几十年来,特别是父母去世的近二十年来,二婶把我视若己出,甚至比亲生儿子还疼爱几分,有心里话喜欢和侄媳妇唠唠,有事喜欢和我们商量,吃点差样的,首先是找我们回来吃,地里种的菜,二叔钓的鱼,吃一口都想着我们,每当农村的亲戚送来咸鹅蛋、粘豆包二婶都舍不得自己吃,心里计算着每家分多少,嘴里叨咕着:这是老大的,这是黑丫的(我家大姐)......小年一过,就反复提醒二叔:别忘了给鹏打电话,回家过年…… 。
我和老伴对二婶在心底已经没有了婶子和亲娘的分别,几天不去二婶家,心里就没着没落,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就到了二婶家,顺腿了。二婶在,我继续享受着慈母的疼爱,享受着人间至圣至纯的天伦之乐。
二婶自今春开始,身体就每况愈下,心脏病发作的越来越厉害,住院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是万万没想到说走就走了。去世前四天,我和老伴去看望在社区诊所打点滴的二婶,二婶还说:你二姨(在农村住的两姨姐妹,下同)送来几坨酸汤子,明天叫你四姨来做给咱们吃。
酸汤子是纯东北的特色小吃,把上好的大碴子磨成面,呕二三十天,呕臭了,做成的面条,制作过程蛮复杂的,现在的东北人也只有这些在农村上了年纪的人会做。二婶的家族都是是地道的东北人,在病中还惦记着吃这口。
第二天二叔来电话说:你四姨来了,中午你们过来吃吧。酸汤子做好了,二婶还吃了一小碗半,谁知三天后,也就是12月30日的晚间十点半,老娘就弃我们而去了。
二婶娘家姓王,名桂芬。生于一九三九年农历三月十八,是铁力洋井屯老户。在我家闯关东落户于洋井屯的第十五个年头,二婶嫁到了刘家,那年二婶17岁,还像个大孩子。记得母亲说过,二婶结婚的第三天,母亲发现她躲在仓房哭,母亲追问,二婶支支吾吾半天才说:碴子粥碱味太大吃不了。母亲说:你真是个孩子,不吃碱,你就说啊,咱把粥煮熟了,先给你盛出来,后放碱,不就得了。二婶才破涕为笑。
那时,刘家是个大家庭,奶奶,小姑、小叔,忠良大哥,我三岁,大姐六岁,父亲、母亲,二叔、二婶,老老少少十口人。也真难为了二婶,亲娘去世的早,进了刘家门,上有老下有小,整日里,推碾子拉磨,烧火做饭,丢下笤帚就是笊篱。那时我家基本还保留着在老家的做派,生活习惯,饮食做法,和东北人迥然不同,规矩多,特讲究尊卑上下,吃饭不能乱坐,夹菜有地方,点烟,敬茶,都有说道,晨昏定省一样都不能少。二婶跟在大嫂后头亦步亦趋,从头学起,说是17,其实不满16周岁啊。
二婶进门,正是父亲由区政府调到省联社担任采伐队长的时候,关里的本家和老乡川流不息投奔而来,来时落脚,走时打尖,三、五个,十几个来来往往是家常便饭,就是拖家带口一住月把的也不稀奇。奶奶极重亲情,乡情,常嘱咐两个儿媳妇的话就是:老乡们千里迢迢来投奔咱们,就是再苦,再累,礼数不敢有缺!好在大多数是在夏天来,园子里有菜,苞米楼子上有粮,仓房,柴棚随便都能睡觉,可是一日三餐一顿都不能少啊!何况二婶还挺个大肚子。
一九五六年举家搬迁到林区,这个大家庭还一直延续着,而且王忠良大哥结婚后,又增加了大嫂,二叔和大哥开支都交给母亲,家里是长嫂当家。和二婶骨子里那份亲近,家族间的亲情,与这段大家庭生活极有关联,以至于和我在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同事都分不清是究竟婶子还是亲娘,分不清我们叔伯弟兄们谁和谁是亲哥们。二婶去世,大嫂家的后代重孝在身,一齐到台上答谢众人,三鞠躬……二婶和大嫂年纪相仿,在一起过日子时,最是相得,辈属娘俩,情同姐妹,尽管大家庭生活时孩子们还没出生,二婶和大嫂的亲情,对孩子们影响之深可见一斑。大家庭生活一直延续到五九年,因父亲工作调转我们一家去了肇源而结束。
大家庭解体以后,奶奶就跟着二婶。二叔在森调队上班,一月回家一次,老叔尚没成家,家里的重担自然而然压在了二婶身上。转眼间就到了三年困难时期,那年月野菜、土豆半年粮,二婶家孩子多,生了大弟弟以后,两年一个,五个小子,煮一锅粥,先捞一碗干的给奶奶,五个半大小子,你争我抢,不吃饱了,不撂筷,上有老下有小,到二婶嘴里,也就是汤汤水水了。
六二年我们在肇源回林区不久,二婶一家从山上搬到了山下。孩子多,二叔那两个钱,往往是捉襟见肘,二婶为了补贴家用,在贮木场家属生产队上班,家里困难,买不起自行车,十四、五里路,天亮就走,顶着星星回。日里,脸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夜里,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泪洒衣衫。尽管是时日艰难,我们在山上下来,二婶是倾其所有,尤其是父亲、母亲去,二婶端着盆去邻居家三家五家借面,借油,给父亲铺上褥子,沏好茶,双手捧给父亲,一如当年,对长兄恭恭敬敬。母亲多病,一年下来,住好几回院,二婶都不去上班,送行李,送暖壶、脸盆,给嫂子送上热乎乎的饭菜。
至今我还记得二婶家的钥匙藏在门口窗户台的一只鞋里,多少次,我和姐姐下山,在鞋里找出钥匙,开门进屋,淘米做饭……
老娘走的那天晚上,哥几个把老娘送到了祭祀堂,回来后,怎么也睡不着,举头望窗外,满目素白,残星如豆,冷月如鈎,天空中弥漫着团团冷雾,想老娘此时已在黄泉路上走,一时间悲自心来,索性打开电脑,写下了这篇短文和老娘说说话。
闲云野鹤
2015 1 6日
年轻时的二婶
后排左始:大嫂,二婶,母亲
中: 大姐,祖母,我
前: 二婶家大弟弟
文章评论
半日闲
闲云大哥节哀![em]e160[/em]
心桥
节哀顺变。 人间真情啊。
沙漠里的鱼
节哀顺变!愿老人家天堂的路一路走好!友保重![em]e185[/em][em]e189[/em]
简。静
老娘虽然走了,但恩情不灭,融洽的一大家子,让人感动感慨!节哀!
‖錵De睡眠〗
闲云大哥节哀!
絮语
节哀顺变。多保重!
青青
节哀!
青青
读着闲云野鹤弟弟这篇,眼睛里饱含着泪花。[em]e109[/em]
荆河里一滴水
: 节哀顺变。多保重!
大汉天子
逝者已去,大叔节哀。
448280744
祝老妈在天之灵,一路走好。
绊
岁月酿出的亲情,比血还要浓!老哥节哀!
海的那边。。
哥哥多多保重!
飞雪迎春
鹤兄节哀保重,生老病死乃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唯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静夜铃响
好感人的骨肉亲情。祝老人家一路走好![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