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迎合(介子平)
手机日志
见人说人话,迎合成见;见鬼说鬼话,迎合局限。
话由人说,看你说会不会说。所谓会说,无非会迎合,比如说女人:瘦者苗条,胖者丰满,妖者美女,刁者才女,木者淑女,蔫者温柔,凶者直爽,傻者阳光,狠者冷艳,土者端庄,洋者气质,怪者个性,匪者干练,疯者有味,嫩者靓丽,老者风韵犹存,牛者傲雪凌风,闲者追求自我,弱不禁风者小鸟依人,不似女人者超级女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也有类似言:“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不会迎合者,则常被人调笑:人丑却颜控,家贫还追星,友少偏爱宅,女汉发神经,蠢材不努力,懒虫盼巅峰,肥婆多吃货,单身总矫情。
有迎合者,便有不迎合者。钱穆《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中有诸多列举:“有一士,曰管宁。始避于辽东,老归中土,汲井躬耕,曹操召之不出。后世尊之,谓其犹出诸葛之上。诸葛终为一政治人物,虽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终亦无救于世乱。管宁则为一草野人物,虽乱世,使社会得保留一完人。则此社会终未全坏,尚有将来之后望。”近代以来,国事不堪,长久苦难夺走了士人探索生命意义之热情。却也有例外,如严复这样出学术不出新闻的温和者,也有桀骜之时:“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
有曾经迎合,之后不迎合者。戊戌后,康有为曾游历法国,谈及大革命“盛况”,甚是感慨:“异党屠尽,则同党相屠;疏者屠尽,则亲者相屠。”种种场面令人毛骨悚然,而可贵之处,在于反思:“合数十百万革命军之流血,以成就——罗卑尓之专制民主;合数千万良人之流血,以复归——拿破仑之暴君。”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保皇派之扪心专制,修省暴君,本就一逆。
有大人物的迎合,就有小角色的不迎合。香港作家李碧华曾言:“我无权无势也不富裕,但在百花齐放环境下,得享自由创作之乐。如同在香港出生、成长、进步、建设的劳动者。我们都是小市民,幸好拥有收买不起的一双明目、一份良知和几根傲骨。”马看牙板,人看一言,较之愤世嫉俗、深恶痛绝的坚韧,幽咽婉转、曼声徐度的柔性,有着以理服人、潜移默化的隐忍。
以自我立场观察,是非慎己;以对方角度思考,毁誉凭人。季羡林尝言:“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迎合者,或有所求,或不自信,不迎合者,朗月照人,内心强大,别人怎么想,只当别人事。得失有数,求之不得,安然则受,未必不得,不迎合者,或命运多舛,诸事不顺,大不易;一味迎合,奴性十足,离开迎合,寸步难行,迎合者,则绞尽脑汁,枉费心机,也不易。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迎合不迎合,为人所狎,为人所畏,实难协调。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迎合者,言语多反复,不迎合者,铿锵掷地声。迎合者的内心,欲望作理想,世故化成熟,麻木当深沉,油滑算智慧;迎合者看待不迎合者,勇敢为莽撞,执着为偏激,求真为无知,激情为幼稚。而评价一个社会的好坏,无需从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奥繁琐处分析研究,只需观察那些迎合之人,若其过得富庶安逸、飞黄腾达,便不是一个好时代,若其过得落魄失意、穷途潦倒,便算一个好社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