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途臆想

个人日记

   腊月二十五是奶奶的生日,不知从何时起每年的这一天我都要在父母的督促下去祭奠祖坟,今年却不由自主的买上祭品驱车前往了。
  墓地去过很多次,但对我来说依然是陌生的。先人的事迹我只是道听途说略知一点点。辈分最高的当属太爷,当年自身一人不远几千里挑着担子从外省至此,靠坚实的打拼成为这一带富足一方的地主。那时常常有土匪侵袭,三爷就是与其枪战不幸身亡。至今坟地所在的村子还沿用太爷的名字,由于家境丰足,爷爷在城里经商,在父亲依靠古旧的照片给爷爷的画像中戴着一副圆眼镜,显然是一位精明而才识的人物。只是未能逃脱日本人在抗战时期留下的鼠疫泛滥成灾,英年早逝。家境从此败落,奶奶怀揣着父亲领着伯父姑姑折返乡下。她老人家孤孑一人,殷勤劳作支持父辈们的求学之路。待伯父姑姑考上大学父亲上中学之时文革爆发,父亲辍学,梦断,回乡做了教员。“单干”后父亲辞掉工作跃进经济浪潮家境才由此好转起来。前辈讲诉家族的沧桑变故,荣辱兴衰我总是心存激荡,感慨千言。在祖坟中我唯一见过的就是伯母,在我很小的时候伯父家搬离本省我与伯母见面的机会也寥寥无几。据母亲说小时我去伯母家,问家里养几头猪,我也不言语,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一大竖和一小竖,暗指一大一小。不清
楚我当时是不会说话呢?还是已经谙熟幽默的道理了。
    我常想人的生命本是由各种物资元素构成,看上去没有生命的元素通过有机结合或是化学
变化变成灵动,鲜活,有思维有生命的个体。人死后各种物资元素终究会支分瓦解,这些元素可能成为土屑一部分或是化为气体的一部分,或是随机地成为草木组织的一部分,或是某动物组织的一部分,人的生命自然就不复存在了,也就不会感知我们所做的一切,那么我们烧香拜佛,大兴坟墓也只是奉献在空无和虚有之中。那些光宗耀祖,留芳百世抑或辱没先人,遗臭万年也只不过是欺骗自己的口号而已。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是被很多的风俗习惯充斥着。习俗一旦确立就很少有人思考它的合理性,即便事过境迁。利弊熟轻熟重往往无人问津,也只有一味的盲目奉行了。就像小时候每每过生日妈妈总要为孩子煮上几个鸡蛋,至今习惯依然没有改变,可对现在人来说鸡蛋又有谁百吃不厌情有独钟呢。有些习俗是曲解本意滋生另一种意向得以延续和发展。就如现在逢年将近,远处的爆竹声不绝于耳,古人为了驱邪避鬼研制了鞭炮,如今科学近步了,鬼只不过是人们凭空臆想出来的,岂不是世上本无鬼,庸人自扰之。但久而久之鞭炮变成为迎接喜庆的象征了,可喜庆非要然烟花爆竹吗?非要浪费钱财吗?非要以制造噪音污染环境为代价吗?几年前本人去河北涿州,夜色将至,在一灵柩前方的舞台上,艺人们欢歌载舞,好不热闹。时而上来几位雇佣的白衣使者,嚎淘大哭,悲壮而惨烈,让人大跌眼境不寒而栗,也让我见识了悲喜交加的真正含义。这种以讲排场,露富,敛银的方式是不是歪曲哀悼仪式?即便逝者有感知又怎能含笑九泉呢?
    无
论祭祀还是追悼都是社会发展形态下的一袭信仰,一种文化。都应该人文理念而体现。它应该以对逝者哀思与尊重,感恩与敬仰来对后人的鞭策和企迪,是沉思中的自我反省,是如何营造家庭和睦亲情永驻的有益方式,构建家族及社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必要仪式,同时也是祭奠和追悼人性的本真和道德的良知。而那些花费过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去追求豪华墓地,焚烧财物本身就是对祭祀的一种亵读,那些通过追悼会进行敛财,大搞仪式,追求虚荣就是对追悼的一种诬蔑。
    今社会流传着“穷搬家,富挪坟”这一谚语。我不清楚是因为想富而挪坟改变贫穷呢?还是富了之后在去为祖坟换一个更好的风水之地进而实现自己日渐膨胀的欲望呢?我的认为这两种都不可取,人亡灵魂散,又怎能保佑和庇护呢?既然能成为谚语肯定有一定的人群有所认同。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风气下耳濡目染所致,是大环境下不经意不反思所凝结而成的。其实观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几十年前我们的长辈们每家都会生许多的孩子,就好象比赛一样层出不穷的制造着生命,计划生育虽然付出的很多坎坷与周折,但现在派发指标你可能都不会再有多生的冲动,中国确实也在优生优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显然这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如果进行科学的引导,讲解和法律的制约对祭祀和追悼活动进行有力教化和制控,避免过多的浪费与奢侈,同时不失人文社会的正能量,此举才是长久正确的万全之策,每一家乃至全国,每一年乃至百年千年节约下来的财力将是无法估量的。
   孝道不是用来孝敬逝去的人,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体现在你身边的长辈之上,子欲孝而亲不待才是最大的不孝和悲哀。
    古有苛政猛于虎也,官室强征暴敛,为被动之;今坟之奢张,烟花之徒费,实为传统之弊也。且作茧自缚,劳民伤财;自迷其身,不知所然。俗世之此俗与虎何异?甚为犹怜矣!
                                                   2013    02    05          躯壳

文章评论

群星

期待已久的新作问世,待慢慢品之。。。

流风回雪

文字朴实,娓娓道来,有大家之风范。文章处处显示出作者的哲思,在平实之中扣人心弦。我也十分赞同作者的观点,习俗传承,有精髓也有糟粕,当剔除之。如作者所言,俗世之俗猛于虎也。

北燕南飞

由年底去上坟这一习俗缓缓道来,全文连贯自然,感想,观点,都表达的十分明了。此文,思虑深沉,理性,是一篇十分成熟的文字。

北燕南飞

先说一说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关于丧葬的习俗吧。这里普通人家一位长辈去世,最低标准的费用大约在5万以上,10万左右起伏,而这都是火葬。如果需要买墓地的,一块极小的墓地至少要十几万。当然还有更贵些的葬礼,我们这里到现在为止最贵的一个葬礼最早是安排几百万去花销的。不过再奢华的葬礼在世人的眼里也只是财富的夸耀,而不是孝顺的表现。如果父母在世不能体贴,关怀,顺从,那么死后给他多么风光的葬礼也于事无补。还有就是躯壳文中提到的请人哭丧的闹剧,我们这里也曾有过。但凡看过的人谈论起来都是摇头的,我在想一个民族到底是堕落到了何等地步,虚伪到了怎样的极致才可以繁衍出这样可耻的行为呢?羔羊有跪乳的孝心,鸦雀有反哺的道义,做为人,做一个大言不惭的人,对于父母的离世怎能不心神俱瘁,想起父母的哺育之恩,呵护之爱怎能不涕泪横流呢?为什么还需要请人来哭泣?这才是真正地滑天下之大稽。然后就是这样丑陋的行为就出现在了这个被自己宣扬为礼仪之邦的国度,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已经堕落为虚伪和无耻以及逆天了。

北燕南飞

现在要说一个跟文章没关系的话题,想不到你小子是地主家的后代,标准的“黑苗子”,难怪思想总是奇奇怪怪的,真是个怪胎。[em]e120[/em]

心如止水

细读躯壳的文字,真是别出心裁。中国就是有一个怪现象,人们过于迷信,过于相信风水。总自认为家业的兴旺发达跟先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死者占地生者圈地,比比皆是。再有就是对逝者的追掉方式过于隆重,有的地方办丧事比办婚庆还要隆重,这样的铺张浪费,对逝者起到什么作用呢。只不过是生者的一种心灵安慰。子欲孝而亲不在确实是个悲哀。但愿中国人的这种习俗随着时代的进步能有所改变。

心如止水

[ft=,5,]孝道不是用来孝敬逝去的人,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体现在你身边的长辈之上,子欲孝而亲不待才是最大的不孝和悲哀。躯壳这话说得在理。常怀孝心的友友们一定要好好善待自己的长辈,这才是明智之举,要不等到长辈百年归寿后再产生孝心之念便枉然徒劳。[/ft]

向晚烟雨

国人的一哭一笑,代价实属高,动辄拿出家底来显示自己的富有,而且现在愈演愈烈,此风,对国有资源是极大的浪费,我们是该到了考虑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

紫蝶

中国习俗历来往,躯壳这篇文章意在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老人,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em]e179[/em][em]e177[/em]

秀子

躯壳的文字是这个理儿,可是,凡是挪坟操办的都是有点头脸的人,越是有头有脸的人越是在乎、感激祖宗给他带来了好运,希望祖宗再能照应自己,永远发达或鸿运齐天或高官厚禄!能给死人将排场的,试想那活人会是个什么样儿?!!

秀子

中国是个礼仪之帮,中国人就是注重传统习俗,逢年过节,适当的为逝去的亲人扫扫墓,祭奠一下是应该的,过度奢侈讲气派乱花钱,那就逝去祭奠故人的意义了,那是做给活人们看的,没那个必要!对老对长辈好,关键是乘老人活着时好好善待与亲近才是对老人真的好!! 祝躯壳新年愉快,合家欢乐!![em]e177[/em][em]e177[/em]

紫蝶

躯壳这篇文章很有意义,有些奢侈浪费的习俗是值得思考和更改的。行动高于形式,多发挥正能量。[em]e179[/em]

微笑向暖

躯壳,[ft=,5,]孝道不是用来孝敬逝去的人,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体现在你身边的长辈之上,子欲孝而亲不待才是最大的不孝和悲哀-----这话说的没错。可你把全文最后落点在“今坟之奢张,烟花之徒费,实为传统之弊也”上,却是大大的错了。[/ft] [ft=,5,]你说坟之奢张,意指那些大动土木修建豪坟或是迁坟之举是对的,可你要知道,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且多是那些钱多的没地儿花的人,烧的。而事实是更多的人,则都是如你这般去坟头烧烧纸祭奠一下便可。而且,那也都是在农村。因为,国家已经对城市居民实行强制火葬了,再想祭奠,也就是面对一把骨灰的默哀而已。[/ft] [ft=,5,]再说[ft=,5,]烧点纸供奉几个水果糕点,那花不了几个钱,寄托的,却是对亲人的一种哀思与追念,甚至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抚。那种感觉,那种踏实可不仅仅是几个钱就能买到的。[/ft] [/ft][ft=,5,]还有烟花爆竹。[/ft] [ft=,5,]你说大过年的,如果不燃花放炮就那么悄没声儿的,那象是过年的样吗?倒像是治丧默哀吧![/ft] [ft=,5,]再者,那烟花爆竹也是一种民俗,一种传统,甚至一种文化,你是不是要我们全都丢弃呢?没有了烟花,没有了那璀璨耀眼的瞬间绽放,天空,该是多么的寂寞!如果没有了这种传承,子孙后代连烟花是什么都不知道,你说那会不会是一种遗憾?![/ft] [ft=,5,]躯壳,思考是好事,可还要善于思考才行。呵呵[/ft] [ft=,5,]最后,预祝春节愉快![/ft]

随风而逝

曾经躯壳与我讨论过丧葬、祭祀的问题。记得当时我就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中国是礼仪之邦,重孝守礼。祖宗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他们的物化的存在已经看不见也摸不着了,子孙无论以隆重奢华或者简单朴素的形式予以纪念,他们都无从感知也无以消受。可他们与子孙有着血缘的联系,情感的牵系以及精神的依托,所以当祖宗逝去,亲人远离,活着的子孙对他们的怀念哀思,虔诚之心也不以对方是否能感受而稍减。而这样的纪念,也是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让他们怀古感今,承前启后,感念感恩。 所以千百年来,在祭日,在清明,在寒衣节,在春节前夕(我们这是在吃团年饭前),生者都会遵从当地的民风习俗,对祖先对逝去的亲人以适当的形式祭祀。这是民俗,也是孝,更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和文化,需要传承。 只是如躯壳所见的那些借丧葬大张旗鼓的敛财,甚至借祭祀之名张扬虚华,铺张浪费,满足虚荣,却是可笑而可悲的,与孝无关。难道一束鲜花或者一杯清酒的纪念就逊于那些热烈的铺陈吗?“最恒久的纪念在心里”,群星说的真好,对逝者的孝与奢华无关,与心相通。 随风也常常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何等的遗憾和悲哀。所以趁着自己的祖辈,父母,亲人还在,好好的孝敬他们,善待他们,就是最好的孝。 随风曾经在一个朋友的《寒衣节》里说过,“生者如果能找到一条通往逝者灵魂的路,将自己的这份温情传递,总是值得欣慰的。寒衣节就是这样一条温暖的路,让两端的灵魂都得以温暖,真好!” 躯壳说,人的生命不存在了,一切烟消云散了,也不会感知我们所做的一切。也许是吧,这是一个客观而理性的说法,可随风还是觉得这样太过残忍,随风希望逝者是有灵魂的,能够感知生者传递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