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个人日记
————写在初三学生即将离校之际
我十九岁参加教育工作,在教育的园地里,已经走过了二十四个春秋。我教过小学,也教过初中,在我的教育下毕业的学子不下二千人。我不敢自矜桃李满天下,但说莘莘学子遍布百行,倒是实在的。
我的从教生涯几乎是在农村度过的。生于斯,长于斯,奉献于斯,我与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很多人看来,农村偏僻,村居古老,乡民土气,学生拙笨,没有什么可值得称道的。可在我的眼里,一切是那么亲切:环境优美,村居幽静,乡民厚道,学生朴素。所以,即使在乡村干到退休,我也是愿意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合格学校的验收过关,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园林式的环境,明亮的教室,洁净的宿舍,宽敞的运动场,令人赏心悦目。 倘能作一番深入了解,你会发现,学生依然生活朴素,与十年前的学子没有多大区别。通学生每天天刚亮就起床,简单地吃点早餐,奔波五六里,赶到学校。寄宿生每餐不到三元的菜肴,简易的硬板床铺,陈旧的棉被。铃声一响,同学们一跃而起,五分钟完成穿着和床铺整理,前呼后拥地赶到操场训练。随即又来到用水区,哗哗的水声,洗漱声,说笑声,浑然一曲杂乱而有序的乐章。二十分钟后,全体同学开始晨读。纵然是数九寒冬,毫无例外。只有那些身体吃不消的同学,才会不嫌麻烦地去食堂排队打点温水洗浴。晚就寝前,所有同学都是冷水洗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学生的相处也是那么随和。天大寒,一个人睡不热,两个同学紧紧地挤在一张狭窄的小床上,互相取暖。只要不是身上有特殊的异味,同宿舍的同学是不会相互嫌弃的。没有人会计较对方家庭的贫富,出身的贵贱,衣着的俗艳。一个人没有了牙膏,马上会有同学把自己的牙膏挤给他;买了好吃的零食,你一份,我一份;上学了,哪怕要迟到挨批,也要等着好朋友一同去。在学生的眼里和心里,没有名利的得失,只有情趣的相投与否。
我的学生中,多般为性情温顺者。“在家从父,出家从师”的古训一直沿袭到现在,以致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种潜意识:老师和家长是不可冒犯的。家长对老师几乎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老师,给我管严些,实在不听话,给我打,打了我还倒水给你洗手。”老师训斥学生时,也是老调重弹:“批评你是为你好,不管你才是害了你。”遇上屡教不改的学者,家长和老师还要施以适当的体罚。这时候,多数学生只是静默地承受着,纵然知道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失之偏颇,也不会公开抗议。只有个别胆大者,才会顶撞几句。农村的留守孩子多,大多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父母一年半载才回来一次,只几天的短暂停留,又急忙返回岗位。多数孩子理解家长为生计奔忙的苦心,不会埋怨被家长狠心地抛弃了。对于家长中途打来问候或者训斥的话语,只是几句简单的“哦,晓得了”“要得”“放心些”等回应。
我的学生中,大多性格坚强,能独立行事。在校能洗衣叠被,在家能做饭做菜。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多数家庭是两弟兄或两姊妹,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既当哥姐兼任家长。家长外出做工时,留下上千元的生活费用,叮嘱孩子要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不能欠倒账。有的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在自留地里栽种上了蔬菜,以满足日常需要。有的学生还要照顾身体孱弱的爷爷奶奶,为爷爷奶奶延医治疗。更令人意外的是,几个学生还带着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在校寄宿,当起了弟弟妹妹的生活“保姆”。在她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担当。你不会从她们的口中听到一声叹息,不会听她们说一个“累”字。我曾经在课堂上提过这样的问题:假如遇上不可逆料的重大挫折,你该怎么办?学生没有悲观绝望的想法,都说要咬紧牙关,继续生活。这与温室里长大的很多城市学子面面相觑、茫然不知所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还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如果高中或中专毕业了,没有升上大学,多数学生选择进厂打工或者随父母外出劳动。这与众多城市同龄学生靠父母生活或进超市上班,以免除日晒雨淋之苦判若两样。
我在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时常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惧,了解他们的得失优劣。对学生,有赏识,有同情,有恨铁不成钢的埋怨,更有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农村的学生大多处于半学习半游闲状态。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学习中,成绩优秀者大多凭借老师的教育和自身的禀赋。很少有家长能课外督促辅导孩子或将孩子送到专门培训班“开小灶”的。更多的学生不懂得学习的意义,回家贪玩,家长因自身学识水平和生计之劳,只能徒叹奈何!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成绩优异者,刻苦上进;成绩落伍者,得过且过。而教育行政部门衡量学校和教师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于是,教师拼命地教书,课后拼命地逼迫学生背诵默写,过不了关的被狠狠地批评教育,放学后留下继续过关。音乐、美术、劳技科目名存实亡,体育课成了自由活动课,自习课也给文山题海给占据了。奖惩处处唯分数,教改年年叹逝川。自然,成绩优秀的成了“三好学生”,成绩落后者成了“差生”,后来又美其名曰“后进生”“潜能生”;所教学科成绩优异的老师成了名师,反之则不堪担当大任,成了领导眼中的另类。千军万马,奋勇向前,跑在最前面的,鲜花,荣誉,掌声;走在最后面者,冷眼,指责,甚至惩罚。可怜的师生,就成了被肆意驱赶难免落伍的千军万马。学生中不乏音乐、舞蹈、绘画、体育、小制作等方面的爱好者和优秀者,由于办学方向的迷失,由于师资的短缺,由于硬件配备的不足,由于家长认知的偏差,这些学生自然不能脱颖而出,而选择了随波逐流,最终“泯然众人矣”。就我多年所教班级的学业成绩来看,优秀者只是少数,学习吃力者占多数。这多数学生只能在老师的强压下,每天陪着优秀的学生朗读着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演算着拐弯抹角的代数几何题,识记着蜗角蝇首的英文单词,分析着曲径通幽的理化习题,无奈地勾划着《思想品德》教材中“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当的交往”“师生之间相处应该掌握哪些原则”等标准答案,吃力地背诵着《中国历史》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等重要而枯燥的必考题。起初的十几分钟,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渐渐地,声音稀疏了;最后,只剩下无关学习的闲谈扯笑。当教师的身影悄悄出现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洗耳恭听着老师的严词训斥。这种场景,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明白大多数学生的所思所想。日常工作中,我因人制宜,避免戴着有色眼镜去评定学生。一般来说看,初一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严厉管束,到了初二,学生开始两极分化,初三学生的自主意识渐渐浮现,不再对老师百般顺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妄图借助所谓的教师权威压制学生,只能是缘木求鱼,无功而返,弄不好会造成师生关系剑拔弩张。教师必须凭借自己的德、才、智、情,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我深知言传身教的作用。每天的晨读课,我总是夹着一本书,与学生一同吟诵,有时候默读,有时候放声朗读,声音此起彼伏,顿挫抑扬。下课铃响了,不觉得五十分钟有多么漫长。闲暇的日子,我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法律、艺术等知识,让并不年轻的大脑汲取知识的源头活水。课堂上,我时常突破教学参考书上的条框,在讲清书本知识的同时,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既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方法,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总体上看,学生是轻松的,快乐的。对于那些在理解和记忆上有困难的同学,我并不强求他们一定要过关,能尽力学习就行了。学生思想素质参差不齐,陋习难改的学生,我用“月攘一鸡”的故事进行劝诫;心怀偏见的学生,我给他们讲述《列子》中“亡鈇窃鈇”的故事。初中生最发愁的是每周的作文课。指导写作《我的朋友》之类的文章,我启发学生要不落窠臼,领异标新,不一定要写人,动物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学校的一棵大树倒了,我们惋惜的同时,不是看到了旁边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吗——《新生》的作文又孕育出来了。“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意的灵感,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在轻松愉悦的讲解中,即使那些平时不爱好写作的同学,也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我告诉学生,初三的最后阶段如同百米冲刺,冲锋在前,勇于夺魁的,固然令人欣慰;而那些明知夺标无望,依然奋力拼搏的不懈者,更令人称道。人们往往赞美那些成绩优异者,看着他们尽情地吸吮知识的甘露琼浆,那是辛勤耕耘者的无上快乐!但成绩落后者也是不应该受到过多责难和排斥的。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很多在学习上并不用功的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或者有某一方面的技术专长,或者有吃苦耐劳精神。一旦踏入社会,凭着一股闯劲,硬是干出了不凡的业绩;而部分学习上的出类拔萃者,曾经踌躇满志,因为参加工作后的岗位或者待遇不尽人意,反而逐渐默默无闻了。国家需要的是百行百业金字塔式的人才队伍,如同一片山林,既有参天屹立的大树,也有遍地如茵的绿草。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我们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数学、科学、法律知识,能够明辨是非曲直、善恶美丑就行了。何必一定要走“学而优则仕”的世俗之路呢!
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一贯讲真话,传真情,换位思考,力避机械教条的空洞说教。我不在乎别人怎样评价我,但力求行得端,站得稳,不昧良心,与时俱进。教材中上有些观点一味强调政治正确,已经落伍于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是摧残学生的青春年华,循规蹈矩的填鸭式灌输只能让学生烦不胜烦。我不会给学生讲一些空泛的豪言壮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只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书非药物能医俗”,知识丰富了,人就会变得优雅,从容,自信,就能够找到更加理想的工作,人生之路就会更加顺畅。我并不赞成盲目的见义勇为,见义勇为的前提是保证自身的基本安全。二十几年前,全国掀起了学习小英雄赖宁的热潮,我就明确地表达了质疑。为扑灭森林山火而献出花季般的生命,这是很可惜的。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应该更多地强调见义智为。我告诉学生,雷锋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却一心想着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这样的名人我们可以仰视,但难以效仿。我们应该在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去帮助别人。捐助别人不是互相攀比,而是要量力而行。我从来不否认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本身没有错。但自私的同时,不能损害别人的或国家集体的利益。至于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钱学森、雷锋、蒋筑英、罗健夫、孙冶方等,那是特殊时代的人物。我知道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他们的老师,可硬是要在请假条的行头冠以“敬爱的老师”的称谓,于是告诉他们,“尊敬的”这一修饰语是可以去掉的,直接称呼“老师”就行了,既删繁就简,又真实自然。我启发学生,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要盲从名人。譬如,毛泽东的一些观点就不符合真理。编写初中语文教材的专家算是名人吧!但教材中也有明显的纰漏。说着,我将这些问题一一指点给学生。很多学生自习课上常常小话不断,我在批评的同时,也扪心自问,当年的我和我的同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避免这种现象,得需要老师以讲课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犯错误,我们毋须恨恨不已,毕竟他们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就连我们这些为人师表的老师,也时常犯错误啊!尽管学生中总有违反纪律者,如外出上网,背着老师抽烟,喝点小酒,搞点小赌博,因一点蝇头小利而斗殴,偶然逃离学校,我都耐心地劝解他们,哪怕效果只有有限的几天。当然,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是必要的,可以起到齐抓共管的功效。教师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学生,尤其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因为一点简单的小事而无限上纲上线,只能将师生关系弄得不可收拾。记得我曾经担任班主任的时候,一个对我平时尊敬有加的学生与我发生了冲突,那位学生气匆匆地回家了。而我固执地认为那位学生冒犯了我的尊严,将其拒之校外。十几年后,我们邂逅相遇了。尴尬了一阵子,还是我打开了话茬,直白地表达了我当年处事的失当,终于“相逢一笑泯恩仇”。自此,我时常自省自励,并以此劝勉同仁。几年前,一个屡教不改的学生被我惩罚了一回,事后,我扪心自问,觉得对他过分了点。第二天,我找到他,向他承认了我的过激行为,不料那位学生说出了一句出乎意料的话:“老师,我确实影响了班级纪律,我保证最后一个月不给你带来任何麻烦,请你相信我。”打那以后,那位学生从来没有影响课堂秩序,即使听不懂,他也只是趴在桌子上。我还接触到了一个有恋物癖的学生,面对老师,他非常羞愧和惶恐。我没有责备他,从他的生理反应和精神状态方面问起,帮助他革除心理障碍,并走出了心灵的阴影。一次,一个老师失控打了学生,学生扬言向教育局告状。我找到老师,直言这样做的严重后果,要他主动找学生解释并道歉。我又找到学生,告诉她老师是渴求学生进步的,只是怒其不争,方式方法不当。如同爸爸妈妈打了自己的孩子,难道要与爸爸妈妈争个高下不成。矛盾终于得到了有效的化解。教书育人的工作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仅仅是发表几篇纸上谈兵的教学论文,也包括成功处理点滴的小事——从心灵深处感化学生。因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我并没有置身事外,时常协助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做点力所能及的学生思想工作。在我看来,每一次成功,就是一次快乐。只有凝望那满园的青枝绿叶和繁花硕果,才能更深刻地体验到耕耘者的幸福,这或许是我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曾几何时,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被比喻为“春蚕”“红烛”“园丁”,无论是主流报刊杂志还是网络空间,对教师的褒扬如同扬子江的河水,滔滔汩汩,不可遏止。然而,物欲横流的今天,部分教师已经丧失了基本的价值观,这种褒扬已经大打折扣了。无论从教之初还是现在,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自己的的职业有多崇高。我只是一个平凡人,自然不是什么“工程师”“人梯”。我只是凭着自己的良心,作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讲了自己该讲的实话,培养了一批批本来就是人才的学子。要是有人看了这篇文章,说我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那是冠冕堂皇的恭维之语。我没有“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怀,没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境界。我的生活很简单,也很繁琐。我的本职是教书育人,但同时要兼顾油盐柴米酱醋茶。我曾多次渴望能够调动到离家更近的学校工作,也臆想着能够中彩巨富起来。当这些愿望不能实现时,我还得静下心来,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暴,不自弃,脚踏实地,舌耕不辍,继续践行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理念。立德立功原属梦,一枝一叶总关情。倘若我的学生们踏入社会,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不丢我的脸,不坏我的名声,此心足矣。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记得我这个曾经陪同他们一同在教室里读书的身影,记得我这个曾经与他们说真话、传真情的老师,或者一场意外的见面,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握手,一声真诚的问候:“春江老师好!”我就无限欣慰了。
旧联两副,聊以自勉:
镜中搔首鬓初斑,宠辱已释然,只寻芳泗水,任秋月盈虚,春潮落涨;
伯玉知非吾尚远,去留浑忘矣!纵羁足山乡,有风光旖旎,父老殷勤。
伯玉知非: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出于《淮南子·原道训》:“故蘧瑗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余年将四十三岁,故云“伯玉知非吾尚远”。
立德立功原属梦。幸一腔热血犹存,扶樗栎,护楩楠,有教无类,但求无愧吾知,无惭吾学;
种瓜种菊暂无缘。任两鬓华颠初上,步书城,披经典,含英咀华,足可神游名胜,神友名贤。
文章评论
香山红叶
做沙发哦
江南
[em]e183[/em][em]e109[/em]
冰雪情缘
期盼能多一些春江这样的老师
紫蝶
春江老师,早好,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还有就是一个责任心和爱心。你做得很好,初中三年的师生情,学生也恋恋不舍的。相信你的言行和温暖将影响他们一生。祝福初三毕业班的孩子都能考入理想高中。
香山红叶
赞!此刻红叶好想做春江老师的学生,问候一声春江老师好!
风薇
春江老师好!
天意
若果天下老师都象老师这般,那就是学子之福气啊!
唐妃.泰娘桥
同学情师生情爱生情跃然纸上
镜湖闲云
这是春江老师心灵里潺潺流淌出来的泉,清澈,明亮,纯净,珍贵。虽然带着一路的坎坷,一路的曲折,但永远不变的是泉的本质。我们礼赞泉,向泉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祝福泉,用甘冽滋润的幼苗,一定都会成为参天大树。
东方红
老师春江可敬,网友春江可亲,诗人春江可佩。
香水☆百合
像春江老师这样的老师可爱,可敬!祝福老师端午节快乐![em]e177[/em]
雪竹
本文更真切地了解了春江老师。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师生情,师生面临分别。学生就象是老师的孩子,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真诚可爱是他们的本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们的路很长,有老师的教诲,有学校的教育,待他们步入社会,成长过程中,学生们能更深地明白老师的苦心,谢谢老师!祝春江老师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木头人
向我的老师致敬
木头人
祝老师节日快乐
红叶
春江老师真的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