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温暖了中考试卷的小人物

个人日记

       孩子们喜欢金秀贤,追捧李敏镐。我一直在悄悄的提醒每一个中学生:中高考语文试卷上,你们必将亲密接触的恰恰都是小人物。今天,我将带大家再次走近好人李忠义,认识“卢大耳”  、“逼我拉手风琴的父亲” 、“苦扒死做的父亲”、“免费摆渡人柱子”……让这些鲜活的、温暖了2014年中考试卷的人物形象调剂一下我们的暑假生活。
   



                                    
天色已晚

                                             朱山坡

 
        
我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肉。为此,她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这是三斤肉的钱。午饭后,我撇开双腿,往镇上的肉行飞奔。每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出来的人物对白,想象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观众各异的表情。

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了,因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我说,我今天不是来听电影的,是来买肉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必须买三斤肉回家。屠户们大为意外,纷纷夸自己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我对每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没有掏钱。我知道等到快打烊的时候,那些剩肉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我得跟他们耗时间。时候还早。反正我不缺时间。屠户们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一头猪回家。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长椅上,安静地听电影

电影刚好开始。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这是一年来我第三次这个影片了。怪不得今天的电影院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踪影。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乱跳甚至浑身颤抖。她从遥远的日本来到我的小镇,每次都只是和我相隔一条简陋的街道,一堵破败的墙,甚至只隔着粗鄙委琐的卢大耳。她已经第三次来到我的身边,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她相见。

入门确实没人把守,畅通无阻。我拣一个角落把身子掩藏在座位里,马上就能看到薰子了!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对方的污垢……

突然一只手将我从作为上拎起来,是该死的卢大耳!他低声地对我吼道:我早料到你是一个小偷,今天偷到电影院来了!卢大耳把我拖出电影院,扔到门外的大街上,还大声喊叫:语言里充满了轻薄和挑衅。我本想跟卢大耳争辩,但电影院里传来了薰子的声音,那声音如此甜美、清澈、纯净,此刻更代表着慈爱和正义。薰子在呼唤我了。在剩下的时间里,她一共对着我笑了十一次,我确信,她已经看到了我,已经向我示意。我们开始了漫长而伤感的告别……

电影院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卢大耳站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嚷道,电影结束了!

电影院的大门哐当一声关上了。此时我才为刚刚花掉了的两块钱发愁。母亲一再警告我,不要把钱花在别处,也许这是祖母这一辈子最后一次吃肉了,一定要拿着三斤肉回家。我把口袋里的四块钱捏得紧紧的,快步穿过寂寥的街道。然而,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我惘然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临街的长椅上,对着电影院嚎啕大哭。

卢大耳在我的肩头上拍了三次我才觉察。我抬眼看他。他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把一块肉送到我的面前,说:三斤!我不明就里,不敢接。老宋贱卖给你的。四块钱。你把钱给我,我明天转给他。卢大耳说,老宋说了,就当是他请你看了一回电影。卢大耳不像开玩笑。我依然将信将疑。你不要?那我拿回家去,我也很久没吃肉了。卢大耳转身要走。

我马上跑起来,把肉从他手里抢过来,把钱塞到他的手里,没等卢大耳反应过来,我已经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选自《朔方》2014年第2期,有删动)

 

 

18.小说的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况。(4分)

 

19.小说的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0.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描写,请选择一句指出具体方法并分析其效果。(2分)

A.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对方的污垢……

 

B. 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

 

 

21.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手风琴的魔力

林娜  编译
  

一天,父亲带回来一个大盒子,他把我叫过来,当着我的面打开了盒子,并对我说,它能给你今后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盒子里是一把手风琴。我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我一直想要一架钢琴或者一把吉他。之后的两周,父亲一直没提手风琴的事,直到一天晚上,他突然宣布下周我要开始学琴。
 
  手风琴并不便宜,每周学琴的费用也价格不菲,这对于一直秉承节省风格的父亲来说有点反常。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喜欢研究各种东西,他经常在工作室里修修补补。父亲话不多,但每句话掷地有声。不过,音乐却能让父亲变成另一个人。他喜欢古典乐曲,每次外出驾车,他都会打开收音机寻找音乐节目。一次,我在家里找东西时居然发现了一把漂亮的小提琴。那是你父亲的,妈妈说,你爷爷送给他的。但因为一些原因,他没有学,这一直是他的遗憾。我无法想象父亲那双粗糙的手拉起小提琴是一种什么情景。
 
  不久后,我开始跟着老师学拉手风琴。第一天,我就感到了压力,手风琴的重量压得我肩膀很不自在,还有就是父亲,上完课他对我说:听说你学得还不错,继续努力。我看得出父亲很高兴,他的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此后,我被要求每天练习一个小时,这对我来说是个噩梦。我想出去打球,而不是背着这个沉重的东西练习枯燥的曲子。但父亲的话我不敢违背。在经过枯燥的练习后,我居然能把一个个音符连起来了,后来甚至还能拉出几首简单的曲子。晚饭后,父亲常常会要我拉首曲子。他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听着,不错,比上周又进步了,你的老师说得没错,拉手风琴的确适合你,你有这方面的天赋。
 
  整个夏天,我都在练习一首又一首的新曲子,因为有一个在当地剧院演奏的机会。不过每次练琴时我总能听到小伙伴们在外面嬉戏的声音,这让我纠结不已。终于有一天,这种情绪在父亲面前爆发了。我不想当着那么多人去演奏。我说。你必须去。父亲坚定地说。为什么?我叫了起来,就因为你小时候没能拉上小提琴?你从来不用拉琴,而我为什么天天要这样?父亲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他说:因为它能给你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你现在也许感觉不到,但迟早有一天你会了解。而且你有这方面的天赋。父亲又心平气和地说:有一天你能为你的全家弹奏美妙的音乐。那时你会明白,如此努力到底是为什么。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样的话。从那以后,我练琴再也不用别人督促了。
 
  音乐会那天,妈妈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父亲也穿上了西装,打上领带。我感觉到,他们比我还紧张。这大概是父亲的一个梦想。终于轮到我了。我走向舞台中央,熟练地拉起手风琴,一个音符也没拉错。掌声四起,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看到坐在第一排的父母激动地站起来为我鼓掌。演奏结束后,妈妈紧紧地抱住我。父亲也把我搂在怀里说:你太棒了。顿时,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随着岁月的流逝,手风琴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只有在家庭聚会上,父亲还会让我拉上一曲。后来,我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搬家时我把手风琴也带走了。再后来,我又搬过几次家,手风琴一直伴随着我,只是再也没有被打开过。直到很多年后,我的孩子们偶然发现了它。盒子里是什么,爸爸?我打开盒子时,他们笑了,叫道拉一曲,拉一曲。我不情愿地背上琴带,拉了几个简单的曲子。真没想到,我拉起来还是那么娴熟。很快,孩子们围成圈跳起来,咯咯地笑个不停。妻子也笑了,打着拍子。看着他们纵情欢笑,我感到惊异。我的耳边回响起父亲说过的话:因为它能给你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你现在也许感觉不到,但迟早有一天你会了解。我终于明白,去努力,去为别人作出牺牲意味着什么。
 
                                                      
(摘自《环球时报》,有改动)

 

1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4分)
1)我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2)父亲先是愣了一下。

14.读读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说说”“似乎明白的是些什么。  6分)

15.父亲是一个这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6分)

 

 

 

 

 

16.文章结尾画线处再次提到前文中父亲说过的那句话,有哪些好处?(4分)

17.题目中的魔力有哪些含义?说说你的理解。(6分)

 

这辈子做好您儿子

父亲不是个受人尊重的人,一直不是。

这跟他的目不识丁无关,七十岁往上数的乡下老头,认得字的可以用罕见来形容。父亲一辈子跟文化沾边的事只有两样。一是大集体每年年底在超支单上签上自己名字,为这个不算长脸的事,父亲花了三天时间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一个字一天工夫。把那些横撇竖捺绑架到一个方块里,对父亲来说,比耕田耙地不会轻松到哪儿,父亲弄出了一身冷汗,骨子里,他更倾向于出一身热汗,那样每个毛孔是透爽的。二是,父亲的五个子女中,居然有一个靠文化吃饭了,还当了作家。这让他每次看我时,目光中总有藏不住的怀疑,这是那个曾经骑在他脖子上撒尿淘气的小儿子吗?
    
呵呵,忘了告诉大家一声,父亲的那个作家儿子,是我。
   
父亲不受人尊重的理由很多。固执是首当其冲的一个,暴躁是当仁不让屈居第二,位列第三的,则是没尽到父亲责任。不能再往下排了,再排下去,做儿女的,得学会给父亲留点脸面,但我还是想违背一下做儿女的原则,说说父亲的不是。
    
就从父亲的固执说起吧。父亲的固执,使我们一家生活,一再跌入生活的底谷。打我记事起,我们一家就生活在贫困交加中,好在那时大家都穷得一个模式。
   
父亲当过不到一年的生产队长,不是他多有能力,而是他除了勤扒苦做,还干活不惜死力。队员们本以为,找了一个不偷懒的人当队长,干活时可以少摊点活,孰料,父亲以自己的苦做做要求所有的队员向自己看齐。五个指头伸出来是有长短的,乡下有句老话,吃不过人怪各人的饭碗,做不赢人怪各人的能耐。吃不过父亲也做不赢父亲的人就使出手段,把父亲的队长拿了下来。人生的辉煌至此结束,父亲是不甘的,好在生产队很快解体,包产到户,父亲又独行专断。结果是,高产杂交稻进入农村五年后,父亲才接受这个新生事物,他是以家庭经济五年入不敷出为代价换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父亲被两个哥哥拉下了马,大权最终旁落。那时他才五十岁,古人说的知天命的日子到了。
   
父亲没有知天命,也没有顺应天命,他的脾气无端暴躁起来,沾不得酒,偶一沾酒就吼叫咆哮,为此曾吓哭了几次刚出生的孩子,哥嫂口中就有了微词,不仅分了家,还不让他带孙子。没见识过父亲暴躁脾气的村里人很意外,在他们眼里,父亲是个和善的人,树叶掉下来都怕砸了头的那种。
   
父亲是个懦弱的人,他在家里的暴躁,是要掩饰自己在外面的懦弱。明白了这点,我深为父亲悲哀。可惜,这种悲哀的日子老天爷都吝啬着,不愿意多给我几年。一向以勤扒苦做为命的父亲过了六十以后,做不赢别人,也吃不过别人了。先是心脏有了问题,再就是腿脚,肿得像牛膝。请医生看了,说是年轻时做得狠了,静脉曲张导致,用了药,腿不肿了,那血管却吓人地暴起。医生严重警告过,想多活几年,就少逞强,他的心脏承受能力极为脆弱。
    
我是在父亲脸色真正白如锡纸时赶回的乡下。
    
父亲七十有三了呢,居然叫父亲熬了过来。那晚,我在病房里百无聊赖陪床看电视打发漫漫长夜。是一个家庭伦理剧,里面有一个场景,比较煽情的那种,一对彼此仇视多年的父子冰释前嫌抱头痛哭,已是弥留之际的父亲问那个儿子,说你恨我不?儿子泣不成声说,不恨,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儿子!我对这种戏向来不以为意的,所以没看出半分泪点,父亲忽然不看电视了,转头看我,看得我很不自在。末了他从枕头下摸出一本书来,我写的,他带到医院不是自己看,他是向医生护士炫耀他有一个作家儿子的。父亲把书扬了一下,冲我谄媚地说,如果真有下辈子,我会做好一个父亲的。
   
我心里忍不住酸了一下。
  
父亲不是会讨好子女的人,他一定是觉得亏欠我的太多,因为家贫,初中未曾毕业的我就下学务农,连我结婚,父亲都没拿出一分半毫作为帮衬。
   
我站起来,把枕头替父亲抬高了一些,说,干么要等下辈子,下辈子想做好父亲的人多了去,您只记住一点就够了,这辈子,我会做好您儿子!

(刘正权/   有删改)

19.段为全文作了哪些铺垫?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2分)
   
                                                                    

20段中加点词绑架用得传神,请作具体说明。(2分)
    
                                                                   

21父亲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表达,并另找一个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写在下面(2分)
词语               照应的内容                               
22、文中细数了父亲的种种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是为了诋毁父亲吗?说说你的理解。(2 分)
23
段中白如锡纸一词是说:                                           
真正一词是说                                                       。(2分)
24
段在描述父亲看电视剧的不同表现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好在哪里?(2分)
                                                                       

25
、从全文看,段画线不愿多给我几年中的是否用错了?换成行不行?说说你的理解。(2分)

 

      

 

斜阳西下,草长莺飞。水光潋滟中,一江绵延,反照着天际火红的晚霞。
      渡口处,木船横斜。
      
江边芦苇如密密丛林。蓦地,扑喇喇从芦苇丛中飞出几只水鸟,如受惊吓般,停落水面时兀自惊慌地左顾右盼。江面被冲荡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夕阳随着水波不停地跳跃着。
     
柱子的唇角有了笑意,张开眼,站立起来,把篙子撑入水中,一使劲,船就靠近了岸边。
     
岸边,却没有了往日欢快迎接自己的婉儿。
     
想到婉儿,柱子嘴角的笑意更浓了。我们俩来拉个钩吧,爸爸,你要努力摆渡,婉儿呢,要勤奋学习,做个出色的好孩子。
      
一年又一年,柱子像漂在水面的浮萍。婉儿读三年级了,每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可今晚的婉儿却一直蹙着眉头,一言不语。
     
柱子定定地看着默默的蜿儿。婉儿也默默地看着疑惑的柱子。爸爸,我再也不要看到你在河上漂了,我不要别人说我爸是傻帽儿。婉儿搂着父亲的脖子痛哭起来。
      
柱子愣了,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
      
柱子的心蹙缩起来。是啊,祖孙三代,苦守住那份承诺,任凭世事变幻。看着儿时的玩伴一个个飞出了山坳,听着摆渡人不无善惠的揶揄,自己又能说些什么呢!
      “
爸爸呀,干什么都好,你就不能丢下那破橹吗?柱子的心在流血。婉儿都三年级了,自己到底给了婉儿什么呢!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除夕夜就剩下婉儿娘俩……
      
婉儿的哭声让柱子揪心……
      
为了一纸承诺,爷爷在河上漂了四十载;为了一纸承诺,父亲的青春也泡在了河里……而今,眼见着一座座楼舍平地而起,自己又接过了这把磨得光滑的橹……
      
烦恼、苦闷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泼过来,将心淋湿。
      
柱子一声不吭地坐在孤舟之上,红红的烟头在黑夜中泛着微弱的红光。婉儿迷茫的泪眼,还有妻儿在田野中孤独劳作的身影……
      
人生的赛跑,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
      
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光,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痛苦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
      
免费摆渡,也许真的很傻很天真,柱子有些踌躇。可就是这把橹啊,延续了父辈的承诺。
      
模糊中柱子听到对岸有声呼唤……
      
对岸很近,不到半支烟功夫,船稳稳地泊近岸边。
      
抬起头,不知什么时候,一轮皎月给大地洒上一层银辉。
      
人啊,无论生命怎么短暂,或者漫长,无论人生怎么坎坷,或者颠簸,都应该有一只摆渡的船。

 

17.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3)

 

 

19.“柱子愣了,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生活对婉儿造成了哪些伤害?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3)

 

20.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1.综观全文,文章以为标题,有哪些含义?(3)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选文有改动)

  

 1.(2分)文章开篇写道“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        的人。

 

 

2.(3分)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3分)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4.(3分)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5.(3分)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