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歌及大事编年(五)

个人日记

六、盛世隋唐成就——隋唐时代

1.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隋,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

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结束了魏晋以来370年的分裂(或者说东晋以来280年的分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统一。世人都称大唐盛世,殊不知若没有之前短暂的隋代为之打下的基础,唐代要到达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隋文帝杨坚的贡献:①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外服突厥,开拓疆土,奠定了唐疆域的基础

②设“三省六部”,下设州县,形成严密的中央官制

三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

分司:管理政务、审核政令、起草诏书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③废“九品中正制”,扫除门阀流弊,首创科举取士制度(其后直至1905年,沿袭了整整1300年)

隋炀帝杨广的贡献:①增设进士科,进一步确立了科举制度

②开通京杭大运河,对沟通南北及后世沿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通县),南至余杭(今杭州),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而成,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但杨广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导致农民大量离开土地,终于民不聊生,掀起了隋末的农民大起义,最早的是611年的王薄起义,一呼百诺,各地农民蜂起反抗,其中最主要的是瓦岗军。公元618年隋炀帝死于部将宇文化及发动的“江都政变”(回顾隋建国的经历就知道两家族既有亲又有仇,北周政权原就是宇文家族的),天下局势更加动乱,趁虚攻占长安的李渊可谓捡了个大便宜。

2.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公元617年杨广的表兄李渊任太原留守,同年5月于晋阳起兵,7月南下,利用突厥和瓦岗李密两大势力辅助,11月趁虚攻占长安,效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立代王杨侑为恭帝。

公元6183月宇文化及在江都缢杀杨广,5李渊接受恭帝禅位,史称唐高祖,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封建史上最为兴盛的王朝拉开了序幕。

公元625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继承权。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史称唐太宗。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又因自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即作为太后临朝,次年废李显为庐陵王,故有些资料称武则天在位时间为公元684 704年)

公元705正月张柬之乘武则天病重,拥中宗李显复唐。(同年冬武则天病逝。)

李世民的贡献:①顾恤民生:轻徭役、薄赋税、宽律刑

②选贤任能,用人不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③广开言路,纳谏如流

④安抚各族,友好相处:太宗死,夷居长安者无不憾哭

⑤讲求法治,赏罚分明

武则天的贡献:①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②平息战事,鼓励农业发展,减轻人民负担

③完善科举制度,破除门阀观念

武则天执政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不愧为中国封建时代最杰出的女政治家。

李隆基的贡献:①量才任官,整顿吏治

②改革兵制,提高战斗力,进而恢复了北方的统治权

③检田括户(土地、人口调查),打击霸占土地的豪强

④削寺禁佛,扫除武周时期佛风盛行的流弊,增加了农业劳动力

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达到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顶峰,之后急转直下。

唐灭亡的原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经黄巢起义,唐帝国瓦解

 

七、五代十国大乱——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自公元907年朱温以梁代唐始,至公元960年北宋灭后周终。

      五代(时序更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地方割据政权):北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

      北方战祸不断,人口被迫大量南迁,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