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细赏杏花红

个人日记

     小时候三姨家有一棵高大的杏树,每到杏子成熟时节,三姨就会步行三十余里,把酸甜绵软、味美汁浓的黄杏纸包纸裹地送到我们口中。如果她自己来不了,也会托人捎来。那是我当时吃到的最新鲜美味的水果。所以,每到春天,心里便有了一丝想念和期冀。当有机会在这个时节去三姨家,亲自坐在粗大的树干上,随心所欲地品尝时,倒从心里感叹表哥表姐的幸运来。后来因为拓展路面,三姨家的菜园被占用了,从此再没吃过那么美味的杏子。但是对于杏花,我却没什么印象。

     因“一枝红杏出墙来”“桃未芳菲杏未红”“红杏梢头挂酒旗”等诗句的描写以为杏花自然是红色的。可是今年春天我却对这些想法有了质疑。第一次认真观察杏花是在裴老师的相机里,那一支花挨挨挤挤,富富盈盈,纤丝细蕊,点点鹅黄,花瓣白中略带娇粉,宛若一群淡妆的妙龄少女,真是秀色可餐。我不觉看得呆了。

  呆了半晌才想起来,这杏花竟不是红色的!那么古代的那么多诗句为什么写到杏花就会用红色来修饰呢?《红楼梦》里写李纨的稻香村里也有这样一句: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可见,还不是一般的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红学会组织赏杏花的采风活动,可以亲见杏花,真是兴奋。刚刚下过一阵小雨,空气清新,太阳明亮。在电视台后院的一家菜园里有一株大杏树。满株树花开正盛,远远望去仿佛一片清浅的云霞。走近垫脚细瞧,粉嫩轻盈的花瓣,恣意张扬的花蕊,半隐半露的红萼,含珠带露、妖娆妩媚,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鲜艳洁净,分外动人。《西游记》中“雨润红姿娇”大概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景吧!主人介绍说:她们这棵树的花是淡粉色的,邻居家的是白色的。顺着手指方向望去,果然有一棵树,虬枝上挤满了白色的花朵。

  杏花纯净无暇,着了彩装的我们与杏花相互映衬,洗出来的照片出奇的美。

  第二天,我去给城东果园的老人送照片。路过一户人家,远远地就瞧见了一株满树繁花的大树,树冠把整个房顶遮住,枝桠已经延展到了街边。比前一天看到的要高大许多。是杏花吗?一问,果然是!主人无不自豪地说:“现在这些花被风抽的落了许多,头两天那才好看呢!”我低头望去,地上分明滚动着一些细碎的花瓣。这些花瓣不会有人来扫,大概也不会有人为此悲伤,它们自可嫁与东风,随尘化入泥土。因为主人知道花落之后自会有满枝的杏子。“见过红色的杏花吗?”“没有,但是花开之前倒是红色的。”大概是这样了。书中描写的杏花,是还未绽开的蓓蕾,几百株在一起如“喷火蒸霞”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又翻阅了《红楼梦》,确实在前面见了“清溪泻雪”,看来这里描写的是大观园的初春无疑了。还是先收回不切实际的联想吧,因眼界的狭窄而妄语是会让人耻笑的。杏花结蕾时是红色,待花开后张开淡粉色或白色花瓣,红色就隐在背后而被白色取代。几天的繁华过后,就会“绿树成荫子满枝”。由红变白再变青,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也是一种幸福和满足。

  《红楼梦》中的娇杏因撷花而幸运的由丫鬟蜕变成太太,又由偏房扶了正。这些事看似偶然却并非偶然。她的撷花,她的回顾应该说都是有目的的。机会总是会眷顾有准备的人。时刻准备着,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机会在等着你。如果没有机会,主动“撷花”或“回头眷顾”又何妨。

     杏花看上去娇弱无比,花期又很短暂,可是她的本体是那样耐寒,且寿命之长、价值之高令人咂舌。正如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阶段也有这个阶段的美好。与其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感叹时间都去哪了,还不如珍惜当下,做好自己。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会微笑着轻轻颔首,默念一声岁月真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