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紫衣
走进西藏,灵魂向风。风在路上,心去了天堂。
欢迎访问我的空间小站.
个人日记
走进西藏,一直是人生中的一个梦想。也许是佛教文化的感染,也许是绮丽风光的吸引,也许是古老传说的影响,也许是神秘高原的呼唤……想象中的西藏固然有美景,固然够神秘,固然极具挑战,但真正的理由却只有一个: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长久以来,在喧嚣的城市里,身上的尘埃已够多,心上的俗事已够重;付出的总太多,得到的总太少;想要的得不到,拥有的不珍惜……心灵上许许多多与生俱来或者中途遇到的困惑、迷茫和彷徨,也许只有亲身赶赴那个神圣的地域,才可以放一放,才可以轻一轻,才可以变一变,才可以静一静,才可以放下所有的欲念:金钱、地位、感情……
期盼能在心智未开的时候去寻找方向,在步入轨迹的时候去认清行程,在心如止水的时候去发现归宿,通过自我审视,目的不是更加美丽,不是更加睿智,而是更加从从容容地穿行于世。所有想要的一切,都当作是经历和领教了世俗诱惑以后,体会生命的勃发和生活的真谛,这样赋予的生命色彩才更浓烈,这样尽情的生活才更久远。
或许轻松的是身体与心灵,改变的是性情与操守,静若的是坚持与执著,得到的是从容温婉、善良无私……因为那里本应是可以圆梦的地方。
走进西藏,怀着对西藏一种深深的敬意,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感受西域的高原雪山,感受西域悠久的藏传文化,渴望能够带来一次心灵的质变……
(一)
走进西藏,灵魂像风。渴望风的状态,那是自在的状态,而灵魂,是让人敬畏的所在。在这个喧嚣和浮躁的世界,在熙来攘往车水马龙中,在一张张面具的背后,是灵魂的蒙尘和消隐。当彼此之间无法倾诉和交流,充满戒备与敌意时,当被生活逼迫着行色匆匆,把人性的最爱搁浅在一片混浊时,人们往往装作什么都不在乎,以为生活得阳光灿烂、无忧无惧。未曾想到,在一个迟归的夜里,走在城市寂静的街头,不经意间仰望一下天空,看到那轮皎洁的月亮,猛然对生活的自我存在产生了怀疑。
走进西藏,就走进了人间天堂。蓝天白云,雪山草地,苍鹰骏马,牦牛羊群,这是风景,更是图画,充满壮美,让人神畅;寺庙辉煌,经幡招展,喇嘛诵经,信徒膜拜,这是风情,更是文化,充满神秘,让人感动。
走进西藏,是如此心驰神往。同样为天,西藏之天湛蓝清透,纯粹明媚;同样为山,西藏之山高达巍峨,起伏延绵;同样为水,碧波荡漾,清澈淳厚。更重要的是,西藏可谓大自然中难得的一块净土。那里天高云淡,藏歌悠扬,佛香盈盈,梵音袅绕,这大概就是心灵所愿的一种景象,也是西藏最能打动人的景象。
(二)
走进西藏,向往那洁净幽远的蓝天。那是浑圆无迹的整体,宛如亘古以来未曾搅动的池水,宛若千载岁月未曾触过的岩冰。那就是西藏的天,是千年不见人回的孤寂,是万里纵横风雪声的回响。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布,紧紧地包裹着这块神秘的土地。一切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是那样的清晰明快,即便是远方的物体亦可一览无余。
走进西藏,向往那刺眼灼人的阳光。突然进入这明亮的世界,着实有些不大适应,似乎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连一点点小小的隐私也无法避免阳光的照射,这是这块神奇的土地赐予的奇特印象。
走进西藏,向往那尽情飘荡的白云。犹如一朵朵巨大的棉团悬挂在天上,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时而融进雪山,时而落在草原;又像洁白的哈达,带着吉祥,散布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久违了这如画的白云,以至于眼看着云朵,心中还在猜测这是真还是假,常常为此感到尴尬,同时也为此感到幸运,因为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祥云。
走进西藏,向往那神圣雪域的高原。那高原巍然入云,似天地间岿然不动的脊柱,撑起世界的穹顶,又似历经亿万年沧桑的老人,面容安详而又平静,让人面对只剩顶礼膜拜的冲动。那就是西藏的高原,是滋生长江黄河的高原,是养育生命的高原。
(三)
走进西藏,欣赏那里的高山。即便是那些像山不是山的土丘,都有可观的海拔。西藏的山大抵可分三类:一类为洁白的雪山,二类为苍凉的秃山,三类为生机盎然的青山。
西藏的雪山蔚为壮观。翻越海拔5300余米的米拉山口,看到难得一见的南迦巴瓦雪山(喜玛拉雅之巅,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十五座雪山之一)。那是一座千峰簇拥,似玉剑刺天的圣山,巍峨独立,让人震撼。脚踏千年未化的皑皑白雪,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仰望蓝天,遥看圣山,环顾猎猎飘扬的五彩经幡,聆听藏韵十足的徐徐风声……一种非仙似仙的感觉油然而生,冥冥之中我感到这哪里是人间美景,分明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西藏的秃山起伏连绵。就像巨大的化石一般,展示着千年的苦难。苍凉、悲壮,它们与藏族儿女的生命紧密相连。看到了人间的景象,一个个村庄,一座座寺庙,一块块农田,一片片牧场,一切是那样的单纯,一切是那样的朴实,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正因如此,造就了西藏人坚强的性格与强健的体魄,也正因如此,走进“香巴拉”成为永恒的梦想。
西藏的青山匪夷所思。以著名的巴松措为例,在海拔3538米的地方,竟有一处面积为37.5平方公里的湖泊,只见四面青山环抱,山体郁郁葱葱,湖面水清如镜,波光粼粼。面对如此景象,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印象中的西藏相联系,然而大自然就是这么的神奇,在这个高原上,远古与现代,苍凉与壮美,贫穷与富饶,强大的宗教热潮与虔诚的来世情结竟生生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最为神奇的净土。
走进西藏,领略到气候的变幻无常、日月变迁。一日之内竟有多种景致,时而艳阳高照,时而大雨倾盆,时而雷电冰雹,时而鹅毛大雪,山下云遮雾障,山上厉风沙尘……经过如此的经历,感叹大自然的无常和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藏民的无奈。难怪虔诚的藏民视天地为神灵,一切当顺其自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心中有佛,改变人类自身。在西藏自然界就是这样,一切景象都会活脱脱的展示在面前,无论是否理解,它就是它,它就是西藏。
走进西藏,用任何美好的词语形容都不为过。它是美丽的,因为着实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它是苍凉的,因为着实将苍凉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五彩的,因为着实让人们在这里看到了纯正的红黄蓝绿白;它是神秘的,因为着实许多现象让人无法理解,无法想象;它是生机勃勃的,因为着实将生存在这里的生灵进化得与众不同……
在西藏的原野上见到最多的是牦牛,身披长毛,体格强健,成群结队,十分壮观。特别是走近时,它们表现的烦躁和不友善,圆目相视,打着响鼻,扎出一幅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 西藏牦牛有着持久的耐力,有着对艰苦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能在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下,抵御严寒和风雪,是藏民的亲密伙伴。
西藏的羊犹如身穿棉袍的藏人,并不优雅,却有风度。它们一般怕人,狭路相遇,都会绕道而行。在山脚下的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在骑马牧人的看护下,安静地、快乐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它们依草原而生存,草原因它们而美丽。西藏的生物链就是这样的简单,更是这样的明了,没有深奥的哲学问题,因为这里的一切皆按最原始的自然规律运行着。
西藏的藏獒是藏民的最爱。体型硕大,头圆口方,眉弓上的两只似眼睛的白点更加增添了威猛。据当地人讲,一只好藏獒竟可斗败四五只土狼,见到不少的藏獒,大多都在主人的看管下显得那样的温顺。尽管如此,也深知它的厉害之处,曾见到过一只发怒的藏獒,尽管被铁链拴着,但丝毫不减其凶悍,口大如盆,声如打雷,站起足有人高,愤怒让它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天狮一般守护着藏民的家园。
西藏的苍鹰盘旋在蓝天上,俯视着这块神奇的土地。它们是藏民心中的神鸟,享受着与神一样的待遇。人们赞美它,人们也防范它,毕竟这种猛禽依然保留着原始的野性。在路上时常可以看到犁地的耕牛,每只牛头上都挂满了鲜红的装饰物,起初以为仅仅是为了装饰,实际上是以红代火,避免苍鹰的袭扰……
西藏的马现已不多见。即便是沿着公路来到相对偏远的地方同样也很少见到,因为如今马已被摩托车替代,现代化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进入相对原始的疆域。为之高兴,也为之担忧。马儿会不会就这样渐渐消失?真若如此,这将为这里本不复杂的生物链带来怎样的变化?没有骏马的西藏,没有骏马的草原将是怎样一番景象?或许担心是多余的,或许担心是不无道理的,正像刚刚开通的西藏铁路一样,人们在高兴之余无不担心现代文明为这块圣土所带来的吉凶祸福。
(五)
走进西藏,追寻文化根源。藏传佛教文化是辉煌灿烂的,五彩缤纷的,自成体系的,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说它神秘,是因为人们太不了解它;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有着千年的积淀;说它壮美,是因为这块地域本身就以壮美为特色。
西藏的语言文字是独有的,这是藏族引以自豪的事情。失去语言文字的民族便是失去了文化,失去了文化的民族就等于失去了民族。尽管听不懂这里的语言,看不懂这里的文字,异样的发音和异样的文字却让人肃然起敬,这是藏族文化的精华,是藏人精神有声有色的传达。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扎西德勒”,这已足够了,因为学会了藏族的至高境界与至高追求——“幸福吉祥”。
西藏的歌声是动听的,犹如天籁之音,浸人肺腑。高音处似朱穆拉玛峰,低音处则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听过不少西藏的歌曲,在歌曲中表达最多的是对幸福美满的期盼和对西藏山水的赞美。在许多歌曲中常常唱到一种花叫格桑花,从歌曲中可以感觉到一定很美,隐约中已在心中找到了它的模样,那就是西藏的民歌。
西藏的舞蹈是最美的,宽衣长袖,飘若天仙,盛装登场,雍容华贵,珠光宝气,耀人眼目。无论是迎宾的牦牛舞,还是节日盛会的圆圈舞——“锅庄”,以及常见的大型团体舞——“谐饮”,无不体现了藏族的豪迈之情。舞蹈并不复杂,就是几个基本动作,然而跳动起来动作夸张,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运动,体能达不到一定的指数是很难完成看似简单却不易达到的舞姿。即便体力十足,但少了藏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和奔放的性情,同样也难达到藏人特有的舞姿。因此西藏的舞蹈永远是藏族人的,一切模仿永远是模仿。一切道理到了西藏就是这么的简单,就像这里的舞蹈一般,简单之中包含了无穷的内涵。
西藏的宗教是神秘的,西藏的信徒是虔诚的,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一个教派能使其信徒们如此五体投地,舍生忘死。最强烈的印象就是这里的宗教色彩,在布达拉宫周围见到磕着长头的信徒,据说每日这些信徒都要围绕布达拉宫磕一圈,其精神让人敬佩。又在大昭寺门前见到了磕头的人们,不知从何处来,身后放着一堆堆简单的行囊,全神贯注的磕头。由于信徒众多,场面甚是壮观,远远看去人潮涌动,时起时落,经声一片,嗡嗡作响……这种虔诚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为之感动。
路途中常常可以看到一路磕头的信徒,他们与土一色,神情坚定,手持快要磨透的木板,胸前挂着耐磨的橡胶与皮革,一路磕来,风尘仆仆,让人感动,让人折服,更让人叹为观止。
(六)
走进西藏,了解独有的藏传佛教。那里一切文化,一切习俗,无不与佛有关,会深切的感受到无处不有佛,无处不是佛。在山坡上看到了飘扬的经幡,每一片经幡上都写满了经文;在山顶看到了五彩的经旗,以网状的形式覆盖了山头;在沿途民居的屋顶上同样也能看到飘动的五彩小旗……
凡有人居住的地方要么有寺,要么有塔,家家设佛堂,人人做佛事,就连这里的石头也常常被刻上经文,变成了“尼玛石”。看到如此情景,心中总会产生一些恐慌,生怕一不小心冲撞了这里的神灵。然而对于藏民而言,越是这样,越是心安理得,因为神灵无处不在地保佑着。
西藏最为神圣最为辉煌的莫过于这里的寺庙建筑,因为是佛居之地,所以这里荟萃了人间一切美好的气象与伟大的心灵,走近它们,就像走进另一个世界。
带着这样的感悟,来到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这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宫殿,红白两色的建筑群共同构成了以政教合一为特色的天上宫阙。这里无以伦比的集中了西藏建筑、绘画、雕塑等宗教艺术的精华,所藏的大量历史文物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神秘伟岸,傲立尘世,成为西藏民族历史的象征。
走进西藏,观摩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无一例外的感受到了佛的伟大与人的虔诚。金色的宝顶闪耀着佛的光芒,五彩的壁画展示着人的功德,宽敞的大殿供奉着各类佛像,狭窄的通道来往着各类人群。这里不再是清静的地方,这里不再是神秘的地方,这里更像博物馆,把藏族的历史,藏族的文化以宗教的形式带着佛的祝福,带着酥油的幽香,散布在空气中,充满幸福,充满吉祥,浸润着每位来这里朝圣人们的心……
(七)
走进西藏,也曾被深深地感动。当藏民一家如何用一生的积蓄去朝圣,千山万水磕着长头,一步一步地执着地前往心中的圣地。联想到人世间,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因为有一个坚定的信仰,超越了现世的苦难。对于那些藏民,神山圣水永远给予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之外,人类心灵巨大的幸福和安祥。
走进西藏,总会让人震撼。西藏的恢宏壮阔丰富,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类似音乐的震撼,是非叙事的、模糊的,很难表达得确切。让人心里没有语言,只有情感。西藏无形的馈赠实在太巨大了,大到无法承受。那是一种严格,一种尺度,永远不能超越。
走进西藏,寻求平淡生活之外的心灵慰藉。每个人喜欢西藏可能理由不同,但真正懂得西藏的人应该明白,西藏不仅是绝美之地,绝净之地,还是绝圣之地。在那里每一个人,都会找到灵魂的归宿,会被照亮和唤醒心灵,然后带着雪山清溪一样的心情回归生活,那一定会发现原来生活不可以改变,但自己已经改变了。
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造化相比实在太渺小、太无力。面对青藏高原,除了对自然五体投地的膜拜,毫无保留地感激之外,还能体会到人类是自然界中多么微弱的一员!
(八)
走进西藏,欣赏皑皑白雪,抚摸苍穹的脸庞。掬一捧纯净的白雪,擦亮迷失的眼睛,融化永恒的思想。就象永远圣洁西藏的哈达,也永远圣洁向往的目光......
那是永远天高,永远是白云的故乡。朝圣者的脚印,一步一叩的虔诚,打湿我凝眸的日夜。我也是一名远在千里的朝圣者,向着神圣的净土,向着梦萦魂牵的神之殿堂,一步一叩,一步一叩,把千里的行程丈量。
青稞酒,酥油茶,浓稠奶香的风俗。古老的喇嘛庙,飞旋的转经筒,转动着日月轮回,转动着人来人往......从盛唐的历史深处阅读布达拉宫,踱步大昭寺的街头,思索回归和皈依的感觉,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西藏,古老的西藏,积淀多年的期待和向往。西藏,永远的西藏,只有彻骨的冰雪,才能濯洗我疲惫的灵魂和滚烫的思念。让浩瀚的长风梳理起伏千里的思绪。一只矫健的雄鹰正在天空翱翔,掠过所有仰望的头颅,抒写振羽一世的感动和永恒苍天的主题......
(九)
走进西藏,一切虚幻变成现实。因为那里的天实在太蓝,那里的水实在太清,也许是因为过于美丽而多少觉得有些虚幻。
有人说:西藏是一部线装古书,只有逐字逐句地咀嚼,翻来覆去地琢磨,才有可能读出精髓。
有人说:当人被世俗的观念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人被势力的目光刺穿心肺的时候,当人的灵魂脆弱到一碰即碎的时候,当人想哭没有泪,想笑笑不出的时候,就会想到西藏。
有人说:西藏不仅能使灵魂得到片刻的休息,而且能给灵魂注入坚韧执着的精神力量,给灵魂插上奋飞的翅膀。
走进西藏,向往那庄严肃穆的佛寺,那佛寺隐伏群山、背依金光,隐约中经幡舞动,飘渺中木鱼声声、佛音袅袅,云雾间犹如身处西天佛境之中。那这就是西藏的佛寺,是那些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头、积月、积年来朝佛善男心中的圣地,是那些手摇转轮、口念经言、安然天命信女梦中的天国。
走进西藏,向往那黑暗中的篝火,那篝火在不眠的夜晚燃烧,在繁星的夜空闪耀。那篝火,是跳着锅庄舞年轻人心中的火苗,那篝火,是喝着青稞酒老人们心中的温暖,那篝火,是唱着吉祥歌人们心中的热情……
走进西藏,向往那明媚的阳光,向往那月影和天光。点一盏酥油灯,拜一拜藏传的佛祖,在雪山脚下凝视遥远的神圣。让已麻木的情感苏醒,让空虚的灵魂重生……
(十)
走进西藏,仿佛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西藏的天空湛蓝而宁静。这蓝色已经超越了颜色的本身,成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如此有生命的蓝色,会让人的灵魂出窍。西藏是尘世最后的一块净土,离喧嚣很远,离天空很近。雪山的雪莲,圣湖的碧水、拉姆拉错的沟壑。这些美丽的风景,只能在孩子的眼睛里方能找到。
西藏的美拒绝世俗的媚俗,厌恶人间的恭维,只有用心靠近,美才会成为一生的风景。高原的气派,足够让人心胸坦荡,纯净的空气滤掉私欲,洗涤人的五脏六腑,让人身心留香。
高原上的圣湖明亮而多情,望一眼才知道什么叫刻骨铭心;清澈见底的湖水象一面水晶镜子,照出美好的初恋。
蜿蜒的雅鲁藏布江象一条洁白的哈达,从天外飘逸而来;一路柔情,缠绕着此岸的村庄和彼岸的牛羊。千百年来,一方水土养育了西藏的豁达和真诚。一碗酥油茶,一杯青稞酒,一段锅庄舞;所有的一切都会令你身心陶醉,别样的人情中,从此学会以诚相待。圣灵如鸽子,口衔和平的福音飞过来了。彩虹飞挂高原的天空,西藏要在神的应许中赞美起舞。
(十一)
走进西藏,想起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仿佛听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入藏时的马蹄声,感觉到了这位伟大女性为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文明与进步,为藏汉民族的团结和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印象里,西藏就是一位美丽的圣女,婀娜多姿,伫立在天地之间。真想在高原上,随便爬上一座山顶,在万里碧空中顺手牵来一片雪白的云彩,织成洁白的哈达,献给挚爱亲朋;聚拢一丝五彩的祥云,绣制甜美幸福的生活。高原上的草原辽阔而苍远,成群的牛羊在阳光下悠然自得,三三两两的帐蓬点缀在草原之上,使大草原显得祥和而宁静,大自然显得和谐而优美。
西藏的空气稀薄但很清新,高原上的河流清澈而纯净,那从雪山而来的河水更是一尘不染的清纯。西藏的民族特色浓郁,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特别是藏族的宗教文化更是浓得连西藏的空气中都充满着浓浓的宗教味。
在西藏,寺庙到处都是,最有名的当属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共十三层,气势恢宏,富丽堂皇,庄严而神秘。每天来布达拉宫的朝圣者总是络绎不绝。藏民无论是否信佛,信佛的程度如何,几乎家家户户都供有佛像。不少藏民不远千里,三步一叩首,作五体投地状,一步一步来到布达拉宫,表达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无限的虔诚。看着路边那一群群忠实的朝圣者,我既敬仰、惊叹而又惶惑、茫然……
(十二)
走进西藏,追寻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那条古老的道路上,有前世留下的欢笑、无奈与沧桑。闭上眼睛,想象着千百年前的那一幕,仿佛看见了仓央嘉措,那个年轻的僧人衣衫褴褛,手脚缠绕着铁镣,在最后的回望中,凝泪看着远去的故乡。
巨大的红墙里传来喇嘛的颂经声,遥远的天空中,隐约的听到吟唱:那一夜,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那一世,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那一瞬,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快乐。直到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在没有前程的路上疲惫的行走,嘴角却带着微笑,想起了许多许多,神庙,爱人和诗歌,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蹲下身子,捧上一把故乡的泥土,其中还带着神秘的芳香,或许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来不及转过身去,最后再看一眼恋人玛吉阿,就在忽然卷起的风沙过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仓央嘉措去了哪里?是天堂,还是他的故乡,那个有着神秘色彩,带着泪光的蓝花的孕育地,雅鲁藏布江下的墨脱?恐怕这个世界上已经再也没有人知道。
或许有一天,行走在墨脱的路上,看到一个无名的墓碑,下面深深埋藏的,就是民间的喇嘛,传说的情种,桀骜的年轻诗人,藏民心目中的仓央嘉措。雅鲁藏布江下的泪兰也已经跟随仓央嘉措的灵魂,离开了这个尘嚣的世界,再也听不到他的诗,再也看不到泪兰娇嫩羞涩的开放。
幻想着真的已经闭上了眼,身体在天空中飘摇,去到了远方,伸出双手,拥抱抑或是捕捉,嗅到了一股神秘的芳香,来自雅鲁藏布江下那条安静的小溪,来自天堂中的花园。不怕前行墨脱旅途中的原始森林,不怕路上可恶的蚂蝗,更加不会害怕门巴人的蛊毒。心中永远有着一方净土,仓央嘉措的灵魂在保佑和守侯。要去的地方,任何恐惧都是苍白的,因为那个地方,叫做西藏。
(十三)
走进西藏,令人心驰神往。那里有古朴醇厚的民风,有神秘典雅的庙堂。西藏,那是佛的故乡,那里有阿妈转动的经筒,也有供奉佛像的毡房,以及阿妈那虔诚的模样。那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那里有神鹰在蓝天翱翔,有别具一个的天葬。那是一个格桑花盛开的地方。那里有羊肉干与酥油茶的清香。那是莹雪覆盖的天堂,那里有氆氇呢制作的衣裳,能抵御冰雪和风霜。那是歌舞的海洋。阿登在草原上展袖,卓格在帐篷前放歌。那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地方。那里有文成公主肃穆的神像,把藏汉文化溶于典章。
走进西藏,秀美的山川铭心难忘,手足之情藏汉睦和。那神秘的青藏高原,神秘的藏传佛教,神秘的民风民俗,神秘的艺术氛围,感染和熏陶顶礼膜拜的人们!那是朝圣者的虔诚的足迹。
西藏的经幡,那是西藏到处可见的图腾。或飘扬于民居、山梁江岸湖边,或悬挂于佛寺、佛塔、嘛呢石堆,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抄满经文咒语,或不著只言片语,仿佛无处不在地向人们诉说着藏族关于宇宙、万物、原初的玄思奇想……
经幡是那么古朴而新奇,神秘而诡谲,独具藏民族的文化风彩。年年岁岁,新旧更替;日日月月,随风飘扬……
经幡在高原那纯净的蓝天下翻飞,耀眼的阳光产生出神奇的光芒,不禁使人产生幻觉,似乎灵魂即将离身而去,随之飞往那神秘的净土世界……
(十四)
走进西藏,随处可见的是经筒。充满神秘色彩的鎏金经筒,那是藏传佛教的圣物——“唐多括罗”。据说释迦牟尼佛对他的弟子说:“转动唐多括罗功德不可思议,可以使日月山河大地河流的众生都得到解脱,可令所在地方吉祥如意”。于是僧侣在内部放置经文,信众相信,或推动旋转,或围着绕转,就可以亿万次地释放那些佛经咒文的无穷法力,驱魔消灾,祈福平安。
经筒隐匿在圣光之下,显得高大而庄严,给人无限的遐想,仿佛传递着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信息......仿佛听到转经者虔诚地吟诵那千年不变的六字真言:“啊嘛哞叭咪訇”。祈求着诸事如意、法恒佑护的无量功德。在最简单的真言里,或许有着最深奥的哲理。转经筒在信徒的手里旋转着。最单一的动作中,无疑有着最虔诚的寄托。
(十五)
走进西藏,盛情的主人会捧上甘甜爽口的青稞美酒,献上吉祥如意的洁白哈达。洁白飘逸的哈达,是藏族人从湛蓝的天空剪下的一缕白云。
驻足于藏民中间,会发现别样的景致。那臂腕挂着手杖,双手合十,虔诚朝拜的白发老奶奶;那拄杖望远,饱经风霜的戴着绒帽的老大娘;那手摇幡铃,俯身弯背,一步一趋的老大爷;那头顶白帽,以右脸长久地亲昵骏马,陶醉于梦幻之中的牧马人;那身着节日盛装,正喜气冲冲地赶往赛马场的青年壮士;那面孔黝黑,吸吮热酪,略作休憩的红装赛马者。
以及那站在毡房前,撩拨头发,等待亲人归家的中年妻子;那举伞饰面,手持吉祥花草的健壮女人;那性情豪放,在街上敞怀为婴儿喂乳的青年母亲;那衣饰鲜艳,回眸浅笑的青春少女;那面对汽车、叉腰倾身,侧头问话的姑娘;那天真无邪、半吐巧舌,讨人喜欢的村女;那立于高原大野,向着远来宾朋挥舞小旗的藏族儿童, 一切得之自然而后神。
(十六)
走进西藏,领略威严的布达拉宫。它是拉萨这座雪域之都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象征,闻名于全世界。在藏传佛教中,布达拉宫又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布达拉”在梵语是“普陀”的意思,也是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所以布达拉宫又被称为第二普陀山。这座缘起于公元七世纪的宫殿,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红山之上,依据山势蜿蜒修建至山顶,气势巍峨壮丽,宫殿富丽堂皇。那里有兰色的烟霞、神奇的光芒、飘渺的宫殿、耸立的经柱。布达拉宫隐匿在兰色的烟霞之中,好似天边的幻景,虚幻飘渺。天空中射出的一束神奇的光芒,恰好勾勒出布达拉宫的雄伟身影。经幡的柱子在画面的左前方若隐若现,仿佛佛教的圣光洒满天地人间……
从松赞干布到十四世喇嘛的1300多年间,先后有9个藏王和10个喇嘛在这这座高贵威严、红白组成的古代金顶建筑物内施政布教。
从五世喇嘛开始,布达拉宫就成为历世喇嘛的冬宫,历世喇嘛的灵塔也供奉在此。宫中保存着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印鉴金册、玉册和工艺品等,此外各类佛像、法器、唐卡、经文、书籍及壁画等大量珍贵文物。
布达拉宫内部虽然光线暗淡,点燃的酥油灯很多。恍惚的灯影,浓重的酥油味,金碧辉煌的壁画,庄严神圣的菩萨,烘托出神秘的氛围。
伫立布达拉宫广场翘首仰望,只见殿宇巍峨、入云、曲径回廊重重叠叠。那拔地凌空的气势,金碧辉煌的色调真如天上宫阙一般。 那是拉萨的封面,也是西藏的封面。
(十七)
走进西藏,就走进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外界看来是一种神秘色彩很浓厚的宗教。据说它始于松赞干布时期,后来制服了其他教派,逐渐建立了藏传密教的基础,甚至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
藏传佛教中的密宗教义与特征,又称为“密宗”或“喇嘛教”,为世界各地的佛教所无,常被认为极具原始佛教特色与藏民族色彩。直至现代,藏传佛教才逐渐为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旅游者和宗教学者所了解,它的庞大的思想体系、精深的义理底蕴、独特的修持方式、神秘的文化价值,均令世人叹为观止。
佛塔是高级僧侣圆寂以后安葬的地方,它的形象本身对于外界就是神秘的。
(十八)
走进西藏,迷恋纳木错与香巴拉的景色。纳木错湖海拔4718米、总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藏语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对岸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的血脉里,都流淌着从它的雪峰上融化的雪水。
走进西藏,灵魂向风。风在路上,心去了天堂。 天呐![em]e179[/em][em]e179[/em]一气呵成这样的一路,一两万字的游记,如此用心,真好。[em]e183[/em][em]e183[/em] 这两年来,身边的友,网络的友,或自驾,或骑行,过飞机,各种方式去西藏。没有去过,家里却有了属于西藏的各种小礼物。首饰,围巾,羊皮画,哈达,手链……像是前世与那里有缘…… 某一天,我也要去西藏…[em]e113[/em] 西藏, 真是个神圣的地方,令人神往! 虽然我不是受佛教影响,也想去西藏 这样一篇洋洋洒洒的游记,由西藏的大自然到人文习俗,再到历史文化。由蓝天白云牦牛藏马到高原峰峦,再到布达拉宫,藏传佛教。不仅完成了作者的一次心灵的夙愿,更是一顿饕餮大宴慰藉读者的灵魂!同作者一起得到心灵上的升华! 怎么没见藏獒啊?你得写多长时间啊?膜拜 评论总显示参数错误[em]e127[/em] 好文,分享到微信圈里了,让更多热爱西藏的朋友细细品味!秋安! 那也是我的梦,有机会我也会让我的灵魂来一次飞翔与洗涤。 点100个赞,写的太好了 心灵的栖息场所,灵魂升华的圣地,踏入西藏,放眼碧绿,空旷无忧,宁静过滤喧嚣,惬意瞬间降临,牵动多少游人的心。 在你的美文里,我也走进了西藏…… 走进西藏[em]e100[/em][em]e179[/em] 文章评论
一袭紫衣
一袭紫衣
一袭紫衣
静里独舞
梧桐雨
福杯 香港代购
临窗听雨
人藏草木中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年年雪里
消遣
静伊
且听风吟
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