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余辉平顶山
个人日记
   这大半辈子与大山有着不解的渊源,三岁时自铁力农村搬到了林区,就住在了平顶山脚下的老所,自此以后,生活、工作须臾没离开大山,与大山为伴整整60年。
昨天与两名老友,随着林业局组织的《千人登平顶山之旅》活动,怀着朝圣般的虔诚,结伴登上了平顶山,拜谒了小兴安岭群山之首。晚霞余辉最后一搏,欣慰之余,想想余下的岁月,也许再无登顶的可能,心头似乎有一丝悲凉。
平顶山是小兴安岭第一高峰—— 海拔1429米,坐落在我局奋斗林场施业区,南坡是兴隆林业局 。
在孩童时就听说过平顶山,那时叫大平岗。在我后来住过的上呼兰林场远隔40余公里仍然清晰可见,群山层峦叠嶂,大平岗一峰独显,极目远眺终日里云山雾绕,晚春,群山碧翠,草木葱茏,大平岗仍顶着一头白发,早秋,尚未到五花山的季节,大平岗就早早出现了冰霜。大平岗行程漫漫,山路遥遥,除了老一代的森调人员,登顶的人屈指可数。
随着旅游业开发宣传,这几年平顶山声名鹊起,以独特,“反常”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矮矮变形的岳桦、匍匐生长的偃松,娇艳欲滴的勺兰,大山顶上的草海,处处透着神秘。年纪大了,对平顶山益发敬畏,心里竟有了一游平顶山的渴望。
事有凑巧,十余天前,打麻将回来的老伴带回来了林业局组织《千人登平顶山》活动的消息。天从人愿,次日拿着身份证去旅游公司报名,结果扫兴,50岁以上的谢绝参加。时隔两天峰回路转,通知我们可以去了,但要办一份保险。得知此消息,赶紧通知好友古洞老翁和铁力王兄,与二人一说,一拍即合,都有时不我待,登顶兴安岭最高峰的紧迫。
13日早不等手机闹铃提醒,三点钟提前一小时醒来,看看离5.40集合的时间尚早,烧水喝茶。老伴牵挂,一同起来,往双肩包里一样一样的装好登山的物品,临了,特意检查了昨晚装在包里的速效救心丸和创可贴,并提醒我包里装了几个大塑料袋,装垃圾用。酒水自然无需准备,约定俗成每次都有老翁负责。
到了集合地点,已是人声鼎沸,虽然未达千人,也有四、五百之多,环顾左右,熟者寥寥,年纪相仿的更是绝无仅有,从一伙伙的队旗上看,除了桃山本地人,还有铁力的、双丰的,意想不到的是,还有省城哈尔滨和地处平原的海伦县人,看来通过网络报名的占了大多数。
  与老翁、王兄上了指定的一号车,六点过几分直奔平顶山。途中发下《平顶山旅游路线图》,细看之下,心里发毛。自登山口起上山下山全程15.5公里,下车后到登山口7.8公里,这段路程改乘电瓶车,想到车少人多,能否如愿,心中忐忑。
车过奋斗林场大约十几分钟,到达此次登山的出发地大耳沟。沟口处,古朴褐色的基座上安放着一块大大的桃山玉,篆刻着小兴安岭最高峰平顶山。旁边的横额上写着《首届千人登平顶山启动仪式》,仪式完毕,我们在观光电瓶车上被导游劝了回来,说是大巴车往里开进,走了三、四里路光景,就停下了,原因是里边没调头的地方。无奈何,只得随大队前行。走了一半,观光车回返,坐车到达登山口。
 
入山,傍着小河边的一条羊肠小道曲曲弯弯,隔不远就有一条红绸带随风飘舞,权当路标。脚下是一层陈年枯草,柔软舒服。小草及膝,青山如黛,树木森森,流水淙淙,时不时传来鸟儿的欢歌,偶尔看见松鼠跳跃枝头,心情大好,原来的担心也随风而去。走着走着,眼前的景色悄然变换。进山时多是水冬瓜,臭李子,河柳,还有少许的白桦、水曲柳、黄菠萝,渐渐地云杉、冷杉、枫桦多了起来,小河也改变了脾气,激流越石,浪花飞溅,隆隆作响,如同温柔的少女变成了暴躁的莽汉。羊肠小道几次穿河而过之后,与之彻底分道扬镳。路越走越高,猛然间,在山上又长出一座山来,仰头望去又高又陡,路虽然是斜着山坡走,也是要命。勉强撑了百余米我和老翁就一屁股坐在了草地上。王兄大我们一岁,几年来他坚持爬山的优势显了出来,双肩包始终在他的背上,仍然是游刃有余,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休息。问及还有多远,宣传部的王说,早了,现在还不到五分之一。此后就是几十米一歇,走几步就上喘,走走停停,到了山顶之后,经过长长的一段漫坡,又是一段陡坡,老翁已是满头大汗如洗,我也是汗流浃背,气喘如牛。沿途歇着的人多了起来,三三两两,喝水,打尖补充能量。
        
这时候山上的景观为之大变,树渐渐稀疏,有的只是岳桦和冷杉,走着走着一大片草海一下子出现在眼前,茂密的大叶樟一眼望不到边,犹如白日见鬼,惊诧之余,甚至觉得有几分诡异。        
    
小路蜿蜒,无穷无尽,景象更是变幻无常,树木逐渐茂密,爬上了山脊,红松多了起来,高大的红松直插云天,好多竟然有两人合围之粗,约莫树龄当在几百年之上。平视对面,群山莽莽苍苍,树木参天,拨开草丛,探头往下看,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脚就在万丈悬崖的边上,上前一步,立马粉身碎骨。平顶山旅游尚未开发,此次纯粹是野游,我称之为“处女游”,一点提示和安全防护也没有,虑及如此,实实在在是为组织者捏了一把汗。抬头再看,一处村落隐约可见,用手机指南针判断方位,南重西轻“当属大西南”,应该是兴隆林业局的白石林场或者是东方林场?第二天问老森调出身的二叔,二叔说:按你说情形看,你们所在的位置一定是白石砬子,在那个方位,看见的只能是白石林场。 
沿林间小道继续前行,看似平缓,然而步步上坡,腿似灌铅,大腿肌肉隐隐作痛。抬头望,前方透亮,随之传来了欢呼声,以为曙光就在前头,寻了一处浓荫下平平正正的一块大石权当饭桌,休息开饭。老伴斟酌的午餐大受二位仁兄欢迎,不起眼的干豆腐大葱,煎饼,吃了干干净净,香肠和咸鸭蛋反而剩下。老翁出外带酒从不不马虎,啤酒是五星,白酒是珍藏了十几年的52度富裕老窖。酒足饭饱,收拾垃圾,将不知是去年还是前年什么人留下的几十个啤酒瓶和塑料袋一并装在双肩包里,回头看,干干净净,心头特爽。 
凭着几分酒劲一鼓作气到了透亮处,结果大失所望,作为路标的红绸带仍然在前头迎风飘飘,后面的人络绎而来,问及终点还有多远,人家抿嘴一笑:早着呢,到山顶还有一半多吧。问及后面的情况,还有百十号人,有二三十人已经原路返回了。
下了山坡又是一段长长的漫坡,突然间,一座“城墙”立地拔起,一块块扁平的石条似人工砌就,满身的青苔古朴苍桑,不用问,就知道城墙砬子到了。树影婆娑,满眼鹅黄翠绿,清风徐徐,神清气爽。自上山以来,第一回如此惬意,前后无人打扰,由得我们无拘无束左拍右照留影存念。 
过了城墙砬子就是久负盛名的空中花园,那里有娇艳欲滴的大花勺兰和长白漏斗菜,这两样花只生长在高海拔山上,在林区转了一辈子,无缘一见,可惜为时尚早,不能一睹芳颜,只有徒自惋惜。还好,有一块三角石,宛如刀砍斧劈,三面都是规规矩矩的三角,无论从哪个方位看都是一模一样,很是稀奇,斑驳陆离的苔藓更显历经平顶山风霜苦雨的厚重,退而求次,在三角石前拍了几张照片。
 
平顶山的神秘还在于她的变幻莫测,刚刚还是“满目春风”转眼就是一片“肃杀秋寒”。大片的树木拦腰折断,阳光下发出白惨惨的光,撅倒的树根露着黑乎乎的大嘴,枯死的站干形状怪异,栖栖遑遑遍布山坡,令人心惊肉跳,满目苍凉。三人相视无语,加快了脚步离开了这个地方。
大约走了两三里路,一大片偃松展现在眼前,心头一亮,山顶近在咫尺了。偃松主干匍匐于地面,长出一条条的侧枝,向上生长,呈丛状。高约一米至一米五之间,看外观与红松一般无二,叶子都是五针一束,长短颜色相同,树皮也相差无几,怎么看都和红松是同宗同祖的兄弟。是进化路上的分道扬镳?还是别有一种?早闻偃松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面目,仅此一端也不负登山的劳苦。欣喜之余,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感叹生物适者生存的能力,把玩良久,恋恋不舍奔向主峰。 
 
               
 
尽管早知道平顶山的山顶是平的,到了山顶还是大吃一惊,一片草海天际相交,碧草连天,清风起,犹如万顷麦浪翻滚。生与斯,长与斯,如此规模的大叶樟实属罕见。平顶山之宽阔、平展,一个村庄在此安家落户绰绰有余,走在海拔1429米的高山之巅如同在大街上悠然散步。 
下山的景观另有风韵,林冠下没有常见的羊胡子草,清一色的蕨类植物,野鸡膀子,黄瓜香,一眼望不到头。更为奇怪的是,一向生长在洼地、河边的野荷花(是我一直这样叫她)竟然长在这高山之巅,开出朵朵金灿灿的花。还有好多按常理在高山上无法生存的植物也在这里安居乐业,平顶山植物分布之奇,不可思议。              
 
  下山,身子轻飘飘的,想迈小步都不可能,好似有人在背后推着你走,一步足有一米,和登山时的步履蹒跚判若两人,好多年轻人都是一路小跑。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各有各的难受,渐渐的小腿肚子受不了了,坡陡,一步一顿,酸痛发胀,这时候真盼着来几个上坡,缓解一下木胀的腿。
接下来的路就有几分凶险了,好几段陡峭的山坡,沿着山扒出了米八宽的羊肠小路,十几米高,下面就是乱石密布的小河。人们小心翼翼,互相帮扶着,走完了这段悬在半空中的“天路”,所幸平安无事。山路忽上忽下,在与小河交集的时候,到河边美美的喝足了水,洗头洗脸,疲惫的身子轻松了不少。小河时而流水潺潺,轻舒身段,时而川流而下,瀑布飞花,青苔、绿草一路相随,时不时还能看见一股清泉在花草中喷涌而出,绝妙景色浑然天成。水清冽甘甜,喝一口爽及肺腑,每个汗毛孔都透着舒服,遥想如此清泉流到呼兰河之末竟变成了一股污流,唯有唏嘘不已。
 
             
 下得山来,看图,是个叫三岔路的沟口,原来是走了一个大大的倒u型。看表,16.28分,8点登山,整整8个半小时。加上鸡讷公路到登山口徒步约2公里,行程17.5公里。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身体到了极限。
相熟的两位旅游公司领导见我们安全下山,热情地握手祝贺:好担心你们老三位了,一直在沟口看着你们,你们下来了,我们也放心了,老当益壮啊!说毕对观光车司机豪爽的一挥手:这三位老同志免费了!
   16.50分回到大耳沟出发地,17.30分乘原车回返桃山。
                              (更多照片请看我的相册——平顶山之旅)
 
 夕阳西下,火锅店里三位老友频频举杯庆贺登顶成功。酒至半酣,推窗远望,白云舒卷,亦梦亦幻;天际边一抹红晕,晚霞余晖,如诗如画,绚丽多彩。
 
闲云野鹤
2015 6 14
文章评论
蓝宇慧心
[em]e200[/em] 第一个座位啊!
丶丨凰丨
[em]e1000058[/em]
山百合
兄长威武,老当益壮![em]e179[/em]
温暖的家
哈哈又出励作[em]e128[/em]
温暖的家
[em]e192[/em][em]e198[/em][em]e185[/em][em]e185[/em][em]e185[/em][em]e185[/em][em]e189[/em][em]e189[/em]
丝竹
这是一次成功之旅,之所以成功,就是完成了对年的夙愿。文字照片都很好,趁还 “年轻” 多出去走走。[em]e113[/em]
温暖的家
旅游不忘清拉积,值得尊重的朋友。好山好景好人气,大家快来欣赏它
温暖的家
大山的美丽在大哥笔下生辉,我真想上山,可惜去不了了。
温暖的家
大哥又出佳作谢谢您让我们欣赏到大山的魅力
温暖的家
太美了,我喜欢
温暖的家
为了看您的好文章我都没看电视剧
我想我是海
也曾经出去游玩走过野线,所以鹤兄的文字,我能感同身受,只是那路远不及你们走过的艰险,要不是没办法再拐回去了,我可能就半路妥协了…真心敬佩鹤兄和你的好兄弟!好样的[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温暖的家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85[/em][em]e185[/em][em]e185[/em][em]e185[/em][em]e185[/em][em]e185[/em][em]e185[/em][em]e189[/em][em]e189[/em][em]e189[/em][em]e181[/em][em]e181[/em][em]e181[/em][em]e176[/em][em]e166[/em][em]e142[/em][em]e142[/em][em]e142[/em][em]e142[/em][em]e142[/em][em]e142[/em][em]e157[/em][em]e156[/em][em]e156[/em][em]e156[/em][em]e113[/em][em]e113[/em]
云之语
老哥哥还是那么精神。
温暖的家
大嫂要能和您一起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