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看得太重(糖加舞秋)
个人日记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看的重,活的累。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种淡泊。用这种心态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这种心态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轻松,更踏实;用这种心态处世,可以使社会更和谐。别把自己看的太重!
言为心声,喜说爱语。言为心声,语言折射出来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心念。内心清净,则言行也会光明无瑕,自然会以种种爱语,赞叹、包容大众。内心充满妄想恶念,则自身也会随之堕入黑暗。
所以,我们要清净自心,检点言行,每日忏悔自己有意无意间造作的口业,至诚发愿,愿口中所说出的言语皆是正语。如此不断熏修与发愿,一定会渐渐修成一颗柔软慈悲的心,从而关怀他人,喜说爱语。
清淡出尘是生命从容的姿态。一粥一勺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淡到极至。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贴近本真,让灵魂归于成熟稳练,这未尝不是活着的一种至高境界。清淡是生命的内定力,仰仗这股超然之气,我们内心的岛屿必将是一番风过碧空洗、云白清风轻的曼妙气场,就让清淡出尘成为生命最从容的姿态。
心不起不落,心安即清明。心,不起不落。穿越生活而不碰触生活,亲近滚滚红尘,而不在红尘中磨损自己的清明。保持精神的敏锐度,在寂静的生活角度,感受四季流转的美感,享受内在的富足和安详,涵养一颗水晶之心,澄澈自己,也清凉别人。能恒于孤寂而又免于孤寂,使心如秋月柔白,如碧潭清澈,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在,那是大安心。
在尘埃里开出鲜花。张爱玲说“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很多修行人的确在“尘埃里”,生活低调不讲究,言语直朴不造作,行为谦卑不浮华,……说话做事都小心谨慎,唯恐造下恶业……他们把这叫作惜福,叫作持戒。这些“低到尘埃里”的人,让人出自内心生出敬仰。看上去他们是灰头土脸,但尘埃不掩的是一颗明珠般的佛心。他们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让烦恼“飞”一会。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在受到他人误会或挑战时,大可不必立即做出“反应”,倘若立即做出“反应”,烦恼便真正上了身。我们可以调一下息,做一次深呼息,借此让烦恼飞一会儿。这短暂的停顿,便可以让烦恼点燃的愤怒、怨气等“毒素”迅速沉寂下来;这短暂的“一会儿”,便可以让这些“毒素”,迅速清理出我们的情绪。
把握当下即是放下。如果我们把握了当下的一切,在未来就不会出现完全不可预料的事情。禅者的心态,就是要生活在无忧之中,要有无忧之心。无忧是指我们心里面没有对未来的牵挂,或者说放下了对未来的牵挂。因为,每一个当下就是直指未来,当我们对每一个当下能放下的时候,对未来也就放下了。
学会和自己相处。不要忙个不停,每天应该有些闲暇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学会和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我们忙惯了,总觉得不做些什么是在浪费生命。其实,无谓的忙碌才是对宝贵人生最大的浪费。
放下我执,感受快乐。不是因为多付出才会受伤,而是期待回报的心让自己受伤。所谓的感情,只是一场交换,一场“我执”与“我执”的较量,所以总是在伤害别人或被人伤害。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我执,只有逐步放下我执,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解脱贪执,恢复自由。自我的满足,始终隐含着巨大的贪执,使生命不断形成依赖、束缚和烦恼,从而失去独立,失去自由。解脱,是逐步解脱贪执,以及贪执形成的依赖,恢复生命的独立,恢复心灵的自由
文章评论