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的保養及西泠印泥使用方法

个人日记

印泥不能放入紫砂壶。

作为书画、篆刻钤印之用的西泠印泥,尽管号称印质清晰,夏不渗油,冬不凝固,但有关它的钤印方法与保养也有很多学问。会用,还得会保养。

印泥十天调一次

调制印泥并非一劳永逸的事,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手动重新调制。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用蓖麻油、艾草与朱砂混合形成印泥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纯粹的物理融合,并不会改变它们的物质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印泥会发生分层现象。密度较大的朱砂会缓慢下沉,而密度较低的蓖麻油上浮。

印泥的分层会导致表面变得黏稠,从而挫伤脆弱的艾草,进而使印泥的质量变差。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必须要经常翻调。即便是品质上乘的印泥,十天重新翻调一次的频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冬天翻调的频率要高过夏天。

长久不用,先清黑霉

印泥放在那儿长期不用,会因为空气的氧化作用而产生黑点。别紧张,用竹签将黑点轻轻剔掉就行了。

剔除后,还要用打泥棒对印泥进行反复搅拌,另外,还可以加入少量的蓖麻陈油。如果印泥无法被搅拌成团状,那就意味着印泥里的艾草已经发霉。

钤印宜轻勿重

用四个字概括钤印的技巧:宜轻勿重。力道过重,容易损伤印泥内的艾草。普通大小的印章,只需将它轻轻放置在印泥上,印章均匀沾染了印泥后,顺势钤印。

比较讲究的是印章章面直径在五厘米以上的大型印章。钤印这种印章,需要充分考虑印缸和印泥的配比关系。最好选择比较大的印缸,如果印缸比较小,印章“吃色”就会比较困难,这时的一个小技巧是,你可以用手指蘸起印泥,然后均匀地涂抹在印章上。

蘸印泥的手势

用印面蘸印泥,宜轻勿重,不允许挤压,敲打。因为纤维吸足浆后呈交织状态分布在印泥色浆中,把三者融为一体。如果挤压,敲打印泥就会在粘上大量色浆的同时将纤维从交织状态中提拉出来,纤维容易被折断,受损,起毛,甚至打烂。所以,蘸印泥不宜用挤压,敲打的手势。

我们有时候会遇上一种难以理解的现象,即新购得的印泥,调成团初用时也会有起毛的现象,待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毛现象逐渐消失,随后使用规范得当效果极佳。这是因为印泥表面会与外界物质或者容器接触过度,纤维受损,致使出现起毛现象。后期因为其一直保持规范使用,表面受损的纤维被蘸而离去,内层呈交织状的纤维不再受损,使用效果也就进入最佳状态。

蓖麻有毒

早些年,农村里常有人在自家门前种两棵蓖麻,待到秋季蓖麻籽成熟时,小朋友就会去树上采摘蓖麻籽。蓖麻籽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头痛之类的问题。以前这种误食蓖麻籽导致中毒的事屡见不鲜。

艾草产地

能用来制作印泥的艾草产地,全国主要有三个:河南南阳、浙江四明和湖北蕲州。这些地方的艾草售价也比较高,一斤上好的艾草,往往要价500元以上。

盛器讲究

印泥对盛器很挑剔,遇上不合适的材料,再好的印泥也会变质。一般来说,陶瓷或玉器最适合做盛器,而最忌讳的是紫砂和金属。紫砂容易吸收蓖麻油,从而导致印泥干燥;而印泥与金属接触,容易使它颜色发黑,影响使用。

利器/ 万能的石臼。

石臼

一种由石头制成的凹形器具,最早时被用来舂米、谷等农作物。到后来,它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多,比如用古法制作竹纸时,竹料的碾碎也需要用到石臼。在印泥的制作工序中,同样需要小型石臼。

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碾碎朱砂。天然的朱砂是固体,而制作印泥所需的朱砂需要500目以上的精细度,石臼能将朱砂层层碾碎。

第二个作用是作为调和印泥的场所。制作印泥的几乎所有后期工序,都会以这个小小的石臼为载体。

淘箩

旧时的淘箩大多用细竹编成,竹篾组成了细密的网络,艾草的清洗工作一般在这里完成。

将盛有艾草的淘箩整只浸入清水中,等清洗完毕后,水从淘箩底部漏下,干净的艾草则留在淘箩中。最后,将艾草倒入篾筛,放到室外接受阳光的巡礼。

镊子

作用是夹取艾草。原则是顺着艾草的纹路从印泥中夹出,然后将它们在石臼旁依次排列好,以便再次使用。

铁板

调制印泥的必备道具。一般有两种,除了铁板,还有打泥棒。打泥棒一般作前期的搅拌使用,而铁板在某种意义上还有称量的功能。将调制好的印泥盛入铁板中,有经验的师傅只要用手掂量一下,就知道它的分量了,神吧。


西泠印泥的使用方法

好的印泥不仅要具有好的质量,同时也需要用好的方法使用予以配合,才能获得最佳印文效果。

要经常翻调印泥
一般印泥颜料分轻质的有机颜料和重质的有机颜料。而同一有机颜料或同一无机颜料的材质,轻重有时候也有所不同。而颜料与油脂的比重更不一样。


油脂,颜料和纤维的调和仅仅是一种物理反应,所以搁置日久会发生分层现象。轻的颜料会随着油脂缓缓上浮,重质的颜料就会缓缓下沉。随着时间的延长,分层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印泥表层会出现油状的色浆,该色浆会发生酸败,变得又粘又稠。下沉的重质色浆逐渐结块变硬。罩变化不同程度的挫伤着纤维,最后造成纤维腐烂,而印泥变成硬块或者是十分粘稠的有色浆,无法使用。为使印泥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必须经常正确翻调之。至少半年翻调一次。


所谓正确的翻调,即指翻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翻调工具:光滑的牛角片,光滑的竹片或者光滑的塑条。


翻调手势:顺着一个方向上下翻动,不宜切割、打转式的翻调。

冬天翻调印泥可将印泥(连缸)放在蒸气上或者直接用热风加热后再进行。


翻调的作用:
视不同比重的颜料,油脂和纤维充分混合,且交织成一体。


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翻调可改善色浆表层被占用而导致的比例失调的状况。冬天翻调可改善印泥的软硬度,使印泥上章易,落纸易,且均匀。


蘸印泥手势
用印面蘸印泥,宜轻勿重,不允许挤压,敲打。因为纤维吸足浆后呈交织状态分布在印泥色浆中,把三者融为一体。如果挤压,敲打印泥就会在粘上大量色浆的同时将纤维从交织状态中提拉出来,纤维容易被折断,受损,起毛,甚至打烂。所以,蘸印泥不宜用挤压,敲打的手势。
我们有时候会遇上一种难以理解的现象,即新购得的印泥,调成团初用时也会有起毛的现象,待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毛现象逐渐消失,随后使用规范得当效果极佳。这是因为印泥表面会与外界物质或者容器接触过度,纤维受损,致使出现起毛现象。后期因为其一直保持规范使用,表面受损的纤维被蘸而离去,内层呈交织状的纤维不再受损,使用效果也就进入最佳状态。


如何按印
1.纸下宜垫平整的薄卡纸一张,或硬性的橡胶块一片。垫物之厚薄,软硬度要根据印面的平整程度。如果印面呈球面或者弧形,垫物宜略厚略软些。反之,如印面平整,则可直接放在玻璃台板上盖印。总之,必须努力使印文清晰的表示在纸上。


2.蘸泥上章的程度,章面蘸泥以遍而匀为最佳。
视章料结构的紧、疏、软、硬不同紧硬章料蘸泥时宜略重,多蘸几次,落纸时要轻,慢,防止硬压。


视纸质
1.书画纸类,略带毛性,较粗,甚至较后,吸印泥量较大,所以要用湿润度大一些的印泥。上浆略厚一些,该印时宜轻,慢,时间长一点。


2.连书纸类,略为细洁,光滑,纸质较薄,吸印泥量较少,所以要用干一些的印泥。上浆不宜太厚,该印时宜轻,慢,时间不宜长,见色透底即起印。


3.持章要正、直,可借用印规。不宜摇晃,移动印章。


4.盖章下印时,用力要尽量均匀,如纸的密度过紧,油的渗透力差,则用力不宜太大,时间适当延长,待色浆缓缓渗透纸面。总之,如能使印文效果达到白文红色块均匀不露白点,细朱文线条不断;朱、白文皆不变形,且能真实反映作者的构思,刀功,印文清晰有神,这样的效果使用就是最佳状态。


5.附加注意点
若遇纸张面积不大,而且印文红底面积较大(例如细白文类),可在该印后将纸面翻转,用指甲轻轻磨,直至浆色透纸为止。

图章用毕后即用软性纸或者布擦干净,免得积垢影响印泥和印文的色泽,质量。如积垢日久,可用小刷加肥皂水轻轻洗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