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歌及大事编年(一)

个人日记

        阅读古文典籍,免不了要问问出处,了解一下背景,那么就有必要对历史上重大的变迁有个大致的印象,所以开头先分享一点点历史常识。

        朝代歌是以前我自己参加考试的时候为了好记且有趣,由相声定场诗改编来的,以前在其它博客发过,但是没有配合具体的编年,有些地方不明所指。这次先把朝代歌一次发齐,大事编年呢,分成几个部分,免得一下子太长,看起来很烦。

 

朝代歌: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商西周,五霸七雄闹东周,顷刻兴亡过手。

大秦一统天下,两汉文采风流,三国两晋南北后,盛世隋唐成就。

 

五代十国大乱,两宋边关不宁,蒙古铁骑又一统,明清家邦断送。

两次鸦片战争,农民指望太平,洋务运动成泡影,戊戌君子捐生。

 

义和灭洋扶清,辛丑条约签订,一九一二王朝终,功推辛亥革命。

清室几回复辟,军阀无数刀兵,抗日两党又相争,四九举国相庆。

 

一、道德三皇五帝——远古神话时期

        所谓“道德”,指的是当时的禅让制,传统文化中一直认为这是高风亮节,是让贤,但实际上禅让制的存在是我们的祖先从动物社会到人类社会不完全转变的结果。谁强大谁就为王,为什么?是为了有一个强大的头领,能够保证种群的繁衍强盛。这和猴群选猴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1.       三皇到底是哪三皇?说法很多,这里只介绍两种:

       一说出自《礼纬含文嘉》:燧人、伏羲、神农——此说象征着人类进化的三个关键阶段:取火→渔猎→农耕

    另一说语出《尚书》,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代表了渔猎→农耕→人文三个进化阶段。后来因为统治者的需要和《尚书》的流行,这种说法占据了主导地位。

    孔子《尚书序》载“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2.       五帝:

       《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尧,号“陶唐氏”,故后人称“唐尧”;舜,号“有虞氏”,后人并称“虞舜”。一提明君总说“有虞陶唐”,说的就是他们俩。

    《尚书》载五帝为:少昊、颛顼、帝喾、尧、舜,这是目前最权威的说法。

    孔子《尚书序》载“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那个高辛就是帝喾,他号“高辛氏”。

 

    孔子在《尚书序》中提到的这八位人主“之书”,就是后世相传的“三坟五典”。第一节课绪论当中举的例子,那段尧帝和驩兜的对话,就出自《尚书·尧典》。

 

文章评论

高山松青

[ft=,2,]这个真好!原来的记忆基本消失,凭这个很快就拾回来啦。谢谢![/ft]

/ty

[ft=,2,]后面这些典固有所不知就连字都识得不全,嘿嘿……[em]e149[/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