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典散文选

个人日记

图片











《美》 


泰戈爾







       夕阳坠入地平线,西天燃烧着鲜红的霞光,一片宁静轻轻落在梵学书院娑罗树的枝梢上,晚风的吹拂也便迟缓起来。一种博大的美悄然充溢我的心头。对我来说,此时此刻,已失落其界限。今日的黄昏延伸着,延伸着,融入无数时代前的邈远的一个黄昏。在印度的历史上,那时确实存在隐士的修道院,每日喷薄而出的旭日,唤醒一座座净修林中的鸟啼和《娑摩吠陀》的颂歌。白日流逝,晚霞鲜艳的恬静的黃昏,召唤终年为祭火提供酥油的牛群,从芳草萋萋的河滨和山麓归返牛棚。印度那淳朴的生活,肃穆修行的时光,在今日静谧的暮天清晰地映现。




 

       我忽然想起,我们的雅利安祖先,一天也不曾忽视一望无际的恒河平原上日出和日落的壮丽景象。他们从未冷漠地送别晨夕和晚祷。每位瑜珈行者和每家的主人,都在心中热烈欢迎迷人的景色。他们把自然之美迎进了祭神的庙宇,以虔诚的目光注望美中涌溢的欢乐。他们抑制着激动,稳定着心绪,将朝霞和暮色融入他们无限的遐想。我认为,他们在河流的交汇处,在海滩,在山峰上欣赏自然美景的地方,不曾营造自己享受的乐园;在他们开辟的圣地和留下的名胜古迹中,人与神浑然一体。











图片


 





 

    暮空中萦绕着我内心的祈祷:愿我以纯洁的目光瞻仰这美的伟大形象,不以享乐思想去暗淡和去贬低世界的美,要学会以虔诚使之愈加真切和神圣。换句话说,要弃绝占有它的妄想,心中油然萌发为它献身的决心。


 

    我又觉得,认识到真实是美,美是崇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摈弃许多东西,把厌烦的许多东西推得远远的,对许多矛盾视而不见,在合乎心意的狭小范围内,把美当做时髦的奢侈品。我们妄图让世界艺术女神沦为女婢,羞辱她,失去了她,同时也丧失了我们的福祉。



 

撇开人的好恶去观察,世界本性并不复杂,很容易窥见其中的美和神灵。将察看局部发现的矛盾和形变,掺入整体之中,就不难看到一种恢弘的和谐。










图片



 



 

    然而,我们不能像对待自然那样对人。周围的每个人离我们太近。我们以特别挑剔的目光夸大地看待他的小疵。他短时的微不足道的缺点,在我们的感情中往往变成非常严重的过错。贪欲、愤怒、恐惧妨碍我们全面地看人,而让我们在他人的小毛病中摇摆不定。所以我们很容易在寥廓的暮空发现美,而在俗人的世界却不容易发现。










图片

 





 

    今日黄昏,不费一点力气,我们见到了宇宙的美妙形象。宇宙的拥有者亲手把完整的美捧到我们的眼前。如果我们仔细剖析,进入它的内部,扑面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奇迹。此刻,无垠的暮空的繁星间飞驰着火焰的风暴,若容我们目睹其中一部分,必定目瞪口呆。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前面那株姿态优美的斜倚星空的大树,我们能看清许多脉络,许多虬须,树皮的层层褶皱,枝丫的某些部位干枯,腐烂,成了虫豸的巢穴。站在暮空俯瞰人世,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有不完美和不正常之处。然而,不扬弃一切,广收博纳,卑微的,受挫的,变态的,全部拥抱着,世界坦荡地展示自己的美。整体即美,美不是荆棘包围的窄圈里的东西,造物主能在静寂的夜空毫不费力地向世人昭示。











图片









 

     强大的自然力的游戏惊心动魄,可我们在暮空却看到它是那样宁静,那样绚丽。同样,伟人一生经受的巨大痛苦,在我们眼里也是美好的,高尚的,我们在完满的真实中看到的痛苦,其实不是痛苦,而是欢乐。


 

我曾说过,认识美需要克制和艰苦的探索,空虚的欲望宣扬的美,是海市蜃楼。

 

当我们完美地认识真理时,我们才真正地懂得美。完美地认识了真理,人的目光才纯净,心灵才圣洁,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世界各地蕴藏的欢乐。











图片










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一九一三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最著名的诗集是《吉檀迦利》;最受欢迎的小说是《沉船》。










图片











《星星和月光》
 
 

  作者 (俄)邦达列夫




 

       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一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穿过树林,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它随我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在那幽静的树荫下,它守候在树丛中间;当我走回家门,它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这就是它,”我想,“就是我童年时代的那颗星星。那般亲切,那般柔情。我什么时候见过它,在什么地方?也许,我心中一切最美好、最纯洁的东西,都应归功于它。这颗星星也许将是我最后的归宿。那时,也像现在这样,将用它那善良而欢乐的闪光来迎接我。”这是不是和永恒的联系,是不是和宇宙的交谈?一切仍像童年时代神秘的梦幻一样,那么不可捉摸,又是那么美妙。


 

          一个不眠之夜,我突然想起一句奇怪的话:“月光并非照耀着每一个人。”为什么不是每一个人?为什么会有月光?这句话一整夜都在我心中萦绕,它蕴含着一种美妙而神秘的含义,在它的潜在语中有一种令人痛心而又深不可测的意味。我幸福地生活在它那淡蓝色的气氛和迷人的隐秘之中,这种隐秘就像女人的柔情一般,向我预示着某种极大的欢乐和幸福,因为这句话的含义总是与女人息息相关。


 

           到早晨,我又觉得这句话变得灰暗、模糊、毫无意义了。可当我把这句话写下来的时候——蓦地,夜间那种感觉又在我心里像火花般闪现出来;在那遥远的青年时代不止一次遇到过的爱情的穿堂风再次从我面前掠过。现在我才揭示出这句话的全部潜在意义,它并非充满欢乐,而是充满着对世界上许多在春天没有享受到月光的人们的哀痛。

 










图片











《瞬间》

 

  作者 (俄)邦达列夫




 

       究竟是什么主宰着世界和我们大家?也许,是宇宙中心一个星球上的炽热深渊,或者是把群星的躯体、甚至整个银河系都吞进自己肚子里的令人目眩的极大的黑洞?也许,正是这个最高当局在给世界的运转颁布法律,确定一切始与末、生与死、地球的转动、人类的存亡,就像地球的大自然在森林里建造蚁穴的同时,就预先规定了它们的最后时刻。就是说,一诞生就注定了死期。


 

         无法想像宇宙那无限的空间:火焰四射的狂暴飓风,在可怕的巨大旋风中,焚化着一切的太阳那沸腾般的日珥,星球爆炸的火花,万箭齐发般的火焰簇射,就在这种情况下,在神秘的一片漆黑当中的某个地方,在宇宙坐标轴线上的某个交叉点上,飞行、旋转着一个微小的尘粒——这就是地球,造就伟大世界的最高势力根据宇宙构成的普遍规律,为它规定了能量、任务和生存期限。


 

       不能同意这样的说法:地球一诞生就已经为最后消失奠定了基础;也不能同意这样的说法:死就是生的不可割除的影子,就是生命那充满喜悦、爱情、青春和成就的喜气洋洋的日子的形影不离的旅伴,并且越是临近日落,那不祥的阴影就越长、越明显。永恒——就是无限的时间,同时,永恒又没有时间。


 

如果地球的寿命——只不过是世界能量极其微小的一丁点儿的一刹那,那么一个人的一生——就不过是最短瞬间中的瞬间。


 

      1976年1月26日,在北半球上空,有一个像我们的太阳那么大的星球爆炸了,这一神秘的巨型爆炸总共持续了40分钟,向空间释放的能量足够地球和我们这些罪人使用10亿年。谁都不清楚这一爆炸与什么有关——那可能是一颗新星的死亡或诞生,或者是垂死挣扎变成了新生,也许有可能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核能释放,是一个星球的毁灭,是它变成了一个黑洞,或者是一个密度异常大的天体在预先注定它要爆炸和死亡的时刻,以自己的死亡来变成一个全然不可知的白洞。


 

谁能确切地回答:大自然和进化,生期和死期,生变死、死变生的推动力,都是由宇宙的什么规律和什么力量管辖的?


 

         我们未必能够解释,为什么人的寿命不是九百岁,而是七十岁(按圣经的说法)?为什么青春期如此短暂,如此匆匆而过?为什么老年期却又如此漫长?我们也无法找到关于善与恶为何有时像因与果那样不可分割的答案。不管这有多么可悲,但还不值得重新评价人对自己在地球上所处地位的认识一一大多数人认识不到生存的意义和个人生命的意义。要知道,为了有根据说自己活得是否正当,就得过完赋予你的整个寿数。否则,怎样来理解这一点呢?用一些可能性和千古不变的命运之说这类抽象理论来理解吗?


 

        但是,人们往往不愿同意这样的说法,即他只不过是微粒般地球上的一个从宇宙高空看不见的小得可怜的尘屑,而且一旦缺乏自知之明,他还狂妄地确信他能洞悉宇宙的奥秘和规律,当然还确信能使它们服从于人们的日常利益。


 

        人是否知道,他必有一死?……这一令人不安的想法,只是像一个阴影在他的意识中一闪而过,他不断躲避着它,不断自卫着,往往用一种期望来自我安慰——反正明天不会发生那种不可避免的不幸,还有时间,还有十年、五年、两年、一年、几个月……


 

     人们不愿与生活分手,尽管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包含大悲或大喜,而是充满着操劳的汗水气味,还有一些平庸的肉体满足。与此同时,还有许多人被一条条无底鸿沟彼此分开,只有一些细小的、时断时续的爱情和艺术横竿,才有时把他们联结在一起。


 

        不过,人的意识,头脑清醒和富有想像力的人的意识,毕竟会涉及整个宇宙,涉及宇宙间一些星球上常有的神秘而又冷酷的恐怖现象,也会涉及人生在世、短暂一生中的合乎规律的偶然性的个人悲剧。但不知为什么,这并不会使人感到绝望,不会使人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索然寡味的徒劳之举,就像有智慧的蚂蚁从不停止它们那些不知疲倦的活动一样,看样子,它们的操劳是为了自己那种单一的利益所需。人总以为他在地球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且由此深信,他是永生不灭的。他总是久久不愿考虑:夏季必将变为秋季,青春终将为老年代替,甚至那些最亮的星星也将会熄灭。在人的信念中,存在着运动、毅力、活动和激情的推动力。在人的骄傲中,有这样一种观众的轻率:他自信津津有味的人生影片将会无休止地延长下去。


 

那种过于自负地希望认清生活中瞬间中的瞬间的艺术,那种期望向人们传达别人的理性经验和感性经验,并由此成为永垂不朽之作的艺术,不是也充满着骄傲吗?


 

不过,如果没有这种信念,也就没有人的思想,就没有艺术。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辑介绍:





       
Lakatos - Live from Budapest(拉卡托斯之布达佩斯现场)在这张现场作品里,可以听到乐器演奏编排有致,录音的透明度颇具水准,音色的凝聚相当足够,不论是拉卡托斯的作品、吉普赛乐曲或民谣,由于拉卡托斯精湛的琴技及其团员的合作默契,使得乐曲的鲜活度更加生色,也有不少JAZZ的即兴风味。



首曲「The Bird in the Dust」哀戚悠悠的弦乐传出即已扣住听者的心弦,逐步加快的演奏速度与其中的转折舒缓,与观众的反应,令人几乎陷入醉迷的地步。



接下的两首俄罗斯民谣-「I've Met You」、「Mama」紧凑的演奏,展现迷人风采。


「Mama」这一首在附赠的VCD片中,可近距离观赏拉卡托斯的快速琴技演奏,末段的拨指弄弦更是神来之笔。


「Hungarian Rhapsody No.2」乐器演奏若即若离、此起彼伏、匈牙利洋琴铿锵之声清脆如晶。

























图片













图片

































編輯製作 冰藝  資源來自網絡!







 
 

 



文章评论

Aline

[em]e183[/em] [em]e177[/em] [em]e163[/em] 感激冰的辛勤耕耘和绝妙引领 使的我们轻而易举的登上泰戈尔营造的美的阶梯,伴着来自布达佩斯曼妙的琴音,仿佛只需轻轻一登,就已登上九天云霄,触摸天上的星星,沐浴月光;瞬间感触宇宙中生命如流星般短暂,而又充满无限创造的激情~~~~~生命不止、创造不息! 这专辑喜爱极了! [em]e142[/em] 未看简介,心,就已被征服;看了封套和介绍,更似回到《布达佩斯之恋》的小酒馆,再次回味发生在那的那场旷世绝爱,还有那悲情万分的琴音,美丽而感伤,久久难以忘怀....... [em]e166[/em] 让我们带着纯净的目光和美好心灵 ,去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理,去感受这个世间的欢乐吧!

Aline

@{uin:1742948716,nick:故乡的云} [em]e7287[/em][em]e160[/em]

向班

[em]e168[/em][em]e175[/em][em]e163[/em]

偶然

采撷美的女子…[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Aline

@{uin:786988188,nick:Damon} [em]e183[/em][em]e715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