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果清法师敬述:「岁次乙未年中元祭祖专刊—感怀两位老恩师」(转载)

净空法师法语

图片 

 

       老法师:果清法师的。 

       学生:「岁次乙未年中元祭祖专刊—感怀两位老恩师」。释果清敬述。二O一五年七月四日。 

       雪公老恩师 

       简介生平事迹 

       师讳艳,字炳南,号雪庐,法号德明,别署雪僧、雪叟,姓李氏,籍山东济南。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O),岁次庚寅,腊月七日。师自幼颖悟好学,淹贯诸经,兼及子史法学医学,尤工于诗。尔后入佛,学唯识于梅光羲大士,修净则皈依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又从明师参禅学密,最后无论自行化他,专崇净土。 

       师尝为仕于莒,有德于民,功昭于世。曾与庄太史心如同纂莒志,事成,应聘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旋晋主任祕书。 

       岁次己丑春,师随上公浮海渡台,遂寓台中,达数十年,全心弘道。每以佛典儒经诗文医术,接引群机,同修净业。次第兴建台中佛教莲社、慈光图书馆、慈光育幼院、菩提仁爱之家、菩提医院。设立国学班、念佛班、男女青年弘法团、明伦社、大专佛学讲座、内典研究班、论语讲习班、社教科、国学启蒙班、明伦杂志社等,暨各种文化慈善事业基金会,弘化日广,影响至巨。 

       师在各道场弘扬佛儒,并应聘至大专院校,讲授诗礼医学,数十年如一日,昼夜讲说,无疲无厌。传授儒经,以道德仁艺为纲,注重伦常礼教,期望学者,乐天知命,修己安人。宣扬内典,必遵祖注,契理契机,导归净土,劝以深信因果,俾令当生成就。又能以身作则,生活节约,物有定处,动物归原。感人至深,度化无数。匡庐净业,大弘此域。人心向善,世风日淳。不但佛日增辉,夫子之铎,亦远振他方矣。 

       公元一九八六年,岁次丙寅,夏历三月五日寅时,师应前一年预示,法缘已了,安详示寂,春秋九十有七。临走之际,犹嘱助念诸弟子,一心不乱。七七日后荼毘,得诸舍利千余颗。诸弟子将其生前着述敬编为《李炳南老居士全集》,流通于世,利益未来。 

       亲近因缘 

       公元一九六七年,愚考入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大一即加入智海佛学社,始闻知恩师之名讳,然大一、二时,亲近机会较少。迨大三、四当干部,住进旧台中佛教莲社,亲近机会增多。有时参加国学班,恭聆老师讲解古文,暨于课余恭请老师批改书法。有时参加寒暑假大专佛学讲座,颇感法喜充满。有时遇到期中考或期末考,明日即将考试,然而今晚适逢老师有讲经法会,仍然躬诣法席谛听法音。此时逐渐好乐佛法。 

       公元一九七一年大学毕业后,服预官役东引一年回来,承蒙老师介绍于开明中学任教,旋转入立人高中,二年后,欣闻老师将办内典研究班消息,乃辞教职,承蒙老师慈允,乃得预入学生行列。时维公元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八年,共研习四载结业。同学八位,老师各为取一字号,分别如下:李荣辉(和光)、简金武(智果)、刘国荣(诚达)、李子成(思齐)、吴聪敏(希仁)、陈雍泽(任弘)、连淑美(志道)、吴碧霞(省常)。六男二女。开学典礼时,雪公恩师代表家长亲率八位学生,恭向诸位授课师长,行拜师礼,此之一幕,至为感人,然后每位师长一一训勉,真是获益非浅!研究班每月颁发奖学金,每人各三千元新台币,颇为优厚之待遇。经费来源:前二年由旅美沈家桢大德施舍;后二年由荣富基金会发心。讲授之师长及科目如后: 

       班主任雪公老恩师—《弥陀要解》、《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等。 

       空公老恩师—江味农老居士所着之《金刚经讲义》。 

       会性老恩师—有关天台教义,诸如《法华经》、天台三大部等。 

       周家麟老师—《大乘起信论》暨尺牍等。 

       徐醒民老师—有关唯识学,诸如《唯识简介》、《大乘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因明入正理论》、《唯识三十颂》等。 

       王礼卿老师—教授古文。 

       课程包括性相显密,应有尽有。讲授方式:以直接由师长上法座教授为主,兼采复讲为辅。除了班上课程之外,老恩师应外大专院校上课暨晚上道场之讲经法会,八位同学,咸皆常随谛听。尤其老师特别注重品德之陶冶调教,是以四载之培育之下,八位同学,德学日进,结业之后,皆能弘化一方,不负诸位尊师之辛勤化育也。 

       出家因缘 

       愚于上内典研究班时,即已萌生出尘之心。课余常与几位男同学谈及出家之事。研究班结业后,服务于慈光育幼院,任文书之职务。空暇常为教保老师及院童,讲演佛法暨指导书法。有一天一位高雄大社故乡之老朋友颜君,特地请一部《楞严经》暨一顶斗笠来探望愚,并道:「您不是说要出家,为何现在还不出家?」又说:「这部《楞严经》送汝,斗笠与汝将来做行脚之用。」说完就走了。愚即刻大有感触:忆及《楞严经》中,阿难尊者遇到摩登伽女之梵行难缘,而开启斯经。愚今处女众多之育幼院,何异阿难尊者之处境?于是提出辞呈,并于公元一九八一年腊月,恭诣台中南普陀寺请示广化老和尚。请问:老师还在能出家否?答:出家要快!安可待老师不在方出?!又问:弟子想在男众又能持午之道场出家,未知何处适宜?答:水里莲因寺、埔里圆通寺、并本寺,不妨去住,何处住的相应,即在何处出家。请示毕,拜谢而归。依照老和尚所指示,即于同年农历将过年时,到了圆通寺,见一老和尚在佛堂扫地,乃上前道:「弟子帮忙扫」,彼不肯,仍续扫也。又诣附近茅蓬—光明院,拜见一老法师,尊号明镜,拟供养之,然唯剩四元,乃先请示道:「弟子想供养您老人家,但款项少可否?」彼答:「要在诚敬心,不在多少。」乃四周巡访,知此处幽静乃回。于是写信恭呈雪公老恩师,信中表明弟子决志出家于男众能持午之道场,信中语气颇为坚定,乃蒙慈允,于是办妥辞职手续,乃于公元一九八二年四月初八,带着斗笠,先到台中莲社,时众莲友正忙于浴佛节游行,己则搭车迳往埔里圆通寺,预备出家。蒙法师带往拜见了上圣下观老和尚,问明来意,初不肯留单,后问从何处来?答:弟子从台中李老师处来。一听到李老师之名,乃肯留单。后来常常谒见请益,彼此谈得投机,乃蒙慈允收为徒弟,乃择定于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正式剃度,赐法名为果清,字号为正因。年底受三坛大戒于树林海明禅寺。翌年夏安居,依止上道下海律师五年学戒,尔后每年结夏,至今年夏安居圆满,即三十三夏矣。而每年夏安居中,不是听戒,就是自己学讲戒,总离不开学戒持戒。 

       感恩戴德 

       果清有今日之处境,全仗雪公老恩师暨诸师之栽培,方能对净土法门,颇具不退之信心,且于教理奠定坚固之基础,尔后更应恪尽本分,好好持戒念佛,自行化他,以报师恩于万一。 

       贰、空公老恩师 

       简介生平事迹 

 

       

 

师俗姓徐,名讳业鸿。生于公元一九二七年三月十八日(岁次丁卯年阴历二月十五日),出生地安徽省庐江县。二十岁接触基督、伊斯兰二教,思考宗教问题。二十七岁亲近方东美教授,方知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之顶峰,学习佛教哲学是人生最高享受。稍后,拜章嘉大师为师,大师教导六字「看得破、放得下」,嘱以六年学此六字。每亲近毕,辞驾时,大师送至门口,常嘱一句「戒律很重要」,直至大师圆寂。三十二岁,经朱镜宙老居士介绍,到台中拜雪公老恩师为师。前后共十年。三十三岁于台北市圆山临济寺剃度出家,法名觉净,字净空。得李老师亲手赠送之会集本《无量寿经》,上有老师的眉注。并担任「中国佛教三藏学院」教师,讲授佛经。三十四岁,应明训法师邀请,赴台东佛教莲社,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每晚两小时,为时一周,此为首次外出讲经说法,直至今年八十九高龄,几乎年年讲经说法,席不暇暖,悲心广大。依止经典,述而不作。奉行财、法、无畏布施,改变命运。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忍辱礼让,量大福大。代众生苦,行六和敬。爱国护教,拥护领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曾讲过《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永嘉禅宗集》等。晚年导归净土,弘扬净土五经一论,最后专弘《大经科注》。法音遍及全球,众生获益无穷。印赠《乾隆大藏经》、《四库全书》、《四库荟要》、《国学治要》、《群书治要》等。保留弘扬,佛儒圣教,不遗余力,利益群生。团结宗教,拯救世界。重建宗祠,提倡祭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力倡三根,孝亲尊师,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振兴弘扬中华文化,恢复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无量功德,叹莫能尽。 

 

 

 

       亲近因缘 

       愚于公元一九七四年,入于李老师所办内典研究班。第一学年上半期,即亲近空公老恩师。恩师为诸同学讲解江味农老居士所着《金刚经讲义》。课余命同学将全书制成科表暨每段内容之讲表。愚与和光同学专攻《金刚经》,曾完成此作业,奉交研究班存档。有时要同学复讲,然后恩师做讲评,同学感觉获益良多。 

       公元一九八二、三年间,愚利用剃度恩师赴香港之空暇,曾有一个月时间,上台北华藏讲堂,亲近恩师暨日常老法师。晚上每逢恩师讲经于景美华藏图书馆时,即与悟道法师(当时尚为沙弥)陪行前往恭听法音,颇觉法喜充满。 

       公元二O一二年十二月份,因常明师恭向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代请二部《四库荟要》,各别赠送正觉精舍、圆通寺各一部,要愚亲自函谢。愚乃亲函恩师道谢,函中赞叹恩师讲经弘法功德无量。稍后于同月二十日,恩师赐谕「若得闲暇,欢迎莅港一叙」。愚乃于是年农历腊月二十至二十四日共五天,与五位道友,前往拜谒恩师于香港大埔精舍。师生阔别三十年重逢,欢喜无量。约有三天半恭聆恩师讲经法音于摄影棚,法喜充满,亲见恩师每讲前至诚恭敬礼佛三拜,并恭向净宗历代祖师、曾受教泽之师长、慈母、护法至诚三问讯,此之一幕,令人感动。恩师知恩报恩之身教,堪值众弟子效法。 

       回台之时,恩师嘱咐其弟子定弘法师前往正觉精舍依止愚学戒。彼非常用功,学到做到。目前日中一食,手不捉金,学修头陀行:托钵乞食、冢间坐等,令人欣慰。 

       尔后每年除夕之前,愚与几位道友皆前往香港大埔精舍恭向恩师拜年,并谛听开示。 

       公元二O一三年四月十三日,恩师一行数十人驾临敝精舍,先于大殿接驾,次恭请上法堂升座为众开示,然后迎请莅临斋堂供斋。精舍蓬荜生辉,大众欢喜无量。 

       数月后,恩师命其弟子悟平法师曾两次光临精舍,邀请愚等至澳洲净宗学院讲戒传戒事宜。愚乃安排于公元二O一四年九月份赴澳弘传戒法,以满师愿。 

       感恩戴德 

       果清早年承蒙恩师教授般若空慧,最近几年较常亲炙,深受其身教言教之薰陶,启发良深。效法恩师对众生视为一体,尔后更应恪尽僧人本分,持戒念佛,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以报师恩焉。 

       最后恭祝老恩师光寿无量,广度众生! 

       
 
老法师今年中元法会,在这个月底举行,以后尽可能的,希望每年这个法会做三次,清明、中元、冬至。为什么要做这个法会?目的是提倡孝道。我们大家都知道,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孝敬是传统文化的根本。佛法建立在世法的基础上,《观经》里面净业三福,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三福第一福,就是世间我们今天讲的传统文化,「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现在人不孝,佛法根没了,要想佛法兴,必须先把这个根扎好。所以我们想想藉每年这三次祭祖大典,唤醒中华民族的儿女,回归祖宗,恪尽孝道,佛法的基础才真正奠定了,才会能落实。所以这孝道很清楚。 

       果清法师的这篇文章,完全是叙旧,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么多年了,很多事情我都忘了,记不得了,看到这篇文章感慨万千。他在求学的时候,我们还算年轻,我是三十三岁出家,那个时候就住在台中慈光图书馆。剃度之后在临济寺住了一年,我又回到台中,跟定李老师,我们旧的约定是十年,回来之后住慈光图书馆。这个地方以前,慈光图书馆成立,我就到这个地方了,在这个地方做义工,做图书管理员。 

       老师收我这个学生,是约法三章。从这约法三章当中,大家能想到我的为人,总是不够老实、不够听话,也不够真干,所以才有这三章。第一个,你过去所学的佛法,无论跟谁学的,其实过去我两个老师,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他说:我不承认,完全作废,到我这个地方来,一切从头学起,这第一章。第二呢?从今之后,只能听我一个人讲经教学,任何法师、大德,或是在台中长住,或是经过台中,他们在这里,无论是讲经、讲演都不准去听,只能听他一个人的。第三个条件,从今天起,你看文字,无论是经典,或是世间的典籍,要经过我准许,我要没有准许,你不能看。这三条能不能接受?能接受,我就收你这个学生;不能接受,你另请高明。我冷静大概考虑了二、三分钟,我还是接受了。接受了,老师说很好,有期限的。我听有期限的,期限五年,我就想起来了,佛门里头有所谓五年学戒,大概就是这个戒律,不是佛经里头戒律,就是老师跟学生约定这三条,这就照办了。 

       三个月,我向老师报告,我说:老师,这三个月我遵守得有心得。他说:怎么样?我说:心地清净多了,妄想杂念少了,常常生智慧,不生烦恼。为什么?你不能看了,也不能听,只能专听老师一个的,外面的知见统统拒绝了。半年之后,就是六个月之后,我就很喜欢,这个方法对我来讲很有效果,我非常得受用。五年到了,我自动跟老师说,这五年很受益,我希望还守五年。老师哈哈大笑,好!所以我守老师这三条戒是十年。所以我看的东西、读的东西、学的东西,都向他报告,都得到他的同意。在台中十年,佛法的根扎下去了。 

       我出来讲经,最初出来讲经,一个小时,我要准备二十个小时。那个时候,讲经大概就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没有讲两个小时的。所以听众也很欢喜,不是坐在那里时间坐得很长久。我的法缘很殊胜,所以讲经没有中断,学习不中断。一年之后,慢慢熟了,讲经大概讲一个小时有二个小时、三个小时准备就够了。两年以后,大概是讲一个小时有一个小时准备就行了。这样子,我记得大概在六、七年的时候,讲台有六、七年的时候,我准备一天八个小时可以讲一个星期。所以这样一来,读书的时间就多了,应付讲经就很方便了,愈讲愈熟,这是我走过来的一条路。一开头一定要认真,一定不能含糊,要对得起听众。所以经愈讲愈熟,愈讲启发的地方愈多。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小悟,大悟彻悟很难,但是小悟常常有,不能说天天有,大概一个星期有个二、三次。所以很欢喜,叫法喜充满。不能中断。 

       在台湾自己有个小道场,讲经不中断。到外国就不行了,外国人生活非常忙碌,工作要认真,不认真公司就不要你了,就把你开了。但他们一个星期有两天休息,星期六、星期天放假。所以在外国讲经,只有星期天、星期六。讲经的时间是两个小时,有翻译两小时,没有翻译,我也讲两小时。平常怎么办?那个时候有录音机了,在家同修送我一台小的录音机,可以随身带的。虽然小,大概也有咱们这本书这么大的样子,有这么大的,那就算很方便了。我每天对录音机讲两个小时,讲完之后我自己听,这样保持天天讲经不中断。这一定要要求自己,所以要读经、要研究,写一点资料,不多,我不写讲记,不可以中断。这样一年一年下来,到今年五十七年了。现在年岁大了,跟年轻的时候想法不一样了。年轻的时候,确实,老师嘱咐的,佛教衰了,我们有使命,要把佛教兴旺起来。这么多年走过来,愈来愈艰难,很不容易。 

       但是在全世界各地结的缘很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缘分。这个缘分,是一九九九年,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这两年,我在新加坡,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这最后的两年,在那边有缘跟许多宗教接触。听说新加坡有宗教联谊会,已经有不少年了,有五十年了,但是这个宗教联谊会有名无实,每年只过年这些宗教领袖们在一起吃一餐饭,见见面,平常没有往来,没有活动,所以实际上没团结起来。我去之后,我每一家拜访,把他们真正团结起来了。他们的重要活动,通知我,我参加,我们有重要的活动也邀请他们。这样一来,这些宗教领袖们常常见面,每个星期都要见面。最后,我们居士林开放,邀请每个宗教到居士林来讲经,我们佛教徒也来听,其他宗教徒也来听,真搞团结起来。新加坡的政府很欢喜,曾士生先生他是新加坡的高级部长,到居士林来看我,问我:你用什么方法把宗教团结起来?我告诉他,我没有方法,佛有方法。他很惊讶,佛有这个方法?我说是,有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叫四摄法。我简单把四摄法介绍给他,我说四摄法,就是现在我们所谓的公共关系法,或者是交际法。这个法好,这法用在家庭里头,家庭和睦;用在团体里面,团体会兴旺。 

       这个方法,四摄四条。第一个,「布施」,这个布施,跟六度布施意思不一样。六度的布施是要把自己贪心放下,用这个方法达到我们放下,对于欲望舍弃了。欲望不是个好东西,适可而止,这是烦恼的根源。这个东西要不放下,贪的膨胀是没有底限的,一定要把这个人拖到地狱、饿鬼里去了。首先教我们放下这个。但是四摄法不是的,四摄法的布施,就是我们世俗讲的请客送礼,这个大家欢喜。你跟人往来的时候,多请客、多送礼,礼多人不怪。不一定要很重,我们尽心尽力,随着我们本分,这样才能够把人情维系住,所以多请客、多送礼。第二个,「爱语」,爱语是我们谈话一定是关怀他们的话、帮助他们的话,这人听了欢喜。第三个,「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对他们都有利益,他不知道,我们把它讲清楚、讲明白。最后一个是「同事」,最后希望就是我们共同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社会迫切需要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谐,这个事业我们共同来做,尽我们宗教的本分。 

       宗教要回归教育,宗教要讲学,宗教要天天教大家,教自己,也教大家,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帮助大众。它教学的内容是伦理、是道德、是因果,再加上圣贤的教诲。如果宗教要脱离教育,不搞这些,去搞形式,会引起社会大众的怀疑,宗教搞迷信,宗教对人类有什么贡献?他们讲得很现实。所以我们的仪式要不要做?要做。但是教育是仪式的根,仪式是等于舞台表演,真正的内容是你要把所表演的搞透彻、搞清楚、搞明白,知道自己怎么去表演。佛法讲表法就是表演,所有仪式都是表演,表演给别人看。像我们这个祭祖大典是表演,效果是让人家知道孝道,在这受教育。今年我们这个祭典很丰富,我们有专刊,专刊里头非常精彩的报导,很好的教育。你说一年三次,编三次专刊,有这么多好的东西发表,人家拿到之后会好好学习、会好好的传播。我学好了,我就要劝别人,这好事情。 

       所以我们看到果清法师这篇,他讲得很详细,有的地方我都忘掉了,他给提起来。这些日期,我忘得干干净净,他讲得这么清楚,很难得。真的我们底下这一代他是最杰出的一个,我们老师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真正出色的人才,大概就十几个人,有人能传就好,多不可能。还是这个办法,如果不是用这种办法的话,出不了人才。 

       所以老师给我这三个约定,不是他独有的,原来我以为他独有的、是他独家的,咱们没听说过。我在一九九八年到新加坡讲经,常跟演培法师在一起,这是老朋友。我学佛的时候,还没出家,听他讲经。这是讲经的法师,他大我十岁,讲得很好。在新加坡,我们就常有机会见面,我就把我跟李老师这个因缘讲给他听。他哈哈大笑,我做小沙弥的时候,谛闲老和尚给他,也是这三条。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这是祖祖相传的,所谓五年学戒,不是他们发明的,中国在过去,老师收徒弟就是这个方法,他才能教得出来。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年轻人,老实、听话、真干是有一点,不够他的标准。像海贤老和尚,海贤老和尚那是标准的老实、听话、真干,真有标准,不必嘱咐。所以他成就大,我们赶不上。我们这才晓得,古人师生是什么个关系,当中有什么约定,这才明了。 

       但是演培法师还不如我,我还真的遵守,老师要五年,我还加了五年,十年。他怎么样?他偷偷的溜了,听说太虚法师在厦门办佛学院,他舍弃谛闲,到厦门去跟太虚法师去了,这个走错了。太虚完全是新的学派,他的佛学院,完全照一般大学这样开课的,请很多老师,排很多课程,不是一对一的这样教法。所以他是学了不少东西,但是我是感到他的损失很大。如果他要不离开老和尚(谛闲老和尚),谛老是天台宗的祖师,他能够继承老和尚的法脉,也是天台宗的祖师。新的东西很能诱惑人,年轻,小沙弥,还不到二十岁,就溜单,跑掉了。这都是我们看到的。我得一点好处,就是在老师那里受到这个利益,我感到好,有道理,我能遵守。 

       果清能有今天的成就,确实他老实、听话、真干,他具足这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不具足的,能成就的人很少,成就是虚名,假的不是真的,真成就一定要有这个底子。

 恭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一五四集)  2015/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54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