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老

个人日记

 十一月九号,高中的老同学聚会,我插科打诨地嗦了几句泡。现在凭记忆录下来,算是警示自己。

    1958年我入南昌五中念高中时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转型的14岁。经历三年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住校生生活后,从五中毕业时又恰好是站在成人大门口的17岁。没想到,就像打个瞌睡,睁开眼,17就倒过来变成71了。马上就有选举权的兴奋劲还没过就古稀了。上公交乘车,进菜场买菜,在路上遛弯,常会有人微笑地喊一声“老人家”或“老爷爷”或“老爷子”。当然,也偶然会有心情不好的人对我吼一嗓子“老东西”(说实话,此时我还真不好告诉人家,我从来就不是东西,更别说是老东西)或“老棺材”(这到是个老物件,恐怕值几个钱,只不过我真没这玩意儿)。我突然发现,我和我的同学们原来的姓氏已经不重要了,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姓氏——老。

     汉字老在甲骨文里是一个柱着拐棍头发散乱的人。意思很明显,此人已到了三条腿走路,可以不束发而披头散发的年纪了。所以老往往意味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然而,字义的变迁却给老另外一个常用的词义经常、总是。既然以老为姓了,就要对得起这个姓,懂得什么老可以什么老不可以。

    首先不要老着急。快到点了,着哪门子急呢?放慢脚步、优哉游哉、开心快乐、欢天喜地、有滋有味、脚踏实地的过好每一天。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味着生活的真谛,这是以前操劳奔波时未来得及细品的。不追悔昨天,不记挂明天,慢慢悠悠地过好今天。

    其次不要老生气。早就过了耳顺之年了,还有什么看不下去听不入耳的人和事吗?我们应该个个都是弥勒佛了,笑世间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不要老有理。老着急老生气都源于老有理。和年轻人或晚辈交流时,我们往往会顺嘴说一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怪不得年轻人总会嘲讽我们“吃那么多盐,哪还有不得有高血压的呀!”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过去的成功不意味着现在照着做也会成功,以前失败了今天未必就一定还会失败。按过往的经验来判断碰到的任何人和事,只能是N种可能中的某一种,未必就是真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妈妈考查孩子的价值观。妈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苹果,让孩子分,一个给妈妈一个留给自己。孩子拿起苹果,每个都咬了一口。妈妈当即心寒了,教了那么久的孔融让梨,竟是这个结果。但这位妈妈忍住了马上训斥孩子的冲动,换一种和缓的口气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孩子说,我想尝尝哪一个甜,我要把甜的那个给妈妈。妈妈感动得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是的,我们都古稀了,孔老夫子还夸我们“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我觉得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创新能力已大大的衰退了,因为盐吃得多而得来的矩还是让年轻人逾越逾越吧!,

    我们需要的是老说笑老走动老来往。

    老说笑就是经常说说笑笑,多与人聊天。和家人,和老同学、老同事、老领导、老街坊都该有话可说,有事可聊。不可整天不说一句话。

    老走动就是经常走走路,溜溜弯。我们已经过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年纪,做做强度适当的有氧运动于健康有益。身体好了,日常生活可以从容自理,这是对子女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老来往就是多和老同学老朋友走动走动,珍惜这份缘。因为,下辈子我们不一定有这个缘分聚在一起。

总之,我们已经到了卸掉生活重担的年龄,所以不要当“亚历山大”。但也不要闭什么关,相反,男生千万莫当“毕加索”,女生不做“居里夫人”。

文章评论

HHH

老头别当毕加索

双木3

桑榆不言老。不要说老,我们依然年轻,仅仅只走过七十几个春天,今后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别说我们满脸皱纹,那是我们生命的旋律,是我们人生智慧的诗篇。别说我们满头发白,那银发飘飞是人生美的极至,是雪山融化时的美丽軽盈。别说我们口齿不清,引亢高歌不亚于当代青年,唱一曲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们还很年轻。

福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福旺

何以见得是五中的校友?

亲亲我的宝贝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滑稽戏,只为重温兄弟间的片语; 家有一老是宝,祝您天天快乐!

亲亲我的宝贝

不好意思,不为游戏,将“滑稽”改为“游”,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